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一等奖

2023-06-24 17:13 来源:词粹网 点击:

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一等奖

1、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自然,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简单尝试进行识谱。

2、能用连音与跳音唱法,表现音乐舒展和欢快的不同情绪,通过两种情绪对比,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

3、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形成“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以及寻找生活中

image.png

“美的音响”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用连贯的气息、有力度变化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气息的控制、一字多音和音准把握。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伴奏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教学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角是一位大自然的朋友,一起来听听它的声音,它是谁?

播放课件(溪水声)

生:溪流

你模仿一下吗?

2、师:看来我们对大自然中的声音都非常的敏感。在美丽的山谷中,小溪快活的'流动着,听,它的歌声:

5430|1032|1060|5125|3、1|217|1—|10‖

①出示乐谱,师范唱,你听出了什么?让学生说说哪里是欢快的,哪里是优美舒缓的,为什么这样觉得。(若答不出,老师可先范唱一次)

②出示图谱,学唱曲谱

今天咱们来挑战一下曲谱,还记得吗?让蔡老师来帮助你们。(听琴声再唱)

③唱“啦”师画图形谱。

三、学唱歌曲

1、师:你们的声音真动听,仿佛一条小溪从我眼前流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小溪流水响叮咚》。听完以后告诉大家,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范唱。

3、学唱第一段

用“U”跟琴唱

学生默唱第一段歌词。

学生跟琴学唱歌曲第一大段,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解决。

4、学生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

5.随钢琴带感情演唱整首歌曲。

6、教师范唱(突出强弱,音乐情绪)在歌曲中,哪里是欢快的小溪流,哪里是柔美的小溪流?

歌曲处理: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从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发表意见)

7、集体有感情地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自制乐器碗琴和沙球。

师:同学们都成了一条快乐的小溪流,老师都被你们深深的感动了,因此我真的把小溪的歌声带来了。敲击碗琴,让生猜是什么乐器?出示,为什么音有高低?请生来尝试。

师:我可以用碗来表现溪水的声音。在美丽的山谷中,还有那么多动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如何去表现呢?

2、老师这里分别有两条节奏:①X0X0|X0X0②xo|xo练习拍打

拿出沙球,你看,他们分别适合用哪个乐器来演奏。用上沙球练习两个小节。

3.分组讨论怎样用上面两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老师:我知道了,你们都非常的有节奏感。接下来,老师再来考考你们,刚才的两种节奏型都想为小溪流伴奏,那么你觉得他们俩分别用在哪里比较合适?同桌讨论一下,我请同学来回答。

4、课件展示节奏,学生随伴奏演唱并用手打节奏。

老师:你们回答的都不错,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把他们俩组合起来的。跟着老师一起来拍一拍。

5、师: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泉水的“叮咚”声,同学们优美的歌声交织成了一片,好像大自然中一无二的交响曲。同学们,当你拍打这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吗?

5、师小结:最后我想对你们说,大自然太大、太美、太神奇啦!让我们去尽情挖掘她,从她身上找寻出更多的音乐。因为,音乐来自生活,音乐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踏着《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节拍走出教室!

2、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灾难会破坏身边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借而激发对玉树人们的同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表现歌曲情绪。并且用乐器来给音乐做伴奏。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2、巩固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运用轻快,放松,富有弹性的声音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春回大地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幅图里都发现了什么?

生:小草、小树、小花、小鸟、(小溪)。

师:同学蜜察的十分仔细。今天老师邀请了他们中的一员来我们班级做客,现在让我们听听她的声音吧!播放课件(溪水声)。生:小溪。

师:哪位同学知道小溪流水的声音?生:叮咚。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学唱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小溪的声音,那么我们一起来欢迎她吧!

1、节奏练习

课件出示:1、XXX|XX|2、X.X|X.X|美丽的小溪欢迎你啊!

生齐朗诵,并个别进行朗诵。

2、进行初次的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的呼唤声使的小溪迫不及待的想早点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们听她开心的唱起了歌。(播放音乐)

2/41=G

师:你们听了以后感觉这是个怎样的小溪啊?生:欢快的,活泼的。优美。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段旋律吧!

再次聆听音乐片段,接着跟师的琴进行学唱。

3、进行完整的聆听

聆听歌曲。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现在小溪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目——在歌曲里出现了几次|X.X|这样的节奏,(5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溪在来的路上都做了哪些事情,都碰到了谁?(播放音乐,出示歌谱)。生:撒满歌声,问候太阳,问候月亮和星星等。

4、师:同学蜜察的十分仔细,小溪很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这首美丽的歌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小溪流水响叮咚》!(出示图片和旋律)

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出示太阳和月亮。再出示山野和楼顶。)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星的后面少了一拍。你们知道它跑哪里去了吗?生:跑下面去了。

(出示农民、洗衣姑娘。)

5、跟着音乐进行完整的演唱。(课件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选择乐器,表演歌曲

师:小溪看到同学们都表演的很好,她带给我们同学一些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加入小型的打击乐器

