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一等奖
1、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还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课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和热爱之情。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适宜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
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课
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
2.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用大屏幕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3.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4.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分配学习任务
第一组学习骑马上天山
第二组学习天山途中
第三组学习天山深处
2.小组交流、汇报
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
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回答。
第三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四、师做总结
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
4.齐读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
5.通过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
五、对照梳理,积累运用
(一)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写了天山的水、树、花等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二)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要求:抓住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并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
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
走进深处——野花
2、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准备
1.搜集天山的资料
2.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4课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新疆,骑马上天山。在出发之前,我想先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想看看吗?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播放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你认识了吗?我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生字卡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词组:
戈壁滩 炎暑 白缎 高悬的山河 飞泻 闪耀的银链
洄水窝 饮马 俯视 五彩斑斓 白皑皑 重重叠叠
马蹄 溅起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4.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你看了些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提出问题。
5.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1.同学再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用笔把这样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2.谁出来把你画的词句读一读?(明确作者的三个观察点:进入天山——在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师: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合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提示:①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4.分小组汇报学习体会,在学生汇报时师适时进行点拨。
根据学习提示,先说说自己学习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汇报点评
进入天山——描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景物。
感受: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感受:仿佛走进幽静的密林。
走进天山深处——描写了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
感受:犹如走入了春天的花园。
6.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③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④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这一句可做续写练习,巩固排比句式。)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天山的美表现出来的?
(修辞手法的运用,移步换景,条理清晰)
五、教学小结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特,那么令人神往。
3、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1.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在此基础上分段(按三处景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4.教师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品味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5.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背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
6.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七月的天山》教学案例(片段)
师: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生: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生:(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师: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生: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生: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生: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师:说得好。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
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现在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交流,好吗?
4、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出现略读课,形成了与精读课并重的基本课型。教学《七月的天山》,必须兼顾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一、美美地读(12分钟左右)
第一遍为朗读,要求读通读顺,读得流畅自然。说一说七月的天山给我们总的印象。
第二遍为默读,要求读出线索来。
课文开头说“骑马上天山”,二三四自然段均有关于“骑马上天山”的表述,这是明显的一条线索。划出表示课文明线的句子,然后读起来,读中理解段落的两层次构成(但不予深究)。
另一条线索是隐伏的线索,课文在二三四自然段都写到了“水”,寻读这些写水的句子,体会这条隐伏的线索。
第三遍为默读,读中想象画面,拉出教学线条:第二自然段侧重写水,第三自然段写树,第四五自然段侧重写花。
二、美美地品(12分钟左右)
1.开展美点寻踪活动:这篇课文充满了“美”。请同学们默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用课文“美在……”这样的句式说话。
2.同学们自由发言。
3.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
课文的写景之美:水之美、树之美、花之美,动静结合之美,景物色彩之美……
课文的意境之美:在绚丽多彩的景物中,诗人骑马游天山,也成了天山美景的一部分,这是意境之美。
课文的情景交融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临溪观水之际,雪水飞泻,涡流洄漩,鱼群清流,生机无限;作者的情,表现在打马穿林之时,翠林蜿蜒,重重叠叠,那么幽静;作者的情,表现在走马观花之中,花海无边,五彩缤纷,满心喜悦。这些景中饱含着作者的喜悦、热爱与赞美,情景交融,十分动人。
