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读后感

2023-07-06 02:45 来源:词粹网 点击:

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读后感

《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没有耳朵的兔子》绘本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绘本阅读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只没有耳朵的兔子活在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中,一直孤孤单单,直到他捡到一只蛋。你猜怎么了——蛋里孵出来了一只有耳朵的小鸡!你再猜猜怎么了——没有耳朵的兔子和有耳朵的小鸡成了好朋友。

image.png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兔子,有只兔子最特别,他没有耳朵!虽然其他兔子会做的事他都会,但他的同伴排挤他,狐狸不追他,连陌生人都会嘲笑他。直到有一天,一只鸡蛋闯入了他的孤独世界。没有耳朵的兔子以为自己找到了同伴!可是,悉心照料的蛋里面孵出来的小鸡居然有两只长耳朵!

有耳朵的小鸡会嘲笑没有耳朵的兔子吗?没有!小鸡轻轻地抱了抱没有耳朵的兔子。从那天起,没有耳朵的兔子觉得有没有耳朵一点儿也不重要了。

从书中我感受到了一下一些中心思想。

1、 自我认同的价值。

没有耳朵的兔子除了没有耳朵,其他本领一点儿也不差,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本领而开心,他还是非常在乎自己的生理缺陷——他认为这是他不能被他人接受的根本原因。渐渐的,无耳兔厌恶起同伴的嘲笑,但他并没有放弃寻找新的同伴——从蛋里孵出的无耳朵小鸡。如果无耳兔一开始就知道蛋里孵出的小鸡还是和自己长得不一样,他还会这么期待小鸡的诞生、这么悉心照顾蛋吗?我觉得不会。无耳兔正是因为以为找到了一位外貌相同(没耳朵)的同伴才如此开心。可见此时,无耳兔还是非常在乎自己的生理缺陷,他还是不能接受自己。

故事的高潮处,长着耳朵的小鸡从蛋里孵出来,无耳兔极度失望!他一定以为有耳朵的小鸡会和其他人一样嘲笑自己。但实际呢?小鸡轻轻地抱了抱一直悉心照顾自己的无耳兔——小鸡接纳了无耳兔!原来有耳朵的动物也能接纳没有耳朵的自己!然后无耳兔就觉得有没有耳朵一点儿也不重要了。直到此刻,无耳兔不再在乎自己的生理缺陷,不再苦苦追寻别人的认同了。可以说,直到此刻,无耳兔才真正接纳了自己、认同了自己,还收获了友谊。而此刻,其他兔子和小鸡们正用一种惊讶又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

其实很多时候,正是我们自己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短板,才会时时在意他人对此的看法。越是自卑的人,越会努力证明自己、渴望认同。但这样活着会很累。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如果能直面人生、认同自我,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人际,活得更快乐。

2、 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虽然上文中我提到无耳兔一开始是因为不能接纳自己而不开心,但这是本质原因。他孤独、不开心的浅层原因,当然是同伴的歧视、他人的嘲笑,是不合群。绘本中有一个场景很让人心酸,一大群兔子站成一排、用歧视的眼神冷冰冰地看着着下方的无耳兔,不承认他是兔子。

这个场景在生活中很常见。顽皮地小孩们联合起来欺负某个“书呆子”(或者瘦弱、丑陋)小孩,正常人对特殊需要人群的区别对待,宗教不同的派别之间的辩论争吵……从生理、外形的不同,到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再到利益的不同,我们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与自己不同的人或事。那么应该怎么对待呢?

君子和而不同。你和我当然会有不一样,我倾听、理解你的想法,但我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和而不同。多一些理解、宽容,对他人是一种善良和尊重,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你一天到晚看不惯这个、讨厌那个(可能还花大力气消除种种不同),不累吗?

在绘本中,无耳兔饱受排挤、孤独可怜,他渐渐地厌恶他人的嘲笑歧视,觉得他们无同情心。我们就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孩子,一方面,我们不该嘲笑歧视那些特殊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或事;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到有人嘲笑歧视他人,应该对这些人的无同情心表现出愤怒和不满。至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虽然这被写入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但这对大人都很难做到,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

3、 如何“合群”。

无耳兔永远兔子的一切本领,有些本领甚至更厉害(藏猫猫)。他努力地表现,做些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做些夸张甚至危险的事,只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但兔子们不承认他是兔子,连狐狸也不追他。看到这里,没有耳朵的兔子已经得到了我们的同情和可怜,我们也许会对兔子们、失物招领处的男人不满,但无耳兔自己有没有问题呢?

与兔子们相反,有耳朵的小鸡一出壳就抱了抱无耳兔,接纳了无耳兔。我第一次看见到这里时,觉得剧情转得太快,我不能理解。但后来我想,作者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篇幅写无耳兔和蛋的快乐生活呢?是不是在做些对比?

无耳兔以前一味的表现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像兔子一点,以此来融入群体,但似乎效果不太好。而面对蛋,无耳兔悉心照顾蛋,同食同寝、关怀备至,还一起发展兴趣爱好,蛋里孵出来的小鸡就没有任何偏见地接纳了无耳兔。

这是不是告诉我们,想要别人接纳你、融入群体,光是表现自己、模仿他人可能不够,要去付出、去关心、去爱,然后别人也会爱你。

这就是所谓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吧。

4、 个体的独一无二性与融入群体的社会性之间的平衡点。

我们常说,一个人从婴儿成长为成人,实际上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每个个体都有其独一无二性,而人是群居动物,再独特的人也不能因为要追求独特性而放弃群体、永远孤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提到,“尊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所以,没有耳朵的兔子会因为被群体排挤而痛苦,他渴望被接纳、尊重、关爱。还好,上帝送给了他一只蛋。

个体有时并不需要整个群体的认同,正如韩寒所说的“有时候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最后发现只有一个懂,那就够了”。无耳兔有了小鸡的理解和接纳,突然就觉得有没有耳朵已经一点儿也不重要了。也许兔子们还是不承认无耳兔,狐狸还是不追他,失物招领处的男人还是嘲讽他。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无耳兔已经有了强大的后盾来支撑他的精神世界。

我们可以以此引导孩子朋友的重要性。朋友、亲人是和食物空气一样重要的东西,我们需要朋友亲人,朋友亲人也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