伴奏型:

XX|XX(手铃)

XO|XO(三角铁)

X--|00(手鼓)(长音的地方加入叮咚声。)

分组来进行演唱、伴奏。集体有感情的表演。

四、拓展歌曲,培养情操。

师:突然,天空雷声大作。山边掉下了很大的石头堵住了小溪的去路。同学们她向我们发出了呼救。(播放呼救声。)这是来了几个小朋友把石头搬开。小溪又继续往前奔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西北有个叫“玉树”的地方也发出了同样的呼救声“救救我!帮帮我!”本来他们也像欢快的小溪一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忧无虑的奔跑着。但是突如其来的地震困住了他们,他们现在十分痛苦。(播放地震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用自己美妙的声音,来激励他们勇敢地顽强地站起来,就像前面的几个小朋友一样帮助小溪,帮助他们继续快乐地向前奔跑。

师:一起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完美结课

同学们,我们的课已经结束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条小溪,记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培养四年级的学生保护大自然,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为主要导索。本课主要以欣赏导入,重点在学唱歌,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现就本课的教学做出反思:

一、本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欣赏和唱歌。在这样的设计中即有了欣赏又有了唱歌,让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在唱歌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对于掌握切分节奏较困难,所以运用了连音线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此节奏。化难为易。

三、在欣赏环节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在欣赏过程中没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乐曲《森林里的歌声》。相反,要求学生去聆听乐曲当中出现的动物鸣叫声及乐器声音,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聆听的趣味性。这样的聆听对学生而言相对有一定的难度。

2、在欣赏过程中重点不突出,对重点把握不好,没有突出欣赏的目的。应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欣赏音乐上,可让学生哼唱旋律。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感受音乐的美感。

四、唱歌环节

1、在听完范唱后,老师应弹奏旋律时,边弹边唱,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这首歌曲更感兴趣。

2、在唱歌方法上欠缺,做得不够好。应带学生先唱谱,熟悉曲调。毕竟有一部分同学的识谱能力较弱,所以应顾全大局,照顾大部分学生。

3、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稍微放慢一点速度,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得更扎实。

4、在学生学会本首歌曲后,运用打击乐器伴奏时,应给出几种固定的节奏型,让学生按节奏打乐器,这样更好的控制和统一效果。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此次上课的不足,发扬优点,让课堂更生动,学生更感兴趣。

3、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中的《小溪流水响叮咚》。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第一段(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第3、4小节的附点四分音符以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接着弱起进入第二段,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用“啦”节奏欢快、富有特点,展现给我们的是小溪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自然现象也非常关注,他们开始有立见解,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他们有自然甜美的嗓音及灵巧的身形。我校虽有特长的学生寥寥无几,但通过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活动能力也越来越强,具有一定的识谱及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三、设计理念:

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基于这样的理念引导,我对“小溪流水响叮咚”这一教学内容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溪流水”的视频导入课题,通过练声曲,为后面的学唱作铺垫。

2、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实践复习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切分音等节奏,以及一字多音的唱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把知识技能与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以音乐为载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设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2、 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3、 巩固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以及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弱起节奏、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及他们在音乐中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节奏卡片,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导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好时节,每到周末我们都想去春游,想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那麽在大自然里我们可以听到一种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流水声)听,它在为我们唱歌: (用“啦”进行模唱 )。出示卡片

为学唱歌曲铺垫,解决跳跃音程以及节奏上的难点,初步做到用跳音与连音唱法演唱。

(二)揭示课题

初听歌曲

1、导入:看,这是生活中小溪流水的样子,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歌曲叫——《小溪流水响叮咚》,请你们听一听音乐所描绘的小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吧!(揭示课题)(播放视频)

2、提问:音乐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风景?(出示歌词)

3、再次聆听音乐,熟悉歌曲内容,找出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的乐句。

揭示学唱内容,通过聆听,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继续解决节奏难点。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学生在书上找找有没有我们刚才听唱的旋律?

2、跟琴唱旋律,边唱旋律边体验音乐的速度、节奏以及起伏。

3、朗读歌词。

4、演唱歌词,理解歌词情感。

5、通过反复演唱重点乐句,体会音乐形象。

6、完整演唱

7、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去发现,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快乐的生活,欣赏,享受大自然与生活赋予我们的美好世 界吧!(听音乐出教室)。

4、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中的《小溪流水响叮咚》。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第一段(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第3、4小节的附点四分音符以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接着弱起进入第二段,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用“啦”节奏欢快、富有特点,展现给我们的是小溪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自然现象也非常关注,他们开始有立见解,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他们有自然甜美的嗓音及灵巧的身形。我校虽有特长的学生寥寥无几,但通过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活动能力也越来越强,具有一定的识谱及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三、设计理念:

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基于这样的理念引导,我对“小溪流水响叮咚”这一教学内容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溪流水”的视频导入课题,通过练声曲,为后面的学唱作铺垫。

