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优秀教案一等奖
枫树上的喜鹊优秀教案一等奖
1、枫树上的喜鹊重点笔记 枫树上的喜鹊笔记图片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课文的笔记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枫树上的喜鹊重点笔记
课文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第二部分(5—12自然段)“我”看见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认识太阳;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直抒胸臆,表达了“我”快乐的心情。
课文重点写了喜鹊妈妈教小喜鹊唱歌、游戏、汉语拼音以及看日出。经过“我”创造性的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孩子和喜鹊融为一体,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喜鹊的深深的喜爱,感受到童真童趣。
童年生活是最美好的,充满了无数的想象。孩子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用心观察,其实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能创造美好的童话!
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有9个,“撑、冈、懂”是后鼻音;“撑”是翘舌音;要注意的是“冈”是一声,不能读成了三声;多音字“便”和“教”在文中分别读四声和一声。
识记生字方法:
1、加一加:艹+阴=荫 扌+掌=撑
扌+并=拼 忄+董=懂 安+木=案
2、减一减:刚—刂二冈
“每”减撇横等于“母”
3、做动作识字:撑船、撑伞
4、字理识字:“荫、蔽”都是草字头,都与植物有关,都是形声字,草字头表示义,另一部分表示音。
课文中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一起来写一写:
1、“伞”字上宽下窄,先写撇捺,都是从竖中线起笔,左右对称,罩住下面部分点撇也是左右对称向中间聚拢;横平,竖直,居中,压在竖中线上。
2、“姨”字左窄右宽,左边的“女”部,横变短,不露出;右边“夷”笔顺是:横、横折、横、竖折折钩、撇、捺,折画均匀,注意中间的长撇穿过中间的横画和扁扁的“弓”字,再从竖中线撇出去,穿插到“女”字旁下方,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3、“弟”字上小下大。第七次撇从竖与竖折折钩的交点起笔,写得舒展;中间是长竖,居中,写在竖中线上。
4、“便”字左窄右宽,左右等高。“亻”撇画舒展;“更”第一笔是短横,中间的“日”宽而扁,撇捺舒展。
5、“教”左右等宽,左右两边注意穿插避让。左边的“孝”第四笔长撇舒展,从右上穿到左下,下面的“子”横变提;“攵”第一笔是短横,捺画写得舒展。
6、“游”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写得要紧凑,“氵”和“方”要写得瘦长,最右边部分略高。“氵”呈弧形分布,“方”窄小,右边笔画舒展,注意不要写成“夊”。
7、“戏”字左短右长。左部小而靠上,因为避让,捺变成长点;右边斜钩笔画舒展,点是最后一笔。
8、“母”字独体字,整体稍宽。第一笔竖折向左转弯,向右出头;第二笔横斜钩略向里折,向左与它紧相连;点横点,注意长横摆中间,较长,在横中线上。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课文的笔记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到同学们哦!
2、《枫树上的喜鹊》优秀的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确定了课文重难点:
一、培养学生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学到的词讲故事。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重难点分到两个课时中,每节突破一个。
第一课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葱郁、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我的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课时,讲五至十二自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随文识“便、教、游、戏、母”字外。进行第二个难点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式。这样的句式,学生已经有过接触,所以没有再去进行仿写训练。作者听到的内容,在文中出现两次。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是一起讲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并没有搞清楚哪个是听到的,哪个是想到的,所以临时改变为:读文章,从文中找一找,作者听到了什么?这部分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将第一次听到的、想到的做为第一关。学生找准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就能顺利过关。要提到的是,标点符号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出的话,标点不一样,要通过朗读,读出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完全靠着朗读去理解标点的特点。第二次听到和想到的内容做为了第二关,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只是指导朗读。为第三关留下充足的时间。课文内容是全部讲完了,第三关是什么?我将课后练习题引过来,做为第三关。因为这一道仿写练习,就是在第一二次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放在这里做为第三关,有了前面语感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这一难点顺利突破。
教后反思这一节,我觉得,无论哪一篇课文,文中的知识点一定特别多,为了突出重点,必须有所取舍。
3、枫树上的喜鹊的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读的量不够。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我们心心相印,互为知音。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4、枫树上的喜鹊的教学反思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读的量不够。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我们心心相印,互为知音。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5、枫树上的喜鹊一等奖说课稿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 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下面我们来看看枫树上的喜鹊说课稿,欢迎阅读借鉴。
一、说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 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 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 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 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二、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三、说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 “渡、蔽、拼”等 7 个生字,会写“伞、 抬、姨”等 8 个生字,会写“喜欢、好像、抬头、说话、童话、 阿姨、对岸、游戏、发明、字母、上升”等词语。
2、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 、 “! ” 、 “??” 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3、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 、 “! ” 、 “??”来表达。
4、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对话,能用不同的语气表 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省略号、破折号等,了解标点的作用。
五、说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 “渡、蔽、拼”等 7 个生字,会写“伞、 抬、姨”等 8 个生字,会写“喜欢、好像、抬头、说话、童话、 阿姨、对岸、游戏、发明、字母、上升”等词语。
2、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 初步体会 “?” 、 “! ” 、 “??” 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你看, 连森林里的小枫树也赶来了。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她看到小朋 友这么热情,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喜鹊。对喜鹊了解多少,学 学叫声等。
2、教学“鹊”字。
3、齐读课题
4、过渡:枫树上的喜鹊发生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朗读要求:
(1)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
(3)圈出文中你还不认识的生字。
(4)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试试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与 同桌讨论。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如果有不会的, 同桌教一教。
(2)教学生字,可以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来识字。 渡-氵=度 冈+刂=刚 懂-忄=董(班上有这个姓就更好) 母+扌=拇
(3)去掉拼音宝宝再读一读。
(4)把生字带到词语中读一读。
(5)把词语带入课文再读一读,看看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3、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齐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枫树上有一只喜鹊阿姨,喜鹊 阿姨生了六只喜鹊弟弟,他们一起在树上学习、游戏。我非常喜 欢他们。
三、生字书写。
1、观察生字,看看有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
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姨和教”的笔顺。
3、练写,点评。
4、同桌相互交流,左中右结构的“游”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
5、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6、再评议。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细读课文,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体会 “?” 、 “! ” 、 “??” 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照样子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 、 “! ” 、 “??”来表达。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都有些什么?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认识枫树。
(1)找出描写枫树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描写枫树的句子,这里把枫树比喻成什么?
生: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3)师:枫树和太阳伞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能遮荫,枫树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2、认识喜鹊。
(1)认识喜鹊阿姨,我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她为喜鹊阿姨。这里体现 了我的什么特点?
(2)我也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六只小喜鹊为喜鹊弟弟。多么天真活泼 的孩子。
3、在介绍枫树和喜鹊的时候,我用了两个“我喜欢极了” ,从这里可 以看出我对枫树、对喜鹊怎样的感情呢?
三、品读领悟,体悟情感。
1、现在请孩子们仔细地读一读 4-12 自然段。
(1)找出写喜鹊语言的句子。
(2)喜鹊在忙些什么呢?
2、汇报交流展示喜鹊在忙些什么。
(1)喜鹊在忙些什么呢? 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 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 ,一会儿教他们学 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仿写拓展 。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
(3)体会这里的“?”的作用。
说明喜鹊忙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其实还有很多,还没有列举出来。那 同学们来帮他列举一些吧。
(4)学生汇报。 如:一会儿教他们捉虫子,一会儿教他们飞翔?
3、交流喜鹊语言的句子。
(1)找出句子。
A “鹊!鹊!鹊! ”喜鹊阿姨教到。
B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C 问喜鹊弟弟: “鹊!鹊鹊鹊?”
