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全集

2023-05-04 23:08 来源:词粹网 点击:

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全集

image.png

1、民间故事微山湖的传说

朝代兴替,明亡清兴,时光又到了大清王朝的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继承并发展了祖宗的基业,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时代。偏偏乾隆皇帝又是一代风流天子,久欲遍游杏花春雨的三月江南美色。

当他第一次乘龙舟沿大运河南下苏杭时,龙舟船队必须途经山东南部的微山湖。这微山湖与微山岛可有历史的年月了。还在那商纣时代,纣王殷受倒行逆施自毁江山,他的叔父微子屡次谏劝,纣王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听入耳中。微子亲睹殷商国祚每况愈下而病入膏肓,愤疾之下促离开国都朝歌,一路坎坷来到微山岛隐居,发誓再不出世,由是这微山县及微山湖的命名来历均出于此。

当年的微山湖八百里水泊,清波粼粼淼渺,映日红荷弥蔽湖面,水鸟栖集翔落,湖中鱼儿腾跃翻波,一派画中美景。

乾隆大帝触景心醉,神游天外。正处于迷恋之时,前面忽然一阵喧嚷发喊,随即有人急急前来惊报。前面出现怪异!有一片荷叶硕大如舟,上面正伫栖着一只昂首向天的锦羽雄鸡,体大如牛、怒睛闪烁,铩羽静立而沉寂不啼,不知是何方妖孽挡住了龙舟前行的水道。

乾隆大帝惊疑间尚未开口,随行大臣和急忙上前奏言:“请皇上暂避舱内,命侍卫武士前去降拿!”他转身大喝,“护驾的御前侍卫们,急速上前降伏捉拿妖孽,若惊了圣躬,取尔等项上人头!快,快!”一边将欲搀扶皇上入舱躲避。

“和大人且慢。圣天子百邪不忌,此为何方妖孽,须亲临目睹勘明方是。臣愿伴驾前往稽察!”大臣刘墉止住了和。

“什么,什么?敢让圣上亲临面察,哎,刘罗锅同志,你项上有几颗脑袋?该不会是割韭菜吧,割了又长出来了。”和眼珠骨碌了几骨碌,转身面奏皇帝,“难得刘镛大人忠君胆大,何不遣他访查明白。我和皇上静候佳音罢了。刘大人哪,那你就快去降妖捉怪吧。”

刘镛一听,心里那个气呀。这个琉璃猴子真乃西瓜掉在油篓里,青皮带滑蛋哟,再一想,又乐了:“禀皇上,刘镛鸡胸驼背,且手无缚鸡之力。不像和大人自幼文武双修,神勇无敌。听说他曾经跟随玉泉山道士学过降妖除魔之法术,他常说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护驾捉妖才是硬道理哩。这带球下底传中的临门一脚呀,我看非老和莫属!”转身朝和一乐,“快请吧,老和,胖头鲢同志,皇上还专等你捉鸡回来,中午来一餐红烧土鸡公。”

皇上早就知道这两位硬诗鸡中的战斗鸡,见面就掐,于是止住了他们:“朕为真龙天子,刘爱卿说得对,圣天子就是百邪不侵!走,随朕舟前观之!”

君臣三人伫立舟头放目观去。哟嗬,好大一只鸡!

和一望,哎一声:“刘大人喂,这才诗鸡中的战斗鸡哩,今后咱俩就别再掐了,咱俩今天这是小巫见大巫喽!”

乾隆皇帝龙目怒张,水牛似的一只锦羽大公鸡伫立在舟大的一张绿荷叶上,此时垂首敛气,双翅耷拉着,丝毫没有相害之意。

乾隆爷心内已有几分瞧科,龙声叱喝:“何方妖孽,意欲何为?”

雄鸡轻“喔”一声,双翅垂得更低了。

刘镛低声奏来:“臣也曾熟诵前朝史书,忽然想起一件事,莫非是前朝开国勋臣师……”

乾隆爷慧至心灵,又叱喝一声:“尔是前朝刘基刘伯温乎?”

巨鸡将头一点,又低“喔”一声。

“前朝朱明皇帝曾有负于你,尔今番前来拦驾,莫非想为讨封一事?”

巨鸡把头又一低垂,又轻“喔”一声。

乾隆爷已明细底,缓声叱责:“胆大前朝刘基,既有冤亏也不该保主不到头,私自逃匿微山!不忠之臣,焉敢拦朕龙驾前来讨封!君口无戏言,莫毁了你四百年修炼的道行,还不退下!”

巨形金鸡眼看讨封无望,于是昂起首来,长声啼呜,然后双翅一乍,一溜火光飞入微山岛去……

岁月如流,韶华梭过,又是屈指二百年后。

时值日寇侵华,倭寇侵占了枣庄煤矿,进行大肆掠夺,枣庄儿女奋起抵抗倭寇,成立了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爬飞车、搞机,打票车、战洋行,撞火车、炸桥梁,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老百姓称这些抗日的血性男儿叫作“飞虎队”!

后来日本鬼子调集了数万余人,兵分八路把百来人的“飞虎队”,铁桶一般困在了微山岛上,看来插翅也难飞出鬼子的铁壁合围了。

飞虎队在杀伤了大批的鬼子后,竟然神话般地飞出了鬼子的铁壁合围,进入了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抱犊崮。这一段传奇故事,当地老百姓至今还在津津乐道着。

话说“飞虎队”最吃紧的那天夜里,皓月照耀下的微山湖,忽然笼罩起一层厚厚的弥茫大雾,在湖面上脸对脸都看不清楚谁是谁了。

此时,有人亲眼目睹从微山岛上腾飞来了一只硕牛般的金鸡,落在了微山岛的滩头阵地上,只见它身形一闪,如同巨船一艘,搭起了飞虎队的抗日健儿们,冲天一翅奋腾而起,一溜金光飞向正东。微山岛只是空荡得连个人影都没有了!