2、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实践复习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切分音等节奏,以及一字多音的唱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把知识技能与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以音乐为载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设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2、 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3、 巩固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以及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弱起节奏、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及他们在音乐中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节奏卡片,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导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好时节,每到周末我们都想去春游,想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那麽在大自然里我们可以听到一种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流水声)听,它在为我们唱歌: (用“啦”进行模唱 )。出示卡片

为学唱歌曲铺垫,解决跳跃音程以及节奏上的难点,初步做到用跳音与连音唱法演唱。

(二)揭示课题

初听歌曲

1、导入:看,这是生活中小溪流水的样子,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歌曲叫——《小溪流水响叮咚》,请你们听一听音乐所描绘的小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吧!(揭示课题)(播放视频)

2、提问:音乐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风景?(出示歌词)

3、再次聆听音乐,熟悉歌曲内容,找出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的乐句。

揭示学唱内容,通过聆听,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继续解决节奏难点。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学生在书上找找有没有我们刚才听唱的旋律?

2、跟琴唱旋律,边唱旋律边体验音乐的速度、节奏以及起伏。

3、朗读歌词。

4、演唱歌词,理解歌词情感。

5、通过反复演唱重点乐句,体会音乐形象。

6、完整演唱

7、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去发现,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快乐的生活,欣赏,享受大自然与生活赋予我们的美好世 界吧!(听音乐出教室)。

5、高中音乐《叮咚世界扬琴》序曲说课稿

一、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探究法

八、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说教学构思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扬琴一台琴竹60副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古筝.二胡.笛子.扬琴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板书课题)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xxxxxx|

哒哒哒哒哒哒

钟表声|xxxx|

滴哒滴哒

知了声|x.xx.x|

知了知了

鸟叫声|xxxxxxxx

豌豆八哥豌豆八哥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xxxxxx|,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xxxx|,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x.xx.x|,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xxxxxxxx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1|55|66|5|44|33|22|1|

55|44|33|2|55|44|33|2|

11|55|66|5|44|33|22|1||

〈〈两只老虎〉〉

12|31|12|31|34|5|34|5|

5654|31|5654|31|15|1|15|1||

〈〈找朋友〉〉

5656|565|5176|553|

553|553|2432|121||

c、分组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4、拓展.

请几个同学敲击扬琴,作出评价。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以至用,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奏扬琴曲〈〈龙船〉〉。

5、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我很多惊喜,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在开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人们常说:“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所孕育的一朵艳丽的奇葩,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把它努力的展示给世界,我们同样也要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十二、说板书设计

〈〈叮咚世界扬琴〉〉

一、介绍扬琴

二、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三、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欣赏扬琴曲〈〈龙船〉〉

五、小结

十三、说教学反思(课前)

因为我们学校一直对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民族乐器,有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接触到扬琴,而且他们思维活跃,能团结合作,所以我有信心能通过自身素质和学生配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成是未知的,有待本人的随机应变。

6、高中音乐说课稿:《叮咚世界扬琴》

一 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 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 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 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 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 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 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 探究法

八 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 说教学构思

1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 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扬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 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 古筝. 二胡.笛子. 扬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 板书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4 4 | 3 3 | 2 2 | 1  |

5 5 | 4 4 | 3 3 | 2  | 5 5 | 4 4 | 3 3 | 2  |

1 1 | 5 5 | 6 6 | 5  | 4 4 | 3 3 | 2 2 | 1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3 4 | 5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1 5 | 1  ||

《 找朋友》

56 56 | 56 5 | 51 76 | 55 3 |

55 3 | 55 3 | 24 32 | 12 1 ||

c.分组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4.拓展.

请几个同学敲击扬琴,作出评价。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以至用,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奏扬琴曲《龙船》。

5.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我很多惊喜,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在开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人们常说:“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所孕育的一朵艳丽的奇葩,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把它努力的展示给世界,我们同样也要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十二 说 板书设计

7、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

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故乡的小路》一课为内容为大家说课。

一、说说教学思路设计: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恢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

(1)审美体验价值

(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

(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说关键处的处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

四、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听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进教室(《苹果丰收》、《我怎样长大》)

边做律动边进教室,通过聆听感受三拍四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并运用形体的动作增强学生对两种拍子的韵律印象。学生说出两种拍子的不同,你是用什么方式区分的?

2、导课: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听的这两首歌曲是本学期刚学过的,你们谁还记得它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那么,你们还记得这两首作品的拍号吗?

利用孩子们对竞争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并加以及时的表扬、鼓励。

3、节奏游戏,兴趣引路:

在教唱《故乡的小路》一课时,在一开始先用游戏抓住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将这节课的重点提出来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消化它。例如:听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教师带领大家做变拍子的拍手游戏,让学生通过拍手这一简单的动作,领会变拍子歌曲的特点。首先,教师规定一套表现三拍子和四拍子强弱规律的动作,例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老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的)带领学生一边做动作,不同的卡代表不同的拍子。其次,让学生开动脑筋,各自编创一套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起分享;最后,老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重新收拢,集体进行变拍子的音乐游戏:

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节拍特点,做出不同的规定动作。

而所有的这些只是为了《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变拍子节奏的把握做铺垫。通过以上的练习,解决了曲谱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的教学扫除了障碍。这种教学中创造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和条件。并且让学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

4、测试听力,区别变音记号:

刚才大家的练习做的非常好,老师现在想测试一下你们的听力。请听老师弹奏的这两个乐句,有什么不同?