D 喜鹊弟弟一起快乐地回答: “鹊!鹊鹊!鹊鹊鹊! ”
(2)体会每一句的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
(3)体会句中的“?” “! ” “??”的作用。
4、身临其境,分角色模仿喜鹊的叫声,上台展示。“鹊!鹊!鹊!” “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
四、拓展延伸。
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喜鹊还会说什么……
(1) 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童话。
A 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B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 ____________ ”
(2) 课堂交流,师给予评价
2、口语交际情景中延伸省略号的作用与用法。
(1)举例造句。
(2)指导朗诵。
五、主题升华。
这是一群跟我们一样有着童真童趣的小喜鹊,热爱自然,享受生活。他们的世界同样也充满了童话的纯真,你们喜欢么?好,相信我们的孩子更是活泼有趣的“小喜鹊”,我们也能创作出美丽的童话。
六、作业。
1、找像这样有趣的童话书读一读。
2、再读课文,体会“?”“!”“……”的用法。
6、《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一年级学生重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而二年级开始学生的训练重点侧从口头表达提升为“写话”和创编“绘本式小童话”。学生创作“童话”的阶梯是什么?从何而来?针对性的训练如何落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聚焦文本内容,感受“童真童趣”
本单元涉及的四篇童话故事,虽然人物和情节各不相同,但是运用的表达方式如出一辙,都是采用了“想象”的方式。无论是住在枫树上的“喜鹊一家”还是“沙滩上打魔王救公主”的故事,每一篇文本都是学生极其喜爱的,学生徜徉在“美丽的彩色梦境”中,沉醉在“有趣的虫子世界”里。这些脱离现实,充满惊奇色彩的文字极具想象的趣味,学生读着这些富有童趣的文字如同打开了一扇扇童话王国的大门。
二、关注教学资源,搭好“想象平台”
有趣的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泡泡语和课后练习同样不可忽视,往往这其中暗藏着编者想要提示我们注意的本课甚至本单元中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阅读技巧和写话策略。本单元的重点在于童话的阅读教学,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几乎都出现了语言和想象的训练。例如《枫树上的喜鹊》的课后练习: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还有《沙滩上的童话》的练习:从以下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将故事补充完整。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充分运用想象进行语言训练。从这些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意图:通过童话的文本,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落实单元目标,推进“想写整合”
新课标指出,对于低年段的阅读教学来说,除了识字写字,强化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同样重要。那么从单元目标来看,本单元的每一课都突出了写话要求,《枫树上的喜鹊》即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将情景补充完整,是从想象画面到想象故事的过渡。这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容易巩固本单元的知识,也能在无形的训练中由“读”到“想”再到“写”。部编本教材希望学生在童话的学习中感受到整个单元之间的联动和互关,在童话文本这一载体中实现从“想”到“写”的跨越。
结合整个单元的写话目标,我们可以在每一课中进行目标的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写”的最终目标。例如在《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我针对后面创作整个故事的目标,鼓励学生脱离教师提供的情境,自己创设情境,大胆想象,编织属于自己的童话片段,从而推动学生从“想”到“写”的逐步提升,真正地将阅读教学和写话训练有机结合。
四、展示写话成果,碰撞“产生火花”
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展示学生们写话的成果时,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积极展示自己写话的成果。《枫树上的喜鹊》一课的课后练习完成后,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小组内“最有趣最合理”的童话片段进行展示。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感受想象和魅力,更加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话的思路,并且在无形中灌输给学生想象也有“合理、新颖”等评优的标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小结
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教师需放眼关注整个单元,了解单元的目标,整合资源,为教学指明方向、铺好基石。童话是学生想象能力提升的载体,在学习童话的时候,也正是学生“童真童趣”表达最旺盛的时候,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在童话中想象,在想象中握住手中的“笔杆”,将自身的语文要素通过“写”有序地表达出来,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童话的价值。
7、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二、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喜鹊一家的喜欢,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懂得“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喜欢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
懂得“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
二、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找出来。“我”都喜欢什么?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3.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喜欢,读一读。
2、“我”都喜欢什么?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整个渡口。
(把“枫树”比作“绿色太阳伞”,写出了枫树的生命力旺盛。“遮蔽”说明树长得枝繁叶茂。
“我”喜欢渡口旁的一棵枫树。)
(2)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我”喜欢喜鹊的窝,喜欢喜鹊阿姨。
“喜鹊阿姨”,可以看出在“我”的心中,喜鹊像“我”的亲人一样,很亲近。)
(3)我真是喜欢极了。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的`时候,发现喜鹊阿姨的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极”写出了喜欢的程度,“我真是喜欢极了”喜欢的是喜鹊阿姨的鸟窝里的六只小喜鹊。)
3、喜鹊一家在做什么。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她的鸟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作者笔下的喜鹊阿姨和人一样,会教孩子们唱歌,会教孩子们做游戏,还会发明拼音字母并教孩子们学习。)
品读句子。
四、解答问题。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我”都喜欢什么?
“我”喜欢枫树,喜欢枫树上的鸟窝,喜欢枫树上的喜鹊阿姨,喜欢喜鹊弟弟,更喜欢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和做游戏等。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因为他们能够和“我”交流,带给“我”快乐。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学习拼音字母、看日出。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把喜鹊叫“阿姨”,把小喜鹊叫“弟弟”;把大喜鹊和小喜鹊的互动想象成是喜鹊妈妈在教小喜鹊学习和做游戏等;把喜鹊的叫声想象成他们的语言。这些描写让我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
5、总结全文
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6、作业布置
自己编故事。将本文用自己的话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8、《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读的量不够。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我们心心相印,互为知音。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主线明确了,就应该抓住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情地体会和有感情的朗读。而我却抓的点太多,比如讲比喻句,拟人句,相似词语替换,恰恰反映出课的重点不突出,把简单的课上复杂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多读多体会就好,少讲解。否则,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通过高启山主任现场示范教学,我看到了我与名师的差距有多大。
课后,我意识到我没有讲出童话应该有的美感,自己在引导孩子体验“喜欢极了”方面做得不到位,于是我向高主任表达了想让他亲自上一会儿课,我想看看高主任是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和进行情感体验的,高主任欣然答应。高主任抓住“喜欢”和“喜欢极了”让孩子反复读,对比读,问问题时采用请教孩子们的语气“是吗?”“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激发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热情,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顿时高涨。后来,高主任又利用身边的情境进行拓展教学,他让孩子们来到窗边,观察窗外的丁香树,问:“春天来了,谁来说说丁香花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们喜欢它吗?”“它会和你说什么?”“你在心里叫它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它说?请大声说出来。”孩子们在他的引导下,深深的体会到了“喜欢极了”这种感情,我想虽然高主任只给他们示范了十五分钟,可是比我的四十分钟他们更享受这个课堂。
我想,这才是开心的课堂,享受轻松快乐的课堂,学生轻松,老师也轻松。而我的课堂恰恰是我累,学生也疲劳。
“把课上简单”一直是高主任在平时培训中对我们老师的期待,不论低,中,高年级都适用,而我们老师爱犯的毛病恰恰是抓的点太多,无效问题太多。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于如何将书上的'文字活化成打动学生心灵的律动的音符,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我想,有朝一日,当学生说:“听韩老师讲课真是一种享受”的时候,我离优秀教师就不远了……
9、《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确定了课文重难点:
一、培养学生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学到的词讲故事。
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重难点分到两个课时中,每节突破一个。
第一课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葱郁、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我的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课时,讲五至十二自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随文识“便、教、游、戏、母”字外。进行第二个难点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式。这样的句式,学生已经有过接触,所以没有再去进行仿写训练。作者听到的内容,在文中出现两次。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是一起讲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并没有搞清楚哪个是听到的,哪个是想到的,所以临时改变为:读文章,从文中找一找,作者听到了什么?这部分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将第一次听到的、想到的做为第一关。学生找准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就能顺利过关。要提到的是,标点符号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出的话,标点不一样,要通过朗读,读出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完全靠着朗读去理解标点的特点。第二次听到和想到的内容做为了第二关,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只是指导朗读。为第三关留下充足的时间。课文内容是全部讲完了,第三关是什么?我将课后练习题引过来,做为第三关。因为这一道仿写练习,就是在第一二次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放在这里做为第三关,有了前面语感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这一难点顺利突破。
教后反思这一节,我觉得,无论哪一篇课文,文中的知识点一定特别多,为了突出重点,必须有所取舍。
10、《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 点和阅读接受能力。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2、教学目标:
1、 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喜鹊一家的喜欢,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懂得“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喜欢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
懂得“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
二、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找出来。“我”都喜欢什么?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3.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喜欢,读一读。
2、“我”都喜欢什么?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整个渡口。
?? ( 把“枫树”比作“绿色太阳伞”,写出了枫树的生命力旺盛。“遮蔽”说明树长得枝繁叶茂。
“我”喜欢渡口旁的一棵枫树。)
(2)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我”喜欢喜鹊的窝,喜欢喜鹊阿姨。
“喜鹊阿姨”,可以看出在“我”的心中,喜鹊像“我”的亲人一样,很亲近。)
(3)我真是喜欢极了。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的时候,发现喜鹊阿姨的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极”写出了喜欢的程度,“我真是喜欢极了”喜欢的.是喜鹊阿姨的鸟窝里的六只小喜鹊。)
3、喜鹊一家在做什么。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她的鸟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作者笔下的喜鹊阿姨和人一样,会教孩子们唱歌,会教孩子们做游戏,还会发明拼音字母并教孩子们学习。)
品读句子。
四、解答问题。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我”都喜欢什么?
