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2023-06-02 23:43 来源:词粹网 点击: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image.png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日:“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由:“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日:“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微与我安天下畏富貴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十,谥日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牒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荻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祁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凤之上。

《旧唐书·房玄龄传》《新唐书·房玄龄传》

2、《新唐书·裴行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裴行俭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迁吏部侍郎。始设长名榜、铨注等法,又定州县升降、资拟高下为故事。上元三年,吐蕃叛。仪凤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诱蕃落以动安西,与吐蕃连和,朝廷欲讨之。行俭议曰:“吐蕃叛皛方炽,安可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死,其子泥涅师质京师,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权以制可不劳而功也。”帝因诏行俭册送波斯王。径莫贺延碛,风砾昼冥,导者迷。行俭止营致祭,令曰:“水泉非远。”众少安。俄而云彻风恬,行数百步,水草丰美。众皆惊。至西州,诸蕃郊迎,行俭召豪杰千余人自随。扬言:“大热,未可以进,宜驻军须秋。”都支视知之,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镇首长,伪约畋,子弟愿从者万人,乃阴勒部伍。数日,倍道而进,去都支帐十余里,先遗其所亲问安否,外若闲暇,非讨袭者。又使入趣召都支。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是且传契箭召诸部酋长悉来请命执送碎叶城。帝亲劳宴,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诏露元年,实厥阿史德温傅反,众数十万。诏行俭为定展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大军次单于北,暮,已立营。堑壕既周,行俭更命徒营高冈。吏白:“士安堵,不可扰。”不听,促徙之。比夜,风雨暴至,前占营所,水深丈余。众莫不骇叹。时阿史那伏念伪称可汗,与温傅合。行俭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突厥悉平。帝尝赐马及珍鞍,令史私驰马,马蹶鞍坏,惧而逃。行俭招还之,不加罪。赐都支资产皿金三千余物,橐驼马牛称是,行俭分给亲故洎麾下,数日辄尽。行俭工草隶,名家。通阴阳、历术,每战,豫道胜日。

(节选自《新唐书•裴行俭传》,有删改)

译文: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年间,考中明经,升迁做了吏部侍郎。他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拟定州县官员升降、衡量资历高低的制度,被后世沿用。上元三年(676)吐蕃叛乱。仪凤二年(677),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诱各附属部落来骚扰安西,和吐蕃结为联盟,朝廷准备征讨。行俭建议说:“吐蕃叛乱的气焰正盛,怎么能在西方添乱?现在波斯王已死,他的儿子泥涅师在京做人质,如果派使者去立他为王,就会路过二蕃,若见机行事,可以不用辛劳而获得成功。”皇帝于是下诏让裴行俭前去册封护送波斯王。穿越莫贺延碛沙漠时,飞沙走石,白天如同夜晚,向导迷了路。裴行俭命令宿营举行祭祀,传出号令说:“泉水不远。”将士们才稍微安心。很快就云散风静,向前走了几百步,水泉丰沛草木繁茂。大家都感到惊异。到了西州,诸蕃部落到效外迎接,裴行俭召集豪杰千余人跟随自己。他故意高声说:“天太热,不可以前进,应该在此驻军等到秋天。”阿史那都支侦察知道了这一情况,于是不加防备。装行俭从容召集四镇的酋长,假装相约打猎,愿意跟从他的四镇子弟有万人,于是他暗中统率军队出发。几天后,日夜兼程前进,当距离阿史那都支军帐还有十余里时,他先派遣都支的亲信前去问安,表面上像非常随便,不是征讨袭击的人。紧接着又派人急忙去召见都支。都支本来与遮匐计议,等到秋天再抵御使者,忽然听说军队已到,仓卒间不知所措,只得率领子弟五百余人到行俭的军营谒见,于是被擒获。这天,行俭又传出作为符契的弓箭,召各部落酋长都来听命,然后将他们逮捕押送碎叶城。皇帝亲自设宴慰劳,并授予裴行俭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诏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部众有数十万人。朝廷下诏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前往征讨。大军暂时驻扎在单于的北边,傍晚,已经扎好了营帐,战壕已全部挖好,裴行俭改变命令迁移到高冈上扎营。军吏说:“将士们已经安顿下来了,不能扰乱他们。”裴行俭不听从,催促他们迁移营地。到了夜晚,狂风暴雨突然来了,原来扎营的地方,积水一丈多深。众人没有不惊叹的。当时阿史那伏念伪称可汗,与阿史德温傅会合。裴行俭使用了反间计,劝说伏念,使他与温傅互相猜忌。伏念害怕,暗中向行俭表达了甘愿服罪之意,并且请求将温傅绑来以表忠诚。突厥全被平定。