弹奏歌曲第二乐句,并将变化音改动一次,让学生听辨其中的不同。加以练唱,解决关键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学唱:

通过老师范唱和教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利用节奏拍手传递游戏的形式,一边拍手一边读歌词。另外,采取让他们分组接唱、分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从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使学习效果更具有实效。

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最后按处理将歌曲完整的带有情感的演唱。

6、歌声中结束: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带来了活力,注入了生机,弥补了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以直观的美感享受。

五、说课件设计:

第一页:优美的图片做背景,插入三拍子、四拍子音乐,听音乐做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第二页:三拍子、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图示。做游戏时的节奏图谱

第三页:变化音符的演奏乐谱。

第四页: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歌词,配合读词做游戏

第五页:歌曲《故乡的小路》的图谱

第六页:优美图片做背景,插入歌曲《故乡的小路》的范唱音乐以及伴奏音乐,进行接唱、领唱、齐唱的练习。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8、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说课稿 《过新年》说课稿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人教版小音第三册11课《过新年》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小音第三册11课,切实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安排《过新年》这一课,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恢情景。教材安排到本学期的最后一课,按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本课时已是期末,孩子们已经能感受到新年的脚步,在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的心情下教学本课,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的。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过新年》,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表现过年热烈情景。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编对联、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即兴歌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过年的热闹情景。

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对歌词的理解,以及咬字吐字,他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突破口,我将紧紧围绕全曲的灵魂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唤起……

二、课前准备及对象分析:

(一)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软件和投影片及分乐句显示、范唱磁带。

(2)学生自备一条彩色小手帕、锣、小堂鼓、镲、

(3)窗花、灯笼、气球、鞭炮、烟花。

(二)对象分析: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将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育理念。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件的每一页界面、课堂的每一处声响。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美、趣、智的学习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四、教学过程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好》,舞动着优美的姿势,进入教室,师生一起进行三拍拉手舞蹈,让学生一进教师就融入新年的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音乐停止,师问: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生答:过年敲锣打鼓很热闹,放鞭炮,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贴对联……)那咱们先把我们的教师室布置一下!(生贴已经准备好的窗花布置教室,师板书:用简笔画画三个灯笼,灯笼里装着一副对联,横联:是题目《过新年》,另外的上、下联是本课的难点句: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同学们跟着节奏朗读对联,从课堂一开始突破本课难点,同学可以对下联,画出一个又一个的灯笼装着不同的下联如:幸福生活甜又香,大街小巷喜洋洋……)放鞭炮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谁能模仿鞭炮的声音,利用同学们模仿的鞭炮声,教师组织一条二声部的发声练习,这是对教材的拓展,还可以换相声词进行:

咚咚咚咚 呛 咚咚咚咚 呛 咚 呛 咚呛 咚咚 呛

嗖 嗖 嗖嗖 嗖 嗖 嗖嗖 嗖 嗖

新年到了!春节联欢会上,咱们准备一个什么节目呢!老师选了一个曲子!请大家欣赏。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行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师抓住这一热情,进行按节奏拍手朗读歌词,这样由语言文字与音乐共同创设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情绪领域的影响会是多么的深广。根据大纲要求二年级的学生继续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当孩子们听录音对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

线条以后,就可以分组进行自学。

2、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识谱能力,自由组合,分小组自学歌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乐句进行学习,以降低教材难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你认为这一乐句应该怎样来演唱,怎样把它唱到最好,然后用自己学习的方法来教大家!教师放手让同学自己学,自己教,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导。让每位同学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幸福的生活甜呀甜香”进行渲染,问:幸福生活甜在哪里、香在哪里?让同学们切实的从身边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无疑是师生间,同学间融洽互助学习,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达到作者的德育目的。教师强调音准、节奏、咬字及声音运用,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

3、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1)歌曲完成好以后,让孩子们用舞蹈表现歌曲,拿起手帕扭秧歌、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演示一遍。然后师引导:同学们,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倒记时:10、9、8、7、6、……(师生齐呼:过年了….)同学们:该我们的节目上台了,大家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把!(教室里有唱、有唱、有敲、烟花放起来、气球飞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对学习成功致关重要,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歌曲形象,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至此,学生的大脑被激活,情绪也自然如清泉奔涌,师生一起跟录音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乳交融,师生情感相互碰撞,这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实现课我合一。这样气氛还愁表现不好过年的恢场面吗?最后,让学生将演唱歌曲感受到新年的热闹场面和对祖国的热爱用色彩表现出来,小组集体即兴作画,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科整合,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氛围学生不仅学好歌曲,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也会由然而生。

