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一等奖

2023-06-11 20:33 来源:词粹网 点击: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一等奖

image.png

1、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合作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初步体会转换思想,学到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动手找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师:课件(U盘)、表格、卷尺。

学生:线或卷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1、根据“8里面有几个2,8就是2的几倍。8里面有4个2,

8就是2的4倍,要求8是2的几倍,用8÷2。”填空。

6是3的( )倍。 20是5的( )倍。

22是7的( )倍。

2、把倍数关系句改写成等式。

①6是3的2倍 ( )

②20是5的4倍。 ( )

③22是7的22/7 倍。( )

④C是d的a倍。( )

3、 数学是一门关系学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C=4a

正方形的周长 是 边长的4倍

(2)新授过程。

自学课本第62页,思考

1、什么是圆的周长?

答: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演示动画。

3、你认为 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4、课本里介绍了几种度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围绳法 滚动法

5、动画演示滚动法

6、哪个圆大?哪个圆的周长大?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周长

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猜想、判断。周长与直径比哪个长?周长是直径几倍?

8、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其实,很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 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π≈3、14。

9、投影展示π的前900位,体会π的小数数位的庞大。

10、圆周率前6位谐音记忆

π=3、14159…… 山 巅一寺一壶酒 巅 diān

11、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写成等式是:c=πd

c=2πr。

12、对比 : c=4 a c=πd

(三)知识应用。求下面圆的周长

(四)课堂作业。《课本》P65 练习十四 1题、2题

2、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一113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到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评析:教学目标的拟订,从知识到能力、到思想方法、到爱国教育,立体丰满,折射出设计者教育观念的现代、育人意识的高度自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

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

(1)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

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2)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播放,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难能可贵。]

3、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演示),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1、如果学生说: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请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2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3厘米圆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110页的表格中。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指唐老鸭跑的路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

2、如果学生说: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第一、二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4厘米圆片的周长,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直径为5厘米圆片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10页的表格中。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一一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4、小结: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评析:用直尺量→滚动法量→绳绕法量→没法量,既留给学生发挥的'时空,又不断制造矛盾,"逼"着学生探求新知。]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2)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用一根红线绕圆面一周剪下,拉直和直径比较,发现这段长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学生自己验证:用刚才测得的第110页表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比值,依次一组计算一个。

(4)观察数据。

第一个圆片: ××算出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3、15,也有同学算出的是3、14、3、13。在实验操作中允许存在这样的误差。不管是3、14、3、15,都可以说,它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二个圆片:它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第三、四个圆片:它的周长还是直径的3倍多一此。

(5)得出结论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评析:这一环节融猜想、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体现了设计者较为先进的教学观和师生观,以及较强的选择、组合、优化教法的能力。由"是……"→

"也是……"→"还是……",最后概括出"总是……",反映出教者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能力和较为精湛的语言功底。]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指导学生读写π,每人在本子上写3个π,同桌比比,看谁写得好。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侍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2)指导阅读第111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在学生汇报"看书后知道了些什么"时,相机板书: π=3,1415926……≈3、14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l)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 =πd

建议学生从第110页表格中任意挑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评析:让学生从表格中挑一个直径计算周长,再对照验证,这既是验证刚发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又是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2)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c=2πr

提问: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评析:此环节与上一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既十固运用,又是前有设问,后有解答,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

(3)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113页第1题的(1)(3)两小题。

2、下面的说法对吗?!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

3、出示例1

(1)在学生读题后,提问:求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3)提问:如果告诉你的不是这张圆桌的直径而是半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4、完成第112页中间的练一练。

5、看书质疑。

[评析: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可以有效巩固新知。例1的直径改半径,具匠心,既练习了求周长的另一种情况,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费时不多。]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组织学生说说收获。

同学们从四个圆片的周长、直径的变化中(板书:变),看出了圆周率始终不变(板书:不变)。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从变化中看出不变,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

[评析:"变"与"不变"的板书,看似简单明了,其实是设计者苦心经营的。这一环节的组织,使辩证思维方法的培育从高空落到实地,促成了第3条教学目标的落实到位。]

2、照应开头。

我们再来看看米老鼠、唐老鸭跑步的路线,如果他的都跑了一圈,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为什么?

3、课后思考。

3、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课

(课件出示特克斯八卦城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对,这就是我们伊犁美丽的特克斯县的八卦城。它因八卦布局而闻名,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今年夏天,老师有辛来到了这里,照片上的就是八卦城中心广场的太极坛,老师绕太极坛的第一外环走了一圈,要想知道老师走这一圈是多少米?你们知道是要求什么吗?

对,圆的周长,那么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认识周长

1、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吗?谁能给大家摸一摸(指名学生摸一摸)

师: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确定一个点,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2、那你们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生:圆一周的长度是圆的周长)看他多勇敢,谁还能说一说

3、那你们想圆是由什么线围成的呢?(曲线)

师:那我们可以说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4、那谁有测量圆周长的方法?(绕线发,滚动法)

5、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现在请大家自己选择方法来测量这些圆的周长,好吗?

要求:

(1)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你能得到圆的周长就可以,请一律用厘米做单位。

(2)每个小组还有一个小表格,请同学们将测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的第一栏里,只需要完成第一栏就可以,不用写单位。

(3)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完成(3分30秒)

6、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样得到圆的周长的?