“我”喜欢枫树,喜欢枫树上的鸟窝,喜欢枫树上的喜鹊阿姨,喜欢喜鹊弟弟,更喜欢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和做游戏等。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因为他们能够和“我”交流,带给“我”快乐。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学习拼音字母、看日出。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把喜鹊叫“阿姨”,把小喜鹊叫“弟弟”;把大喜鹊和小喜鹊的互动想象成是喜鹊妈妈在教小喜鹊学习和做游戏等;把喜鹊的叫声想象成他们的语言。这些描写让我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
5、总结全文
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6、作业布置
自己编故事。将本文用自己的话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11、《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确定了课文重难点:
一、培养学生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学到的词讲故事。
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重难点分到两个课时中,每节突破一个。
第一课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葱郁、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我的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课时,讲五至十二自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随文识“便、教、游、戏、母”字外。进行第二个难点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式。这样的句式,学生已经有过接触,所以没有再去进行仿写训练。作者听到的内容,在文中出现两次。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是一起讲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并没有搞清楚哪个是听到的,哪个是想到的,所以临时改变为:读文章,从文中找一找,作者听到了什么?
这部分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将第一次听到的、想到的做为第一关。学生找准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就能顺利过关。要提到的是,标点符号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出的话,标点不一样,要通过朗读,读出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完全靠着朗读去理解标点的特点。第二次听到和想到的内容做为了第二关,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只是指导朗读。为第三关留下充足的时间。课文内容是全部讲完了,第三关是什么?我将课后练习题引过来,做为第三关。因为这一道仿写练习,就是在第一二次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放在这里做为第三关,有了前面语感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这一难点顺利突破。
教后反思这一节,我觉得,无论哪一篇课文,文中的知识点一定特别多,为了突出重点,必须有所取舍。
12、《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升。意识到这一点,真庆幸自己成为第一批教新教材的老师,每一个能力训练点,都符合着学生的发展,为我提供了教的方向。
拿到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真的很好玩,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读这个故事。再细品下,文中可讲的点很多。词语“葱郁、遮蔽、渡口”是什么意思?文中的作者喜欢的是什么?课文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快乐?同样是喜鹊的语言,为什么有的地方用到的是感叹号,有的地方用到的是逗号?作者看到、听到、想到的分别是什么?生字词的教学也不能放手吧?……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后,课文最应该体现的教学目标不见了。我迷茫了——文章中的字、词、句、段、篇个个要讲,又要突出主题,怎么办?——舍!有舍才有得。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味!
13、最新《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确定了课文重难点:
一、培养学生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学到的词讲故事。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重难点分到两个课时中,每节突破一个。
第一课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葱郁、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我的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课时,讲五至十二自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随文识“便、教、游、戏、母”字外。进行第二个难点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式。这样的句式,学生已经有过接触,所以没有再去进行仿写训练。作者听到的内容,在文中出现两次。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是一起讲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并没有搞清楚哪个是听到的,哪个是想到的,所以临时改变为:读文章,从文中找一找,作者听到了什么?
这部分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将第一次听到的、想到的做为第一关。学生找准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就能顺利过关。要提到的是,标点符号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出的话,标点不一样,要通过朗读,读出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完全靠着朗读去理解标点的特点。第二次听到和想到的内容做为了第二关,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只是指导朗读。为第三关留下充足的时间。课文内容是全部讲完了,第三关是什么?我将课后练习题引过来,做为第三关。因为这一道仿写练习,就是在第一二次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放在这里做为第三关,有了前面语感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这一难点顺利突破。
教后反思这一节,我觉得,无论哪一篇课文,文中的知识点一定特别多,为了突出重点,必须有所取舍。
14、《枫树上的喜鹊》简短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这篇童话故事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本次教学为第二课时,主要讲五至十二自然段。除了识字“教、游、戏、母”外,我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故事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模仿课文中富有童趣的语言,进行创意表达作为教学重点。
其中,在教学6至8段时,让学生向作者“我”一样试着想象喜鹊阿姨教得是什么,本以为学生可能会想象不出来,结果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外,回答的相当精彩。
出示段落: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我知道,这便是a、o、e。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师:指导朗读后提问,喜鹊阿姨真的是在教a、o、e吗?
生:不是。
师:这是“我”像童话书里那样……(生:想象出来的),我们也来试着想一想,喜鹊妈妈教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的去猜想,在此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想象。)
生1:我知道,这便是i、u、v
生2:我知道,这便是紫、红、黄
生3:我知道,这便是1、2、3
生4: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说具体古诗)
生5:我知道,这便是哆、瑞、咪
(学生们的回答形式多样,有拼音字母的、阿拉伯数字的、颜色、音乐符号的……此时,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飞扬起来。)
反思:
1、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中能回答的如此精彩,我想这与我前期的备课工作密不可分,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在此环节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适时出具明确、适度的教学目标,明确“要学生学什么”,正是因为在设计问题时,我能够围绕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问题,才会呈现出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在课堂中,我给与孩子充分的自由思考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适时引导、评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教师,对于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而且新课标指出,课堂要以生以主。我们不应“填鸭式”教学,束缚孩子的思想,而是应该在教学中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给他们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课堂中自由发挥,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乐学、好学。
3、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注意师生情感上的沟通,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教学第五段时,我将让学生练习“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和想象喜鹊阿姨还会教什么分步教学,教学中出示白云的图片给学生提示练习说话,这与教学课文喜鹊跨度较大,学生的思维也会出现跳跃,可以将练习说话、喜鹊阿姨还会教什么以及朗读相结合进行教授(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他们……一会儿教他们……一会儿教他们……),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另外班级学生在读书方面有拖音、唱读现象,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反复强调,提醒、纠正他们的朗读,在自由朗读时不齐读,自己边读边思考。
在学习生字,指导书写部分设计过于简单化,只是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结构,师范写,生书空,练习书写。在教学中应结合字的音、形、义进行教学,依据字理、字源,巧记字形、笔顺。(如:教“母”字,可出示古文字图片;教易错字“游”,可编顺口溜识记,一个姓方的小孩子带着一个帽子在水里游泳。)
15、《枫树上的喜鹊》简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一年级学生重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而二年级开始学生的训练重点侧从口头表达提升为“写话”和创编“绘本式小童话”。学生创作“童话”的阶梯是什么?从何而来?针对性的训练如何落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聚焦文本内容,感受“童真童趣”
本单元涉及的四篇童话故事,虽然人物和情节各不相同,但是运用的表达方式如出一辙,都是采用了“想象”的方式。无论是住在枫树上的“喜鹊一家”还是“沙滩上打魔王救公主”的故事,每一篇文本都是学生极其喜爱的,学生徜徉在“美丽的彩色梦境”中,沉醉在“有趣的虫子世界”里。这些脱离现实,充满惊奇色彩的文字极具想象的趣味,学生读着这些富有童趣的文字如同打开了一扇扇童话王国的大门。
二、关注教学资源,搭好“想象平台”
有趣的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泡泡语和课后练习同样不可忽视,往往这其中暗藏着编者想要提示我们注意的本课甚至本单元中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阅读技巧和写话策略。本单元的重点在于童话的阅读教学,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几乎都出现了语言和想象的训练。例如《枫树上的喜鹊》的课后练习: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还有《沙滩上的童话》的练习:从以下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将故事补充完整。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充分运用想象进行语言训练。从这些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意图:通过童话的文本,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落实单元目标,推进“想写整合”
新课标指出,对于低年段的阅读教学来说,除了识字写字,强化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同样重要。那么从单元目标来看,本单元的每一课都突出了写话要求,《枫树上的喜鹊》即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将情景补充完整,是从想象画面到想象故事的过渡。这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容易巩固本单元的知识,也能在无形的训练中由“读”到“想”再到“写”。部编本教材希望学生在童话的学习中感受到整个单元之间的联动和互关,在童话文本这一载体中实现从“想”到“写”的跨越。
结合整个单元的写话目标,我们可以在每一课中进行目标的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写”的最终目标。例如在《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我针对后面创作整个故事的目标,鼓励学生脱离教师提供的情境,自己创设情境,大胆想象,编织属于自己的童话片段,从而推动学生从“想”到“写”的逐步提升,真正地将阅读教学和写话训练有机结合。
四、展示写话成果,碰撞“产生火花”