课文的线条之美:首先是写作线索明晰,“骑马游天山”和“天山溪流”贯穿全文;其次是游踪清晰,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和“天山深处”交待得清清楚楚。
三、美美地记(16分钟左右)
1.出示、比较几个比喻句:
①太阳下,雪峰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③(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④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先由学生交流比喻之美妙,再比较四个比喻之不同:第一句是静态的比喻,第二三句是动态的比喻,第四句是多角度比喻。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自然段练习摘抄,指导学生梳理画面:
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空间方位变化的顺序;
第三自然段:重点感受修饰语的作用;
第四自然段:重点指导空间方位变化的顺序。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形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相比于精读课,本课的教学应该有其当之任。
崔峦在《课程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对于略读课的学段目标有明确的表述,其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在学习略读的基础上“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将相同学段精读课目标与略读课目标,乃至不同学段略读课目标相比较,可知第二学段略读有这样的特点,即阅读要有速度,应该更多地训练默读,在默读中训练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如果纯粹复制精读课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是对这一学段略读课教学的越位。
《七月的天山》就是一篇略读课文。其阅读提示指出了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阅读结果以及可以运用的阅读方法:
(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3)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这样进行解读:(1)用一个过渡性语句,提示学习这篇略读课文,应该用略读的方法,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印象,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仍然是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概括出文本的主干信息及其特点,丰富和印证文本内容的整体性印象。
(3)是提示摘抄优美语句,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学习略读的方法,能够通过比较快的阅读,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点。
(2)摘抄、默诵文章的优美句段,积累课文语言。同时本课是一篇美文,词汇量丰富、文采斐然,又是本册第一篇略读课文,因此,从阅读方法考虑,通过诵读交流语词理解和疏通文句又是非常必要的。
二、关于教学活动展开
教例删繁就简,通过三个颇有空间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过程:
一是“读”。在这个教例中,“读”是作为一种点拨手段而存在的。读了三遍,从诵读到默读,任务有不同,方法在变化:第一遍是诵读,主要训练概括能力,第二遍是默读,主要是训练寻读、择读的能力,第三遍还是默读,读中训练想象画面的能力。读懂了文章,拉出了教学线条,教学简洁明了,但读得丰富饱满。
二是“品”。学生毫无预设地边读边品,字词句段篇情感意蕴,构成了品读的精妙的角度,教学生成丰富,教学结构灵动。在读中品析,边读边品,学生你说我说,说着说着大家就弄懂了课文,说着说着大家就有了新的见解和感受,最后老师的小结,有力地推动学生品读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是“记”。主要是积累丰富的课文语言。教师从文中撷取几个不同角度的比喻句,梳理记忆内容,目的是为帮助学生呈现出丰富背景中的醒目的信息、主干信息,增强记忆的美感,提高记忆的效率。
从这个教例展开的“读、品、记”三项活动,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三要素”。把握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阅读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把握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基本价值,并努力实现这个价值。
而这三要素被设计成三项主体活动,时间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起支撑作用,突出了阅读方法的运用,表现出了扎实的训练力度,简洁地表达出阅读教学的美。
5、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出现略读课,形成了与精读课并重的基本课型。教学《七月的天山》,必须兼顾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一、美美地读(12分钟左右)
第一遍为朗读,要求读通读顺,读得流畅自然。说一说七月的天山给我们总的印象。
第二遍为默读,要求读出线索来。
课文开头说“骑马上天山”,二三四自然段均有关于“骑马上天山”的表述,这是明显的一条线索。划出表示课文明线的句子,然后读起来,读中理解段落的两层次构成(但不予深究)。
另一条线索是隐伏的线索,课文在二三四自然段都写到了“水”,寻读这些写水的句子,体会这条隐伏的线索。
第三遍为默读,读中想象画面,拉出教学线条:第二自然段侧重写水,第三自然段写树,第四五自然段侧重写花。
二、美美地品(12分钟左右)
1.开展美点寻踪活动:这篇课文充满了“美”。请同学们默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用课文“美在……”这样的句式说话。
2.同学们自由发言。
3.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
课文的写景之美:水之美、树之美、花之美,动静结合之美,景物色彩之美……
课文的意境之美:在绚丽多彩的景物中,诗人骑马游天山,也成了天山美景的一部分,这是意境之美。
课文的情景交融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临溪观水之际,雪水飞泻,涡流洄漩,鱼群清流,生机无限;作者的情,表现在打马穿林之时,翠林蜿蜒,重重叠叠,那么幽静;作者的情,表现在走马观花之中,花海无边,五彩缤纷,满心喜悦。这些景中饱含着作者的喜悦、热爱与赞美,情景交融,十分动人。
课文的线条之美:首先是写作线索明晰,“骑马游天山”和“天山溪流”贯穿全文;其次是游踪清晰,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和“天山深处”交待得清清楚楚。
三、美美地记(16分钟左右)
1.出示、比较几个比喻句:
①太阳下,雪峰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③(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④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先由学生交流比喻之美妙,再比较四个比喻之不同:第一句是静态的比喻,第二三句是动态的比喻,第四句是多角度比喻。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自然段练习摘抄,指导学生梳理画面:
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空间方位变化的顺序;
第三自然段:重点感受修饰语的作用;
第四自然段:重点指导空间方位变化的顺序。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形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读课文。相比于精读课,本课的教学应该有其当之任。
崔峦在《课程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略读,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对于略读课的学段目标有明确的表述,其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则在学习略读的基础上“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将相同学段精读课目标与略读课目标,乃至不同学段略读课目标相比较,可知第二学段略读有这样的特点,即阅读要有速度,应该更多地训练默读,在默读中训练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如果纯粹复制精读课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是对这一学段略读课教学的越位。
《七月的天山》就是一篇略读课文。其阅读提示指出了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阅读结果以及可以运用的阅读方法:
(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3)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这样进行解读:(1)用一个过渡性语句,提示学习这篇略读课文,应该用略读的方法,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印象,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仍然是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概括出文本的主干信息及其特点,丰富和印证文本内容的整体性印象。