不消说,那是刘伯温显圣相助哩……

2、民间故事梅花碑的传说故事

早年间,杭州有心灵手巧的老石匠。这老石匠凿了一辈子的石头,雕了一辈子石头,胡须头发都白啦。别的什么也没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艺,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纪老了,背驼啦,眼也花啦,但他仍旧天天上山。

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脚下发现一块白花花的石头,那石头仿佛映着一株树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着一株梅花影子,就像长在石头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头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头好比姑娘媳妇刺绣的白绫,才描上花样儿还没动手绣呢。老石匠越看越喜爱,越看越舍不得离开,便使出全身力气,把那块石头挖起,一步一踉跄地背回家来。

老石匠对着石头看了三个月,摸了三个月,又想了三个月,才动手在石头上雕刻起来。这石头好坚硬呀!一凿下去只崩起一粉未,一锤下去只冒出几颗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没馁气,只管一锤一凿地雕下去。锤呀凿呀,十日雕个瓣,百日刻朵花,过了一月又一月,过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白日黑夜地刻,终于把那株梅花雕在石头上了。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着春风,向着朝霞,白玉似地开满一树。老石匠的心血呕尽了,老石匠死在梅花边。

老石匠没有儿女,也没有产业,大家都敬重他,便把他埋在一块公地里,将他最后雕成的这块梅花碑竖在坟顶。

年代过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现啦!石碑上的梅花变得会开会谢,每年春天,别的树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却已经盛开;夏天,别的树儿刚青,石碑上梅树早已一片葱郁;秋天,别的树上叶儿落得一片不剩的时候,石碑上的梅树才开始落叶;冬天,西北风把别的梅树乱和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树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块石碑还能预报天气:天要晴时,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将阴时,石碑上雾雾、潮卤卤的;天快要下雨时,石碑上阴沉沉、湿漉漉的。人们从这块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时令节气,天晴落雨。有了这块石碑,农家犁地下种就不会错安排;出门人该歇该行心里有定准。大家都很喜爱这块石碑,把它当做宝贝。

有一年春天,杭州来了一个大官。大官早听说过这块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带着一群手下人,一到了老石匠的坟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盛开着。他高兴极啦,回去和狗头师爷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坟地旁边造了一座衙门,筑起一堵围墙,把那块石碑围进后花园里,还堂而皇之地贴出布告说:这是一块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进入。

说奇怪也真奇怪,这块石碑被围进大官的花园里,不到两天,碑上的梅花便渐渐隐谢了。以后,不论天晴落雨,石碑上始终是阴沉沉、湿漉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满了青苔,不但没有一丝光彩,而且变得难看极了。为了这事,大官闷得饭不想吃,愁得觉睡不着,整天在石碑前后打转转。

狗头师爷见了,便过来献计:“老爷,我看这是地气潮湿的缘故,如果在石碑脚下架起火来烘一烘,烘干潮气便会好了。”大官听听有道理,边忙叫人搬来干柴木炭。在老石匠的坟顶上烧起来。

火苗一舐到石碑,轰的一声,便裂开来,熊熊的火焰喷射得好远好远;一眨眼的工夫,衙门和花园都烧了起来。大官和师爷想逃也逃不及,便烧死在里面。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衙门烧成一片瓦砾,只在大门前面剩下半截焦烂的旗杆。

这块奇妙的石碑是就这样毁掉的!如今,在杭州东城还留下两处地名:一处叫“梅花碑”;另一处叫“焦旗杆”。

3、民间故事“刘师阁”的传说故事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

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

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做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

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做了尼姑。

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家,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重瓣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

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省天彭,山东荷泽等,芳香远播。

4、民间故事火烧岛传说

火烧岛在台湾岛东边的东海里,距离台东有几十里。火烧岛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

阿里山下住着阿里和阿里嫂夫妻俩。他们有一个儿子叫阿沟。夫妻俩对儿子宝贝得要命,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天气冷了,用棉花包起像包粽子;天气热了,夫妻俩轮流替他打扇子到天亮。儿子渐渐长大了,能讲话、走路了。夫妻俩更加疼爱,“乖乖,乖乖”不离口。儿子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千方百计找来给他吃,给他玩,总怕儿子嘟一嘟嘴巴。

有一天晚饭后,夫妻俩带着儿子在门外散步。月亮出来经过对面高山顶。儿子看见了,于是指着月亮说:“爸爸,我要玩月亮,你上山顶摘下来给我玩。”这下爸爸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恳求地说:“悬崖峭壁的高山,怎么能爬上去摘月亮呢?”儿子可不听这话,他身子摇了两摇就滚在地上大哭。过去,儿子一打滚,父母就只有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可现在这个摘月亮的要求把他爸爸难住了。妈妈慌忙拉起儿子,替他拍掉身上的泥,搂着儿子说:“乖乖,莫滚莫哭,爸爸上山摘月亮给你。”她转过头来恶狠狠地骂阿里:“你呀,做什么老子呀,快上山去摘月亮给阿沟玩!”

阿里无可奈何爬上山去,艰难地攀藤踩石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浃背,爬得手脚打颤。山下的儿子却在不断催促:“快呀快呀,快摘月亮给我玩!”阿里爬到陡峭的山崖上,脚踏上了一块松石,连人带石骨碌碌滚下山脚,脑壳开了,手脚断了,血肉模糊像一堆烂南瓜。

阿里嫂抱着阿沟去看,她的心像刀绞那么痛,眼泪扑籁籁流下来。儿子阿沟也舞手踢脚地大哭起来,可他却不是在哭爸爸的死,是哭爸爸没有摘月亮下来:“晤,晤,月亮,晤,爸爸不替我摘月亮,在这里躺着睡觉,晤唔唔……”妈妈也顺着儿子的心意,指着阿里骂道:“你不摘月亮下来给阿沟玩,你该死!”

埋葬了阿里以后,阿里嫂照样溺爱儿子,纵容几子。儿子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阿里嫂也年老了,被称作阿里婶了。她的儿子发展到又偷牛,又偷粮,还招集一帮坏人大搞绑架、杀人、放火。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组织起来打阿沟这帮坏蛋。

阿沟带领一队坏蛋渡海去占领了南寮岛,把岛上的老百姓统统杀光。还经常乘船到台东、大麻里、都兰,绑架百姓,抢掠财物,放火烧村,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来责备阿里婶:“你呀,溺爱孩子,纵容孩子,现在害得我们老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安生,你呀,你不觉得难过吗?你有罪啊!”后来,那队坏蛋竟然抢到了阿里婶家,抢走了她的鸡、猪和粮食,还打伤了阿里婶。这时,阿里婶才醒悟过来。

于是,她和老百姓一起向天祷告,请求玛祖婆除掉这个祸。天上飞下来一只高大的火鸡,脚根长,嘴下垂着红彤彤的皮肉,像一团火。它来到阿里婶家说:“阿里婶,玛祖婆派我下来喷火球烧死南寮岛上的坏人,你同意吗?那里面可有你的儿子阿沟啊。”阿里婶恨恨地说:“阿沟不是我的儿子,烧吧,烧吧,烧光那一群坏蛋!”

火鸡站在台东海岸的石崖上,拍拍翅膀,昂头长鸣一声,张开大口,哗哗哗,吐出大团的红火焰,一串串地飞向南寮岛,火在南寮岛上劈里巴啦燃烧起来,灰烟飞腾,火焰冲天。

阿里婶和百姓一同大叫:“烧呀,烧呀,烧死那一群坏蛋!”火鸡口里的火球不断地喷过去,烧呀,烧呀,南寮岛上的坏蛋通通被烧成了焦炭,连石头也烧红了。阿里婶眼泪不滴一颗,只是连声呼喊:“烧呀,烧呀,烧得好!烧得好!”