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展示学生们写话的成果时,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积极展示自己写话的成果。《枫树上的喜鹊》一课的课后练习完成后,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小组内“最有趣最合理”的童话片段进行展示。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感受想象和魅力,更加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话的思路,并且在无形中灌输给学生想象也有“合理、新颖”等评优的标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小结
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教师需放眼关注整个单元,了解单元的目标,整合资源,为教学指明方向、铺好基石。童话是学生想象能力提升的载体,在学习童话的时候,也正是学生“童真童趣”表达最旺盛的时候,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在童话中想象,在想象中握住手中的“笔杆”,将自身的语文要素通过“写”有序地表达出来,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童话的价值。
16、课文《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确定了课文重难点:一、培养学生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学到的词讲故事。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重难点分到两个课时中,每节突破一个。
第一课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葱郁、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我的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课时,讲五至十二自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随文识“便、教、游、戏、母”字外。进行第二个难点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式。这样的句式,学生已经有过接触,所以没有再去进行仿写训练。作者听到的内容,在文中出现两次。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是一起讲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并没有搞清楚哪个是听到的,哪个是想到的,所以临时改变为:读文章,从文中找一找,作者听到了什么?这部分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将第一次听到的、想到的做为第一关。学生找准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就能顺利过关。要提到的是,标点符号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出的话,标点不一样,要通过朗读,读出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完全靠着朗读去理解标点的特点。第二次听到和想到的内容做为了第二关,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只是指导朗读。为第三关留下充足的时间。课文内容是全部讲完了,第三关是什么?我将课后练习题引过来,做为第三关。因为这一道仿写练习,就是在第一二次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放在这里做为第三关,有了前面语感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这一难点顺利突破。
教后反思这一节,我觉得,无论哪一篇课文,文中的知识点一定特别多,为了突出重点,必须有所取舍。
17、课文《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文与一般的、有一个完整故事情节的童话不同,它是自由诗、散文诗与童话的结合,具有特殊的艺术美感。课文情节简单,语调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这篇童话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这是本册书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心童趣”。我首先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认真研读了教材及教师用书,反思如下: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指导朗读缺乏高度,我说的也过多。
二:指导孩子找出“我”喜欢什么,串联全文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主线明确了,就应该抓住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情地体会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多读多体会就好,少讲解。
三:读中感悟
教学中,我将课文中的“小喜鹊”带到生活中来,把它当成小喜鹊,并用喜鹊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在“鹊,鹊,鹊”中不仅使得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不知不觉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在师生有趣的对话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进而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写。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得多读书,丰富自己;多向更多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更要总结实践经验,学会反思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课,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合格语文教师!
18、《枫树上的喜鹊》简短教学反思
今日,我讲完《枫树上的喜鹊》之后,感觉特别开心。因为久违了学生的学习节奏与我的教学节奏如此和谐的时刻,回来了。
首先以猜谜语,引入本课主题,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题的环节,也是在之前学习新课的时候,加以引导,今天学生发言很精彩。
在检查字词环节,将“加一加认字法”,“减一减认字法”,“形声字认字法”加以应用,在开火车检查字词环节,学生没有一个出现错误,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高。教生字“姨”、“母”这两个字,对听讲不用心的请到讲台写生字,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第二个字“母”,学生直接全部写对。学生直接吸取经验,自我调整,是个好方法。
学生带主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非常喜欢枫树上的喜鹊?也恰恰围绕这个主问题,学生学习的别有一番趣味。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适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书。围绕四处“我喜欢”进行板书。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进一步追根究底,继续适时板书。
另一个学生比较喜欢的环节,是学生学习单一的“鹊”声,却有不同的感情。这个环节,我现在黑板上写了这两句话“我喜欢樱桃。”“我喜欢樱桃、草莓.......”让学生发现不同,感受标点的作用。然后结合意思,让学生多次练习对话。这样的练习,还是集体的效果好,单个学生读,多少会对自己的感情有点收敛。
对话讲完了之后,这是说的,所表达的意思是学生想的,出示山冈图,让学生理解山冈,引出这是看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我真高兴啊!”结合板书:我真高兴.......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创作小诗。
高效而快乐的一堂课!
备课的过程,相比于之前少了很多。一看教参,二边看边写教案,三结合课件进行整理。
19、《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 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 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 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 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三、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 “渡、蔽、拼”等 7 个生字,会写“伞、 抬、姨”等 8 个生字,会写“喜欢、好像、抬头、说话、童话、 阿姨、对岸、游戏、发明、字母、上升”等词语。
2、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 、 “! ” 、 “??” 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3、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 、 “! ” 、 “??”来表达。
4、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对话,能用不同的语气表 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省略号、破折号等,了解标点的作用。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 “渡、蔽、拼”等 7 个生字,会写“伞、 抬、姨”等 8 个生字,会写“喜欢、好像、抬头、说话、童话、 阿姨、对岸、游戏、发明、字母、上升”等词语。
2、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 初步体会 “?” 、 “! ” 、 “??” 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你看, 连森林里的小枫树也赶来了。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她看到小朋 友这么热情,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喜鹊。对喜鹊了解多少,学 学叫声等。
2、教学“鹊”字。
3、齐读课题
4、过渡:枫树上的喜鹊发生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朗读要求:
(1)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拼音认识文中的生字。
(3)圈出文中你还不认识的生字。
(4)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试试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与 同桌讨论。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如果有不会的, 同桌教一教。
(2)教学生字,可以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来识字。 渡-氵=度 冈+刂=刚 懂-忄=董(班上有这个姓就更好) 母+扌=拇
(3)去掉拼音宝宝再读一读。
(4)把生字带到词语中读一读。
(5)把词语带入课文再读一读,看看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3、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齐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枫树上有一只喜鹊阿姨,喜鹊 阿姨生了六只喜鹊弟弟,他们一起在树上学习、游戏。我非常喜 欢他们。 三、生字书写 。
1、观察生字,看看有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
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姨和教”的笔顺。
3、练写,点评。
4、同桌相互交流,左中右结构的“游”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
5、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6、再评议。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和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细读课文,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体会 “?” 、 “! ” 、 “??” 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照样子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 、 “! ” 、 “??”来表达。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都有些什么?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认识枫树。
(1)找出描写枫树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描写枫树的句子,这里把枫树比喻成什么?
生: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3)师:枫树和太阳伞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能遮荫,枫树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2、认识喜鹊。
(1)认识喜鹊阿姨,我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她为喜鹊阿姨。这里体现 了我的什么特点?
(2)我也像童话书里一样称呼六只小喜鹊为喜鹊弟弟。多么天真活泼 的孩子。
3、在介绍枫树和喜鹊的时候,我用了两个“我喜欢极了” ,从这里可 以看出我对枫树、对喜鹊怎样的感情呢?
三、品读领悟,体悟情感。
1、现在请孩子们仔细地读一读 4-12 自然段。
(1)找出写喜鹊语言的句子。
(2)喜鹊在忙些什么呢?
2、汇报交流展示喜鹊在忙些什么。
(1)喜鹊在忙些什么呢? 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 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 ,一会儿教他们学 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仿写拓展 。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
(3)体会这里的“?”的作用。
说明喜鹊忙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其实还有很多,还没有列举出来。那 同学们来帮他列举一些吧。
(4)学生汇报。 如:一会儿教他们捉虫子,一会儿教他们飞翔?
3、交流喜鹊语言的句子。
(1)找出句子。
A “鹊!鹊!鹊! ”喜鹊阿姨教到。
B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C 问喜鹊弟弟: “鹊!鹊鹊鹊?”
