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2023-06-08 08:41 来源:词粹网 点击: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image.png

1、现代教育媒体的选择与教学设计一等奖的优化的论文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媒体是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和存储教育信息的载体。现代教育媒体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及教学目标等因素具体确定,不能为用而用。本文论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功用及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从而更好地运用系统方法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媒体 教学设计 选择依据 应用策略

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今,教育媒体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在教育领域中正逐步得以推广与应用,其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改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形式,扩大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教学中应用教育媒体的必要性、选择模式和现代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多媒体教学深入健康地发展,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现代教育媒体的内涵与发展

各种新的教学媒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到计算机网络,完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从教材改革到课程改革、从西部试点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各种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媒体的内涵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与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x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媒体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教育媒体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教育媒体不断涌现。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各种先进媒体都投入了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部分中小学试行计算机教育,利用计算机控制操作进行教学;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计算机辅助教学到本世纪已经进入网络教学实验期,网络教学开始变为现实,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

二、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功用

(一)呈现功能

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表征或描述,它是通过不同的信息符号去描述或表征的,从而决定了媒体有不同的呈现功能,而呈现功能则是由时间特征、空间特征、运动特征、颜色特征和声音特征等诸多要素决定的。

(二)传送功能

传送功能是指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现代教育媒体都具备这一功能,只是传送范围有大有小,计算机网络、各类电视网络和无线电广播的范围都很广,而幻灯、投影等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传送。

(三)重现功能

现代教育媒体的另一重要功能,就是对信息的重现。如录音、录像、光盘、电影等能将信息存储和反复存放,幻灯投影也能按照教学的需要反复演示。

(四)可控功能

一般为大媒体或小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根据其媒体传输信息的特点,各自有其不同的可操作性,其难易程度不同。常规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等就比较容易操作,电影、计算机等媒体就需要进行专门培训才可熟练操作。

三、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一项现代教育技术。80年代“移植”到我国,经过一系列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设计技术已成为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所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一)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设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最优化教学,实验证明,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更加轻松地学习,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三)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教学设计力图克服局限性,将教学活动的设计建立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教学工作的普遍科学化,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教育、教学的投资效益,这正是教学设计的宗旨。

四、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一)根据教学任务

要完成教学任务,应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去完成。有些教学任务,用一种媒体就可以完成,而有些则不同,需要多种媒体的交换运用,才能有效地发挥效果。

(二)根据教学对象

根据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有不同的需求。

(三)根据教学内容

各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代教育媒体没有高低之分、好差之别。只要在运用过程中,合理选择就能很好地发挥其功用。

(四)根据教学条件

主要指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媒体条件等。应根据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媒体,不要看了别人使用先进的设备,就不顾自己现有的条件,盲目攀比和效仿,这样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五、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注意媒体不能随便使用,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媒体的选择要代价小、功效大。现代教育媒体要与传统教育媒体有机结合,两者应互相配合,共同发展,选择媒体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而定,有些要讲解演示,有些要操练演习等。

笔者认为,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领域应加大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力度,媒体的应用要注意发挥其实效,一是要求教学媒体精选;二是要求教学方法优化。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教需精法的原则,应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及媒体的设计原则。媒体教材应具有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操作,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现代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两者兼容并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改学、张筱兰、郭绍青,《现代教育技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

2.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1998

4.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1998.12

5.张一春,《虚拟实景》[j],《外语电化教学》,1996.4

6.周旭、江福西,《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库》[j],《中国电化教育》

7.史先红,《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1999

8.岳继承,《信息技术课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探索》[j],2000

2、《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多媒体在教学的教学设计与运用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本文科学知识的坡度,我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如下:

一、电教引路,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视线聚集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在开始揭示课题时,教者采用一张幻灯片,灯片上画有蝙蝠和飞机,并设计如下一个问题:图片上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的交通工具,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切入重点,多元组合,明白关系

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我采用“切入重点,辐射两头”的方法,边讲解课文边利用动画演示蝙蝠是怎样利用用超声波探路的,为此重点设计了两项练习:第一,用自己的话说说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实验的;第二,说清楚蝙蝠的耳朵和嘴巴是如何配合探路飞行的。关于第一项练习,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自由读4、5段,划出有关内容:

(多媒体出示实验报告单)

2、指名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师述: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多媒体出示这句话的内容。)

4、生齐读这句话:

关于第二项练习,具体设计如下:

⑴ 学生自由读第6段,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

⑵ 教师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

(动画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⑶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

出示文字片:蝙蝠的嘴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⑷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用多媒体画出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这样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通过读文、演示、讲解、练习,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受到了科学的教育。

三、激情练笔,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知识只有运用,才可能转化为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操作、练习的过程。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高涨时,及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两幅示意图学生比较两幅示意图的异同,结合课文重点、难点的训练题进行练习,可以收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我拟的训练题目是: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___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_____。等等。这种练习设计极具针对性,而且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能达到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之目的。总之,抓住重点,追求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电教手段的协调组合,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形成听说读写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技能,能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3、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

4、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

5、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3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说明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新世纪已经到来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

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注明,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可本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朗读课文,分析理解

1。提示:有些专用词语找出来,先读顺口。

1)课文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什么是多媒体?

3)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填空)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指名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电脑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师介绍引入:

其实现在很多电脑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

根据你得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四激情延伸,扩展思维。

1。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

2。将来你想发明这样的计算机。

五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举例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吸收。

六布置作业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七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介绍电脑的诞生和初期用途

与 计算机会越来越“神”

多 媒 体→展示当今电脑的多媒体用途

6、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 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 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 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 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 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 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 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2) 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3) 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 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 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 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 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 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 “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 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 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 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 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 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天之骄子 重要角色 (电脑) ↘

多媒体电脑 (越来越神)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 (多媒体)↗

7、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弄清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批注,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提示:文中有一些像“史密森博物馆”等一些音译词要读通。

四、再读课文:

思考:文中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多媒体?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文中画一画、注一注,再和同学们议一议。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五、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要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繁衍了好几代;计算机像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电脑”。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后引导他们概括起来说。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____________。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举例说明?

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媒体就是____________,像电话能____________,电报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

多媒体就是____________,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____________,又能像____________,还能像____________……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第四自然段)

抽读课文,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

4.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教师介绍引入:其实现在很多电脑本身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的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2)多媒体电脑的这些功能你尝试过吗?效果怎样?

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媒体、诞生、繁衍、迅猛、埃尼阿克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延伸激情:

大家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呢?或者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计算机呢?请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段的写法,用“过去……现在(将来)……既能……又能……还能……”说话。

三、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可分三部分:(1)电脑发展史;(2)多媒体功能丰富;(3)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的介绍都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我们很多熟知的事物来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说明方法,我们今后可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四、置作业布: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板书设计:

9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指挥

电子计算机多媒体

——————————→

(迅速判断和处理信息)

(传递多种信息)

8、教学的构思与教学设计

“设计”在今天的教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字眼。无论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教学设计”,还是着力于课堂结构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较为火爆的市场。如果揣度设计者的意图,应是要把教学变得更为精致一些,更为机巧一些,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有益的。但如果就钟情设计的教学来说,又无疑具有某种认识上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是过于注重了教学可设计的一面,同时又轻视了教学不可设计的一面,而不可设计的一面恰恰是教学之意蕴所在。因而,过于钟情于设计的教学,因其“过于”,必定是机巧但不沉深、精致但不耐寻味。与设计相近的行为是构思,在教学中就是教学构思了。虽然构思客观地存在,却极少有人提起,这分明就是被人们忽视了。然而我意识到对教学进行构思,与对教学进行设计性比较,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语用上,构思和设计往往是联用的,人们几乎不在日常语言意义上对二者进行区别,这也是构思淹没于设计的深层的原因。也许有朋友要问到为什么设计没有淹没于构思,那是因为在工业生产的时代、在分析主义的思维中,设计总处于人的意识的前沿。还有一种心理学的原因,即设计虽以构思为灵魂,但直觉上是可感的,而构思则完全是发生在大脑里的思维故事。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构思一般与文学、艺术更容易联系在一起,而设计则更容易与工程、技术联系在一起。《辞海》中说:构思是“作家、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与事件进展的布局,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构思是受一定的世界观和创作意图制约的。”设计则一般被理解为在正式做某项工作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从语用中,我们已可以觉察到构思和设计的微妙差别。或许可以说,构思的结果是思路,设计的结果是方案。思路是对未来的行动进行逻辑运演的结果,方案则是一定目标下的技术性研究。

