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雷电颂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3-06-04 13:35 来源:词粹网 点击:

雷电颂教学设计一等奖

image.png

1、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是作者描写屈原在自尊的灵魂遭受最深凌辱、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叩问天地表达自身理想的宣言书。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雷电颂教案。雷电颂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雷电颂教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 二 ) 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 三 )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 四 ) 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 五 ) 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 六 ) 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 七 ) 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

( 一 ) 必知点:

1 .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 ( 1892—1978 ) ,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介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 . 屈原简介:

屈原 ( 约前340—约前278 )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3 . 本文写作的背景及写作意图:

背景见预习提示

写作意图: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用作者的话说当时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 二 ) 重点:

4 . 作者笔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

屈原:剧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婵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郑詹尹: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帮凶

5 . 本文的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

课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3部分是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6 . 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的结构和特点 ( 《雷电颂》 )

( 1 ) 结构层次

《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两层:

第1层:从“风 ! 你咆哮吧 !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 2 ) 艺术特色

①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耀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整个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7 . 一些物象的象征义及蕴含义

( 1 )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 2 )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 3 )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身子自由时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 4 )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 5 )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指河伯神像,其二指在《九歌》中抢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 三 ) 运用点:

8 .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 写一篇读后感,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阅读全文,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提示:诡谪 咆哮 潸然 痉摩 稽首 踉跄 睥睨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尚飨 ( 注音、释义自己动手查工具书 )

2 .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提示: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端,写勒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是发展,也是本文的核心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高潮,写婵娟之死表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3 . 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东皇太乙庙之正殿……名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

提示:室内空寂昏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 . 郑袖、勒尚设下毒计要毒死屈原,执行者就是郑袖之父郑詹尹,他千方百计劝屈原饮下那杯酒,屈原没喝,最后他说:“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 ”这表现了这个刽子手什么样的心理 ?

提示:急于毒死屈原,故意使用激将法来“激”屈原喝下毒酒

4 .学本文,要有感情地准确朗读《雷电颂》部分,准确地体会屈原的情感所以,首先要注意朗读中的节拍停顿下面两段对白,节拍停顿正确的项是:

( 1 ) A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B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C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D . 啊,我/思念那/洞庭胡,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提示:D

( 2 ) A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B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C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D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提示:C

5 . 屈原的内心独白 ( 《雷电颂》 ) 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对这一部分进行层次划分,并作分析

提示:《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可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1层:从“风 ! 你咆哮吧 !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他把“电”这一宇宙间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长剑”在呼喊声中,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的力量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 ! 烧毁 ! 烧毁 ! ”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是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怪力乱神这样,屈原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总之,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6 . 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 ( 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 独白中的风雷电象征什么 ?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什么 ?

提示: ( 略 )

7 . 简要分析《雷电颂》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提示: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 !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 ”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词语,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斥责这样,就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8 . 《雷电颂》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提示: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急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9 . 婵娟在这场戏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 她的出现,对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

提示: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她爱戴、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师长”;她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她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通过婵绢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10 . 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屈原这一伟大形象,联系当今,谈一谈自己如何从行动上向屈原学习

提示: ( 略 )

【妙文赏析】

猫不吃鼠的启示

一提到猫,人们立即会想起捕鼠能手,老鼠的天敌可我家却有一只不吃鼠的猫

为什么呢? 原来,奶奶每天都喂它十几遍,它吃饱喝足之后,便呼呼大睡久而久之,变得又馋又懒,竟忘记了自己的天职——捕鼠现在,即使老鼠就在眼前,它也不会抓了

猫尚且如此,人何尝不是这样 ? 现在,很多老师都把我们当成了“猫”,把那些现成的书本知识,给我们喂了又喂,灌了又灌猫总是要饱的,怎能吃了又吃 ? 可有的老师就不管我们这些“猫”的消化能力白天满堂灌,晚上题海战好不容易熬到了星期六,想消化一下,老师又怕“饿”着:“《××习题集》《××千题解》都不错,星期天玩够了的时候好好做吧”玩够 ? 唉 ! 真是天大的笑话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可我们一些老师做起来时却又把它忘了猫总是饿了才去觅食同样,学生有时间,才能消化已有的知识,猎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如果猫不喂那么饱,它一定自己去找食物这样,既省了喂,又锻炼了捕鼠的本领,也不至于变得又馋又懒,忘记了自己的天职学生也是如此如果老师不“喂”给那么多东西,使学生能够吃得消,接受得了,那么学生就有时间和精力潜心于课外,去猎取更多更精美的“食品”无形中,就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智力,发展了能力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 ?