4、课后延伸,资源共享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已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在教学本课后,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课后可以发展特长;推荐欣赏;收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多元文化及各地风土人情;在下一节的课堂交流中实现资源交流共享。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举措使教学更加开放,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向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

五、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

2、创造合作互动、尊重特体验

3、运用现代手段、打破时空限制

4、实现学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

六、板书设计

我采用图文式板书——清晰明了,具有艺术性、启发性、将难点进行突破,形象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9、《林中小溪》说课稿

《林中小溪》说课稿范文

(一) 教材分析:

《林中小溪》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寓情于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表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本文因景生情,由情悟理。为学生写好散文奠定了基础。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所以我将本课课型定位语言课。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士标:引导学生积累感悟本文精美、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运用白描、拟人等手法表现小溪之美。

能力目标:引领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小溪的生命力量,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

(三)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间个性差异比较明显,一部分学生不爱放声朗读,朗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 。另外,一部分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上课不积极思考,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我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是品读的美文。我采用诵读法,设计以“吟哦讽诵”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了解作品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尤其是学困生学习较难,所以我采用合作探究法,生生互助,解疑释疑,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合作精神。 为了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和相关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配乐播放图片林中小溪,请学生欣赏。并从图片中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景物,教师用优美语言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3、吟哦讽诵,品味语言。(1)把你们最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老师给配上适当的音乐。注意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 (2)作者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在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他对小溪和森林的赞美之情。在美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思读课文,探究主旨。合作探究,解疑答疑。学生在欣赏文章语言的同时,可能会存在其他方面的疑惑,我便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不了的拿到课堂上来,集体完成,以突破教学难点。

5、 敞开心扉 话谈感悟

6、思维碰撞,拓展延伸。找一找古诗词中写小溪、写流水的句子,背一背,看谁积累的多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要注重积累。

7、 总结

8、 布置作业:将文字扩写成300字左右的文章。

10、语文面试说课稿《小溪生病了》

 【教材分析】

《小溪生病了》是一篇有趣的课文,文中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叙述了小溪从清到脏,再从脏到清的过程。通过阅读,教育孩子不能乱扔垃圾,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小溪生病了》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有趣的课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可爱的故事角色会让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低年级学生能记、愿读、肯说、会想、敢问,因此,本课的设计依然以自主识字和指导朗读为主,游戏设计为辅,并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详见教学设计),旨在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课文,做到不唱读,不顿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同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演演小溪病好了时,她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则给学生创设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教法】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生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的过程当中,体会识字的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在写字教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找到关键笔画“横折折折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学会看贴摹字,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我还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有趣的动画,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效地学习。

 【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上主要向学生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如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学习“丢”;做动作记忆“扔”字。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己”最能体现学生识字的自主性,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因此安排组内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识字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课文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听听、读读、想想、问问、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读懂课文。并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不能随便扔垃圾,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说实施】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媒体激趣,导入课文。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启发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小溪,它是怎么样的?再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看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动画,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然学得有滋有味。

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首先学习1-3节课文,理解小溪为什么会生病?同时分散学习“病、清、变、黑、扔、丢”。其中的生字教学各有侧重:“病、清”着重在字音及病字头的指导上,;“扔”字教会学生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折钩”,学“丢”字则鼓励学生通过编顺口溜的方法记忆。学“变”时进行扩词的练习,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学习4-5节课文时,主要通过学生质疑,来读懂课文,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小组自学生字“己”,初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学习第6节课文时设计了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其中第一个括号可以让学生进行换词的练习,如“高兴、开心、兴高采烈”等,以此体会小溪快乐的心情。

3.指导描摹

要求学生观察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扔、生”。尤其指导学生找到关键笔画“横折折折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会看贴摹字。

4.复习巩固

有趣的游戏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生字词。通过有趣的“捉螃蟹”游戏,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字词,效果颇佳。课后让学生收集水资源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11、一年级上册《小溪生病了》语文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九课《小溪生病了》,现在我就本课的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小溪生病了》是“保护环境”单元的主体课文,是一篇内容浅显、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文中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叙述了小溪从清到脏,再从脏到清的过程。通过阅读,告诉孩子不能乱扔垃圾,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课文以一些小动物前后行为的变化,导致小溪水的变化作为线索,进行对比描写,句子连贯而流畅,十分适合小朋友朗读感悟。根据教材的特点,课标要求,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士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小溪为什么“生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唱读,不顿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强化保护生态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小溪为什么生病了,后来怎么变清了。

教学难点:

理解小鸟的话的含义和小动物们听了小鸟的话为什么都不好意思了。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能记、愿读、肯说、会想、敢问、想象力丰富,好表现,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生动形象的表演,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角色感。虽然他们能初步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但朗读水平不高,对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不够,因此,本课的设计依然以指导朗读为主,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说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要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诱导思维”的教学方法。利用范读、自由读、朗读、诵读和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使学生准确、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读书、通过思考解决问题,通过读、议、想、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补充文章的空白,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怎么做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多媒体课件运用可以形象直观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和有效教学的理念。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课题的揭示上,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问:“你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接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平日里欢快活泼的小溪怎么会生病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读读课文来解决吧!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最主要的理解课文的方法,为了实现有效阅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我要求学生不是漫无目的地去读,而是有要求有任务地去读。

一是借助拼音初读,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二是看汉字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熟。

三是学生自由速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四是指名分段朗读,边听边想:小溪为什么生病了?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低年级阅读课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环节的学习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小溪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展开,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重在指导学生通过“清清的”、“绿绿的”、“天天“、“恢的”等词语体会和评议朗读时高兴的语气。接着引导学生自由读第2、3、4、5小节,要求学生找到表示小溪生病、病好原因的句子,引导他们进行对比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往小溪里扔垃圾是不对的,应该保护好环境。教学“小动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好意思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理解小鸟的话的含义和小动物们听了小鸟的话为什么都不好意思了这一教学难点,我还设计了拓展说话练习,联系上文,说说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通过练习,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注重课文学习的整体性,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超越升华。

针对低年级学生表达、理解能力较差的现状,我采用循序渐进的说话练习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与知识巩固。第四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溪病好了,他会对小动物说些什么呢?(自由交流)

2、猜猜小动物们现在会做些什么呢?

3、除了把小溪里的垃圾清除掉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来美化小溪呢?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小溪生病了扔、丢、倒请医生小溪清又绿——生病了(黑臭)——又清了自己保护环境

五、说教学效果及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低年级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因此,本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如:引导学生观察小溪生病时的样子,把小溪生病和自己生病时候的感受相比较,体会小溪在遭受破坏时的委屈和难过,从而有效地进行了朗读训练。我还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避免了抽象繁琐的讲解,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2、《高山流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下面我向大家谈谈我对《高山流水》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传说:俞伯牙琴艺高超却难觅知音,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知音钟子期,两人相约来年再聚,不料俞伯牙等来的是钟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俞伯牙痛失知音,碎琴祭友,后人为了纪念这段“知音”友谊,将伯牙碎琴所在的小山命名为“碎琴山”,并将“高山流水”这个乐曲的名称固化为成语,象征友谊。这段流传几千年的佳话让我们认识了一对忠贞不二、相互敬重的知己,也明白了“千金易得,知音难觅”的道理,教育我们要珍惜友谊,真心对待身边的朋友。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是训练学生快速读文、概括文章大意的好素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入微,是抓住这些内容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培养写作方法的好范文。

二、说教学目标

除了常规的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教学目标之外,我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同学作为另一个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点是体会伯牙的惜友之情;教学难点是理解伯牙碎琴的内涵。

三、说教学方法

本文多以人物神态、言行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我准备“以读代讲”,学生做到读句子,想画面,用心感受,用情朗读,边读边思,划词句批感悟。

四、说教学流程

本文的教学准备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通过自学完成生字词掌握、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分段、文章大意的概括以及初步实现感情朗读等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有:自学检测、导入新课,精读课文、感悟真情,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第一步自学检测、导入新课

此环节准备检测学生生字、词的掌握以及熟读课文的情况。

1、听写“磅礴”、“渺”、“捺”四个字,检查学生书写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老师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设计检测“一见如故”、“心急如焚”、“如泣如诉”等;

3、按小节轮流读文,教师适时帮助学生读准、读通课文;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4、回顾文章大意,并板书文章的四个小标题——难觅知音、偶遇知音、凭吊知音、纪念“知音”。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步骤既检测了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读文和整体感知课文的情况,又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同时基础知识的落实也为精读课文、感悟文本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设计初衷:“偶遇知音”和“凭吊知音”是文章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两者一个表现出兴奋,另一个表现出悲痛,在情感上又形成了对比和反差。考虑到学生学习思路的自然衔接和有意注意的有效利用,我准备在板书小标题后,直奔文章重点。

(一)偶遇知音激动万分

我设计这样的过渡语导学课文第二部分:一曲《高山流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让伯牙和子期相见恨晚,那么“伯牙为什么说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1、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

2、师生交流。(择机板书“激动万分”)

①简要回答上述问题“伯牙为什么说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②抓住“啧啧赞叹”、“意味深长”以及钟子期的两句话,体会钟子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③抓住俞伯牙听到钟子期的评价后的言行举动,来体会俞伯牙偶遇知音的兴奋;

④为什么伯牙遇到能听得懂自己音乐之人竟如此兴奋?引导学生回头体会课文第二段的内容。指导学生读出“琴艺高超”的自豪和“始终”的遗憾。

⑤抓住“一见如故”进行拓展。什么叫“一见如故”?结识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在伯牙和子期共处了日子里,他们会做些什么?