教学具有综合的性质,是技术和艺术的总和,从而,为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对教学过程进行构思和设计都是必须的。教学构思活动,通过对教育精神、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充分考虑,在观念中构想美好的教学蓝图,解决教学思维上的问题;教学设计活动则努力把教学内容和师生的行为在一定的时空中连接起来,解决教学操作上的问题。显而易见,教学构思先于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因为只有先有了明晰的教学思维,才能够合理地出现为实现教学思维而进行的教学操作问题。基于此,构思是设计的灵魂,教学构思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如果有一种教学设计不涉及到教学构思,那么我们几乎可以断言这种教学设计是处于“匠技”层次的。匠技并非无用,只是缺乏境界,易使教学沦为简单的劳作。试想,在教学前精心、严密设计必然会制造出精致的教学“剧本”,未来的课堂上无非是这一剧本的活化,教师自然少了许多创造的空间。毕竟,教学是一种即兴的艺术。

当然,教学是可以设计的;当然,教学也可以不设计。

说教学可以设计,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学是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二是教学是一种目标达成活动。以过程的方式展开,表明教学是一种时间事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实现人的意图,为设计留下了余地;作为一种目标达成活动,教学活动的操纵者必然要做实现目标的手段上的文章,也使得设计大有用武之地。说教学也可以不设计,是因为对于那些高度成熟的教师来说,只要对未来的教学有必要的构思就足够了。实际的课堂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教学构思的自然展开过程。发生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完全是即兴的、机智的产物。在教学开始前,他们只知道教学的目的和他自己关于教学的美好观念,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的程序,他们是不知的。然而,一旦他们进入课堂情境,原先美好的教学构思会借助于课堂的交往自然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有点出神入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达到了艺术境界的教学。对于这种高度成熟的教师来说,教学构思就是教学的一切。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一个教师要做很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具备在教学上高度成熟的两个基本条件。(1)要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文化通识。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教学的内容不应成为认知的负担,如此,他就能够做一种纯粹的、专业性的教育工作,比如教学构思和决策等等;(2)要充分体悟到教育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能体悟到教育精神的精髓,就能够在教育的时空中随心所欲而不踰距。能如此者,还需要什么设计呢?实际上,真正的艺术是不见人工痕迹的,所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是也。真正的教学艺术是在一定教学构思支持下的教学智慧的展现,在其中,设计应是多余的。自然地,能达到这样境界的教师总在极少数,对于多数的教师来说,教学设计似乎还不能缺席,这就是教学设计受到广大教师欢迎的重要原因。不过需要认识到,当教学达至高境界时,教学构思就是教学的一切。这样的境界,我们虽不能止,也要心存向往。

如今我们的教学领域中,设计还是有些过头了。教学设计带来的浅近的利益遮盖了教学更深远的意义。坦率地讲,设计使教学越来越远离了教育与艺术。教学远离了教育和艺术,教师也就越来越远离了教育家和艺术家,成为十足的匠技和能手。在充满技术和技巧的教学生活中,精神、情感会处于边缘,即便有一丝的情意也会折射出刻意的雕琢,总会背离教育的理想;在充满技巧和技术的教学生活中,程式是主角,即兴创造的范围被降到最低,机械是这种教学生活的主旋律,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艺术追求在这里没有市场。所以我要倡议,任何学科的教师都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功夫,都来体悟教育的精神,学会构思,追求高远的教学艺术境界。如果你不忍割舍教学设计,就让自己的教学少一些设计的成分。学会并善于构思,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9、《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总结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

10、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说课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是六年级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科普说明性的文章。本节课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从电子机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的前景。

2、 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难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以及理解个别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3、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及电子机算计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独立思考和主动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 说程序

导入:采用启发谈话的形式。谁知道电子计算机有什么作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多媒体?用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是因为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学生都有话说,这样即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又活跃课堂气氛