D 喜鹊弟弟一起快乐地回答: “鹊!鹊鹊!鹊鹊鹊! ”
(2)体会每一句的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
(3)体会句中的“?” “! ” “??”的作用。
4、身临其境,分角色模仿喜鹊的叫声,上台展示。“鹊!鹊!鹊!” “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鹊!”
四、拓展延伸。
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喜鹊还会说什么……
(1) 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童话。
A 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B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 ____________ ”
(2) 课堂交流,师给予评价
2、口语交际情景中延伸省略号的作用与用法。
(1)举例造句。
(2)指导朗诵。
五、主题升华。
这是一群跟我们一样有着童真童趣的小喜鹊,热爱自然,享受生活。他们的世界同样也充满了童话的纯真,你们喜欢么?好,相信我们的孩子更是活泼有趣的“小喜鹊”,我们也能创作出美丽的童话。
六、作业。
1、找像这样有趣的童话书读一读。
2、再读课文,体会“?”“!”“……”的用法。
20、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这是本册书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心”。我首先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认真研读了教材及教师用书,准备较充分,但是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反思如下: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指导朗读不够,我说的也过多。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向更多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更要总结实践经验,学会反思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课,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合格语文教师!
21、《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 点和阅读接受能力。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2、教学目标:
1、 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喜鹊一家的喜欢,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懂得“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喜欢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
懂得“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
二、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找出来。“我”都喜欢什么?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3.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喜欢,读一读。
2、“我”都喜欢什么?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整个渡口。
?? ( 把“枫树”比作“绿色太阳伞”,写出了枫树的生命力旺盛。“遮蔽”说明树长得枝繁叶茂。
“我”喜欢渡口旁的一棵枫树。)
(2)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我”喜欢喜鹊的窝,喜欢喜鹊阿姨。
“喜鹊阿姨”,可以看出在“我”的心中,喜鹊像“我”的亲人一样,很亲近。)
(3)我真是喜欢极了。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的时候,发现喜鹊阿姨的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极”写出了喜欢的程度,“我真是喜欢极了”喜欢的是喜鹊阿姨的鸟窝里的六只小喜鹊。)
3、喜鹊一家在做什么。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她的鸟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作者笔下的喜鹊阿姨和人一样,会教孩子们唱歌,会教孩子们做游戏,还会发明拼音字母并教孩子们学习。)
品读句子。
四、解答问题。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我”都喜欢什么?
“我”喜欢枫树,喜欢枫树上的鸟窝,喜欢枫树上的喜鹊阿姨,喜欢喜鹊弟弟,更喜欢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和做游戏等。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因为他们能够和“我”交流,带给“我”快乐。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学习拼音字母、看日出。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把喜鹊叫“阿姨”,把小喜鹊叫“弟弟”;把大喜鹊和小喜鹊的互动想象成是喜鹊妈妈在教小喜鹊学习和做游戏等;把喜鹊的叫声想象成他们的语言。这些描写让我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
5、总结全文
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6、作业布置
自己编故事。将本文用自己的话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2、二年级下册语文《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在这“碧玉妆成一树高”的阳春三月,我们迎来了高启山等教育局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督导评估,我有幸讲了二年级语文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反思如下: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读的量不够。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我们心心相印,互为知音。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主线明确了,就应该抓住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情地体会和有感情的朗读。而我却抓的点太多,比如讲比喻句,拟人句,相似词语替换,恰恰反映出课的重点不突出,把简单的课上复杂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多读多体会就好,少讲解。否则,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通过高启山主任现场示范教学,我看到了我与名师的差距有多大。
课后,我意识到我没有讲出童话应该有的美感,自己在引导孩子体验“喜欢极了”方面做得不到位,于是我向高主任表达了想让他亲自上一会儿课,我想看看高主任是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和进行情感体验的,高主任欣然答应。高主任抓住“喜欢”和“喜欢极了”让孩子反复读,对比读,问问题时采用请教孩子们的语气“是吗?”“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激发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热情,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顿时高涨。后来,高主任又利用身边的情境进行拓展教学,他让孩子们来到窗边,观察窗外的丁香树,问:“春天来了,谁来说说丁香花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们喜欢它吗?”“它会和你说什么?”“你在心里叫它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它说?请大声说出来。”孩子们在他的引导下,深深的体会到了“喜欢极了”这种感情,我想虽然高主任只给他们示范了十五分钟,可是比我的四十分钟他们更享受这个课堂。
我想,这才是开心的课堂,享受轻松快乐的课堂,学生轻松,老师也轻松。而我的课堂恰恰是我累,学生也疲劳。
“把课上简单”一直是高主任在平时培训中对我们老师的期待,不论低,中,高年级都适用,而我们老师爱犯的毛病恰恰是抓的点太多,无效问题太多。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于如何将书上的文字活化成打动学生心灵的律动的音符,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我想,有朝一日,当学生说:“听韩老师讲课真是一种享受”的时候,我离优秀教师就不远了……
23、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 点和阅读接受能力。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二、教学目标:
1、 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喜鹊一家的喜欢,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懂得“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喜欢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
懂得“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
二、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找出来。“我”都喜欢什么?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3、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喜欢,读一读。
2、“我”都喜欢什么?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整个渡口。
( 把“枫树”比作“绿色太阳伞”,写出了枫树的生命力旺盛。“遮蔽”说明树长得枝繁叶茂。
“我”喜欢渡口旁的一棵枫树。)
(2)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我”喜欢喜鹊的窝,喜欢喜鹊阿姨。“喜鹊阿姨”,可以看出在“我”的心中,喜鹊像“我”的亲人一样,很亲近。)
(3)我真是喜欢极了。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的时候,发现喜鹊阿姨的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极”写出了喜欢的程度,“我真是喜欢极了”喜欢的是喜鹊阿姨的鸟窝里的六只小喜鹊。)
3、喜鹊一家在做什么。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她的鸟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作者笔下的喜鹊阿姨和人一样,会教孩子们唱歌,会教孩子们做游戏,还会发明拼音字母并教孩子们学习。)
品读句子。
四、解答问题。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我”都喜欢什么?
“我”喜欢枫树,喜欢枫树上的鸟窝,喜欢枫树上的喜鹊阿姨,喜欢喜鹊弟弟,更喜欢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和做游戏等。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因为他们能够和“我”交流,带给“我”快乐。
3、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学习拼音字母、看日出。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把喜鹊叫“阿姨”,把小喜鹊叫“弟弟”;把大喜鹊和小喜鹊的.互动想象成是喜鹊妈妈在教小喜鹊学习和做游戏等;把喜鹊的叫声想象成他们的语言。这些描写让我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
5、总结全文
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6、作业布置
自己编故事。将本文用自己的话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4、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4月14日上午,我利用第一、二节课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这一课。
这是本册书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心童趣”。我首先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认真研读了教材及教师用书,准备较充分,但是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反思如下: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指导朗读缺乏高度,我说的也过多。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主线明确了,就应该抓住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情地体会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多读多体会就好,少讲解。否则,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寓教于乐,轻松学习。
我想,寓教于乐,成功的课堂应该是让每个孩子感到轻松的,这才是开心的课堂,享受轻松快乐的课堂。学生轻松,老师也轻松。而我的这堂课我并没有让孩子们感到多的轻松,恰恰是我累,学生也疲劳。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得多读书,丰富自己;多向更多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更要总结实践经验,学会反思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课,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合格语文教师!
25、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喜鹊阿姨是如何教喜鹊弟弟的。(重点)
2、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难点)
3、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1、抓住重复出现的句子如:我喜欢极了,好极了,我真高兴啊!我懂得……,多读多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2、通过阅读,明白因为我“喜欢极了”喜鹊们,所以我才能想象出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和喜鹊们心心相印,互为知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文章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爱”是核心。
4、因为故事情节简单易懂,所以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教师少讲解
一、导入和复习。
1、边听边学唱歌曲《花喜鹊》。
2、复习词语。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枫树上有一只喜鹊阿姨,喜鹊阿姨生了六只喜鹊弟弟,他们一起在树上学习、游戏。我非常喜欢他们。)
(设计意图: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1至4段,体会对喜鹊越来越深的爱意和原因。
1、阅读第1到4自然段,找出“喜欢”一词出现了几次?