⑥总结学法:抓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设计意图:对一见如故的拓展是想加深对“知音”内涵的理解,“知音”不仅是听懂音乐,更是“知心朋友”;对学法的总结,为下一环节自学提供方法。

(二)人散曲终重情重义

俞伯牙琴艺高超,然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满怀的志向得不到赏识,伯牙的心无人能懂,与子期邂逅自然喜出望外,一见如故。但“月无常圆”,当伯牙第二年如约来到汉阳江边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子期的坟墓,听到的是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接下来导学课文第三部分——“凭吊知音”。

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依据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自读文章8—12小节,用“——”画出伯牙的语言,在描写伯牙神态的词语下面加上“△”符合,在描写伯牙动作的词语下面加上“·”。

2、想想伯牙得知子期病逝后是什么样的变现?为什么会这样?

1、学生自学汇报……

2、教师点拨、补充:

我准备这样设计,处理伯牙摔琴这个句子:

①学生试读,通过读好“忽然”、“站”、“摔”、“粉碎”,体会伯牙此刻的心情;

②把“摔”字换做“扔”或“丢”行吗,换一下读读看;

③加上导语,导读此句。a、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上天安排给我的知音为什么又不辞而别呢?伯牙——(示意学生齐读)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b、是呀,去年今日,子期与我弹琴论道,共话人生,如今子期却舍我而去,伯牙——(示意学生齐读)……c、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要琴何用呢?——(示意学生齐读)……

④为什么伯牙在得知子期死讯后会摔碎瑶琴呢?连个反问句道出了其中缘由。请大家齐读——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通过改写成陈述句,对比体验,并理解伯牙碎琴的原因。

3、教师小结:从此,伯牙的琴无人能懂,伯牙的心无人能解,伯牙碎琴既是对知音失去的惋惜,又是对知音的敬重。岂止伯牙如此,子期对这段友情也是敬重的。(板书“重情重义”)(指引学生找出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伯牙对子期的敬重和对子期病逝的惋惜之情,在上述的朗读和交流中学生一定会充分感悟,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完成。伯牙敬重子期,子期敬重伯牙,二人重情重义,结局虽悲,但友情至真至纯,永存人间。

第三步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1、“珍惜友谊、团结同学、真心待人”是学习本文的首要收获,为了准确把握这一主旨,我让学生学文后立即整理、交流自己的收获;

2、但是,千百年来,对伯牙摔琴之举的意义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学生会有怎样的看法呢?我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见解。针对伯牙摔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或批评、或劝慰,既能体现自己对伯牙的理解,又学生情感的完善和情商的培养。

如上是本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流程设计,下面说说板书设计。

13、《高山流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读:字正腔圆明大意

1、读题,解“绝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佳的驱动力。上课伊始,我创设以下的情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意愿。有这么一个故事,它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因为它记载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友情。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老师写课题,强调“弦”的读音写法;点人读课题,相机评价)。

2、试读,教“学法”

学生试读后,我采访学生初读文言文的感受,学生读起来仍感觉比较吃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采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3、疏通,明“大意”

我遵循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准则。指名读通课文后,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地方的断句很明显错误了。然后学生对照着注释,看看读懂了什么?让孩子们带着这些方法默读课文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期间对一些特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重点引导。孩子在阅读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意。我用帮助学生画好断句,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从而解决了读的难点。有了方法,难学的文言文就变得易学了,孩子对学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二读:抑扬顿挫品情味

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语文味道的,本节语文课我主要通过换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飞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1、换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为故事离我们很远,小学生要学生体会当中的知音情谊实属不易。根据学情,在讲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会怎么赞叹呢?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读相关的句子,声情并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钟子期也,子期能听出琴音的内容,更难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这就是知音啊!这样一点拨,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换位思考的同时对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领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精妙之处深入推敲和潜心体悟。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出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关系,并让他们交流收集到关于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资料,接着问:你从哪里知道他们就是知音呢?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词语的意思和在文中体现知音的精妙之处,学生通过品味字词,结合背景资料,从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间的心灵相通。

3、放飞想象, 深悟知音

接着,我适时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闭眼欣赏,引导: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伯牙是个出名的琴师,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有可能志在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题: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会曰:善哉,( )兮若( )。学生练习用文中的句式说句子,从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时教师小结: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这就是朋友间的心灵相通。我继续引导:那么多人懂音乐,伯牙为什么把子期当作知音呢?当听到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当时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什么呀?他一定在心中无数次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伯牙遇到了知音钟子期,伯牙又是一种怎么的心情?他一定会对伯牙说什么呀?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化了学生对知音的理解。最后我说:知音欢聚你想那会是个怎样的场面呢?用咱们的声音来表现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恢吧!接着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读书。这样,学生在听音乐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从中体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为突破课文教学难点“伯牙为何绝弦?”铺下了情感的基础。期间,我也利用句式善哉….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有意地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回味绝弦,拓展延伸