(3)是提示摘抄优美语句,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学习略读的方法,能够通过比较快的阅读,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点。
(2)摘抄、默诵文章的优美句段,积累课文语言。同时本课是一篇美文,词汇量丰富、文采斐然,又是本册第一篇略读课文,因此,从阅读方法考虑,通过诵读交流语词理解和疏通文句又是非常必要的`。
二、关于教学活动展开
教例删繁就简,通过三个颇有空间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过程:
一是“读”。在这个教例中,“读”是作为一种点拨手段而存在的。读了三遍,从诵读到默读,任务有不同,方法在变化:第一遍是诵读,主要训练概括能力,第二遍是默读,主要是训练寻读、择读的能力,第三遍还是默读,读中训练想象画面的能力。读懂了文章,拉出了教学线条,教学简洁明了,但读得丰富饱满。
二是“品”。学生毫无预设地边读边品,字词句段篇情感意蕴,构成了品读的精妙的角度,教学生成丰富,教学结构灵动。在读中品析,边读边品,学生你说我说,说着说着大家就弄懂了课文,说着说着大家就有了新的见解和感受,最后老师的小结,有力地推动学生品读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是“记”。主要是积累丰富的课文语言。教师从文中撷取几个不同角度的比喻句,梳理记忆内容,目的是为帮助学生呈现出丰富背景中的醒目的信息、主干信息,增强记忆的美感,提高记忆的效率。
从这个教例展开的“读、品、记”三项活动,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三要素”。把握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阅读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把握阅读教学的“三要素”,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基本价值,并努力实现这个价值。
而这三要素被设计成三项主体活动,时间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起支撑作用,突出了阅读方法的运用,表现出了扎实的训练力度,简洁地表达出阅读教学的美。
6、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准备:搜集天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一转,今节课,我们将来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用波浪线划出今节课的学习内容。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用“——”划出来。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二、新授
(一)、第1自然段总写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读了后,你觉得天山怎么样?
3、指名读。
师: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师:雪峰、雪水和溪流有什么特点呢?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把这些景物描写出来的?
师:你们觉得哪些比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划出比喻句。
师出示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句读,齐读。
师: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这一段话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
(三)、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现在小组合作探究。等一下与大家交流。(出示学习方法,1、作者在第3、4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划出好词好句。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里的天山又怎样?
师: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比喻)
2、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天山的水给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树是那么的密,花是那样的绵延,要是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七月天山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呢?(美)所以作者不由得发出赞叹?
1、这句话是什么句?怎样改成陈述句?这句话强调节了什么。
(四)、概括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总结写作方法:这单元里我们跟随作者们来到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一般的----洞庭湖,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着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声异的石钟乳和石笋的-----双龙洞,有着奇异风光的——天山,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国可真是----美!”有空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畅游大自然,并学课文的作者把看到的景物写来。要注意:⑴ 讲究写景的顺序。 ⑵ 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3)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作业:
1、填空。
2、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抄写在摘抄部上。
板书: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溪流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密林
走进天山深处:野花
教学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7、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1.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在此基础上分段(按三处景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4.教师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品味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5.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背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
6.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七月的天山》教学案例(片段)
师: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生: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生:(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师: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生: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生: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生: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师:说得好。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
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现在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交流,好吗?
8、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⑷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9、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⑷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10、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准备:搜集天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一转,今节课,我们将来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用波浪线划出今节课的学习内容。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用“——”划出来。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二、新授
(一)、第1自然段总写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读了后,你觉得天山怎么样?
3、指名读。
师: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师:雪峰、雪水和溪流有什么特点呢?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把这些景物描写出来的?