如此看来,师“喂”徒也应讲求点方式方法了

赏析:

类比论证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两个特征或属性基本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已知事物的结果,来证明另一个事物也会有相同的结果

《猫不吃鼠的启示》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

文章不长,论题也不新,但却具有吸引力,使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就在于作者找到了一个好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具体的论述中,将事例和分析逐步展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类比推理的方法,其优越性在于其论证时是从较形象的已知事物出发,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

【思维体操】

这一年,纪晓岚随乾隆南巡一天傍晚,两人微服出游他们在江边散步时,只见那儿停着一艘小船,一个老头儿正蹲在船头,手持鱼杆在钓鱼但见浮标晃动,老头儿手腕一甩,钓上金色鲤鱼一条,活蹦乱跳,老头将大腿一拍,朗声大笑

此情此景,使君臣诗兴大发乾隆当场要纪晓岚口占七绝一首:限在四句二十八字中,必须嵌入十个“一”字

晓岚望着江水渔舟,来回踱了几步,悠然吟道:乾隆听了,连声赞叹:“好诗 ! 好诗 ! ”

同学们,你们尝试一下,就这幅图画展开联想,写几句诗

提示:纪晓岚吟的七绝为:“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全诗清新自然,生动传神,一幅《秋江独钓图》历历在目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 . 本单元《雷雨》、《屈原》、《窦娥冤》三篇戏剧在高中教材中十分重要,也很有代表性要求大家要对课文作者、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矛盾冲突、戏剧常识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 从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是学习本单元戏剧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认真领会

3 . 因为戏剧的矛盾冲突复杂、集中、尖锐,所以,戏剧语言常结构复杂,蕴含信息量大,感情充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力求把握人物的神态、语气、心理,从而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反复诵读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常考内容举例及方法总结(1989年全国高考广东题)

下面一句话综合运用哪几种修辞方法 ? 选出正确的一项

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中,总司令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啊,他对敌人总是针锋相对,革命意志像钢铁一样地坚强;而对自己的同志又总是宽宏大量,情感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A . 排比 比喻 借代 B . 对比 比喻  C . 对比 排比 比喻 D . 对比 对偶 比喻

解答方法:“惊涛骇浪” ( 比喻中的借喻 ) ,“对敌人”“对自己的同志” ( 对比 ) ,“情感像……温暖” ( 比喻 ) ,因此,答案为B

【例2】对下列古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极夸张黄河来势之猛来势之高

B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借代为秋天:“南冠”借代为囚徒

C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几人回”是个设问

D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落九天”是比喻与夸张融合在一起使用

解答方法:答案应选C,C是反问,不是设问

【动手动脑】

阅读下面屈原的一段独白,完成1—4题

啊,电 !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a ! 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 b,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 c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 把你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

①在“你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这个句子中,应该重读的音节是 ( )

A . 你 B . 这 C . 最  D . 剑

②对红色的两个“你”的指代对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 都指自然现象  B . 前一个指邪恶势力,后一个指自然现象

C . 前一个指自然现象,后一个指邪恶势力  D . 都指邪恶势力

③对划曲线的三处短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b指闪电,c指信念  B . a指信念,b指佩剑,c指闪电

C . a指闪电,b指佩剑,c指信念  D . a b指闪电,c指佩剑

④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诵读语气正确的一句是 ( )

A . 渐弱 渐弱 B . 渐强 渐弱 C . 渐强 渐强 D . 渐弱 渐强

答案提示:1D 2 D  3C 4C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雷电颂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2、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是作者描写屈原在自尊的灵魂遭受最深凌辱、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叩问天地表达自身理想的宣言书。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雷电颂教案设计。雷电颂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雷电颂教案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 二 ) 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 三 )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 四 ) 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 五 ) 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 六 ) 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 七 ) 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

( 一 ) 必知点:

1 . 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 ( 1892—1978 ) ,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介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 . 屈原简介:

屈原 ( 约前340—约前278 )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3 . 本文写作的背景及写作意图:

背景见预习提示

写作意图: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用作者的话说当时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 二 ) 重点:

4 . 作者笔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

屈原:剧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婵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郑詹尹: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帮凶

5 . 本文的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

课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3部分是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6 . 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的结构和特点 ( 《雷电颂》 )

( 1 ) 结构层次

《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两层:

第1层:从“风 ! 你咆哮吧 !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 2 ) 艺术特色

①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耀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整个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7 . 一些物象的象征义及蕴含义

( 1 )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 2 )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 3 )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身子自由时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 4 )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 5 )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指河伯神像,其二指在《九歌》中抢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 三 ) 运用点:

8 .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 写一篇读后感,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阅读全文,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提示:诡谪 咆哮 潸然 痉摩 稽首 踉跄 睥睨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尚飨 ( 注音、释义自己动手查工具书 )

2 . 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提示: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端,写勒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是发展,也是本文的核心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高潮,写婵娟之死表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3 . 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东皇太乙庙之正殿……名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

提示:室内空寂昏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 . 郑袖、勒尚设下毒计要毒死屈原,执行者就是郑袖之父郑詹尹,他千方百计劝屈原饮下那杯酒,屈原没喝,最后他说:“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 ”这表现了这个刽子手什么样的心理 ?

提示:急于毒死屈原,故意使用激将法来“激”屈原喝下毒酒

4 .学本文,要有感情地准确朗读《雷电颂》部分,准确地体会屈原的情感所以,首先要注意朗读中的节拍停顿下面两段对白,节拍停顿正确的项是:

( 1 ) A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B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C .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D . 啊,我/思念那/洞庭胡,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

提示:D

( 2 ) A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B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C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D . 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 !

提示:C

5 . 屈原的内心独白 ( 《雷电颂》 ) 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对这一部分进行层次划分,并作分析

提示:《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可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1层:从“风 ! 你咆哮吧 ! ”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

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他把“电”这一宇宙间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长剑”在呼喊声中,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的力量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 ”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 ! 烧毁 ! 烧毁 ! ”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是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怪力乱神这样,屈原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总之,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6 . 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 ( 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 独白中的风雷电象征什么 ?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什么 ?

提示: ( 略 )

7 . 简要分析《雷电颂》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提示: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 !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 ”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词语,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斥责这样,就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8 . 《雷电颂》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提示: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急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9 . 婵娟在这场戏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 她的出现,对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

提示: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她爱戴、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师长”;她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她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通过婵绢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10 . 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屈原这一伟大形象,联系当今,谈一谈自己如何从行动上向屈原学习

提示: ( 略 )

【妙文赏析】

猫不吃鼠的启示

一提到猫,人们立即会想起捕鼠能手,老鼠的天敌可我家却有一只不吃鼠的猫

为什么呢? 原来,奶奶每天都喂它十几遍,它吃饱喝足之后,便呼呼大睡久而久之,变得又馋又懒,竟忘记了自己的天职——捕鼠现在,即使老鼠就在眼前,它也不会抓了

猫尚且如此,人何尝不是这样 ? 现在,很多老师都把我们当成了“猫”,把那些现成的书本知识,给我们喂了又喂,灌了又灌猫总是要饱的,怎能吃了又吃 ? 可有的老师就不管我们这些“猫”的消化能力白天满堂灌,晚上题海战好不容易熬到了星期六,想消化一下,老师又怕“饿”着:“《××习题集》《××千题解》都不错,星期天玩够了的时候好好做吧”玩够 ? 唉 ! 真是天大的笑话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可我们一些老师做起来时却又把它忘了猫总是饿了才去觅食同样,学生有时间,才能消化已有的知识,猎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如果猫不喂那么饱,它一定自己去找食物这样,既省了喂,又锻炼了捕鼠的本领,也不至于变得又馋又懒,忘记了自己的天职学生也是如此如果老师不“喂”给那么多东西,使学生能够吃得消,接受得了,那么学生就有时间和精力潜心于课外,去猎取更多更精美的“食品”无形中,就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智力,发展了能力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 ?