后来,人们就把南寮岛称为火烧岛,只有一个镇还称做南寮镇。

5、民间故事蒙汗药的传说

有一年,隋炀帝南下赏鱼,遇见了怪事,从河间到江都,好几处赏鱼大会刚进行一半,大群鱼肚就翻了白。更奇怪的是,那些鱼,每每在皇帝败兴走后,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皇帝恼羞成怒,便以当地官员包藏祸心问了罪。眼看再过两天,龙舟就将抵达余杭,县令张士衡揣着一封信,唉声叹气。

师爷不解,接过信来看,写信的人自称巫师,可驱灾避难,保证赏鱼大会不出差池,条件是好处费黄金五百两!

师爷立马明白了。他们倒不是怕勒索,如果有钱,可以先把好处费给了,事后再顺藤摸瓜查下去。可张士衡上任以来两袖清风,根本没什么积蓄。

赏鱼大会两天后如期举行,数千尾金鲤在清澈见底的河里绕船抢食,深得皇帝欢心。一旁的张士衡却大气不敢喘,死死盯着河面。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刚进行一半,远处的几尾金鲤突然腾空一跃后,竟背鳍落水、鱼肚朝天。

就在张士衡不知所措时,上游出现一排渔船,渔民们往河里抛撒着什么,而指挥他们的正是师爷。张士衡注意到,没多久,那些翻白的金鲤竟都复活了,重新加入了抢食行列。

事后师爷交代,那天他本打算私下为张士衡筹借资金,在说起游鱼翻白后又复活时,渔民听出门道,怀疑有人借醉鱼草使坏。醉鱼草是渔民的宝贝,将其捣碎撒入水中,可使鱼儿中毒,如醉酒一般,而防风和甘草是醉鱼草的克星,于是渔民们自发购买大量解毒克星,从上游撒下,为好县令排忧解难。

英雄花

从前,有两个部落常年征战,一个叫飞熊,一个叫赤虎。这天,赤虎首领听说飞熊部落有如神助,攻势如潮,战士被射穿手臂照样舞刀前进,一夜之间,竟将赤虎左右翼全歼,飞熊首领卫夫还口出狂言,要让赤虎灭族!

赤虎首领大怒,两部落斗了数百年尚难分伯仲,卫夫岂敢如此狂妄?他心中起疑,派人前去探底。原来,一切皆因飞熊得到了神药英雄花。这种花药性极强,士兵吃了会陷入癫狂,老人吃了也能生龙活虎。由于此花稀少,所以即便贵为神药,也无法左右战局,可卫夫竟懂如何种植!

可令赤虎纳闷的是,飞熊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安营扎寨,夜夜庆功。这给了赤虎大大的喘息机会,他们奋力反击,不仅夺回失地,更以奇谋偷走了英雄花。

出乎意料的是,卫夫没组织鏖战,反而选择投降。作为条件,卫夫将被终身禁于赤虎,帮赤虎种植英雄花。卫夫答应了,他留下一个锦囊,吩咐同族百年后开启,便前往赤虎。

百年后,飞熊人看着锦囊里的六个大字干瞪眼:赤虎灭族之日。

此时飞熊仅剩千余战士,怎么灭?最终,飞熊派出一支敢死队。不可思议的是,就这一百来人,竟一路杀到赤虎首领的行营。偌大部落尽是瘦骨如柴、面色蜡黄之徒,根本找不出身体强健的人!

两个月后,飞熊占领赤虎。颇有意味的是,飞熊首领将英雄花列为禁花,并改名罂粟,还时刻警醒后人此花可救人,也可杀人。

麻勃

曹操晚年时,头风病日益严重,听说华佗声噪一方,就派人请他到府里诊治。

为曹操治病没那么简单,须隔纱而望、传人而闻、上书而问、悬丝而切,这么做都是为了防止医生临时起异心。即便如此,华佗仍凭借高超医术为曹操断病、抓药,效果很好。

就在曹操大赞华佗医术时,华佗却悲观地告诫曹操,病根尚在,还须狠治!这话引起曹操的怀疑。在他看来,他现在头不疼、身心轻松,华佗这么说,一定是以病要挟,贪图富贵。于是曹操给了些银两,将华佗打发走了。

没多久,曹操头风复发,华佗再次被请到府上。这回曹操心悦诚服,说愿意配合治疗,只是好奇怎么个狠法。华佗答:“我要用利斧将您头颅劈开,摘掉病根!”这可把曹操吓得不轻,恼怒之下,曹操不理华佗解释,当即将其关入大牢。

曹操为什么不理华佗解释?其实他另有暗计。这回头风愈发厉害,曹操自感命不久矣,即便斧劈头颅,他也愿一试。只是曹操疑心重,故意设计让华佗入狱,好考验他一番。

可惜的是,华佗没有通过考验。在与探子聊天中,华佗列出了为曹操治病的药材,其中一味名叫麻勃,这让曹操彻底失去了对华佗的信任,因为麻勃有毒,可致人昏迷。就这样,一代神医惨死狱中,比西方麻醉剂早一千多年的麻沸散也因故失传。

羊踯躅

这天,李家庄来了个化缘和尚,整个村跑了个遍,米粒还没收满一钵。

一打听,他才知道李家庄住进来了一伙土匪。这些土匪欺行霸市,竟要求村民每日为他们端菜送饭。可苦了这些村民,土匪们食量大,时间一久,村里囤积的鸡鸭鱼肉一干二净,就连米面粗粮也所剩无几。

和尚这才明白,问:“难道赶不走他们?”村民一听,丢了魂似的说:“早就试过了,别看土匪人不多,可个个儿一身神力,还有家伙,咱们不是对手啊!”

和尚大感棘手,问为何不下药,村民又摇头。原来土匪们很谨慎,每次都会要求送饭之人试吃。试吃?和尚一听,计上心头。

中午时分,和尚端了锅斋菜送往土匪住处。见是个和尚,土匪们疑心大起。和尚则称村中肉食已尽,村民们正琢磨做什么素菜好,见他前来化缘,便让他下厨。和尚做素菜向来有一手,但土匪们还是不信,便让他试吃,见和尚吃了没问题,才享受斋菜。

土匪们可不知道,这斋菜里有样配菜叫羊踯躅,顾名思义,羊吃了会踯躅不稳。原本人吃了这东西不会有事,但对土匪这种无酒不欢的人,就另说了。酒为百药之长,羊踯躅与酒混合可使毒性倍增。果然,一顿饭工夫,土匪连提刀的力气都没了,面对带着锄头镰刀赶来的村民们,只得乖乖就擒。

天仙子

有个痴情书生,妻子早逝,他悲痛难耐,把自己锁在屋里,不吃不喝。父母就他一个儿子,心里那个急啊。直到第三天,书生才开了门,指着屋里的土坑道:“我要把妻子葬在身边,服丧七天后与她共赴黄泉。”老两口这才明白,儿子不吃不喝是在刨坑!可他们哪敢不从?只得将儿媳葬在屋里,然后暗中观察,生怕儿子提前想不开。

日子一天天逼近,老两口暗下狠心:儿子要真寻短见,就绑起来!