师:你们觉得哪些比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划出比喻句。
师出示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句读,齐读。
师: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这一段话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
(三)、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现在小组合作探究。等一下与大家交流。(出示学习方法,1、作者在第3、4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划出好词好句。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里的天山又怎样?
师: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比喻)
2、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天山的水给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树是那么的密,花是那样的绵延,要是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七月天山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呢?(美)所以作者不由得发出赞叹?
1、这句话是什么句?怎样改成陈述句?这句话强调节了什么。
(四)、概括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总结写作方法:这单元里我们跟随作者们来到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一般的----洞庭湖,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着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声异的石钟乳和石笋的-----双龙洞,有着奇异风光的——天山,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国可真是----美!”有空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畅游大自然,并学课文的作者把看到的景物写来。要注意:⑴ 讲究写景的顺序。 ⑵ 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3)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作业:
1、填空。
2、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抄写在摘抄部上。
板书: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溪流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密林
走进天山深处:野花
教学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11、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
三:互学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展示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产,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摘抄优美词句
五:测评
复习词语卡
12、《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④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13、四年级下册语文《触摸春天》教学设计四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正确读出“畅、磕、弧、翔”等7个生字,会正确写出“径、畅、磕、绊”等9个生字。小径、流畅、磕磕绊绊”等12个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2.通过自读课文,学生能够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上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4.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点】
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有关语句,教师配乐诵读。
2.谈话导入
有一个八岁的盲女孩,和海伦·凯勒一样,也心怀希望,用特的方式触摸着属于她自己的春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思考走进课文———《触摸春天》。
(二)巩固字词,检查读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瞬”。
(三)走进文本,用心感悟
1.认真听读,小组交流
听老师来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哪些不懂得地方!
2.全班交流感受推荐读书方法
(1)交流阅读后的收获。
(2)推荐“有文字想画面”的读书方法。
3.提出读书问题感受全新体验
(1)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竟然”体会当时的神奇。
创设情景,体会人物内心。
师生同读,走进人物内心。
(2)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认真听读,用心体会。
展开想象,交流听后感受。
通过词语“扑闪”与“扑腾”的对比,体会用词的准确与巧妙。
4.读写结合写话训练
此时安静仿佛还在对蝴蝶说着什么,仿佛还对自己说着什么?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5.相机总结引读重点语句
一个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孩子,就是因为她心中有这种浓浓的爱,所以从她这简单的一拢一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也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所以,作者也不由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总结提升,拓展升华
同学们,同在一片蓝天下,谁都有生活的权利,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爱自己,爱他人,爱我们身边所有美好的一切,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心触摸到属于自己的春天,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实践。
1.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
2.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拢住
触摸春天缤纷世界
放飞
14、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四年级
一、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思想品质”,《中彩那天》是本单元的打头篇,因此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人物思想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课文主要讲述了生活拮据的父亲,中彩那天神情低沉,为奖品的归属伤脑筋,最终把奖品一辆梦寐以求的奔驰车交还给同事的故事,课文表现了父亲诚实有信的高尚品德。
二、学情分析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是我班学生语文学习常用的方法。我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大家常常会以“圈圈、划划、批注、质疑”等方法立地阅读课文,同时还能自主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能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他们在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上,还缺少自主感悟的能力,需要教师为他们架桥铺路,帮助他们深入品悟语言文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理解“道德难题”这个词。
五、教学准备
学生在学前了解彩票
教具:课件挂图
六、教学策略
教学中利用插图资源,由矛盾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重点段落,来理解课文。教师再指导学生由“理出线索,整体感知”转向了具体细致的感悟体会环节,从而把整体与局部,综合与分析联系在了一起。
七、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回忆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中彩那天是什么场面呢?请看插图,谁能说说那天的情景。
指生说
指生读文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检验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买彩票获得巨奖是很不容易的,全家应该高兴,而这一家与一般家庭却不太一样。在中彩那天情感有喜有忧。在这些人物反常举动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自由读文
指生提问题
设计意图:由矛盾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
(三)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师:听了你们的'质疑,老师发现你们真会读书,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它们好吗?
生:好。
师:母亲说父亲正面临一个道德问题,这个“道德难题”又是指的什么?为什么会让父亲左右为难呢?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读完7——8自然段,就会知道答案。
生读课文7——8自然段
生小组交流汽车是留还是还?
(四)探究课文突破难点
师生交流汽车是留还是还?