皇帝曾赏赐给他骏马和珍贵的马鞍,令史私自骑马奔驰,马跌跤摔坏了马鞍,吓得逃跑了。裴行俭叫他回来,没有追究他。高宗赏赐给他从阿史那都支那儿缴获的财物金银器皿三千多件,相同数量的骆驼马牛,裴行俭分送给亲戚朋友直到部下,几天时间就送光了。裴行俭擅长草书隶书,是位书法名家。他通晓天文、历法,每次打仗,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

《新唐书·裴行俭传》

3、《新唐书·岑文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岑文本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以事陛下。”帝乃止。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既任职久,赉锡丰饶,皆令弟文昭主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让敕,卒无过。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有删减)

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父岑善方,在后梁任吏部尚书。父亲岑之象,在隋做官,任邯郸令,因事被人告了一状,无法申冤。岑文本当时十四岁,到司隶官处替父亲申理冤屈,辩论和对答的言辞悲伤流利而又无可辩驳,整个官署的人都感叹赞赏他,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

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仪表美好,擅长写文章,见多识广且融会贯通。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官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华丽情致丰富。李靖又向太宗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当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于是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封江陵县子。

过了一年岑文本任中书令,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粮食运输的目次、兵器甲胄的总目、物资配给的次序等事都要办理,文本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如今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文本到幽州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不久病死,终年五十一岁。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

当初,岑文本地位尊贵的时候,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也一定以礼平等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并说:“我喜欢和信任他”。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推辞说:“我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不能胜任,不想希求太子的恩泽,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刚被授予中书令的时候,面带忧色,他的母亲问他原因,文本回答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责任重、官职高,因此忧惧。”亲戚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说:“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办产业,文本叹息说:“我本是汉南的一个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如今没有什么功劳,仅仅凭着写文章官至宰相,俸禄已经日渐丰厚,为什么还要再置产业呢?”任职久了之后,皇帝给他的赏赐越来越多,他都让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文昭当时任秘书郎,结交了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唐太宗听说了很不高兴,对文本说:“你的弟弟有很多过错,恐怕会连累你,我要把他调离京城。”岑文本回答说:“臣幼年丧父,老母亲最疼爱的就是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如果让他离开京城,母亲必定忧愁,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亲了。”他边说边流泪哭泣。太宗同情他的爱母之心,只召见岑文昭严厉训诫,没有把他调出京城。岑文昭最终再无过失。

《旧唐书·岑文本传》《新唐书·岑文本传》

4、《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日:“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由:“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日:“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微与我安天下畏富貴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十,谥日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牒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荻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祁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凤之上。

《旧唐书·房玄龄传》《新唐书·房玄龄传》

5、《新唐书·李泌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泌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李泌,字长源,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①。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帝异之,因问:“童子岂有类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驰召之。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张九龄②尤所奖爱,常引至卧内。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泌为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辞不行,帝亦留之。会澧州缺,衮盛言南方凋瘵,请辍泌治之,乃授澧、朗、峡团练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风绩。

(选自《新唐书·李泌传》,有删改)

译文:

李泌,字长源,七岁就懂得写文章。玄宗开元十六年,天子召集所有能讲论佛、道、孔子的人,在宫中相互答对问难。有个叫员俶的人,年仅9岁就登上讲席,他能言善辩,谈吐流畅锋利,座上的人都被他折服了。皇帝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就问他:“小孩子还有能这样的吗?”他跪下奏道:“我舅舅的儿子李泌就是这样”皇帝就立即命人迅速召见李泌入宫。李泌到宫中后,皇帝正和燕国公张说一起观看别人下棋,于是让张说试试他的才能。张说请李泌咏“方圆动静”,李泌略作思考,说:“希望知道这个题目的大意”张说于是说:“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立即回答说:“方如实行仁义,圆如运用才智,动如施展才能,静如暗自得意。”张说于是恭贺皇上得到了一个神童。皇帝非常高兴,于是赏赐李泌五匹帛,并且吩咐他的家人说:“好好培养他。”张九龄特别欣赏、喜爱李泌,常常把他领进自己的卧房。张九龄和严挺之、萧诚都很友好,严挺之厌恶萧诚,说他很奸诈,劝张九龄和他绝交。一天,张九龄忽然自言自语道:“严挺之太刚强严厉,而萧诚柔美可喜”正要命令他身边的人把萧诚召来,李泌在张九龄身边,忽然说道:“您出身平民,凭借遵循正直之道官至宰相,却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吗?”张九龄很吃惊,改变容态向他表示感谢,于是称他为“小友”。

李泌长大后,博学多才,擅长研究《易经》,常游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天宝年间,李泌到皇宫进献《复明堂九鼎议》,皇帝想起他早年聪明的事情,召见他讲《老子》,他讲论有方,因而得以任翰林侍招,仍在东宫当职,皇太子以优厚的礼遇对待他。李泌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杨国忠记恨他,让天子下诏书把他放逐到蕲春郡。

肃宗在灵武即位,物色访求人才,恰巧李泌自己也来到了灵武。李泌拜见肃宗后,陈述了天下大事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皇帝很高兴,想要授予他官职,李泌坚决推辞,愿意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李泌入朝议论国事,外出陪从天子车驾,大家都指着说:“穿黄衣服的是圣人,穿白衣服的是山人。”

当初,肃宗在东宫,李林甫多次诬陷他,情形十分危急,等到继位肃宗怨恨李林甫,想挖他的坟墓焚烧他的尸骨。李泌认为天子念念不忘旧怨,是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心胸不够宽广。皇帝不高兴,说:“从前的事,爱卿忘记了吗?”李泌回答说:“我考虑的事情还不在这里。太上皇拥有天下五十年,一下子忽然失意,南方天气不好,而且他年纪又大,若听说陛下记念旧怨,内心会感到惭愧和不快乐,万一染病,这就表明陛下凭借天下之大却不能使亲人安乐了”皇帝有所感悟,抱着李泌的脖子哭着:“朕没有想到这一点。”

李泌被宰相常衮忌恨,常衮派他出任楚州刺史,李泌推辞,不愿前行,皇帝也留他。恰巧灃州缺刺史,常衮于是大谈南方凋敝,请求停止李泌现在的职位让李泌去治理,于是任命李泌为灃、郎、峡州团练使,后改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都有政绩。