第七天一早,儿子屋里传来嬉笑声。老两口匆忙赶过去,却见儿子面带喜色地站在坟前。原来,儿媳坟头冒出一株紫花,花朵奇状异香,儿子被它吸引了去。接下来的事让老两口喜不自禁,儿子好了!见父母进来,书生先是作揖,再是问安,一副往日的孝顺模样。

老两口不敢大意,继续观察儿子,一连几天,书生除了每晚都说梦话,没啥异样。

这天深夜,老两口在儿子熄灯后,偷偷推开窗户,眼前一幕让他们头皮发麻:儿子没有睡在床上,而是站在坟前,对着怪花窃窃私语!面对他们的惊呼,儿子竟一点反应都没有,像是中邪了一般。

老两口连夜请来神医。神医瞄了书生几眼,又看了那株紫花后,摆摆手道:“公子无碍!”便转身离开。

神医走后没多久,书生果然停止了梦呓,躺回床上。不过老两口还是不放心,想着儿子的怪异,越发觉得人,于是悄悄将花拔掉了。

第二天,书生的死讯传遍小镇。神医闻讯骂道:“定是两老儿将那天仙子除了!”

天仙子又名莨菪,可致幻和迷人心窍,书生正是在中毒状态才得以进入冥想与亡妻再续前缘,如今天仙子没了,书生何以苟活?

6、民间故事张三爷庙的传说

河南叶县有“张三爷”庙一座。庙是普通之庙,只是这庙虽姓“张”,却是王姓家庙,所以这做普通的庙宇便有了其特别之处,引人遐想。且听这支拙笔,删繁就简,粗粗道来。

元末明初,中原大地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使得原本富庶之地,满目疮痍与荒凉。此时的晋南地区却相对祥和繁荣,于是大明朝开国之后,洪武帝便下旨自山西往中原大地移民,以此来重现中原往昔的“盎然生机”。山西南部的洪洞小县,富甲三晋,且人口极为密集,更成为了移民的重中之重。

隶属于县城的一小村镇上有一大户人家,男主人叫王万贯,妻刘氏。夫妇俩继承祖业,也继承了祖先的治家之道,可谓小镇首富,然此夫妇俩更是首屈一指的吝啬之人,臭满全镇。大凡为富之人有几个不吝啬的?其中的丑闻与笑话不胜枚举,您想也能也想得到,所以这里就无需再画蛇添足。只说这刘氏乃是一“河东狮吼”,把个王万贯调教的服服帖帖的,纵有万贯家财,纵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对其他女子多看半眼,更不消说纳上几房妾室了。但刘氏虽强悍,谁知肚子就是迟迟不见动静,也是心虚的很,为此没日没夜地烧香拜佛,磕头如捣蒜。眼瞅着就人老珠黄,香火钱烧了一大堆,可肚子还是“涛声依旧”。

看着王万贯整天的眉头紧蹙,长吁短叹,刘氏似乎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便开始悄悄为丈夫物色人选。经过千般筛选,万般挑剔,刘氏终于搜寻到了心目中的姑娘。正当刘氏欣喜也倍感酸溜溜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已近半百的她,肚子却赶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她带来了希望,总算给她争了口气。当真是奇迹。刘氏是在菩萨面前哭得泪人似的,且不停地求菩萨保佑她生个男娃,因为她这辈子大概也就这回了。而王万贯得知后,一蹦仨高,差点就把房梁顶断,激动地连放了三天炮仗,

或许真的感动了上苍,因为王万贯夫妇俩虽吝啬,但求佛的心是真的,为此烧掉的白花花的银子也是无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半百之年的刘氏果真为王家续上了香火。王万贯喜极而泣,同刘氏商量要大摆三天宴席,让所有乡邻都来热闹热闹。谁想刘氏眼一翻,道:“亲戚朋友,达官贵人自然要请,那些个贱民整日里巴不得咱们绝后呢。再说,这么多年我天天诚心诚意地拜菩萨,这是感动了菩萨,关那些贱民何事?”毕竟是老来得子,天大的喜事啊。王万贯再想张嘴,刘氏眼一瞪,翻身睡了。他不想让月子里的夫人生气,也就依了她。

自从得了这心肝宝贝,王万贯夫妇更是洋洋得意,有事没事便抱着孩子满镇上晃悠,似乎是在对着镇人讲:怎么样?我们老王家有后了,你们偷着哭去吧。谁料好景不长,正打算风风光光的为宝儿摆满月宴时,一声惊雷晴空炸响。皇帝忽来圣旨,命小镇所有居民,不论男女老幼,一概迁走。目的地:河南叶县;期限:五日。天哪,怎会有这样的事情啊?!一时间小镇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君命难为,谁也别想打什么歪主意,一个也跑不了。公差说:“你们这地方虽然富裕,可都快人挨人了,早晚得出大事,吃大亏。”公差又说:“搬就连窝端,去了还是老街坊老邻居,不生分,也相互好有个照应,皇上多英明啊!”

这“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何况是新皇初登。

俗语讲“搬家三年穷”,但对那些穷苦老百姓而言,在哪儿也逃不开一个穷字,哪儿都能活。然而那些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却无论如何也不想离开老家半步,宁愿一死也不愿临了埋骨他乡。就说王万贯家的车把式张三的老娘,仅管年纪不甚老,却有一身的病,听了这个消息后的第二天便小绳一根上了梁头。她不想死在路上,更不想拖累三十出头还孤身一人的儿子。张三不光敦厚实诚,孝顺也是出了名的,见娘寻了短,他也不愿一个人前往人地两生的他乡,就想跟了娘去。别说这还多亏了王万贯夫妇,好歹把张三劝回了头。从山西到河南,千里迢迢,路途险峻,没个人照应怎么行?其他人都可以辞退,唯这张三不能。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夫妇俩也总算是做了件善事吧,但张三也提了个条件,要他们借些许银子把老娘“厚葬”。

