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杨子荣生平介绍,杨子荣简介

2024-03-10 22:44 来源:词粹网 点击:

杨子荣生平介绍,杨子荣简介

他是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从上世纪50年代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60年代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他的艺术形象跨越半个多世纪长盛不衰。作者曲波在小说《林海雪原》开篇献词中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艺术形象背后,杨子荣的真实身份却在他牺牲27年之后才被完整还原。

历经坎坷辗转谋生

image.png

红色胶东英烈故事

杨子荣故里牟平嵎峡河村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嵎峡河村。这一时期的胶东地区,军阀混战,兵连祸结,民不聊生。1929年秋天,一家人迁到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寻找生路。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兵荒马乱,土匪横行,世道艰难,祸不单行,杨子荣的父亲劳累过度致病死亡,单靠年幼的他难以养活全家,母亲被迫领着两个妹妹回了山东老家。18岁的杨子荣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边放木排、当船工,历尽艰险,饱尝了人间的疾苦和辛酸,期间结识了不少患难与共的朋友。

社会底层的生活让杨子荣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等了如指掌。他的记忆力很强,讲起东北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而且他胆大心细,足智多谋,机敏勇敢,这些正是一名出色的侦察员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

1938年底,杨子荣在鞍山千山采矿区当矿工。矿区危险且受日本监工的打骂,在一次看到日本监工打骂工友时,杨子荣忍无可忍,夺过监工皮鞭,为工友出了气,这使他无法在矿山呆下去。1943年,杨子荣逃离矿山,回到老家牟平。

投身部队光荣入党

红色胶东英烈故事

人民解放军挺进东北示意图

1945年9月,杨子荣在家乡报名参加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因岁数大,被安排到炊事班当炊事员。这年10月,部队从龙口港乘船渡海开赴东北,在辽宁庄河登陆后,部队番号改为东北人民自卫军辽南第三纵队二支队,亦称田松支队(副司令员田松),《林海雪原》作者曲波时任二支队二大队政委。

1946年春节前夕,部队到达黑龙江东部,驻扎在牡丹江市西边的海林镇。胶东海军支队在此改编,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在多次战斗中,杨子荣冒着炮火把饭送到阵地上,并在送饭的空隙抢救伤员。由于表现突出,1946年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子荣盼望拿起枪与战友们一起战斗。在一次战斗中,一班长负重伤,不能继续参加战斗。一班是连里的尖刀班,没有个好班长可不行,连里选中他当一班班长。杨子荣如鱼得水,在随后剿匪战斗中表现得异常机智勇敢。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

深入虎穴智擒匪首

红色胶东英烈故事

当时《东北日报》报道杨子荣事迹

由于勇敢机智,杨子荣后被调到团部侦察排当班长、排长。1946年3月,在牡丹江林口县杏树村战斗中,国民党土匪四百多人被二团一个营包围,匪徒们依靠村子周围一人多高的围墙炮楼和四米多宽、两米多深的壕沟负隅顽抗,二团部队攻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攻克,杨子荣后来冒着危险,孤身一人进村,劝降了四百多土匪。

这年7月,二支队二团改为牡丹江军区独立二团。经过近一年的剿匪战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灭,但二三十人一伙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外号“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昌潍,两岁时随堂兄到牡丹江,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历经清末、北洋军阀、伪满三个时期,内部人称“三爷”。按照以往的经验,对这种小股土匪动用大部队是行不通的。杨子荣主动请缨,率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待机剿灭,同时派出部队跟踪配合。

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进山剿匪。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告诉敌人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这样,由两名土匪领路,去“投奔”座山雕。

“座山雕”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当初如果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作“马架房子”的木棚。杨子荣命令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有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等土匪一起绑了,没费一枪一弹,端了土匪的老窝。2月19 日,《东北日报》头版用“智擒匪徒”的大字标题,报道了这一消息。

林海英魂精神永存

红色胶东英烈故事

剿匪任务中受奖者的合影,后排左四为杨子荣

牡丹江地区大股匪徒悉数被消灭,零星残匪尚待肃清。梨树沟群众反映,附近山区还有土匪。二团接到情报后,由副政委曲波和杨子荣率领侦察排30 多名战士组成的小分队前去侦察搜剿。1947年2月22日下午,小分队由海林镇出发,天黑后到达夹皮沟宿营。拂晓,哨兵在村边发现了可疑的脚印。

杨子荣、孙大德、魏成友走在小分队前面,在没膝深的大雪中行军。次日,天色已经大亮了,发现脚印消失在前边山梁上。孟老三的窝棚里,郑三炮耳朵最灵,他似乎听到什么响声,叫马连德出来察看动静,马连德端着水盆出来倒水。杨子荣走在最前面,一眼看见有土匪出来,连忙向后招手,叫大家就地隐蔽。马连德没发现异常情况,就返回窝棚,杨子荣立即冲上前去,孙大德、魏成友紧随其后。杨子荣冲到窝棚门口,身上靠在大树干上,大喊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 !”

土匪急忙操起了家伙,杨子荣已经听到敌人的枪栓声,立即扣动匣子枪的扳机。因天气太冷,撞针被冻住了,枪没有打响。孙大德一步赶上去,苏式冲锋枪也没有打响。这时,窝棚里孟老三的枪声响了,子弹击中杨子荣胸部。杨子荣一下子倒在门旁,孟老三趁机冲出门外跑掉了(孟老三逃出后改名孟相春,潜伏起来,解放后被处决)。

听到枪声,随后赶到的小分队,在曲波的指挥下,立即向土匪的窝棚猛烈扫射。土匪在房内拼命顽抗,曲波命令战士爬上房顶,向屋内扔手榴弹,将这股顽匪全部消灭。

杨子荣牺牲后,部队在驻地海林镇的朝鲜族小学操场上召开追悼大会。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业绩,东北军区司令部追授他“特级侦察英雄”光荣称号,他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杨子荣侦察排”。

编后语

杨子荣的老战友、时任团政治处宣教干事的江得水回忆:“杨子荣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口舌犀利,爱开玩笑,军人风范稍逊,而农民形象十足。他好抽旱烟,有一个烟荷包和一支烟袋。抽完烟后,将烟袋锅在鞋底上磕掉烟灰,往荷包里一插,再用荷包袋把荷包嘴缠几道,然后往怀里一揣。所以平时,他的皮带扎得不太合乎要求,风纪扣一般也不扣,而且为了揣烟袋方便,胸前的二个纽扣也经常不扣。他不好修饰自己,嘴巴上经常长着胡须。杨子荣待人热情,平易近人,心直口快,烟荷包上绣了朵花……”“杨子荣作风朴实,心地善良,立场鲜明,对战友如兄弟,对敌人如猛虎。”杨子荣就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战斗英雄。他虽然永远长眠在了白山黑水之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