课文分析

本文共分三部分,之所以分三部分其依据是: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它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具体的介绍了由电子计算机发展到电脑,由电脑发展到具有多媒体的电脑设备的情况;第三部分是讲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预示未来的计算机将越来越“神”。

三、 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讲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 提问法: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那些知识?多媒体与电子计算机是什么关系?之所以提这两个问题是为了检查学生在读课文时是否认真。

2、 讨论法:因为本文作为自读课文,目的就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问题设计:课后思考练习二。

3、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自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何况本文有些问题答案就在文中。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是上面提问的两个问题。因此问题不难,只要认真读课文就可以在文中找出答案。

四、 说教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参观多媒体教室,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11、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教学设计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布置学生阅读与太阳有关的传说故事,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读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和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增加对太阳的了解。

2在认字、写字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中“差”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chà”。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氏”不要写成“氐”字,“抵”字的右边是“氐”不是“氏”,“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多一点,写成“”。

3课文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共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即“远”“大”“热”,一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离我们又很远,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当的光明和温暖,可以联系课后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来理解。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句子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从第四自然段开始写太阳和地球的密切联系,其中四至七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种种影响,第八自然段则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了第四至第七段的内容。这样,太阳与地球的联系非常密切就让人信服了。第八自然段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个句子很重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四至七自然段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4文章在介绍太阳时采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要注意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安排了一个泡泡,强调对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体会。作比较是本文的一种说明方法,教学时要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用不同方法描写太阳的句子,试着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试着运用这样的写法。学生交流后,教师可归纳交流情况,进行板书。例如:

远1.5亿公里(数字)

大130万个地球(数字)

热6 000 °C3 000倍(数字)列数字:如,“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用数字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如,“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 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太阳的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很容易理解。

比较说明:如“……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说明: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大火球”作比,形象地说明太阳的状态。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可以出示一些句子,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表达应有的感情。例如: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有”后面稍作停顿,读“这么”这个词时语气可稍重些,之后语气稍变,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读到“10个”“寸草不生”时,语气可稍微加重。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太阳”之后要适当停顿;“但是”要读得重些,读后停顿一下;“很远很远”和“非常”要读得重些。

(3)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要读得重些,慢些,表示肯定的语气。

6引导学生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了解与太阳相关的更多知识,还可以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资料和各自对太阳的感受,再一次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12、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子教学设计

电子计算机————————→电脑

发│

用来计算 展│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

迅│ 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

猛↓ 听CD,看VCD,唱卡拉OK……

计算机会越来越“神”。

设计意图: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前景。课文从美国史密森博物馆里存放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写起,先概括地交代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由电子计算机发展到电脑,由电脑发展到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的情况;最后,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预示未来的计算机将越来越“神”。

本板书就是拿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功能计算与以后的电脑的功能处理多媒体作对比,来说明电脑的发展迅猛。

两条线也表示了计算机的两个发展方向:功能越来越厉害,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13、《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与资源应用》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暑假我参加了清丰县教委中心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课程培训。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能与时俱进,肯定会被淘汰,而这一至真名理,始终需要我们的贯彻实施,同时这也是一个提高自我修养的绝好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这次电脑课程的培训,我知道了教学资源的检索、收集、下载和加工处理的重要性,提高了我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对于相关的软件也可熟练操作,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以后的课件制作是一大助力,了解了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方法,也学会了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整合的方法,并亲身实践以加深印象。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变更变得至关重要,有时候掌握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未来,而因特网上的大量信息就很好的'帮助了我,它让我随时随地的掌握信息的变化,以更好的掌握时代的发展,能更好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淘汰,不过因特网上的信息因为太过庞杂,所以无可避免的夹杂一些有害信息,所以做好信息的筛选尤为重要,这一点也是我们最应该教给学生的,以便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学习,同时通过这个的学习,也增加了我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变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与小组的几位老师合作的也很愉快,使我充分验证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名言,也使我交到了不少良师益友,这些将是我以后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我是受益颇多,不仅加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学到了很多多媒体应用技巧,也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空间的大门,相信未来会更光明。