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拿着你手里的圆

生1、用卷尺测量(直接用带刻度的卷尺,绕圆一周进行测量)

生2、用绳子测量(通过测量绳子的长度,来得到圆的周长)

生3、直尺滚动(在圆上做一个标记,再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7、小结:那刚才我们同学不论是用尺子去量,还是把圆放在尺子上滚动,你最后得到的都是什么长度?(周长)这是一条什么呢?(直线)最后得到的都是一条直线。但是我们一开始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实际上是一条什么的长?(曲线)说明我们可以把一条曲线化成一条直的线段来测量圆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在数学里,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化曲为直。

8、那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周长,想一想。

(生;非常大的和非常小的都不可以)

9、老师手中有一个绳,绳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当我挥动这个绳的时候,你想这个小球的运动轨迹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圆)

其实,我们大家都做过这个实验是不是?看好了!(转动小球)

10、那我想问大家,刚才在空中旋转的这个圆,能通过刚才我们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

三、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那看来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看来,我们也需要像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一样,来找到一种做为普遍的一种公式,能够直接计算圆的周长

2、那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圆的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半径、直径)

有说半径,有说直径,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都觉得和半径或直径有关系。

3、课件:请同学们认真的看大屏

这是一个圆,闪动的是圆的直径。仔细看(展开)这条线段是谁?(周长)

对,是这个直径是1分米的圆的周长。

再看(展开直径是0、8、0、6分米圆的周长)

4、通过刚才这3幅图,你发现什么了?(直径越长,他的周长就越长)

那看来确实直径可以决定圆的周长,是这样吗?

5、那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我们刚才的测量,刚才我们只得到了圆的周长,对吗?现在就需要你再测量出手中这个圆的直径,那么你想找周长和直径之间的什么关系呢?(倍数)

6、为什么找倍数关系?(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

你们同意吗?那咱们现在就按照同学所说的来继续刚才的活动,好吗?当你用周长除以直径时,一定要把结果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这个小组非常好,有人测量,有人记录,有人计算,分工明确)

填完之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7、展示一个小组的数据

(1)其他组也计算出来了是吧,我们不再往黑板上写了。

(2)有没有算出来和黑板上不一样的?

(3)是我们算错了吗?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可以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结果有误差)

四、圆周率

1、那你们讨论出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了吗?(3倍多一些)

2、那是不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呢?(看课件)

这是我们刚才得到的3个直径不同的圆的周长,那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不是也有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这种关系

3、怎么样?看来我们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确实,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

4、那这3倍多一些说明什么?(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确实有倍数关系)

5、我们说这3倍多一些就侍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来表示

6、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圆周率的资料,请大家仔细的看,认真的听。

通过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取3、14、无限不循环小数)

7、师:刘徽:也是研究出了圆周率的关系

祖冲之:这是祖冲之,你们知道吗,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8、板书:圆周率用希腊字母 来表示,一般保留两位小数(3、14)

那现在谁知道怎么计算圆的周长?能得出什么样的公式?

字母公式:C=d

知道半径怎么求周长?C=2r

小结:这两个公式都可以计算出圆的周长,那现在咱们要做一些有关的练习,你们愿意做吗?

4、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中的第一节课,数学 - 圆的面积(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长?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A:启发猜想

师: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最大是圆形:1、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猜猜看;2、试想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3、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生试说)

B:分组实验,发现模型

学生分小组将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圆放在桌上自由拼摆,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摆好后想一想: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2、你摆的图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请小组长汇报拼摆的情况,鼓励学生拼摆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师课件展示动画效果)可以拼摆成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种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圆的面积(一)》。

 三、 应用知识,拓展思维

1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2 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A完成羊吃草的面积

B完成课后“做一做”

C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

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3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知识应用)

下面是一个体育场的平面图,请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长方形体育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校要请师傅给体育场铺草皮,已知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学校一共要付多少钱才能完成?

 四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今天学了什么,这些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来的,你懂得了什么?

5、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敬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圆的半径,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预设: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3.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环形面积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作业。

1、教材P69页“做一做”第2小题。

2、判断题

让学生先判断,并讲一讲错误的原因。

3、填空题

复习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材P70页练习十六第2小题。

5、完成课件练习(知道圆的周长求面积)

老师强调学生认真审题,并引导学生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一个条件(半径),知道圆的周长就如何求出圆的面积,老师注意辅导中下学生。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6、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学法指导:

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学具准备:

把圆片分成十六等分,并按课本图所示,剪拼并贴成近似长方形。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

2.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如果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

3.件: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如果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提问:如果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块玻璃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测,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

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能不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来计算呢?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说说你把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

(2)学生小组讨论。

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S=πr2师小结公式

S=πr2,让学生小组内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读公式并理解记忆。

(6)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

3.利用公式计算。

(1)用新的方法算一算:刚才的玻璃到底有多大?看谁刚才猜得较接近。(学生计算并汇报)

(2)出示例3,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3)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题。

(4)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CAI课件出示)

2.测量一个圆形实物的直径,计算它的周长及面积。

3.课件演示

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并计算)(羊吃到草的面积即圆面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1.第97页的第3题和第4题。

2.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

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7、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习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8、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l)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器?

(2)想象一下自动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9、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反馈小节: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4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

(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回答进行复习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习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

三新课教学。

1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反馈评价:

(1)侧面积: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积: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积:56.52+12.56=81.(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81.平方分米。

4学生质疑。

5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反馈练习: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习: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学生交流练习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不足的现象。

五拓展练习

1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测量。

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出现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六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略)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l)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器?

(2)想象一下自动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11、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12、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13、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l)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器?

(2)想象一下自动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14、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反馈小节: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4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

(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回答进行复习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习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

三新课教学。

1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反馈评价:

(1)侧面积: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积: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积:56.52+12.56=81.(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81.平方分米。

4学生质疑。

5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反馈练习: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习: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学生交流练习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不足的现象。

五拓展练习

1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测量。

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出现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六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略)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5、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习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16、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l)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器?

(2)想象一下自动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17、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