五日限满,除却那些想不开的,大约千余人在官差的“护送”下,先去了县城的广济寺办理相关手续。次日一大早,露宿在寺院内的人群便被催赶起来,启程前往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叫做“叶县”的地方。当真要噪故土了,大概这辈子再也回不来了,人群无不唉声叹气,泪水连连,一步三回首。广济寺内有株粗壮的老槐,已是深秋时节,树叶几乎落尽,树上几个硕大的老鸹窝便格外醒目,更是深深印记在了每个人眼中。似乎是人群吵到了巢内小憩的它们,扑棱棱飞离了巢穴,在秋风瑟瑟的上空盘旋鸣叫,声音竟有几分凄凉。

人群在一小撮官差的“护送”下,缓慢却也有序地往叶县行进。一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很多年老体衰之人陆续途中丧命,埋骨荒岭。而王万贯夫妻虽然还算年轻,可这养尊处优之体,哪经得起如此千山万水的折腾?才行至河南境内便双双病倒了。夫妻俩为了节省开支,辞退了所有丫鬟家丁,只留了车把式张三。也幸好还留了个张三,才不至于落得与他人一般的下场。张三跑前跑后,细心照料把这对吝啬鬼夫妻“感动”的眼泪汪汪的,直道没看错人。

越是往深了走,眼前的情景越是骇人,不说尸骨遍野,那也真叫一个荒凉啊!在这种地方安家落户,想想都怕。人群战战兢兢的如蜗牛般往前蠕动,而王万贯夫妻俩的病情好转的也如着人群的速度一样。这天正午,人群行至一片茂密的山林,刚想稍事休息,可屁股还没沾地,就被官差以此处不安全为由吼了起来。无奈,人群唠唠叨叨着继续前行。就当人群行至林子,一大股悍匪如从天降。大明朝刚稳住脚跟,这节骨眼自然强人横行。赤手空拳的人群,少得可怜的官差,怎敌得住这一大帮悍匪的冲杀?霎时间林子里惊叫声,哭喊声响成一片。悍匪劫财又劫色,谁敢稍稍抵抗,一刀毙命。

情形万分危急,大病未愈的王万贯夫妻趁乱慌忙将孩子交给张三,而后又丢给他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急道:“张三,我们夫妻俩看来躲不过这一劫了,孩子就拜托你了!张三,我们老来得子,实属不易,这可是我们王家唯一的血脉了,求你一定把他抚养!事不宜迟,你别管我俩了,赶紧地带孩子逃吧!”“逃,上哪儿逃?”王万贯夫妻俩话未落地,已被两个悍匪一刀一个,双双归阴。此情此景不容张三多想,抱着孩子拔脚便夺路而逃。俩悍匪瞅张三如有神助,飞一样地就闯出了林子,便放弃了追赶,骂骂咧咧地转身又杀了回去。

奔出林子也就一箭之地,迎面碰上了一大队官兵,张三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叫:“救命啊!前面树林有强盗正在乱杀无辜百姓,快去救人呐!”也是命不该绝,这队官兵正是朝廷派来清剿这帮横行一带的悍匪的,远远的便听到了此处似有哭叫声,厮杀声,于是循迹而来。听了张三此言,为首的二话不说,大手一挥,率领着人马箭一样冲进了林子。

经过这一劫,再加上途中病亡的,人群去了近半。张三抱着一劲“哇哇”哭叫的小宝,蹲坐在惊魂未定的人群中不知所措。几次狠心想把小宝送人,自己追随老娘去算了,可王万贯夫妻俩临危托孤的情形也总是不停忽闪在眼前。虽然安王万贯夫妻俩臭名昭著,那也只是吝啬,并不是什么大恶之人,起码对他还说得过去,何况人家还借了自己银子,厚葬了娘。再瞅瞅可爱可怜的小宝,便不再由着自己胡思乱想。

几天之后,人群终于抵达叶县,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而且竟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或许经过这一番艰难艰险的长途奔波,他们太想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了。

从此,张三便成了小宝的爹,但小宝却依旧姓王。尽管很多人都说张三傻,可他每次只是付之一笑。而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张三为了小宝,为了这对出了名的吝啬鬼夫妻的儿子,竟打算终身不娶。理解也好,说他傻也罢,张三自有他的想法与活法。有时他也觉得自己可能确实傻,就说王万贯夫妻丢给他的那个沉甸甸的包裹,直到安顿好以后,他才发现了里面的秘密。但他没对任何人讲,一直把这个秘密放在一处秘密的地方,任他寒来暑往,一贫如洗。

张三不想让小宝做他爹那样的人,憨直的他自然也调教不出那样的孩子。小宝自小就很乖巧懂事,等他稍大以后,张三便如实告诉了他一切,唯有那个秘密却只字未提。斗转星移,转眼小宝已到成家之年了。张三虽憨直,小宝毕竟不是他的骨血,尽管不是读书的料,倒也继承了先人经商的头脑,只是苦于没有本钱。即便如此,很多有女待嫁的人家,还是都开始注意到了他的这个优点。然而小宝早有了意中之人,拿娘与他也是情投意合。这一点张三自然更清楚,尤其拿娘,虽是忠厚之家,却机灵过人,待人接物很是妥帖,与小宝可算天造地设了。没费多少周折,小宝便与姑娘喜结良缘。瞅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张三喜在眉梢。

月余后,张三和盘托出了那个尘封多年的秘密,那个沉甸甸的包裹,分量果然不同寻常。

不负张三所望,小宝如鱼得水,生意一开张便火的不得了,且越做越大,不日便声震叶县。小宝生意发达,财源滚滚,而他爹娘身上的吝啬之气却丝毫不见。济危扶贫,仗义疏财,才是他小宝所乐此不疲的。一提起小宝,叶县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小宝生意顺风顺水,膝下更是子女成群,人丁兴旺。自此开枝散叶,成为叶县一大姓。后世之人为了瞻仰纪念张三,便修建了“张三爷庙”一座,并奉为家庙,享受王姓后人世世代代的膜拜。

这便是“张三爷”庙为何是王姓家庙的缘故,朴素而感人,却也成就了一种奇特,一段佳话,一个传奇,世代流传,至今不衰。

7、历史故事外河的传说

相传一代宗师鲁班和弟子赵小二打在重庆市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的龙缸边修天路“输”了后,心里很是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再和弟子打回,挽回自己的一点颜面。

也许是老天有意安排,在那以后不久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雨不期而至,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得居民饱受痛苦,因为无论从何处流下来的雨水都无法向长江靠拢,淹没了大量农田和家园,善良的人们却束手无策;

而此时也因为雨导致长江水位上涨,满江的恶浪,长江上的船夫根本不敢驾船渡江,两岸的急着过江的人们望江兴叹,满是惆怅。

鲁班一看,这正是自己挽回面子的大好时机,于是找来徒弟赵小二商议,决定再大干一场,而这次打不再像以前那样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