14、也谈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式,面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要牢固树立探求知识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个助推剂的意识,还要有整合语文教学资源的能力。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文化的角度、从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的角度上发展学生。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究心理的需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语文教学内涵更加丰富,更有生气。语文教师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而且还会不断再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才能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自有课堂教学形式开始至今,一直就伴随着语言、教材、板书、挂图等传统教育媒体的使用。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教媒体如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为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学生对计算机虽有几分陌生但却兴趣盎然。教师为能跟上教育的步伐也不甘示弱,积极投身于新型教育的改革浪潮之中。电教媒体以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老师们都这样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地效果。诚然,我们不能让电教媒体代替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而形式化的使用电教媒体,使语文课堂显得虚、闹而又杂。因此,必须合理地适时地使用电教媒体。

一、电教媒体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电教媒体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如果我们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花枝招展而无实效。在具体操作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少,对教材中的某些片段、词句理解有困难,也很难将文中描述的比较抽象的景色难以理解,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件,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例如,《索溪欲的“野”》一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索溪欲的山的野,学生没有去过索溪欲,对索溪欲的美景不能直接感受,只能凭空想象,存在着思维的跨度和理解的难度。文中描述的“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那种天然的野性的美更是让学生难以理解。此时,教师针对学生这一难点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其中的美丽景色中,让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瞑目感受其中的美景,有的学生还能拓展思维,将画面以外的景色描述一番,是那么生动而又美丽,从而又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

二、电教媒体应该为学生的学习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简单而又乏味的教学媒体已经对学生毫无新鲜感了,也难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电教媒体,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手段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二年级杨琼容老师在教学《日月潭》一文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生字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再相互交流。老师根据学生交流信息,得知学生对“茂、建、展”字的学习有难度,因此,老师抓住出示电教媒体的契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是怎么写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屏幕上的书写动起手来。这样,不用老师呆板地讲解就让学生迅速地记住了这几个字的写法,并牢牢地记在心里了,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使现代媒体真正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插上翅膀;而不是穿现代媒体的新鞋,走传统灌输式教学的老路。教学中,老师只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二年级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还停滞在一个起步阶段,合理而又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图、文、声、像,构造出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杨琼容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日月潭》一文时,老师知道学生无法将抽象的文字形成具体的表象,为了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从学生这一实际出发,教师便出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想童话中的仙境”相应的优美文字与生动画面相结合的媒体资源,不仅使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内容。整节课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不但突出了重点,还解决了难点。这样,既强化了教学目标,还优化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泛泛地读书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好呈现媒体资源的契机,不但能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省时省力。《景阳冈》一文中,仅凭文字,武松打虎的情景就只能靠学生瞑目想象了,那“一扑,一掀,一剪”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图、文、声具备的电教媒体使学生对文的理解易如反掌了。

三、电教媒体能优化学生的朗读过程

小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课文所展示的画面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在脑中建立具体可感的表象系统。为此借助录像、投影等电教媒体,再现课文形象,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学生有兴趣去深入学习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朗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将文中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从而领会了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发展思维,深入朗读的目的。所以,勤用录音进行模仿朗读,巧用录像再现情境进行赏析美读,妙用投影比较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更能培养学生说好普通话的能力,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如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借助朗读录音、照片投影、录像等媒体,带领学生赏析朗读。通过这样轻巧而又婉转的赏析,让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想读的冲动,于是,越读越爱读,还能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主动参与,使学生愿读、乐读,从而达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最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际、技巧等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只要适时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的方便,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更利于学生从捷径理解、深化课文内容。归根结底,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5、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也使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16、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也使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17、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的多媒体运用知识匮乏。今年暑假,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培训,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培训教师向我们全面的讲解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形象说明如何转变问题学生,我知道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教育思想,比如杜威的“最近发展区”,对我们教学的指导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18、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的多媒体运用知识匮乏。今年暑假,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培训,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培训教师向我们全面的讲解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形象说明如何转变问题学生,我知道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教育思想,比如杜威的“最近发展区”,对我们教学的指导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运用教学摸板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选择媒体,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评价,并且学会了做博客,知道了很多对教学有帮助的各地教研网站,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处理音频和视频文件……这些知识对我的教学和生活都是非常实用的。学习和实践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设计、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上面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19、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8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多媒体培训活动。在本次学习中通过刘红强、郭军礼、罗永刚、马记刚和马相军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演示,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多媒体的特征,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