《新唐书·李泌传》

6、《新唐书·韦云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韦云起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尝奏事文帝前,帝曰:“外事不便,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侍,云起即奏:“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帝顾述曰:“云起言,而药石也,可师之。”仁寿初,诏百官举所知,述举云起通事舍人。大业初,改谒者。建言:“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不抑其端,必乱政。”因条陈奸状。炀帝属大理推究,于是左丞郎蔚之、司隶别驾郎楚之等皆坐免。会契丹寇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讨之,启民可汗以二万骑受节度。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屯相联络,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一人犯令,即斩以循。于是突厥酋长入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始,契丹事突厥无间,且不虞云起至。既入境,使突厥始云诣柳城与高丽市易,敢言有隋使在者斩,契丹不疑。因引而南,过贼营百里,夜还阵,以迟明掩击之,获契丹男女四万。帝大喜,会百官于廷,曰:“云起将突厥兵平契丹,以奇用师,有文武才,朕自举之,”拜治书御使。因劾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怙宠妨命,四方有变不以闻,闻不以实。朝议少贼,不多发兵,官兵少,贼众。数见败北,贼气日张。请付有司案罪。”大理卿郑善果奏:“云起訾大臣,毁朝政,所富不情。”贬大理司真。武德初,进上开府仪同三司,改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时仆射窦轨数奏生獠反,冀得集兵以戚众,云起数持掣,轨宣言云起通贼营私,由是始隙。云起弟庆俭、庆嗣事隐太子。太子死,诏轨息驰驿报。轨疑云起有变,阴设备,乃告之。云起不信,曰:“诏安在?”轨曰:“公建成党,今不奉诏,反明矣。”遂杀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八))

译文: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曾在隋文帝面前启奏事情,文帝说:“外面有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可以说出来。”当时兵部侍郎柳述在场侍奉,云起便启奏说:“柳述为人强横奢侈,他没有经过什么大事,只是因为他是主上女婿的这个关系,才拥有把握兵权机要的大权。(我怕)有人议论陛下官不选择贤能之人。这是不利朝政的事。”文帝扭头对柳述说:“云起的话是你的治病良药,你可以把他看作老师。”仁寿初年,文帝下诏让朝延内外的官员各自举荐自己了解的人,柳述就举荐韦云起,任命他为通事舍人。大业初年,改任谒者官。云起建议说:“现在朝廷中崤山以东地区的人不少,他们自立门户,附和同僚或下属、欺骗君上,结为朋党。如果不加抑制,一定会扰乱政体。”就分条列举出他们的不法行为。隋炀帝就吩咐大理官员查办,于是左丞郎蔚之、司隶别驾郎楚之等都因有罪而被免职。后适逢契丹侵犯营州,隋炀帝发布诏书命令韦云起带领突厥兵征讨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每营相互联络,分四道一同进发。下令说:“闻鼓声就前进,闻角声就止步,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三令五申强调这道命令。(可是)不久一个人违反了军令,被韦云起斩首示众。此后前来拜见的突厥将帅,都跪着前行,不敢仰视。当初,契丹与突厥并无冲突,且料想不到韦云起前来。韦云起到了契丹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与高丽人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没有人怀疑。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向南前进,进入契丹营地一百里,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以黎明作掩护,韦云起命令骑兵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俘获契丹男女四万人。隋炀帝闻讯大喜,在朝延召集百官说:“韦云起率领突厥兵平定契丹,用兵奇谲,能文能武,现在我亲自提拔他。”韦云起被升任为治书侍御史。韦云起劾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因为得宠而放肆,国内发生事变却不报告皇上,报告皇上的又不符合实情。在朝堂上议论说贼寇人数不多,不用多发兵,结果官兵少,贼寇多,官兵多次被打败,贼寇气焰日益嚣张。请交付有关部门问罪。”(但)大理卿郑善果上奏说:“韦云起诋毁大臣,毁坏朝政,他说的不符合实情。”韦云起被贬为大理司直。武德初年,韦云起进升为上开府仪同三司,改任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当时仆射窦轨多次上奏说生獠谋反,希望能够结集士兵来威慑众人,韦云起却多次加以阻碍,窦轨便扬言韦云起勾结贼寇谋取好处,从此两人有了隔阂。韦云起的弟弟庆俭、庆嗣侍奉过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死后,皇帝下诏不可传递这个消息。窦轨怀疑韦云起会发动兵变,暗中设防,把诏令告诉了韦云起。韦云起不相信,说:“诏书在哪儿?”窦轨说:“你与李建成是同党,现在不听诏令,谋反的意图就很明显了。”于是杀害了韦云起。