一阵商议有师傅鲁班决定用一块整石头在长江夔门处为两岸人民修一座桥,而徒弟赵小二则负责将吐祥镇的积水引入长江,由于工程浩大,还要施法而为,所以师徒二人还是选择了天黑后开始,鸡叫前完成。

入夜后,师徒二人同时施法开工,师傅在江边入定后用元神在一座大山中挖取了一块巨大的长条形石头,为了不影响人们师傅决定架着石头逆江而上,

徒弟赵小二也不敢示弱,在吐祥镇边得一座山顶上入定后,将自己的元神放大,拿着一把巨大的耙锄将积水一锄一锄的引向长江,渐渐的夜已经深了,看着渐渐西移的星辰和挡住去路的一座座小山,赵小二渐渐的心有些着急咯,

此时他看见师傅正架着巨石逆江而上,再看看此地离长江还有那么远,赵小二环顾四周,只见不远处的山坳里有一条小河在静静流淌,一个念头悠然而生,很快汇集在吐祥坝的洪水渐渐褪去咯,他长长的松了口气,而此时离鸡叫还有些时间,看着师傅驾着巨石离夔门越来越近了,他又使出了常用的伎俩。

师傅鲁班听到了一声声鸡鸣,不由得吃了一惊,巨石沉入江底(这块原本会造福人们的巨石,后来却成了船只进出的障碍,后来不得已,府出资将其炸毁。)他放眼望去,只见吐祥坝的洪水早已褪去,他长叹一声,悻悻离去。他那里知道其实是徒弟耍了个小聪明,用他那巨大的钯锄把将大山捅了个窟窿,将吐祥坝的积水转移到了附近的长滩河,这个窟窿就在老鸦峡入口处,吐祥坝的水在大山中穿行后,在这里流出,形成了一个泉眼,这就是奉节县大淌村修渠引灌的那个泉眼。后来长滩河就成了吐祥坝人们口中外河了。

后记:原本这只是个传说,但是后来发生的是让这个传说更传说了,

盖下坝电站修建之初,为了弄清电站周围的地质结构,中铁十二局的人们注意到了老鸦峡边这个不起眼的泉眼,为了弄清它的水源,他们来到了吐祥河的下游燕子嵌(传说中赵小二用钯锄捅窟窿的地方),在哪里倒下了很多米糠,可是在这个泉眼中没有漂出一粒米糠,后来他们往水中倒入了大量的食盐,派了个姓周的农民日夜守候在泉眼边,每过一段时间尝尝泉水,看看有何变化,结果在经过一天漫长的等待后,他们等来了期待的结果,泉水变咸咯。

据经常出入老鸦峡的吴氏兄弟(大外公吴章福和幺外公吴章禄)讲,以前他们从哪里经过时听到过泉眼里传出奇怪的声音,于是他们常告诫我们如果到他们那里去的话一定不要再泉眼边逗留,因为说不定哪里住着什么妖怪,说真的每打从哪里经过,我都会很害怕的。

据幺外公讲,又一次大雨过后,他打哪里经过,很远就听到那泉眼里传出的巨大声响,战战兢兢的他躲在大石后想看个究竟,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大,后来只听轰的一声,泉眼里冲出一条“红龙“,飞过下河,直接撞到河对岸的悬崖上,惊讶之余细看才明白那是浑浊的洪水。十几分钟后冲泉眼里冲出的洪水慢慢的恢复了平静。然而哪里是他回家的必经之路,在洪水退却之后他还是从泉眼边淡定经过。

故乡你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但你仍然那样神秘而美丽,我将你永远珍藏和传唱……

8、民间故事白牦牛的传说

物以稀为贵,天下牦牛多为黑色和杂色,而生存于天祝这块神奇高原的白牦牛,就自然成为世界牦牛珍稀畜种。“天下白牦牛,唯天祝有”。白牦牛这一广告因而闻名于世。成为天祝高原奉献给人类的一件稀世珍宝。

关于天祝(亦称华锐)白牦牛,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逝时候,华锐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华秀和哥哥阿秀商量,去寻找新的草场。于是华秀告别哥哥,祈祷山神给他和部落指出一条路。

这时,一个身穿战袍,骑着白骏马的神灵出现在天空中,他在半空中随一朵五彩云向东方飘动。华秀便告别故乡,带领部落的男女老少赶着大群牛羊向彩云飘去的方向出发。当部落和牛羊快要走出一个石峡时,那些黑色的牦牛们,叫出了一阵阵非常痛苦悲切的声音,人们都知道这些牲畜和人一样,对故土难舍难分。当时,整个牛群叫成一片,谁也不愿前行。牧民们见此情景,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放声大哭。

正在这时,从身后那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牦牛,它像雪一样洁白,十分漂亮、威武,就像一团洁白的云。白牦牛大吼着,向石峡口奔去。说来也怪,看见了白牦牛,其它牛停止了哀叫,随着白牦牛一齐向峡口奔去。整个部落便又开始前行。

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出峡口时,眼前却一片惨景。其他的牦牛全倒下了,那头白牦牛正和一条黑色巨怪角斗,斗得大地沙石飞扬,天昏地暗。人们非常惊恐和紧张,都在为白牦牛担心。突然,黑色巨怪惨叫一声, 不知去向。白牦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

一头受伤的小牛不停地哀叫,白牦牛看见了,走过去用舌头,一下又一下舔着那可怜的小牛,舔着舔着,黑色的小牛突然变得通身雪白。

这时,天空中传来骏马的嘶鸣,大家仰头看时,那穿白袍的神灵重新出现在头顶。痛苦绝望的华秀和部落的牧民们,便又继续前行了。走啊走,不知经过多少艰难险阻,也不知走了多远、走了多长时间。有一天,天空中的山神和白马突然降下地面,人们面前便横亘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马牙雪山。华秀对大家说,这雪山下就是我们的家乡!大家便不再前进,永远在这儿定居下来。这儿草场广袤,草盛林茂,溪水潺潺,山泉叮咚,确实是一块驻牧的好地方。从此,华秀和他的部落便很幸福地生活在这里,那喝了马牙雪山泉水的牦牛更白了,一群又一群,像天上飘荡的白色云朵。