1、先请同意留下汽车的同学说出理由。
指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朗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父亲的矛盾的内心。
2、再请不同意留下汽车的同学说出理由。
指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朗读课文3、4自然段,把这种揪心的矛盾读出来。学生举手表决汽车是留还是还。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由“理出线索,整体感知”转向了具体细致的感悟体会环节,从而把整体与局部,综合与分析联系在了一起。
(五)展开想象升华情感
师:除了我和“父亲”,母亲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文章体会母亲的情感态度。
生自由读文。
师:大家读书知道了母亲的态度,下面同桌之间表演父亲开着汽车回家与母亲见面时的场景,开始吧!
同桌展开想象自由表演。
指生表演。
师小结
设计意图:情境想象和对话表演,让学生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体会父亲母亲的内心世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让学生自然地体会到了母亲话的含义。
(六)自由选择作业超市
1、假如人们都知道了这件事的经过,大家会说些什么?
2、如果父亲没有归回汽车,全家人接下来的日子会怎样?
3、库伯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怎样?
任选一题,想一想,想好以后写在日记中。
(七)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说出开头与结尾是呼应的。
结合板书,指生说懂得了什么?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全文
生齐读:“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结束。
八、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中彩——————神情严肃
诚信
实用
高兴(拥有精神财富)
15、四年级下册新课标《万年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2、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欣赏歌曲《冰糖葫芦》“都说冰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齐读课题,先理解“牢”,再理解“万年牢”。
“牢”的解释:
1、养牲畜的圈(juàn)
2。、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3、监禁犯人的地方
4、结实,坚固,固定
万年牢(永晕固,永远结实。)
(三)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前导读,明确本次略读课文的要求。
1、想一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2、谈一谈: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二、初读感知
(一)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二)检查字词: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自主读顺课文
三、深入探究
(一)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二)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
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期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2、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3、你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认真、实在、讲良心、不马虎……)
四、联系实际
(一)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课后作业
(一)收集有关做人认真,实在的故事。
(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在“说话”活动中,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拓宽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如:在第四环节的“说话”活动中,“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重在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借助板书清楚、有条理地解述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说说老板的生意经”是让学生在受了文章的教育、熏陶之后,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说真话、吐真情”是其最突出的特色,在此过程中,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愉快中人格得以升华。
16、四年级下册《白鹅》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白鹅》的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白鹅》的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厉声呵斥、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反语的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生字
1、板书课题,指导鹅字
师:同学们,一提到鹅,我们就会不由得想起骆宾王的那首《咏鹅》,(师抬右手指大屏幕1)读。这是抓住鹅的外形写的诗。
师:丰子恺先生也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就是他们家的鹅。(出示课件2)
师:同学们看,课本57页图画上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现在这中写法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法是法是这样的。(师板书课题),读课题。
2、检查词语,解答疑惑
师:昨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都会认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课件生字词)
师:有没有哪个词语有发现或者疑惑?
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
指导角的读音
师: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出示净角画面)
师: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铭萃之一,喜欢吗?
师:脾气的脾这个字好读不好写,伸出手来,一起写。(出示课件)
指导脾字的写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一撇是从白中撇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生字词语解决了,现在我们赶快来自由地读读课文吧。(出示课件)注意要求,边读边批注,划出关键词语和关键句,想想:全文主要写了一只怎样的白鹅?(生读书)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你脑海中有一只怎样的白鹅?
(预设学生提到多个特点)
师:说的不错,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出示课件)全文围绕这句话写鹅的高傲,所以本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板贴中心句)
师:作者具体从几个方面写鹅高傲的?(师板贴叫声、步态、吃相)
师:这几个方面集中到第几段指出来的?(生读第2自然段)
师:这一段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起了下文“鹅的叫声”,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段是一个过渡段。(板书过渡段)
师:下面的这几段都围绕这两段来写,这种写作方法是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预设:生可能不按顺序指出鹅高傲的表现,师根据生的回答相应调整教学顺序】
1、叫声特点
师:了解了文章的层次。现在我们就变成一只只白鹅了,说一说你从哪方面表现自己的高傲?(预设生回答从叫声方面表现)
师:你的叫声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贴: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师:什么样的声音是厉声呵斥呢?厉什么意思?(组个词)严厉,呵斥的意思?(训斥)这鹅张嘴一叫,就好像是严厉地批评人,多高傲啊!