《旧唐书·韦云起传》《新唐书·韦云起传》

7、《新唐书·白敏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白敏中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白敏中,字用晦,少孤,承学诸兄。武宗雅闻居易(白居易)名,欲召用之。是时,居易足病废,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即荐敏中文词类其兄而有器识。即日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宣宗立,德裕贬,敏中抵之甚力,议者訾恶。德裕著书亦言“惟以怨报德为不可测”,盖斥敏中云。历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自员外,凡五年,十三迁。

崔铉辅政,欲专任,患敏中居右。会党项数寇边,铉言宜得大臣镇抚,天子响其言,故敏中以平章事、制置使。初,帝爱万寿公主,欲下嫁士人。时郑颢擢进士第,有阀阅,敏中以充选。颢与卢氏婚,将授室而罢,衔之。敏中自以居外,畏颢谗,自诉于帝。帝曰:“朕知久矣。若用颢言,庸相任耶?”顾左右取书一函,发视,悉颢所上,敏中乃安。及行,帝御安福楼以饯,颁玺书谕尉,赐通天带,卫以神策兵,开府辟士,礼如裴度讨淮西时。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敏中即说谕其众,皆愿弃兵为业。乃自南山并河按屯保,回绕千里。又规萧关通灵威路,使为耕战具。逾年,检校司徒,徙剑南西川,增骡军,完创关壁。治蜀五年,有劳,加兼太子太师,徙荆南。

懿宗立,召拜司徒、门下侍郎,还平章事。数月足病不任谒,固求避位,不许,中使者劳问,俾对别殿,毋拜。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书闻,帝怒,斥谱阳翟令。未几,加敏中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扰边,召敏中入议,许挟扶升殿。固求免,乃出为凤翔节度使。三奏愿归守坟墓,除东都留守,不敢拜,许以太傅致仕。诏书未至,卒,册赠太尉。博士曹邺责其病不坚退,且逐谏臣,举怙威肆行,谥曰丑。

【注】①苶(nié):精神不振。②阀阅:指功勋世家。

译文:

白敏中,字用晦,幼年丧父,跟从同宗的族各位兄长学习。武宗素闻白居易之名,想要征召任用他。当时,白居易因足病而去官在家,宰相李德裕说他衰弱疲惫不堪任职,即推荐白敏中文词如同他的兄长而且有度量见识。当天任他为知制诰,召白敏中入翰林为学士。?宣宗即位,李德裕被贬,白敏中极力诋毁他,为议论者厌恶。李德裕著书也说“惟有以怨报德不可推测”,这大概是斥责白敏中的话。白敏中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从员外开始,先后五年,十三次迁官。

崔铉辅佐政事,想独断专行,担心白敏中身居要职。正值党项多次入侵边疆,崔铉说应该有大臣镇抚,天子同意他的话,因此让白敏中担任平章事、制置使。起初皇帝怜爱万寿公主,想下嫁给士人。当时郑颢考中进士科,有世家门第(的背景),白敏中以(他)充选。郑颢与卢氏定婚,将要完婚而停止,(故)对白敏中怀恨在心。白敏中因为自己居官在外,害怕郑颢谗毁,便主动向皇帝诉说。皇帝说:“朕早知道了。如果朕听信了郑颢所说的,还任用你吗?”(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看,都是郑颢上报的奏书,白敏中才心安。等到出行,皇帝亲临安福楼饯别,颁布玺书告慰,赐通天带,让神策兵护卫,授予他成立府署、选置僚属的权力,礼遇如同裴度讨伐淮西时。驻扎宁州时,诸将已攻破羌贼,白敏中即劝说民众,都愿意弃甲为业。于是从南山依傍黄河安置屯堡,回绕千里。又谋划萧关通往灵、威的道路,让他们打造耕战的器具。一年后,白敏中任检校司徒,升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增加骡子军,修缮关墙。在蜀治理五年,有功劳,加授兼太子太师,移任荆南节度使。