(四次),将句子划出来。
2、学习第1段中的两个“喜欢”,并能体会两次喜欢程度的不同。
第一个“很喜欢”的对象是枫树。
第二个“喜欢极了”的对象是喜鹊的窝,因为有窝就意味着有喜鹊。有了喜鹊的大树才更加迷人了。
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极了”,让学生体会从“我很喜欢它”到“我喜欢极了”,感情越来越浓了。
3、体会第2段中的第三个“喜欢”对象:喜欢看喜鹊的窝,原因是: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
“会跟我说话”,能与我交流的喜鹊多么可爱呀!说着说着,我们已经是老朋友甚至是亲人了,于是我就在心中称呼它“喜鹊阿姨”。
4体、会第3段中的第四个“喜欢”,“我真是喜欢极了”的原因:喜鹊阿姨的窝里有了六只小喜鹊。(得到了一个喜鹊阿姨,我就已经喜欢极了,没想到,阿姨竟然还又给我生了六个小弟弟!让学生从中体会我的惊喜。)
5、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段,体会我越来越深的爱。
划出第2段的“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和第4段的“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问: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称呼它们“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一说,你对自己的弟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爱怜,保护,珍惜(有好吃的和好玩的都会让着弟弟。)
四、拓展练习,再次体会“喜欢极了”。
高启山主任现场指导教学,让学生走到窗边,观察窗外的丁香花。
师:春天来了,说说丁香花有了什么变化?
生:开始发芽了。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喜欢极了呀?
生:举手表示喜欢。
师:想象一下,它的小小的叶子和花骨朵像什么?
师提示:可不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丁香树的孩子?
师:它在窗外,你们在窗里,它在向你们干什么?说什么?
生:招手,说话,打招呼,说你好……
师:它说:“春天来了,天暖和了,快出来和我玩游戏吧!”
师:现在,你感觉丁香树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它能给你们带来快乐,对不对?
师:现在你可以叫它们丁香妹妹,花朵妹妹,小叶子妹妹。于是你由刚才的“喜欢”变成“喜欢极了”。
师:现在,一起对它们说:“丁香妹妹,我……”
生:“丁香妹妹!对你我真是喜欢极了!”
(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与丁香花进行对话,感受“喜欢极了”。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想象力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
五、精读第5至13自然段。
(设计意图:体会喜鹊阿姨是怎样教喜鹊弟弟学习本领的,并体会“我”充满想象力的童真和童趣。)
1、仔细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找出描写喜欢喜鹊的句子。
“一……便……”“看望”“好极了”
(2)喜鹊在忙些什么呢?
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交流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语言的句子。
(1)找出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拼音的句子。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到。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联系老师教学生拼音的实际,体会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不同的语气和心理。
喜鹊阿姨语气:快速,声音高亢。心理:期盼,急切。
喜鹊弟弟语气:胆怯。声音微弱。心理:小心翼翼,生怕读错。
师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不同的标点应该读出不同的语气。)
(2)找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看日出的句子。
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读出鼓励,信任的语气)
喜鹊弟弟一起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读时语气应该急促,突出自信和欢快)
(3)体会我和喜鹊们“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四句对话其实全是我想象出来的,想象合理,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朗读第7,10,12段“我知道”,“我懂得”“我懂得”体会我因为能听懂喜鹊们的话而感到自豪,我和喜鹊们互为知音。
(设计意图:体会最后的“我真高兴啊!”是因为我看见喜鹊一家很快乐而高兴,更因为得到了知音而高兴。)
六、完成课后习题二:想一想,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枫 喜欢 枫树 喜鹊窝 喜鹊阿姨 喜鹊弟弟 童真
树上的 学唱歌 做游戏
喜 喜鹊弟弟学知识 学拼音字母 童趣
鹊 看日出
八、作业:熟读课文。
26、二年级《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4月14日上午,我利用第一、二节课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这一课。
这是本册书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心童趣”。我首先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认真研读了教材及教师用书,准备较充分,但是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反思如下: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指导朗读缺乏高度,我说的也过多。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主线明确了,就应该抓住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情地体会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多读多体会就好,少讲解。否则,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寓教于乐,轻松学习。
我想,寓教于乐,成功的课堂应该是让每个孩子感到轻松的,这才是开心的课堂,享受轻松快乐的课堂。学生轻松,老师也轻松。而我的这堂课我并没有让孩子们感到多的轻松,恰恰是我累,学生也疲劳。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得多读书,丰富自己;多向更多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更要总结实践经验,学会反思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课,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合格语文教师!
27、二年级语文下册《枫树上的喜鹊》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本第四单元课文。本文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宝宝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有一个主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到的画面写出来。二年级第一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次关于想象的能力训练,要求是:读句子,想画面。这三次要求,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确定了课文重难点:一、培养学生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用学到的词讲故事。在解决这两个难点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教学重难点分到两个课时中,每节突破一个。
第一课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葱郁、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我的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课时,讲五至十二自然段,这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随文识“便、教、游、戏、母”字外。进行第二个难点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式。这样的句式,学生已经有过接触,所以没有再去进行仿写训练。作者听到的内容,在文中出现两次。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是一起讲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并没有搞清楚哪个是听到的,哪个是想到的,所以临时改变为:读文章,从文中找一找,作者听到了什么?这部分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将第一次听到的、想到的做为第一关。学生找准确,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就能顺利过关。要提到的是,标点符号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出的话,标点不一样,要通过朗读,读出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完全靠着朗读去理解标点的特点。第二次听到和想到的内容做为了第二关,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只是指导朗读。为第三关留下充足的时间。课文内容是全部讲完了,第三关是什么?我将课后练习题引过来,做为第三关。因为这一道仿写练习,就是在第一二次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放在这里做为第三关,有了前面语感的熏陶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这一难点顺利突破。
教后反思这一节,我觉得,无论哪一篇课文,文中的知识点一定特别多,为了突出重点,必须有所取舍。
28、树和喜鹊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11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都有朋友吗?,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产生读书欲望。
2、利用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注意读音。
3、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交流识字方法。
5、采取不同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6、检查读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交流理解。
1、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感受。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理解“孤单”的意思并感受树和喜鹊前后的变化:
A、“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B、“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此环节要求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课文内容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3、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在课间或者是课上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呢?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
29、树和喜鹊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多种方法反复诵读中复习生字、词语,奠定牢固的语文基础。
2、通过观察图画,结合生活实际,与小组伙伴共同交流等方法来领会课文内涵,同时获得阅读方法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有朋友才有快乐,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友爱会使同学的相处更加快乐。
教学难点: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
二、复习旧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与喜鹊》,跟着老师写课题。
1、读课题。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树和喜鹊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那就让老师看看大家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3、考察字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领读不带拼音的字宝宝。
(2)男女同学赛读词语。
(3)挑战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4、听故事录音。
5、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体会“只有”的意思
(相机板书: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周围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看图体会树和喜鹊的心情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4、树和喜鹊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让我们自语阅读后面的课文找出答案吧。
出示自读要求:
(1)树和喜鹊后来有了什么变化?
(2)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产生变化的?(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6、汇报交流结果:
7、是啊,树和喜鹊都有了朋友他们很快乐,同学们,你们快乐吗?
能不能把你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事情给大家分享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快乐)
8、让我们来看看树和喜鹊与他的朋友们是怎样在一起快乐生活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9、出示第五自然段:
(1)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什么事?
(2)“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照样子说词语。
(3)体会快乐,指导朗读。
10、出示第6自然段,仿写“也”句。
四、总结全文
有朋友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有朋友才有快乐!
30、树和喜鹊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只因为它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课文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又像一幅情节生动的连环画,清新质朴,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只、窝、孤”等12个生字,认识部首“子、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课文重点:
会认“只、窝、孤”等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难点:
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音乐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找朋友》
1、师:开始上课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音乐游戏吧?(师生一起边唱歌曲《找朋友》边找到朋友并互相做自我介绍,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可以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和朋友在一起的开心和快乐。)
2、引入课文《树和喜鹊》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个小伙伴,它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呢,让我们一起请出它们吧?(出示树和喜鹊的图片,让学生和它们打招呼。)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3、生质疑
树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师出示自读要求:先给课文标自然段,然后自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师:在课文中有许多新的生字宝宝,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师出示生字,生认读。
1、正音:前鼻音临lín,后鼻音静jìng
2、多音字:只种都乐
3、师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4、游戏识字
给生字宝宝找朋友(小朋友们拿着带有生字宝宝的卡片,一边唱着找朋友的歌一边找到可以和自己的卡片组词词语的生字宝宝。)
5、师小结
师:刚才看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呀!可是我们的`新朋友树和喜鹊这会还有点不开心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出示多媒体图片,生在课文中找到和图片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找原因。
2、学生交流自己在课文中发现的秘密。
3、句子学习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
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只有……只有……只有,孤单,边读课文边感受,树和喜鹊因为没有朋友而显得很孤单,很不快乐。)
4、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
板书(没有朋友——孤单)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自己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亲人,自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师:树和喜鹊那么孤单,那么不快乐,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吗?