师:你能用严肃、批评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课件出示)
师:作者的朋友告诉他:养鹅等于养狗,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了?
师:什么是引吭大叫?吭指喉咙,词语意思是敞开喉咙,伸长脖子叫。(预设生回答看家)师:同学们想象看,如果有陌生人走过,这只鹅可能会说些什么。(课件出示)
师:本段话中,作者通过鹅和狗的比较,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鹅的勇敢。(板贴勇敢,对比)师:你想夸一夸它吗?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2、步态特点
师: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你们的高傲。哪只白鹅再来说说你会从哪方面表现自己的高傲?(预设生找到步态描写,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四字词语来概括鹅的步态吗?(板贴: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师:“步调从容”是快走,还是慢走,“大模大样”走的时候应该把头抬高一点吧!你能读一读吗?
师:同学们请看,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鹅步态的特点?(比喻、对比)
师:鸭的步态是什么样的?(局促不安)鸭的局促不安,这通过对比,正好从反面衬托出鹅..的大模大样。
师:请男同学读鸭的步调,女同学读鹅的步调。男同学要注意你步调急,语速就要快点。女同学要像白鹅一样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啊。
师:真好,这才是读书呀,鹅就是这样走路的,有意思吗?
师:咱班有学京剧的吗?给大家演示一下净角出场。
师:看他的步调多从容,端着架子大模大样,多威风!那种走路的气势,真是高傲。表演得真好,来点掌声。
师:看了同学的表演,你觉得鹅的步态看起来怎样?(师相机板书:有趣)
师:你喜欢这样的白鹅吗?请你带着喜欢的语气夸夸高傲的自己。
3、吃饭特点
师:白鹅最可笑最高傲的莫过于吃相了,读读读,赶快读,他的吃饭怎么有趣的?
师:哪只白鹅告诉我,你吃饭时有什么特点?(板贴: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师:你知道的带“板”带“眼”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一板一眼(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三眼一板什么意思?
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节拍,板和眼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四四拍会打吗?看老师打,请你伸出小手打一起打。
师:白鹅是怎样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地吃饭?(出示课件)
师:白鹅这种吃法可能变吗?如果水盆放到远处白鹅怎么办?(出示课件,生读)师:有趣吗?
师:吃饭的东西能少吗?顺序能打乱吗?
师:再有趣的读一读这句话。
师:多有意思呀,就是它这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被他的邻居盯上了,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有趣的剧目。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默读第6自然段,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在读的过程中,用曲线画出写鹅的句子,用直线画出写狗的句子,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同学们划得很认真。哪位同学给大家这段话。(课件出示)
师:谁发现了问题?
师:嗯,把鹅老爷换成了白鹅。有什么不一样吗?(课件出示)
师:鹅老爷多有派头啊,不能换,真有趣。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读出一幅活画面能吗?谁来试试?
师:听了同学读这段,你觉得这狗像什么?(小偷)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师:窥伺是什么意思?对是偷着看,当读到这儿的时候要小点声。你来读一读。
师:你想狗在等怎样的机会啊?(出示课件)
师:机会来了,狗会怎样啊?吃饭的速度快,所以读得时候就要快一点。谁来试试?
师:但是我们的鹅老爷偶然早归时,发现情况,立刻扑咬,咬不着就开始叫骂。这狗怎样啊?(出示课件)
师:可是一会人家鹅老爷吃了饭又会走的。于史又干什么了?
师:最厉害的还不是吃完了。有一个词,吃完了饭就?
师:你看姆得不得意?
师:孩子们,这段描写精彩吗?
师:你能把鹅的高傲和狗的得意读出来吗?(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作者把白鹅和狗放在一起比较,我们通过狗偷食的样子体会到鹅怎么样?(板贴可爱)
师:因为不只一条狗来偷食,所以作者要怎么做呢?(出示课件)堂倌什么意思?服务员。
师:既然有狗来偷食,那饭罐和水盆放一起不就行了吗?
师:谁再来读最后一句话,体会鹅吃饭架子十足。(出示课件)
4、体会特点
师:同学们,作者像服务员一样不胜其烦伺候这位鹅老爷,你说作者喜欢他吗?
师:那为什么还要用高傲这个词呢?
师:高傲就是高高在上,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说你高傲你愿意吗?