在培训中各位教师运用了我们教学生的方法:小组合作法,六个人一组,选出水平高的为组长,在学习过程中一起研习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采取自学、讲解、练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点名、点组等提问方式,根据问题回答情况及作业上交情况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极大的调动了个人和小组学习的极积性和主动性。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积极参与。

通过刘红强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为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最容易复制和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资源。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特感谢讲解教师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的讲解。希望以后,多进行这样的培训。

20、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也使我懂得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21、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是我参加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的第三天。今天的学习任务比较多,我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了这一天。虽然感觉很紧张,但我感觉很充实。我忙碌着并快乐着。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环境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和修改教学设计等10个内容。认真学习今天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前期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等都是我没有考虑到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从理论上知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征;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学媒体,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些媒体,运用多媒体的依据及使用原则;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我们所用的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的区别于联系;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所有内容以交流为重要手段,其中有反思;有讨论;有分享……使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共同的提高。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更是这样。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的,除了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加注重分析媒体、资源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作用,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当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媒体后,还要考虑教学媒体使用方式,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找准教学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多媒体教学设计应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适合所教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出多媒体的优越性,但使用多媒体要适可而止,不要使用过多、过于繁杂。

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学活动必须提高效率,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因此,我认为我们应抓住现有的、优化的、有效的资源,结合多媒体巧妙地设计教学流程,会使课堂大放异彩。

22、《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 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 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 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 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 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 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 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2) 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3) 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 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 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 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 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 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 “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 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 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 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 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 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天之骄子 重要角色 (电脑) ↘

多媒体电脑 (越来越神)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 (多媒体)↗

23、《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

24、《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读写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请一们学生介绍自己对多媒体的认识。

 二、认真读课文,把握基本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圈点点。

2、讨论文章内容,你明白了什么内容?

3、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4、请同学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主体发挥,选读课文。

1、哪几段是写计算机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的?哪几段是写多媒体和计算机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内容?

3、讨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文章是怎样评价电子计算机的?将重点词说出来。

2)还介绍了什么?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作电脑?

3)谈有何感想。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和功能展开讨论。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谁能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

 二、讨论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学习这一段的同学齐读这一段。

2、学生自由谈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3、媒人与多媒体有什么关系?这样比较有什么好处?

4、请学生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媒体?

5、“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讨论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思考: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2、现在的多媒体电脑有什么功能?请学生举例说明。

3、解释“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在含义。

 四、讨论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计算机会“神”到什么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计算机的未来。

 五、假如妈妈要给你买电脑,你能向妈妈介绍多媒体电脑的特点吗?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天之骄子重要角色(电脑)↘

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多媒体)↗

25、面对责任的选择教学设计

一、导入教学

上一讲我们分析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毫无疑问需要承担责任,各种各样的责任。那么,面对责任,我们如何面对?如何承担?就成为下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我们主要帮助同学们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在责任面前学会正确的选择,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

二、框题:

“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讲授

(一)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1、引导学生分析p19“当班干部的利弊得失”

(1)形成对学生不愿意当班干部的看法的认识:一是,不想当班干部的人只看到了责任的代价而没有看到责任的好处和意义;二是,不想当班干部的人是在需要付出代价时选择了逃避。

(2)我对担任学生干部的看法:应积极争取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机会,这是一种勇于承担的表现,可以多方面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2、承担责任的负面影响

(1)负面影响的表现p20段(一)

(2)做人的基本要求:

不能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要勇敢地挑起责任的担子。

(3)对斯迈尔斯名言的理解

(4)李岚承担讲解员的分析

①李岚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耗费了李岚的学习娱乐时间

影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培养

影响了健康

②对做法的评论: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李岚付出代价的背后是她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使她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二)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1、承担责任的'好处

p21段(一)

2、相关联接

得出结论:承担责任,肩负使命,实现国家、集体、个人的和谐,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生充实

3、p21―22问题

李凡:参加裁判执法。

理由:是对学校负责任的表现,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消极影响也在可以认同范围内

王立:打扫除

理由:同上

赵兰:尽可能帮助

理由:同上

三、框题:

“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讲授

(一)杨某不履行赡养父母责任的案例分析

1、列举生活中各种不负责任的事例(现象)

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不遵守合同引发合同纠纷,丧失商业信誉

2、杨某行为带来了哪些后果?

