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朱自清的一本好书《经典常谈》解析

2024-03-10 21:19 来源:词粹网 点击:

朱自清的一本好书《经典常谈》解析

这个寒假读什么,想必是很多青少年都要面临的选择。寒假过后,马上就会迎来各年级下学期的开学,而最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特别重大的调整,那就是在八年级下册的教材里,去掉了《傅雷家书》,而把《经典常谈》选入推荐阅读书目。

毫无疑问,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会成为这个假期青少年必备、必读的经典作品。

国学经典怎么读,一直是很多青少年和家长的阅读痛点。

image.png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经、史、子、集诸类传世典籍为载体,由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传承下来,这是青少年成长所必需的阅读营养。

但传统文化重要,国学经典却难读。经典与当代读者是有隔膜的,大多数典籍都需要导读,需要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才能让青少年读者进入阅读状态。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便是这样一部适合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的入门书,也可以被视为一张进入国学经典世界的寻宝图。

朱自清的学生汪曾祺,在谈起自己的老师时,曾说过:

朱先生把好几百年的纷纭混杂的文学现象捋出了一个头绪,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通百通。朱先生把一部文学史真正读通了。

《经典常谈》这本小书,就是汪曾祺这段评价最好的注解。全书只用十三篇文章,就能让读者把国学经典都梳理通透,从说文解字、四书五经,到诗词文赋,都说得清清楚楚。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能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把艰深繁复的理论写得轻盈生动,引导读者登堂入室,进入经典的世界。

我国的古代经典浩繁艰深,不仅知识含量极高,而且有文言文与白话文转换上的阅读障碍,读起来十分困难,往往令人望而生畏,结果却是敬而远之。

为使更多人,尤其是更多青少年有兴趣阅读古代经典,朱自清先生用《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以及《文第十三》,这十三篇文字,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一本看似轻量化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三十年的研究、教育心血。

朱先生在《经典常谈》的自序中写道:“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熟悉本国经典,这是我们文化教育的必要内容。

在这本书里,他尽量采择近人新说,全书读起来就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更有一种嚼饭哺人的精神。

以书中解读《春秋》为例,“西狩获麟”的原文其实很简短:

西狩获麟

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薪者获麟,击之,伤其左足。将以示孔子。孔子道与相逢见,俯而泣,抱麟曰:“尔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乃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而朱自清先生在本书中,写到孔子见麟而泣的故事时,是这样写的:

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了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儿却已滴到衣襟上。原来麟是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可是那时代那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的真不是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运了。

朱先生的文字平实有趣,把孔子的形象写得跃然纸上。正因此,这样一本“小书”,受到了很多大家的称赞和推崇。

金克木在著作《书读完了》里,也特别称赞了《经典常谈》对阅读经典文学的引导作用。

叶圣陶在读完《经典常谈》后写道:“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编审钱伯城这样评价《经典常谈》:“它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书中随处可见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代学者有益的启示。

八十多年来,这本书因为内容囊括国学经典,语言通俗易懂而广为流传,更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是青少年的国学入门读物。

传统文化的学习离开不开文字学基础,有了文字,思想才有承载的载体。所以这本书从《说文解字》开始,依次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从文字上作为认识古典的起步,是很好的阅读选择。

?《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第一部,起源于巫术,在战国末期经儒家种种解释下,有了更多伦理和哲学的意味,被奉为儒家经典。而到了汉代,随着儒家的推崇,成为了六经之首。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历史,背后的古今之争曲折动人。《尚书》几乎失传,幸亏多贤人补注,至今仍有所留。

?《诗经》的源头原本只是表达情感的歌谣,“诗言志”其实只是儒家“为我所用”理论下对诗经的一种解读。

?《礼记》是一部关于礼学和礼文化的儒家经典。儒家有用“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认为“礼”是治乱的根本。

?《春秋》的编年是史学的伟大发明,有“孔子修《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

?《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研习的核心经书。经南宋理学家朱熹加注后,一方面为传承经典,另一方面也为了建立自己的道统,后成为官方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影响极大。

?《战国策》读完,就可以了解古代谋臣策士的智慧,以及纵横捭阖的精彩故事。

?史记》《汉书》则开创了中国历史记录的纪传体,成为正史源头。

?从《诸子》篇开始,朱自清先生则没有再明确指出具体的经典书目。

《语文》教材的专题探究中提到要“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要求青少年在精读,透彻理解《经典常谈》内容下,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说,光读了《经典常谈》还不够,青少年要能充分理解,并能阐述自己新的观点。

根据《语文》教材的这一要求,果麦版《经典常谈》除了保留原汁原味的无删节原文,特别加入了适合青少年无障碍阅读的注释、图解。原文中提到的,作者没有细化、展开的内容,不需要再另外去查找资料,青少年直接就能从本书中,快速链接到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既快又好地理解。

比如,在讲到汉字在秦朝之前,字体因世、因国不同,民间书写十分混乱与庞杂,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并创造出国书小篆时,书中配上了战国时期同一文字不同的字形图,小篆与大篆字形对比图,加以佐证。

谈到古代用于占卜的《周易》时,书中配上了六十四八卦图,来作为补充材料。

在书的最后,还附录了朱自清先生对于《唐诗三百首》的两万多字解读,能帮助青少年读者了解到更多关于唐诗背后的故事和知识,加深对唐诗的理解。

果麦版《经典常谈》还得到了“亲近母语研究院”的全书审读与推荐,还是哈佛耶鲁学霸李柘远、北大学霸刘嘉森也推荐的版本。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曾表达过他的一个美好心愿,他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正如朱先生所言,《经典常谈》是一艘航到经典大海里的宝船,能让航行者窥见中华经典之精髓,《经典常谈》更是一张传统文化的藏宝图,能让寻宝人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读经典,先读《经典常谈》。

读《经典常谈》,要选一个最适合青少年的版本。

《经典常谈》朱自清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