如此看来,师“喂”徒也应讲求点方式方法了

赏析:

类比论证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两个特征或属性基本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已知事物的结果,来证明另一个事物也会有相同的结果

《猫不吃鼠的启示》就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论证方法

文章不长,论题也不新,但却具有吸引力,使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就在于作者找到了一个好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具体的论述中,将事例和分析逐步展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类比推理的方法,其优越性在于其论证时是从较形象的已知事物出发,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

【思维体操】

这一年,纪晓岚随乾隆南巡一天傍晚,两人微服出游他们在江边散步时,只见那儿停着一艘小船,一个老头儿正蹲在船头,手持鱼杆在钓鱼但见浮标晃动,老头儿手腕一甩,钓上金色鲤鱼一条,活蹦乱跳,老头将大腿一拍,朗声大笑

此情此景,使君臣诗兴大发乾隆当场要纪晓岚口占七绝一首:限在四句二十八字中,必须嵌入十个“一”字

晓岚望着江水渔舟,来回踱了几步,悠然吟道:乾隆听了,连声赞叹:“好诗 ! 好诗 ! ”

同学们,你们尝试一下,就这幅图画展开联想,写几句诗

提示:纪晓岚吟的七绝为:“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全诗清新自然,生动传神,一幅《秋江独钓图》历历在目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 . 本单元《雷雨》、《屈原》、《窦娥冤》三篇戏剧在高中教材中十分重要,也很有代表性要求大家要对课文作者、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矛盾冲突、戏剧常识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 从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是学习本单元戏剧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认真领会

3 . 因为戏剧的矛盾冲突复杂、集中、尖锐,所以,戏剧语言常结构复杂,蕴含信息量大,感情充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力求把握人物的神态、语气、心理,从而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反复诵读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常考内容举例及方法总结(1989年全国高考广东题)

下面一句话综合运用哪几种修辞方法 ? 选出正确的一项

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中,总司令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啊,他对敌人总是针锋相对,革命意志像钢铁一样地坚强;而对自己的同志又总是宽宏大量,情感像春天一样的温暖

A . 排比 比喻 借代 B . 对比 比喻

C . 对比 排比 比喻 D . 对比 对偶 比喻

解答方法:“惊涛骇浪” ( 比喻中的借喻 ) ,“对敌人”“对自己的同志” ( 对比 ) ,“情感像……温暖” ( 比喻 ) ,因此,答案为B

【例2】对下列古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极夸张黄河来势之猛来势之高

B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借代为秋天:“南冠”借代为囚徒

C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几人回”是个设问

D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落九天”是比喻与夸张融合在一起使用

解答方法:答案应选C,C是反问,不是设问

【动手动脑】

阅读下面屈原的一段独白,完成1—4题

啊,电 !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a ! 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 b,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 c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 把你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

①在“你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这个句子中,应该重读的音节是 ( )

A . 你 B . 这 C . 最 D . 剑

②对红色的两个“你”的指代对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 都指自然现象

B . 前一个指邪恶势力,后一个指自然现象

C . 前一个指自然现象,后一个指邪恶势力

D . 都指邪恶势力

③对划曲线的三处短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b指闪电,c指信念

B . a指信念,b指佩剑,c指闪电

C . a指闪电,b指佩剑,c指信念

D . a b指闪电,c指佩剑

④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诵读语气正确的一句是 ( )

A . 渐弱 渐弱 B . 渐强 渐弱 C . 渐强 渐强 D . 渐弱 渐强

答案提示:1D 2 D 3C 4C

【创新园地】

1 . 甲、乙两人对着吹牛

甲:“我是一个巨人,两脚踏在地上,头能顶到天上 ! ”

乙:“那算什么巨人 ? 我一张嘴,上唇能顶着天,下唇能贴着地 ! ”

甲:“那你脸呢 ? ”

乙:“我不要脸了 ! ”

根据这则笑话,打一唐诗名句

2 . 妈妈让儿子填籍贯

儿子:“妈妈,籍贯这栏怎么填 ? ”

妈妈:“就填你出生的地方”

儿子:“噢,我明白了,籍贯——妇产医院”

根据这则笑话,打一报纸名称

请同学们将你的答案反馈给我们

答案提示:1 . 谜底为:人面不知何处去2 . 谜底为《体育报》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雷电颂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3、《雷电颂》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 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 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课后参考资料第二部分。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 拓展阅读:

1、《醉》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2、阅读郭沫若《凤凰涅槃》,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4、《雷电颂》教案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1、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3、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德育目标 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戏曲知识简介