天祝便成了白牦牛的故乡,白牦牛更是天祝(华锐)人的骄傲。白牦牛的美名扬天下,它被正式命名为“天祝白牦牛”,作为世界牦牛稀畜种,由畜牧科研部进行保种选育。

9、民间故事布依族的传说

布依族崇拜自然,以为万物有灵。他们信奉社神、山神、水神、雷神、石神等,也崇拜牛、狗、青蛙、古树等动植物。

崇拜青蛙的由来

有一户家民,只生了3个女儿而没有男孩。一天,3个姑娘扛着锄头去刨地。三妹年纪轻,力气小,刨地比不上大姐、二姐快,她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唉,太累了!谁要是能帮我刨刨地,那就太好了,我情愿嫁给他,做他的妻子。” 谁知她话音刚落,田边一只大青蛙竟后腿蹬地站立起来说道:“我可以马上帮你把这片地刨完。”三妹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青蛙在说话,她认为这是在潮弄自己,便骂道:“你这小小青蛙,只要我锄头一举,马上就把你砸死了,你还能挖地?”青蛙却笑着说:“姑娘,你别生气,你先闭一会眼睛吧。”三妹一听,又生气又好笑,果真闭上眼睛了:“我依了你,先闭一下眼睛,看你能怎么着。”奇怪的是,就在三妹闭上眼睛的一会儿功夫,青蛙立刻把这一片地给刨好。“地已经刨好了,你该嫁给我了。”青蛙一再要求三妹实践诺言,做它的妻子,这可把三妹气死了,大姐、二姐也不答应,她们举起锄头,骂着追着要砸死青蛙。可青蛙又蹦又跳的,怎么也打不着,还是一个劲地说;“三妹,你说了话就得算数,你就该做我的妻子。”

中午,三姐妹回家去,青蛙也跟在她们背后,来到了她们家。青蛙进了门,一跳便跳到房梁上,对三妹说:“你说了要嫁我的,和我一块回去吧。不然,我吐一口水,便能把你家给淹了。”父母一听,全都气坏了:“世上那有姑娘嫁给青蛙的事!你快快出去,不然,我就用竹竿打死你这小小的青蛙!”青蛙一听,也发了火:“你们全都不守信用,看吧,我可要吐口水了。”它说着便吐了半口口水,立时便把家里淹了一半。这一来全家人都吓坏了,这才晓得青蛙是神通广大的蛙神,慌忙求青蛙道:“快把水收回去,我们同意三妹嫁给你了。”青蛙把大嘴一张一吸,一口气便把半屋子子水给吸回嘴里了。

这回全家人不再食言了。于是,三妹换上一身新衣服,骑上马出阁了,青蛙则在前面跳着引路。走了好一会,他们来到一片竹林,林中有一个石洞,洞口长满各种美丽的花草。青蛙说:“到家了,三妹你闭上眼睛,我拉你下去。”三妹一闭眼睛,只觉得身子便飘忽起来,不一会儿便被人拉了去似的。青蛙让她睁眼看看,三妹刚一睁眼,只见周围一片光芒,眩目耀眼:高大、宽敞的房屋,一应俱全的用具什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把三妹看得眼花缭乱了。

更奇怪的是,当青蛙让三妹再次闭眼睛之时,青蛙这时突然摇身一变,脱去了青蛙皮。当三妹再次睁开眼睛一看,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十分英俊壮美的小伙子。三妹又惊又喜,于是,他俩当日便成了亲,从此过上了美满幸福的日子。

蕨菜芽的故事

生长在洼地里的蕨菜,当地人称之为“龙爪菜”。相传,有一年村里那位最善做蜡染的姑娘病了,家里几次请鬼师到家里来退鬼也不灵验,眼看着病体一天不如一天,气息奄奄了。一天,她母亲上山采回蕨菜嫩芽,这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粗蛋白的蕨菜芽儿,既是菜又是药。想不到姑娘吃了后,便觉得舒服多了。母亲见女儿吃过蕨芽儿对治病有作用,又连着上山采蕨。靠着吃蕨芽儿,姑娘的病治好了。她一高兴,便把这种救命的龙爪菜画在蜡染布上,以示永远铭记不忘。别人一看,龙爪菜既美丽,又仿佛充满无穷的生命力,也模仿起来。于是,龙爪菜就慢慢变成了布依族蜡染的赏见图案了。

牛王和牛王节的传说

从前,这一带的村民穷得买不起耕牛,用人拉犁拉耙,又累又慢。一天,一位老者叹息道:“听祖辈说,天庭有神牛,力大无比,唉,要是真有一头神牛来耕田,可就好了。”小伙子阿牛一听当了真,他对老人说:“我一定要把神牛找来!”于是,他带上干粮,背上弓箭出发了。阿牛走呀走呀,一天来到一个寨子,他又累又渴,见寨边有一眼水井,便跪在井边捧水喝。他喝着喝着,忽然听到井里有说话声,好生奇怪。他仔细一瞧,井壁还挂了一面铜鼓,便好奇地敲响铜鼓。谁知他敲到第九下时,天王听到铜鼓声,驾云下凡,循声来到阿牛面前,问道:“阿牛,你敲铜鼓,想干什么?”阿牛便说起村里没牛耕田,辛苦难当,他立志要寻找神牛回村。“好吧,今晚我就送你一头神牛。”天王说罢便不见踪影。晚上,随着寨后山顶一声雷霆响过之后,一头神牛果然温顺地来到阿牛身边。

当地头人听说阿牛用神牛犁田拉耙,又快又省劲,便想试试神牛的真假。他发话道:“谁人能在四月八日之前的10天内,把我的一千亩打完后插上秧,我就把女儿许配给。”阿牛听说后,立即前来应试。在神牛的帮助下,阿牛果然在初七那天就把一千亩田犁好耙平,插上稻秧。

头人又惊又喜,可他还想再试试神牛的力量和勇气,便宣布第二天进行斗牛:“神牛若斗赢了一百头大水牯,我便把五个女儿中的一个嫁给阿牛。”面对一头头膘肥体壮、犄角又宽又尖的大水牯,神牛越斗越勇,把它们一头一头全给斗败了。

头人允诺把女儿嫁给阿牛了。可是,5个女儿都喜欢阿牛,究竟把哪个女儿嫁过去呢?头人只好让阿牛自己物色了。五姐妹都想在阿牛面前显示自己的才智和手艺。于是,头人让5个女儿分别给神牛献茶、敬酒、送饭,以神牛吃谁的茶、酒、饭,谁就与阿牛与亲。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试给神牛献茶。5姐妹分别端上了各自沏出来的红茶、绿茶、高树茶、矮树茶、苦丁茶。神牛用鼻子闻了闻,便把苦丁茶喝了。第二轮是给神牛敬酒。五姐妹分别端来各自酿造的糯米酒、高梁酒巴、包谷酒、麦克风子酒、紫泉酒。神牛嗅了嗅,最后只喝了紫泉酒。第三轮是向神牛送饭。五姐妹分别端来各自蒸煮的红、黄、白、绿、黑五种不同颜色的糯米饭。神牛看了看,最后只吃了用枫香树叶染出的黑糯米饭。头人一一问讯,而这苦丁茶、紫泉酒、黑糯米饭,恰恰都是五妹做的。4位姐姐一看,这是神牛作的大媒,姻缘如此,她们也都默许了阿牛与5妹的婚配。于是,阿牛和5妹成了亲。后人为纪念神牛、阿牛和5妹,每到四月初八这天,家家都要熬苦丁茶,酿紫泉酒,蒸黑糯米饭,以祭祀牛王和喂养自己的耕牛,并在村寨举行斗牛比赛。