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和帮助

(二)不承担责任的社会后果

1、通过杨某事例可以得出p22―23段

2、p21问题解决问题

①进言。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②可能后果:学习成绩下降,兴趣下降,失去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26、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优化与教学设计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优化与设计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一、二年级是阅读训练的起始阶段,按照大纲要求、《小学语文学习标准》要求,本年段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训练重点是:

1.进行词和句的学习和训练;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加强朗读指导和训练;

4.抓读书方法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吴忠市教研室卫方挺老师总结的做法是:

1.

循序渐进,进行词和句的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教学时应从帮助学生从实际上建立词句的概念、确切地理解词句的意思及理解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1)帮助学生从实际上建立词与句的概念。从一年级看图学词学句开始就要帮助学生从实际上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在学生读准、读熟短文、句子、词语以后,指导他们将短文中的一句一句话分清楚,将句子中一个一个词画出来。通过对不同短文、不同句子以及后面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逐渐知道人们说话是一句一句说的,每句话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句话常常是由好几个词组成的,每一个词表示一个简单的意思。如“兔子尾巴短”这句话,由“兔子、尾巴、短”三个词组成。随着学生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还要让学生从实际上体会什么是表示事物名称的

词,什么是表示动作的词,等等。教师要通过一个个词、一句句话、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多次循环,反复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词句的概念。

(2)帮助学生确切地理解词句的意思。课文内容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

低年级词语教学如果采取用词典的解释去给每个词抽象地下定义的方法进行,往往会导致失败,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采用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1.直观演示法。对于表示学生不熟悉的事物名称的词语,可利用幻灯、图片、实物等,使学生能直接观察到这些事物的具体形象,理解抽象的概念。2.表演法。对于表示动作的而学生又容易在概念上发生混淆的词语,则由学生或老师当堂表演,帮助学生领会。如“抱、捧、拿、举、扔、拉、扛”等。3.举例法。有些词语,教师无法通过直观演示或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就可联系生活中其他相类似的经验或情况来举例,使学生体会含义。如“毛茸茸”一词,城市学生没有见过蒲公英的种子,想象不出这个词所表示的意思。就可用学生所熟悉的毛毯、绒制玩具等来举例。4.造句法。有些词语,可以让学生用它说一句话,在实际使用中弄懂意思。如“已经、正在、刚刚”等。5.比较法。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熟词,通过比较来学习领会新词的词义。

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词语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但最重要的是要把词放在语言环境之中来学习。教学中要注意词语教学和阅读的关系,要从课文的特点、难点和教学重点出发,适当安排词语教学,把理解词语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句子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是学生能否读懂课文的关键。1.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作为理解的重点。如《吃墨水》一课中,“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骆驼和羊》一课中的“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等。

2.

把课文中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作为理解的重点。如《美丽的公鸡》中的“因为它们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3.学习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句式。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中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蔬菜》中的“这些蔬菜,有的吃根,有的吃茎,有的吃叶子,有的吃花,还有的吃果实”等。4.学习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美语句。小语教材语言简练规范,有的句子选词用语准确贴切,有的描写生动优美,有的表达细致有趣,有的则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导他们去体味欣赏。%学习理解课文中能显现文章结构的句子。如提纲挈领的总起句,收束全段的小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都是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小八路》中“他准是个勇敢的小八路”、“他真是个爱学习的小八路”等。

2.

认认真真,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1)抓课题的学习。小语教材中课文的题目,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了中心思想。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可将一至四册教材的课题进行分析归类,帮助学生认识以下几种命题形式:以文章主要内容命题,如《小猫种鱼》、《小马过河》;以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命题,如《温暖》;以课文中主要人物命题,如《刘胡兰》;以课文中特定的物件命题,如《蓝树叶》;以事情发生的时间命题,如《秋天》;等等。针对这些形式,指导学生学文先读题,首先从文章的题目上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了一个什么道理,读题后知道了什么,然后通过学文来进一步加深了解。