2、屈原简介

3、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意图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字词。

睥睨(p

ì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pèng)射 眩(xuàn)目 稽(qí)首

摆弄:摆布。

驰骋(chíchěng):(骑马)奔驰。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tà):鞭打。比喻抨击。

2、学生听读,理解剧情

3、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

4、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5、合作研讨课文思想内容。

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会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

6、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深入体会文意。

四、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抽查背诵

二、研读赏析文意

1、小组展开朗诵课文“歌颂风雷电”片断比赛。

2、研讨: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3、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4、学生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对比引申,把握抒情方式

思考: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

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历史剧《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风雷 浪 象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 漫 征 怒斥神祇

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主 拟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 义 人 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

人民群众 诗 呼 统治集团

风 告

5、《雷电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目标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6、《雷电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军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3、理解作品的内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4、体会屈原的深切的爱民之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透过历史的长廊,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的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雷电颂》。

二、投影仪出示辅助资料

1、戏剧知识简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剧本直接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根据。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按反映矛盾的性质和表现手法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语言表现的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2、屈原简介:

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机范读,理解剧情,体会文章气势。

2、投影仪出示有关剧情及结构:

⑴ 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奸臣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充分暴露了以南后为首的楚朝的奸臣铲除政治异已的凶残和毒辣。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死而高兴,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⑵ 舞台说明:

屈原吟咏“雷电颂”的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臣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

(希望通过舞台背景的了解,让学生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从而加深对文章内涵的领悟)

3、学生配乐朗读,想象剧中的情景,以精炼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诵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体味文章炽烈语言的同时,感受屈原英勇无畏的精神,并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本着鼓励的原则,让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有理即可 )

四、深入阅读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学生分小组研讨探究,教师提示)

明确: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两方面。

第一层次:从“风!你咆哮吧!”到“烧毁吧!”。诗人呼唤并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从“把你这东皇太一”到末尾。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研讨探究的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拓展迁移

以现实生活为内容,选择某一特定场景下发生的事情为题材,写一个小剧本,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修辞和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品味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象征的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小组表演自己编写的小剧本,教师适当的点评,以表扬为主,并引入正课《雷电颂》。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体会其好处?

(学生分小组研讨,教师适当点评,并给予明确)

风雷电:象征了追求光明、要求变革的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有形的长剑:指屈原入狱前身上的佩剑。

土偶木梗:象征了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深入阅读

结合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小组通过合作研讨来完成,教师归纳总结)

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例“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之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也增强了抒情的效果,即表达了爱憎之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如:“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四、拓展迁移

回忆以前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与之相比较,找出两文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

7、《雷电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

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

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拓展阅读:

1、《醉》──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2、阅读郭沫若《凤凰涅槃》,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8、《雷电颂》教学设计

几种常见的金属之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机械性能的主要差别、用途;了解生铁冶炼的反应原理;常识性介

绍铝、铜、锌、钛及合金。

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物质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它之间的区别。

重点难点

生铁和钢的成分、特性、用途;生铁冶炼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

讲解、自学并进。

教学用具

铁矿石标本、投影片。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填表

附2:课堂练习二

2.填表:

附3:课堂练习三

3.合金是由__跟__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__特性的物质。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__不同。

5.常用来炼铁的磁铁矿主要成分是__,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__。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__,炼钢的主要设备是__和__。

7.炼铁的反应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__。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生铁

B.碳素钢

C.氧化铁

D.不锈钢

9.下列物质中主要用于炼钢的是

[

]

A.白口铁

B.灰口铁

C.球墨铸铁

D.四氧化三铁

10.常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的金属是

[

]

A.钛

B.铁

C.铜

D.锌

附4:课堂练习答案

1.略

2.略

3.一种金属

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

金属

4.含碳量

5.Fe3O4

Fe2O3

6.高炉

转炉

电炉

7.Fe2O3+3CO

2Fe+3CO2

8.C

9.A

10.C

附5:随堂检测

1.生铁的含碳量

[

]

A.低于2%

B.高于4.3%

C.低于0.03%

D.在2%~4.3%之间

2.在冶炼生铁时使用的还原剂是

[

]

A.Fe2O3

B.CO

C.Fe

D.CO2

3.碳素钢的分类是根据

[

]