生:多种树
生:再养好多好多鸟
出示图片和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看图,读课文,感受树和喜鹊因为有了邻居,有了朋友而变得开心快乐。(板书:有了朋友——快乐)
2、通过集体读,个人读,教师引读,同桌之间挑战读,来读出树和喜鹊的开心和快乐。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1、师:树和喜鹊有了朋友,它们会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什么呢?
生:做游戏,唱歌……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师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读课文,在读、想中感受树和喜鹊在一起的开心和快乐的场面。
3、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喜鹊,或者是其中的一棵树,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
四、回归课文整体
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完整地朗读课文,感受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五、课堂小练笔(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
六、音乐小结
1、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树和喜鹊的心情变化,感受到了树和喜鹊的快乐。喜鹊快乐的时候会一起叽叽喳喳地唱歌。小朋友们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游戏,你们一定也是非常开心和快乐的,那让我们也用歌声把我们的快乐唱出来吧!
2、师根据课文创编歌曲并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学唱。
一只小小鸟,一棵小小树,小鸟很孤单,小树很孤独。
许多小小鸟,许多小小树,大家在一起开心又幸福。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句子练习
31、二年级语文《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喜鹊阿姨是如何教喜鹊弟弟的。(重点)
2.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难点)
3.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1.抓住重复出现的句子如:我喜欢极了,好极了,我真高兴啊!我懂得……,多读多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2.通过阅读,明白因为我“喜欢极了”喜鹊们,所以我才能想象出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和喜鹊们心心相印,互为知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文章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爱”是核心。
4.因为故事情节简单易懂,所以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教师少讲解
一、导入和复习。
1.边听边学唱歌曲《花喜鹊》。
2.复习词语。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枫树上有一只喜鹊阿姨,喜鹊阿姨生了六只喜鹊弟弟,他们一起在树上学习、游戏。我非常喜欢他们。)
(设计意图: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1至4段,体会对喜鹊越来越深的爱意和原因。
1:阅读第1到4自然段,找出“喜欢”一词出现了几次?
(四次),将句子划出来。
2:学习第1段中的两个“喜欢”,并能体会两次喜欢程度的不同。
第一个“很喜欢”的对象是枫树。
第二个“喜欢极了”的对象是喜鹊的窝,因为有窝就意味着有喜鹊。有了喜鹊的大树才更加迷人了。
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极了”,让学生体会从“我很喜欢它”到“我喜欢极了”,感情越来越浓了。
3:体会第2段中的第三个“喜欢”对象:喜欢看喜鹊的窝,原因是: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
“会跟我说话”,能与我交流的喜鹊多么可爱呀!说着说着,我们已经是老朋友甚至是亲人了,于是我就在心中称呼它“喜鹊阿姨”。
4:体会第3段中的第四个“喜欢”,“我真是喜欢极了”的原因:喜鹊阿姨的窝里有了六只小喜鹊。(得到了一个喜鹊阿姨,我就已经喜欢极了,没想到,阿姨竟然还又给我生了六个小弟弟!让学生从中体会我的惊喜。)
5: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段,体会我越来越深的爱。
划出第2段的“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和第4段的“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问: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称呼它们“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一说,你对自己的弟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爱怜,保护,珍惜(有好吃的和好玩的.都会让着弟弟。)
四.拓展练习,再次体会“喜欢极了”。
高启山主任现场指导教学,让学生走到窗边,观察窗外的丁香花。
师:春天来了,说说丁香花有了什么变化?
生:开始发芽了。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喜欢极了呀?
生:举手表示喜欢。
师:想象一下,它的小小的叶子和花骨朵像什么?
师提示:可不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丁香树的孩子?
师:它在窗外,你们在窗里,它在向你们干什么?说什么?
生:招手,说话,打招呼,说你好……
师:它说:“春天来了,天暖和了,快出来和我玩游戏吧!”
师:现在,你感觉丁香树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它能给你们带来快乐,对不对?
师:现在你可以叫它们丁香妹妹,花朵妹妹,小叶子妹妹。于是你由刚才的“喜欢”变成“喜欢极了”。
师:现在,一起对它们说:“丁香妹妹,我……”
生:“丁香妹妹!对你我真是喜欢极了!”
(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与丁香花进行对话,感受“喜欢极了”。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想象力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
五:精读第5至13自然段。
(设计意图:体会喜鹊阿姨是怎样教喜鹊弟弟学习本领的,并体会“我”充满想象力的童真和童趣。)
1、仔细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找出描写喜欢喜鹊的句子。
“一……便……”“看望”“好极了”
(2)喜鹊在忙些什么呢?
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交流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语言的句子。
(1)找出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拼音的句子。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到。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联系老师教学生拼音的实际,体会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不同的语气和心理。
喜鹊阿姨语气:快速,声音高亢。心理:期盼,急切。
喜鹊弟弟语气:胆怯。声音微弱。心理:小心翼翼,生怕读错。
师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不同的标点应该读出不同的语气。)
(2)找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看日出的句子。
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读出鼓励,信任的语气)
喜鹊弟弟一起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读时语气应该急促,突出自信和欢快)
(3)体会我和喜鹊们“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四句对话其实全是我想象出来的,想象合理,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朗读第7,10,12段“我知道”,“我懂得”“我懂得”体会我因为能听懂喜鹊们的话而感到自豪,我和喜鹊们互为知音。
(设计意图:体会最后的“我真高兴啊!”是因为我看见喜鹊一家很快乐而高兴,更因为得到了知音而高兴。)
六:完成课后习题二:想一想,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枫喜欢枫树喜鹊窝喜鹊阿姨喜鹊弟弟童真
树
上
的学唱歌做游戏
喜喜鹊弟弟学知识学拼音字母童趣
鹊看日出
八:作业:熟读课文。
32、二年级语文《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二、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喜鹊一家的喜欢,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2、懂得“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喜欢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
懂得“我”喜欢的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
二、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找出来。“我”都喜欢什么?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3、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喜欢,读一读。
2、“我”都喜欢什么?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整个渡口。
(把“枫树”比作“绿色太阳伞”,写出了枫树的生命力旺盛。“遮蔽”说明树长得枝繁叶茂。
“我”喜欢渡口旁的一棵枫树。)
(2)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我”喜欢喜鹊的窝,喜欢喜鹊阿姨。
“喜鹊阿姨”,可以看出在“我”的心中,喜鹊像“我”的亲人一样,很亲近。)
(3)我真是喜欢极了。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的时候,发现喜鹊阿姨的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极”写出了喜欢的程度,“我真是喜欢极了”喜欢的是喜鹊阿姨的鸟窝里的六只小喜鹊。)
3、喜鹊一家在做什么。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她的鸟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作者笔下的喜鹊阿姨和人一样,会教孩子们唱歌,会教孩子们做游戏,还会发明拼音字母并教孩子们学习。)
品读句子。
四、解答问题。
1、读课文,文中多处出现“喜欢”一词,“我”都喜欢什么?
“我”喜欢枫树,喜欢枫树上的鸟窝,喜欢枫树上的喜鹊阿姨,喜欢喜鹊弟弟,更喜欢看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和做游戏等。
2、“我”为什么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因为他们能够和“我”交流,带给“我”快乐。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什么内容?
本文重点写了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学习拼音字母、看日出。
4、你从本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呢?