懿宗即位,征召白敏中授任司徒、门下侍郎,再任平章事。(白敏中)好几个月因脚病不能履职拜见,坚决请求离职,不被准许,宫中派出的使者去慰问,让他在偏殿(正殿以外的殿)答对,不用跪拜。右补阙王谱上奏说:“白敏中患病四月,陛下坐朝,与其他宰相谈话不过三刻钟,哪有闲暇讨论天下事?希望听从白敏中的请求,不要使他受到依仗宠遇官居高位而才能不胜任的非议。”奏章进上,皇帝恼怒,贬王谱为阳翟令。不久,加授白敏中为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侵扰边疆,召白敏中入朝商议,皇帝允许搀扶他上殿。白敏中坚决请求免职,于是出任凤翔节度使。三次上奏希望归还家乡守护坟墓,授任东都留守,他不敢接受,允许以太傅退休。诏书未到,白敏中去世,册命追赠太尉。博土曹邺谴责他有病不坚决退休,而且驱逐谏臣,依恃权威肆意横行,谥号为丑。

《新唐书·白敏中传》

8、《新唐书·光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光颜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如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本军独当一面。光颜乃壁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蝟。子揽马鞅谏死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是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敢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城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侍。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衊之。饬名姝,教歌舞、六博,举止光丽,费百钜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译文:

李光颜,字光远。葛旃小时候把骑射技术传给他,常常叹息他的天资敏捷矫健,自己赶不上他。长大后光颜跟从河东军担任副将,讨伐李怀光、杨惠琳,立下战功。跟从高崇文平定剑南,屡次出入敌营,拔取旗帜,神出鬼没,名声更响。被提拔兼任御史大夫,历任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伐蔡州,李光颜凭借陈州刺史的身份充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刚刚过了一个月,就被提升为本军节度使,皇帝诏令用他的部队独当一面。李光颜就在溵水边构筑营垒驻守。第二年,在时曲大败敌军。起初,敌军凌晨就用阵势压制住他的阵营,部队不能冲出去,李光颜就毁掉营垒的栅栏,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军之中,往返冲突,敌人认识光颜,弓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地射往他的身上。他的儿子拉住他的马缰绳苦谏他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挺着大刀斥退他,于是全军将士奋勇争先,敌军才溃败了。正当这个时候,各路藩镇的部队环绕蔡州十多处,都相互顾忌,不敢向前,只有李光颜先打败敌军。当初,裴度宣谕抚慰各路藩镇的部队回朝复命,对唐宪宗说:“李光颜勇敢而且忠义,一定会立功。”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李光颜在郾城击败敌军,打死百分之三十的敌军,估计他们的铠甲共有三万,全部画上雷公符、斗星,署名:“破城北军。”郾城守军邓怀金非常恐惧,郾城县令董昌龄趁着这种形势劝邓怀金投降,并且前来请求说:“城中士兵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抵押在贼人手里,如有不经战斗就投降的,将诛灭全族。请您攻打城池,我举火求援,求援到了,您打败他们,我就把城池献出来。”李光颜答应了他。贼兵已被击败,董昌龄奉献伪县印玺,邓怀金率领所有将领穿着平时的衣服开门待降。

都统韩弘平素傲慢骄纵,私下挟持贼兵,自显威风,并厌恶李光颜忠勇有力,思考用什么办法来扰乱他。他训练有名的美女,教诲他们歌舞、弈棋,并精心打扮,使她们光艳靓丽,耗资百万,派使者把她们送给李光颜,说:“李公为了君王而在野外风餐露宿,我恭谨的进献一些侍奉的人,慰劳您征战的勤苦。”李光光颜约使者第二天早晨收纳侍奉的人。李光颜于是集合将校,大摆宴席,引领使者带着侍奉的美女到了,一个个曼妙清秀,举止优雅,全军将士吃惊的看着。李光颜慢慢地说:“我离开家室已久,是为国家分忧,实在没有什么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是,我们的将士都抛妻别子,上刀山,下火海,怎么唯独把女色作为快乐?替我感谢韩公:天子对我李光颜恩德厚重,我发誓不和贼兵共存!”指着心脏说:“即使死了也忠贞不贰。”于是呜咽泪下,几万将士都感激流涕,于是厚赏使者,让他将这些侍者带回去。于是李光颜部队士气更加高涨。李光颜秉性忠义,善于安抚士卒,他的士兵都乐意被他任用。也许因为军队强劲勇悍,常常担任各路军队的相逢,所以多次建立功勋。