A.硬度

B.含碳量

C.用途

D.机械性能

4.不锈钢的主要特性是

[

]

A.抗腐蚀性好

B.韧性好

C.导磁性好

D.耐高温性好

9、《雷电颂》课堂实录

雷电颂

(课堂实录)

庙坡九年一贯制学校 李君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诗词歌赋,如:有“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豪迈,有“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还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孤独……

不知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生:听过

生:是屈原的话

师:对!这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爱国主义政治家屈原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激励我们的话。在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身后,有一段令人回味和反思的历史——

屈原看透了秦国侵吞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熟料却遭到张义、南后之流卑鄙地陷害,横加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他仍“沉痛地”劝诫楚怀王,愤怒地斥责南后,恨她危害了祖国:“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的楚国啊!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

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转而依附秦国,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到了囚禁。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诗人满腔忧愤,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

二、介绍作者

师:下面我们看看这部历史剧的作者是——

生:郭沫若

师:对,是郭沫若。他原名郭开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戏剧《虎符》、《裳之花》,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屈原》。

三、阅览全文,感知文意

师:下面,同学们就快速阅读《雷电颂》,感知文章内容,把你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生(自由阅读)

四、提出质疑,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看完没有?

生:看完了。

师:有什么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文中开头的地方并不是屈原的独白,那是什么?有何作用?

生:为何戏剧中有独白这种形式?还有其他形式吗?

生:屈原身陷牢狱,呼唤风雷电有意义吗?

师:好。这是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产生的疑问。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

刚才有同学问到了选文中独白前面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不知同学们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生:屈原已被囚禁。

师:很好,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文中“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和“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

师:很好。

生:屈原在东皇太一庙中,在殿中徘徊。

师:很好,你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披发,在殿中徘徊”。

师:很好。

生:屈原很愤怒。

师:那么你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师:很好。

……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总结归纳一下。有没有告诉我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相关信息?

生:有。

师:对。这就是舞台说明。其作用是交代剧情发生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而独白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下面,我们就一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师:我们一起朗读第一、二段,看看里面写了什么内容?

(朗读一、二段)

生:写出了屈原在呼唤风的到来。

生:写出了屈原希望风能吹走黑暗的愿望,即使吹不走黑暗,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师:这真是在写吹走灰尘、沙石,吹动花草树木吗?

生:我想不是,应该是一些力量。

师:说得好,是什么力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齐读第三、四段)

师:诗人在思念什么?在呼唤、歌颂什么?

生:诗人在思念洞庭湖、长江、东海。

生:诗人在呼唤风。

生:诗人在歌颂自由。

生:诗人在歌颂正义。

生:诗人在歌颂光明。

师:好啊。同学们说得真好。诗人希望这代表正义、自由、希望的风能唤醒人民群众,一起来推翻这黑暗的世界,一起来重振这混沌的乾坤。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五、六段。

(生自由阅读)

师:这两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写到了诗人呼唤累、电。

生:不仅写到了,诗人也表达了歌颂之意。

师:能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吗?

生:“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师:这些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怒、诅咒,还有对自由、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哪位同学?

生:“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师:这又表现了什么?什么是“有形的长剑”?什么又是“无形的长剑”?

生:我认为“有形的长剑”是指诗人的佩剑。而“无形的长剑”是指诗人的一种心态或者是一种力量。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结合前面的内容来看,我觉得“无形的长剑”是指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强烈的抨击与揭露,诗人希望借助风、雷、电的力量摧毁这黑暗的社会。因为他自己已被囚禁,已回天无术,因为他也是一个凡人而已,尤其是面对当时黑暗而强大的黑暗社会,诗人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说的真好。

诗人眼中的风、雷、电象征着一种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力量,而诗人对其的呼唤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愤怒和摧毁黑暗的热望,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的热烈追求。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啊!