(2)抓自然段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理解了句意、理解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之后,自然而然就接触到了自然段的学习。学习第一册第一篇课助学生建立自然段的概念,指导学生分清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一个自然段,认识分段的标志;要求学生能在一个自然段中找出有几句话,知道每句话说了什么;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启发学生说出一段课文中的几个句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连起来讲了一件什么事,说了一个什么意思。二年级下学期,还要抓指导学生在理解一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然段与自然段连起来,初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由于学生年纪小,概括能力差,可以有意识地事先将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归纳整理出来,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找一个自然段的段意,或读一个自然段的段意,找一段相应的课文,通过这些方法,逐步帮助学生理解归纳课文的内容。

(3)抓课后问题的回答。每篇课文后面都留有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其中课后第一题大都是问答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有的旨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的提示了课文中需要理解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形成分两大类:一类是理解复述性的问题,如《动物过冬》后的“说说课文写了几种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这类问题课文中一般都有现成答案。通过回答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情况。另一类是需要有创造性回答的问题,如《动物过冬》中的“你还知道别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讲给同

学们听”,这类问题课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先弄明白道理,然后通过结合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随着年级的升高,后一类问题逐渐增多,这正是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发展思维的极好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课后问题的回答,把它作为阅读教学和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进行。

3.

读中学文,设计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课文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项训练。这种训练形式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地位尤为突出。“义教”教材语言简练、规范、生动活泼,读来琅琅上口。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读文,使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使学生理解内容、受到教育的目的。平时,经常组织学生听录音,学习朗读的技巧,如读文时语音的准确清晰、语言的通顺流畅、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节奏的转换变化、姿态的自然大方等,模仿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充分发挥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感情的作用,教

师还可采取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记忆、读中积累、读中发展思维。

读教学的重点除上述以外,还应该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7、《生活与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让学生感受生活充满了选择,懂得每个的生活都需要选择,引导学生感受公共生活的选择,帮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不经意的做出选择,有的选择对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康人格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活需要选择。

重点:

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选择,有些是一般的选择,有些则是重要的选择。

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结果,人生因选择而不同,生活需要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本39页张芳芳的例子。问:究竟生活有没有选择,该不该自主做出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与选择,了解生活与选择的关系。出示课题:《生活与选择》

二、新授

活动一:要一个同学讲述一天的生活

师生总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作出选择,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可以选择的。

有许多选择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作出的 选择就在我们身边

出示:《生活充满选择》

师:这些选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生:

师:这些选择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生:

活动二: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是重要选择,哪些是一般选择呢?

活动三:全班朗读诗歌《选择成就未来》

从诗中可知:选择对生活重要吗?生活需要选择吗?

出示:《生活需要选择》

活动四:分角色朗读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师问:你会选择哪一条路呢?为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

1、不同的选择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选择伴随一生,没有选择就没有生活。

活动五:回忆一下自己一次正确的选择或错误的选择,分析一下选择得失的原因。

师问:请说说你做出正确选择和错误选择的感受?

三、考考你

生活中充满了选择,面对以下情形你将如何选择。

1.同伴在背后或当着你的面叫你“胆小鬼”时,你会:

a、想都不想就给他一拳 b.反击他“你才是胆小鬼呢”

c不理会他,自己走开

2、周末,电视直播一场你最喜欢的足球比赛,可正好你需要上兴趣班,此时你会:

a、放弃足球比赛 b.不去上兴趣班

c要求父母将足球比赛录下来,等回来后再看

3.你和班上一位同学特别好,可你的父母不喜欢他,说你被她带坏了,坚决要你不要再跟他来往。此时,你会:

a、对着父母大声地说:“请你们不要干涉我们的友谊。”

b、听父母的话断绝与同学的友谊

c、与父母诚恳地谈一次,让父母了解你的真正想法

4.你这次的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你选择:

a、下学期一定要考到全班前五名 b.强烈要求父母给你请家教

c、订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5.你已经很努力了,可你的班主任老师还经常批评你,此时你会:

a、久不知所措,整日垂头丧气 b.再也不理班主任了

c.找班主任谈,找出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四、本课小结(复述板书)

课后作业:收集一个你感兴趣的名人、伟人进行选择的故事,准备下一课上课前进行班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