师:其实,这就像老舍说猫的性格古怪,其实是正话反说,看似是贬义,其实蕴含着作者的喜爱。(板贴反语、喜爱)
师:后来丰子恺在他不得不将鹅送人的时候写下这样一段话:(出示课件)
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的小屋,迁居城中。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倒是屋里养的一只白鹅,使我恋恋不忘。
师:同学们,丰子恺先生正是像每位同学的父母一样,因为对你爱的深切,才会用幽默的反语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品味写法
师:课文学到这,我们来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用关键词概括特点
师:三个部分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鹅的高傲,这三个部分,不仅开头方式相同,表达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每部分中都有能概括特点的关键词语。
2、对比写法
师:在写法上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相同之处?这三部分中,除了鹅之外,还都有一个别的动物。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鹅的高傲。
师:同学们在习作的时候,如果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适当的写作方法,也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
五、拓展延伸,课下练笔
作者因对白鹅的喜爱,生动地写出了它高傲的特点。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用总分的写作方法。抓住特点来写一写。
17、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背景分析:
在第1课“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本节课学生将用不同的力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探索声音强弱的变化;通过敲击装有多少不同的水的玻璃杯,以及拨动不同松紧的皮筋、粗细不同的琴弦、敲击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探索声音高低的不同。学生们通过对听到的不同声音的描述,将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就越低。
2、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利用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找出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利用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进行试验,找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探究尺子长度和音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在一定时间里振动的次数。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张“尺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1块钉两颗钉子的木板、1根橡皮筋、长短不同的3个铁钉、粗细不同的3根钢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3根铁管、1把六弦琴。
动画:尺子振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谁会敲鼓?听一听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2、提问:这些鼓发出的声音有哪些不同?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4、、出示一把钢尺(或塑料尺),提问: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提醒学生拨动尺子时要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5、怎样让尺子发出音量不同的声音?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的要求:
用你们的方法进行研究,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并能准确地进行描述。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开始实验活动,仔细倾听和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并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
学生对敲击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高低进行预测,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他们的预测。
2、实验方法:
按照从1号杯到4号杯的顺序,或从4号杯到1号杯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再与小组的预测进行比较。
每个小组领取一组(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按要求开始实验。
3、与全班同学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二)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着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
2、在接下来的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一些,再拨弹。看一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3、分小组实验。
4、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皮筋绷紧时,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皮筋松时,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
(三)探究声音的高低与尺子振动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1、尺子怎样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尺子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是这样吗?我们先来预测一下,把预测结果天道记录表中。
3、交流预测情况,并说出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4、实验要求:要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的变化和观察到尺子振动频率的变化,还要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
6.整理数据
请各个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达到的高度以下涂上颜色,制成柱状图。
7、通过实验和整理出的数据你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总结
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声音高;物体振动的慢,声音低。出示尺子振动的动画。
-
- 王建《十五夜望月》译文及赏析
-
2023-06-23 22:17:40
-
- 海燕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3 22:14:53
-
- 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6-23 22:12:06
-
- 薪酬管理全套方案(精选17篇)
-
2023-06-23 22:09:20
-
- 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方案(精选17篇)
-
2023-06-23 22:06:52
-
- 网络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
2023-06-23 22:03:46
-
- 《梦圆飞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23 22:00:59
-
- 《史记·晋世家》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23 21:58:12
-
- 六年级语文《ao ou iu 》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6-23 21:55:26
-
- 初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
2023-06-23 21:52:39
-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通用20篇)
-
2023-06-23 21:49:53
-
-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欧阳修苦读原文及翻译)
-
2023-06-20 18:02:15
-
-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拼音及翻译)
-
2023-06-20 17:59:29
-
- 将进酒拼音版注释(将进酒李白原文带拼音及翻译赏析)
-
2023-06-20 17:56:43
-
- 韩信拜将文言文翻译(韩信拜将好词好句感受 )
-
2023-06-20 17:53:57
-
-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李清照武陵春原文及翻译)
-
2023-06-20 17:51:11
-
-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及翻译(武陵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
2023-06-20 17:48:25
-
- 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左传)
-
2023-06-20 17:45:38
-
- 潮州韩文公庙碑原文及翻译(潮州韩文公庙碑赏析)
-
2023-06-20 17:42:52
-
- 和陈述古拒霜花翻译(和陈述古拒霜花的赏析)
-
2023-06-20 17: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