10、《雷电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作者、人物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戏剧知识介绍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

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5、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看课本上的参考资料(了解剧情和背景)

吟咏“雷电颂”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

这个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正文前小字部分)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预习独学: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注音):

睥睨污秽犀利迸射播弄虐待

雷霆踌躇鞭挞罪孽拖泥带水稽首

2、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⑸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⑹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⑺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8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3、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研讨课文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2、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3、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4、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小组准备展示,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阅读理解:

比较阅读:

与以前读过的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11、《雷电颂》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

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

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

一层

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

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

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12、《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 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 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 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13、《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

(一)民俗导入 :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 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 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课后参考资料第二部分。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 拓展阅读:

1、《醉》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2、阅读郭沫若《凤凰涅槃》,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14、《雷电颂》教学设计

几种常见的金属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生铁和钢的主要成份、机械性能和用途。了解炼铁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

2.掌握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3.常识性介绍几种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

1.生铁和钢的主要成份、机械性能和用途。

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学难点】

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生铁,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第二课时:钢和几种常见的金属。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铁跟氧气、盐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强调铁跟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生成物为+2价铁的化合

物。)

引入新课

本节重点研究铁的合金——生铁和钢。

讲授新课

(讲解)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1.生铁

(阅读)课本有关部分。

(引导学生从生铁的成份和分类等方面小结)

(1)生铁是含碳量在2%~4.3%之间的铁合金。(除C外,还含有少量的Si、Mn、S、P等。)

(2)生铁的分类

①白口铁

②灰口铁

③球墨铸铁

(3)生铁的冶炼

(讲解)铁矿石炼成铁的简单原理即是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常用的铁矿石为:

主要反应为:3CO+Fe2O3

2Fe+3CO2

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2.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讲解)我们在前面所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都是纯物质间的计算。对于化学方程式中所表达出的质量关系都是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含有杂质。因此当参与反应的物质含有杂质时,先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练习)将下列不纯物质的质量转换成纯物质的质量。

(1)含Fe2O380%的赤铁矿200千克,其中含Fe2O3______千克。

(2)含杂质5%的石灰石100千克,其中含CaCO3______千克。

(学生可以直接口答)

15、雷电颂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入

介绍历史尉《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三、朗读课文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五、探究活动。

提问: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六、欣赏品味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七、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16、《雷电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

(一)民俗导入 :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 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 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课后参考资料第二部分。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 拓展阅读:

1、《醉》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2、阅读郭沫若《凤凰涅槃》,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17、《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⑵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⑶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⑴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⑵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孩子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如果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如果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1、听读录音,找出发现:

⑴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⑵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高亢激昂)

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2、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⑴(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摩一下该怎么处理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

(自由朗读)

⑵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

(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⑶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呢?

3、重点精读,把握情感:

⑴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摩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⑵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借古讽今,鞭挞了蒋某人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4、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附:阅读拓展资料《醉》,给学生做一个欣赏。

醉──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18、《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⑵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⑴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3、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1、听──读──赏──读:

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19、《雷电颂》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充分体验,方能真切感受文本。本文是一篇抒情独白,其独特的抒情方式、象征的表现手法、不凡的语言效果、深沉的思想情感,学生掌握、领会有一定难度。本设计尝试从教材出发,借助多向假设,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活思维,在体验中深入作品,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表达提供舞台。

【教学步骤】

一、交流信息,导入课文

课前查阅与本文有关的信息资料,组织“《雷电颂》信息交流会”。指导学生大体了解屈原、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本文在《屈原》中的地位和独白的艺术形式。这既是体验的前奏、序曲,也是准确进入体验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引领体验

情境一:

假如你是屈原,面对奸佞的诬陷迫害,在这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的午夜,将会怎样倾吐衷肠?

学生换位角色,将“主人公”换成“自我”,移情体味,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演读这篇独白。演读中充分体验屈原呼唤风雷电、追求光明及怒斥当权者的情感,读出颂风雷电、斥神祇两个层次语气、语调、语速的不同。部分语句可共同体验,重点演读,例如: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应体验屈原对风的急切渴盼之情。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的呼唤实际是对变革现实伟大力量的呼唤 )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应体验屈原想要冲破黑暗急切而果断的决心,其中排比句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应体验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及对恶神无比愤怒地斥责之情)

……

情境二:

假如你是作者,当主人公吟诵这篇独白时,你会安插哪些舞台提示,来形象表现他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对文中“空白”,展开联想想像,结合人物爱憎分明、忧国忧民的形象,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地增添补白。

情境三:

假如郭沫若走进课堂,与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本文,并释疑解难,你准备问他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深钻课文,对本文写作意图、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创作情况等质疑问难,可师生、生生互动,边问边答,借以解疑释疑。这一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有先行体验、详尽准备,吃透教材,才能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胸有成竹,以免出现错误或疏漏。例如:

为什么要选择借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无形的长剑、土偶木梗这些事物来表达主人公的感情?它们有什么含义?这是运用什么手法?