音乐的熏陶感染对小学生的情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当学生还沉浸在知音欢聚的愉快气氛中时,我配乐动情地描述: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了知音,之后的离别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在第二年中秋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染病死的消息。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句子。我顺势引导: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什么?做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接着我说:伯牙悲痛欲绝,是因为他鼓琴志在高山,再无人曰…..志在流水,在无人曰……,所以……,学生在回味读书的过程中重温了知音相聚的快乐,同时也就更懂伯牙绝弦的原因,接着我拓展引导:孩子们,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他还断绝了什么?同时,我引进了课外知识,子期死后,伯牙写下的一首诗,配上悲惨的音乐,师生共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绝弦的极端行为,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的解读也就更深了。

三读:熟读成诵促积累

另外,在板书设计上,我努力体现精炼、清晰的理念,板书条理清晰,美观大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

设计特色

1、关注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2、增强了学习目标意识。我注重对教材学法的指导,把“讲教材”变为“学阅读”,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3、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古色古香的和音乐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充满古文味道的课堂中。

4、追求“本色语文”和“以读为本”的原则。课堂上扎实、有效地体现语文课所承载的内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说得不好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14、《有趣的响袋》说课稿

最新《有趣的响袋》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响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有趣的响袋》这个游戏选自中班下学期教材书上。这个游戏很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动作发展水平,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有自由玩,自由创造玩法,也有按老师要求练习的投掷的动作。考虑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生子女,个个都"以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在游戏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因此,我选择这个游戏,并将游戏与环保两个领域相结合,寓教于乐。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的,各个领域的内容又可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认知上:能用废旧物品制作响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力上:练习单手向前上方用力挥臂掷物,训练上肢手臂的力量和手腕的协调性。

三,重点,难点

1,幼儿年龄较小,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难点。

2,中班孩子挥臂上肢动作能力还比较差,要训练上肢力量和手腕的协调性,这是本活动的重点。

四,教学

课前丰富幼儿有关环保的知识。

在废旧牛奶包装袋内装少许沙粒,充气后封口,做成响袋。(数量与幼儿相等)

一块绿色尼龙布。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种感知通道,比只开一个感知通道更能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示范法,提问法等。

①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②示范法给幼儿正确,直观的感触,容易在幼儿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提问法将单一,回忆式的提问改成多样性,启发性,开放式的提问,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玩玩,摸摸,想想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语法和游戏练习法。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①出示响袋,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②练习投掷动作,做游戏;③出示保洁袋,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八,说教案设计

1,出示响袋,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出示响袋引起幼儿注意,自由玩响袋,幼儿自然地进入游戏。

2,练习投掷动作,做游戏。

这个环节通过讨论,提问,练习,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了动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能力在反复游戏中得到了提高和巩固。

3,出示保洁袋,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这一环节仍是游戏的进行,变换了方式,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没有新意,幼儿仿佛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游戏,情绪仍然很高涨。结合环保教育是活动的延伸,教育的相互渗透。

游戏是幼儿永恒的最爱,在生活活动中或手工区里,可以让幼儿自制投掷物,如搓纸球,打绳结(手巾结)等,这样幼儿自娱自乐会更开心,投掷也会更认识。

15、《有趣的响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有趣的响袋》这个游戏选自中班下学期教材书上。这个游戏很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动作发展水平,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有自由玩,自由创造玩法,也有按老师要求练习的投掷的动作。考虑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生子女,个个都"以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在游戏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因此,我选择这个游戏,并将游戏与环保两个领域相结合,寓教于乐。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的,各个领域的内容又可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认知上:能用废旧物品制作响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能力上:练习单手向前上方用力挥臂掷物,训练上肢手臂的`力量和手腕的协调性。

三,重点,难点

1,幼儿年龄较小,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难点。

2,中班孩子挥臂上肢动作能力还比较差,要训练上肢力量和手腕的协调性,这是本活动的重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丰富幼儿有关环保的知识。

在废旧牛奶包装袋内装少许沙粒,充气后封口,做成响袋。(数量与幼儿相等)

一块绿色尼龙布。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种感知通道,比只开一个感知通道更能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示范法,提问法等。

①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②示范法给幼儿正确,直观的感触,容易在幼儿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提问法将单一,回忆式的提问改成多样性,启发性,开放式的提问,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玩玩,摸摸,想想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语法和游戏练习法。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①出示响袋,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②练习投掷动作,做游戏;

③出示保洁袋,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八,说教案设计

1,出示响袋,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出示响袋引起幼儿注意,自由玩响袋,幼儿自然地进入游戏。

2,练习投掷动作,做游戏。

这个环节通过讨论,提问,练习,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了动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能力在反复游戏中得到了提高和巩固。

3,出示保洁袋,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这一环节仍是游戏的进行,变换了方式,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没有新意,幼儿仿佛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游戏,情绪仍然很高涨。结合环保教育是活动的延伸,教育的相互渗透。

游戏是幼儿永恒的最爱,在生活活动中或手工区里,可以让幼儿自制投掷物,如搓纸球,打绳结(手巾结)等,这样幼儿自娱自乐会更开心,投掷也会更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