把喜鹊叫“阿姨”,把小喜鹊叫“弟弟”;把大喜鹊和小喜鹊的互动想象成是喜鹊妈妈在教小喜鹊学习和做游戏等;把喜鹊的叫声想象成他们的语言。这些描写让我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
5、总结全文
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6、作业布置
自己编故事。将本文用自己的话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3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在这“碧玉妆成一树高”的阳春三月,我们迎来了高启山等教育局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督导评估,我有幸讲了二年级语文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反思如下: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读的量不够。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我们心心相印,互为知音。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主线明确了,就应该抓住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情地体会和有感情的朗读。而我却抓的点太多,比如讲比喻句,拟人句,相似词语替换,恰恰反映出课的重点不突出,把简单的课上复杂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多读多体会就好,少讲解。否则,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通过高启山主任现场示范教学,我看到了我与名师的差距有多大。
课后,我意识到我没有讲出童话应该有的美感,自己在引导孩子体验“喜欢极了”方面做得不到位,于是我向高主任表达了想让他亲自上一会儿课,我想看看高主任是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和进行情感体验的,高主任欣然答应。高主任抓住“喜欢”和“喜欢极了”让孩子反复读,对比读,问问题时采用请教孩子们的语气“是吗?”“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激发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热情,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顿时高涨。后来,高主任又利用身边的情境进行拓展教学,他让孩子们来到窗边,观察窗外的丁香树,问:“春天来了,谁来说说丁香花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们喜欢它吗?”“它会和你说什么?”“你在心里叫它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它说?请大声说出来。”孩子们在他的引导下,深深的体会到了“喜欢极了”这种感情,我想虽然高主任只给他们示范了十五分钟,可是比我的四十分钟他们更享受这个课堂。
我想,这才是开心的课堂,享受轻松快乐的课堂,学生轻松,老师也轻松。而我的课堂恰恰是我累,学生也疲劳。
“把课上简单”一直是高主任在平时培训中对我们老师的期待,不论低,中,高年级都适用,而我们老师爱犯的毛病恰恰是抓的点太多,无效问题太多。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我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于如何将书上的文字活化成打动学生心灵的律动的音符,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我想,有朝一日,当学生说:“听韩老师讲课真是一种享受”的时候,我离优秀教师就不远了……
34、二年级下册语文《枫树上的喜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喜鹊阿姨是如何教喜鹊弟弟的。(重点)
2. 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难点)
3. 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1. 抓住重复出现的句子如:我喜欢极了,好极了,我真高兴啊!我懂得……,多读多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2. 通过阅读,明白因为我“喜欢极了”喜鹊们,所以我才能想象出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和喜鹊们心心相印,互为知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文章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爱”是核心。
4. 因为故事情节简单易懂,所以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教师少讲解
一、导入和复习。
1.边听边学唱歌曲《花喜鹊》。
2.复习词语。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枫树上有一只喜鹊阿姨,喜鹊阿姨生了六只喜鹊弟弟,他们一起在树上学习、游戏。我非常喜欢他们。)
(设计意图: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1至4段,体会对喜鹊越来越深的爱意和原因。
1:阅读第1到4自然段,找出“喜欢”一词出现了几次?
(四次),将句子划出来。
2:学习第1段中的两个“喜欢”,并能体会两次喜欢程度的不同。
第一个“很喜欢”的对象是枫树。
第二个“喜欢极了”的对象是喜鹊的窝,因为有窝就意味着有喜鹊。有了喜鹊的大树才更加迷人了。
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极了”,让学生体会从“我很喜欢它”到“我喜欢极了”,感情越来越浓了。
3:体会第2段中的第三个“喜欢”对象:喜欢看喜鹊的窝,原因是: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
“会跟我说话”,能与我交流的喜鹊多么可爱呀!说着说着,我们已经是老朋友甚至是亲人了,于是我就在心中称呼它“喜鹊阿姨”。
4:体会第3段中的第四个“喜欢”,“我真是喜欢极了”的原因:喜鹊阿姨的窝里有了六只小喜鹊。(得到了一个喜鹊阿姨,我就已经喜欢极了,没想到,阿姨竟然还又给我生了六个小弟弟!让学生从中体会我的惊喜。)
5: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段,体会我越来越深的爱。
划出第2段的“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和第4段的“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问: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称呼它们“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说一说,你对自己的弟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爱怜,保护,珍惜(有好吃的和好玩的都会让着弟弟。)
四.拓展练习,再次体会“喜欢极了”。
高启山主任现场指导教学,让学生走到窗边,观察窗外的丁香花。
师:春天来了,说说丁香花有了什么变化?
生:开始发芽了。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喜欢极了呀?
生:举手表示喜欢。
师:想象一下,它的小小的叶子和花骨朵像什么?
师提示:可不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丁香树的孩子?
师:它在窗外,你们在窗里,它在向你们干什么?说什么?
生:招手,说话,打招呼,说你好……
师:它说:“春天来了,天暖和了,快出来和我玩游戏吧!”
师:现在,你感觉丁香树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它能给你们带来快乐,对不对?
师:现在你可以叫它们丁香妹妹,花朵妹妹,小叶子妹妹。于是你由刚才的“喜欢”变成“喜欢极了”。
师:现在,一起对它们说:“丁香妹妹,我……”
生:“丁香妹妹!对你我真是喜欢极了!”
(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与丁香花进行对话,感受“喜欢极了”。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想象力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
五:精读第5至13自然段。
(设计意图:体会喜鹊阿姨是怎样教喜鹊弟弟学习本领的,并体会“我”充满想象力的童真和童趣。)
1、仔细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找出描写喜欢喜鹊的句子。
“一……便……”“看望”“好极了”
(2)喜鹊在忙些什么呢?
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喜鹊阿姨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交流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语言的句子。
(1)找出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拼音的句子。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到。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联系老师教学生拼音的实际,体会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不同的语气和心理。
喜鹊阿姨语气:快速,声音高亢。心理:期盼,急切。
喜鹊弟弟语气:胆怯。声音微弱。心理:小心翼翼,生怕读错。
师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不同的标点应该读出不同的语气。)
(2)找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看日出的句子。
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读出鼓励,信任的语气)
喜鹊弟弟一起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读时语气应该急促,突出自信和欢快)
(3)体会我和喜鹊们“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四句对话其实全是我想象出来的,想象合理,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朗读第7,10,12段“我知道”,“我懂得”“我懂得”体会我因为能听懂喜鹊们的话而感到自豪,我和喜鹊们互为知音。
(设计意图:体会最后的“我真高兴啊!”是因为我看见喜鹊一家很快乐而高兴,更因为得到了知音而高兴。)
六:完成课后习题二:想一想,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枫 喜欢 枫树 喜鹊窝 喜鹊阿姨 喜鹊弟弟 童真
树
上
的 学唱歌 做游戏
喜 喜鹊弟弟学知识 学拼音字母 童趣
鹊 看日出
八:作业:熟读课文。
35、部编版二年级下《枫树上的`喜鹊》教学反思
这是本册书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心”。我首先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认真研读了教材及教师用书,准备较充分,但是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反思如下: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指导朗读不够,我说的也过多。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向更多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更要总结实践经验,学会反思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课,做一名真
-
- 我为班级添光彩教案一等奖
-
2023-06-01 12:28:55
-
- 大班语言教案《去年的树》反思
-
2023-06-01 12:26:08
-
- 忆读书教案一等奖
-
2023-06-01 12:23:21
-
- 大班教案《请让我来帮助你》反思
-
2023-06-01 12:20:30
-
-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教案一等奖
-
2023-06-01 12:17:39
-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6-01 12:14:53
-
- 童年的馒头教案一等奖
-
2023-06-01 12:12:06
-
- 搭桥过河教案一等奖
-
2023-06-01 12:09:19
-
- 小学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一等奖
-
2023-05-07 17:28:28
-
- 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全集
-
2023-05-04 23:08:37
-
- 《春酒》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05-04 23:05:51
-
- 男生睡前故事48篇
-
2023-05-04 23:03:05
-
- 乡镇安全生产工作总结18篇
-
2023-05-04 23:00:19
-
- 经验总结法15篇
-
2023-05-04 22:57:28
-
- 工作态度总结20篇
-
2023-05-04 22:54:40
-
- 高一物理《库仑定律》说课稿一等奖
-
2023-05-04 22:51:54
-
- 智斗大灰狼的儿童故事47篇
-
2023-05-04 22:49:08
-
- 睡前一百个幽默小故事46篇
-
2023-05-04 22:46:22
-
- 自编故事20篇精选
-
2023-05-04 22:43:32
-
- 儿童故事年的传说26篇
-
2023-05-04 22: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