这篇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您在创作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写作《屈原》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而《雷电颂》对当时现实有何意义?

……

情境四:

假如郑袖、楚怀王之流听完屈原的这番独白会有什么反应?假如婵娟耳闻恩师之言作何感想?请设计他们与屈原的精彩对白。

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拓展延伸,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文学性、趣味性的创作体验,增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情境五:

假如你是编者,请谈谈将这篇抒情独白选编入散文诗单元有何意图?

要求学生立足全篇,以宏观的眼光,以整个单元的视角,对本文特色作较准确的评说。

三、总结活动,书写感受

师生共同总结、评价活动中的表现态度、参与程度、收获与提高和存在的问题,将体验中最使你难忘的、收获最大的、你认为最不足的书写下来。

四、课余布置背诵前六段

【相关资源材料】

关于“独白”:

“独白”是戏剧名词,指戏剧中角色独自一人所说的台词,与角色之间互相对话的“对白”相区别。“独白”并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独处时的“自言自语”,而是角色的心理活动借助戏剧的艺术形式化成的有声语言。独白(尤其大段独白)时,舞台上常常只有角色一个,称为“净场”,有时也有其他角色在场。本文是一段净场独白。由于台上仅角色一人,与他人不发生关系,因此,由布景、道具、灯光、效果(指音响)组成的“规定情境”对角色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刺激角色,使角色触景生情,是角色抒情的依托和对象。由于这个原因,在理解角色的独白时,必须把握住当时的规定情境。

20、《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八、教学流程

21、《雷电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课后参考资料第二部分。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

拓展阅读:

1、《醉》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2、阅读郭沫若《凤凰涅槃》,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22、《雷电颂 》教学设计

第六章 铁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金属

能力反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 球墨铸铁 B. 碳素钢 C. 硅钢 D. 四氧化三铁

2.下列铁矿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

A. 磁铁矿 Fe3O4 B. 菱铁矿 FeCO3

C. 赤铁矿 FeO D. 赤铁矿 Fe2O3

3.我国劳动人民曾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其中有青铜器、冶铁、炼钢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 )

A. 春秋、战国、商代 B. 商代、春秋、战国

C. 西汉、春秋、战国 D. 西汉、商代、春秋

4.生铁和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总会有残渣产生,残渣的成分是 ( )

A. 钢 B. 氯化铁FeCl3 C. 碳和一些杂质 D. 硫酸亚铁

5.化学反应Fe2O3+2Al=Al2O3+2Fe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 )

A. Fe2O3 B. Al C. Al2O3 D. Fe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生铁会完全溶解在盐酸里 B. 盛水的铁桶最易生锈的部位是水面附近

C. 铁桶可用作盛放“波尔多液” D. 铁矿石用于炼铁是因为矿石含有大量单质铁

7.下列物质:① 焦炭,② 石灰石,③ 赤铁矿,④ 磁铁矿,其中属于冶炼生铁原料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某1.1 g铁合金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可得到0.015 g CO2,则此铁合金属于 ( )

A. 生铁 B. 高碳钢 C. 中碳钢 D. 低碳钢

9.关于铁和钢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B. 生铁和钢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C. 生铁和钢中铁的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

D.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

10.28 g铁、12 g镁、9 g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 )

A. 1∶3∶2 B. 1∶2∶3 C. 3∶1∶2 D. 1∶1∶1

二、填空题

11.“钢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名词,可钢并不等于铁,这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常温下,铁接触 和 最容易生锈,因此平时注意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

23、《雷电颂》说课稿

《雷电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同时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而又属于散文诗中的精品,通过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像,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屈原的高大形象。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散文诗中的象征手法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加之作品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对做了以下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教学设计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在对风雷电的歌颂中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4、体会风雷电等的象征意义。

(二)能力目标: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五、教法与学法:

先让学生自己看有关历史剧《屈原》的参考资料,明白这部历史剧的创作过程,主要内容,人物情节等,再通过播放朗读来让学生体会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屈原的高大形象。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认识作者的内心世界。

24、雷电颂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1, 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三、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