《新唐书·光颜传》

9、《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旧唐书·房玄龄传》

10、《新唐书·温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温造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日:“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驲(r1):驿马。

译文:

温造,字简舆。温造性情喜好学习,不喜欢应试做官,隐居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致书信钱财聘请他,温造欣然对家人说:“这是位了不起的人。”于是至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以职任束缚他。等到张建封授节彭门,温造回到下邳,有超脱尘世之心。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此时李希烈谋反,攻陷郡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随之心猿意马,大多驱逐了主帅,自立主帅,德宗因此忧惧。恰值范阳刘济表示竭诚效忠,于是密诏张建封挑选才识谋略卓异之人前往游说,辅佐他一定成功。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语未了,刘济俯伏流涕道:“济偏处远郡,不知天子神圣,大臣竭尽忠诚。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以死报效朝廷。”温造回,张建封将他的名字呈报朝廷。德宗喜欢他的才能,下诏乘驿马至京师。天子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家世和年龄,温造答道:“臣五世祖温大雅,外五世祖李责力。臣犬马之年三十又二。”德宗认为是个奇才,欲用为谏官,因言语间泄露意图而未成。又离开,隐于东都。

长庆初,温造京兆府司录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原幽镇宣谕使,皇上召见他,温造推辞说:“我不过是府县跑腿小吏,初任要职,不宜担当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轻视朝廷。”皇上说:“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卿前去替我说明意图,不要多加辞让了。”于是赐给温造绯衣。温造到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在郊外迎接,温造便宣布圣旨,讲明祸福得失,刘总害怕,仿佛兵刃加于脖颈之上一般,从此率领自己所部九州归顺朝廷。等到到温造出使还朝,调任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暴乱,文宗也认为它能,便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诺他可以便宜从事。皇上考虑他辛劳费神,温造奏道:“臣估计诸道征伐蛮方之兵已返回,望赐臣密诏,使诸道之兵受臣调遣,使用这些军队便足够了。”皇上答应他,命令神策行营将领董重质、河中都将温德彝、郃阳都将刘士和皆听从温造指挥。兴元都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从蜀地回,温造把意图和他们说了,都说“不敢有二心。”于是用八百人为卫队,五百人为前军。进入兴元府衙,前军分守诸门。温造下车,他们打算置办宴席,主管官员在厅堂设置帷帐,温造说:“此处狭隘,不足以宴飨士卒。”再移到衙门,坐定之后,兴元将士罗列而拜,温造慢慢说:“我欲询问新军去留的打算。可都往前,旧军不得混杂在中间。”慰问完毕,命兴元兵坐下,温造便令人抬着酒巡行。卫兵的包围随即合拢。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温造传令呵叱,于是不敢动。温造便诘问杀害李绛的情节。卫志忠、张丕夹阶而立,拔剑呼喊“杀”。四周包围的兵士一齐冲上,总共八百余人。那些亲手诛杀李绛的,碎尸百段,发号司令者斩尸三段,其余一律斩首。用其中一百个首级祭李绛,三十个首级祭王景延等,并抛尸江中。监军杨叔元在座,慌忙起身哀求,抱着温造的靴子请求饶命,温造派卫兵将他拖出去,等候朝廷发落。敕旨杨叔元流放康州。杨叔元,是开始激起兵乱的人,人们以温造不杀他为遗憾。温造因功加授检校礼部尚书,赐万匹绸缎赏赐他的士兵。

后入朝任兵部侍郎,因疾请求出任东都留守。病逝,时年七十,追赠右仆射。

《新唐书·温造传》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