10、民间故事“葛藤坑”的传说

相传当年黄巢造反,把大半个中国搅得天翻地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却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客家妇女所震慑了。这位女子也和别的人家一样,因战乱连失亲人,逃亡中,身背侄子,手牵着更年少的儿子。与黄巢狭路相逢时,黄巢骂她岂有此理:“两个小孩,年纪大、身体好的背在身上,年纪小、身体弱的却拖在后面走路”,那女子不知对方是黄巢,竟说:“身背的是我先兄的遗孤,怕被黄巢杀了,断了娘家的血脉;而自己的儿子牵在手上,万一被害了,还可再生。”

黄巢听了心头一软便嘱女子回家去,在大门口挂上葛藤,就可避免兵刀。那女子立即赶回家里,在所在的山坑径口上,挂了葛藤。果然,黄巢的兵马按黄巢的命令,凡室了葛藤的地方,不进不杀。

于是,保全了整个山坑的男女老少。从此,后人便把这个地方叫“葛藤坑”,而且后来的客家人,都称自己是原来葛藤坑的人,还形成了逢年过节在门口挂葛藤避邪的习俗。

11、民间故事压岁钱的传说

故事大全分享:压岁钱的传说。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12、民间故事马神庙的传说

这个小故事讲的守于:马神庙的传说。

在河北魏县的东南角有个村庄名叫马神庙,传说中该村原来不叫此名,而叫卧马庄。

从前,卧马庄村西头有一个大土丘,从远处看就像一匹卧在地上的马,被称为“土马”。村东有一户姓李的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已经出嫁,家中只剩下三女儿三娘。

在三娘十六岁时,有一天,她和几个姐妹到土丘上玩耍,有个女孩出主意说:“咱们用各自的银项圈去套那匹土马的头,谁套中了谁就与土马拜天地。”大家都觉得好玩,就轮流投项圈。第一个没中,第二个没中……最后只剩下三娘一个人了。三娘从脖子上摘下项圈,向马头抛去,只见银项圈在空中慢慢下落,不偏不斜正好套在马头上。“三娘中了,三娘耍与土马拜天地!”姐妹们拍起手掌嬉笑着。三娘一下子羞红了脸,说:“这不过是闹着玩的,还真拜呀!”大家不依不饶,其中的一个女孩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红手帕,说:“用我的手帕做盖头。”其他女孩一拥而上,拉住三娘与“土马”拜天地。

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早上,三娘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李员外夫妇忙请来了郎中。郎中品完脉,转身来到客厅,说:“恭喜老爷、夫人,令爱有喜了,好好调养即可。”

老两口一听顿时惊呆了。过了一会儿,还是李员外先转过弯来,用胳膊轻轻捣了捣夫人,说:“快给先生取五两银子来。”送走了郎中,李员外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把三娘叫到客厅,严加责问。见三娘始终说不出所以然来,盛怒之下,李员外不顾夫人苦苦相劝,与三娘断绝父女关系,把她扫地出门。

这天夜里,三娘被李员外赶出家门。她一边默默地流泪,一边向村外走去。三娘不知不觉来到了“土马”前。说来也怪,三娘一见到“土马”,就倍感亲切,不由自主地坐在了“土马”旁。她又累又饿又伤心,靠着“土马”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睡梦中,她来到了一个大宅子前。这时,从院中走出一位英俊潇洒的白面书生,笑着说:“三娘,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你可来了。”三娘一惊,忙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并不认抒啊!”

“难道你忘了,一个多月前,我们已经拜过天地,我就是你的马郎呀!”

“马郎?”三娘一愣,随即想起了那天和众姐妹玩耍的事。

马郎见三娘一脸的不解,就细说原委:“我本是一位马神,特别向往人问生活。那天我下凡游玩,正好碰见你。我对你一见倾心……你一定饿坏了,还是先进屋吧。”三娘听了这话心中不由一热,就跟着马郎进了屋。等三娘一觉醒来,马郎果然就在面前。

不久,三娘与马郎通过村中人从中说和,见过父母,正式拜了天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三娘生下一子,夫妻二人给儿子取名马云龙。一晃十八年过去了,云龙已长大。

云龙饱读诗书,才华出众。这年春天,云龙进京参加科考,考取了头名状元。待云龙衣锦还乡时,马郎却被抓回了天庭。云龙见不到生身父亲,就问母亲原由。三娘就把云龙的离奇身世原原本本告诉了他,并命他在土丘旁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马神。云龙谨遵母命,不仅为父亲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庙宇,还亲题匾额,上写“马神庙”三个烫金大字。云龙上任时,请求母亲随行。三娘却执意留在庙内,与“马郎”一起生活。

三娘去世后,云龙每年春季都回乡拜祭双亲。后来,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上香,一问去哪儿,都说去马神庙,久而久之,“马神庙”便代替了村庄的原名。

后人把这段美丽的传说编成了民谣:漳河旁,卧马庄,俏三娘,土丘上,银项圈,套马郎,回家怀上小儿郎,十八年后状元郎,状元郎,还家乡,盖座高高大庙堂,拜祭爹,拜祭娘,马神庙名传四方。

以上是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马神庙的传说。

13、爱情故事嫦娥奔月的传说一

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她勤劳朴实活泼可爱,尤其有着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为百姓做好事。嫦娥有个恋人叫后羿,是个神箭手,也是个好后生。

有一天,嫦娥与几个要好的女伴在村边小河旁洗衣。不料,无所事事、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正闲逛到此。他见到嫦娥的沉鱼落雁之容,顿时惊为天人,便一抹脸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着脸走过去跟嫦娥搭话。嫦娥见他不怀好意便急忙躲开,可是河伯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要强抢嫦娥入水。正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他一看,顿时气得剑眉倒竖,怒发冲冠。他拈弓搭箭,“嗖”地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睛。河伯疼痛难忍,大叫一声,便跳下河去。

经过这件事,嫦娥和后羿恐怕夜长梦多,便提早成婚。婚后,二人过得非常幸福。当然,他们并没完全沉浸在小家庭的美满快乐之中,两颗善良的心总想为乡亲们我做些好事。

有一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都快要着火了。人们无法耕种,无法生活,处于被灭绝的灾难之中。后羿便决心要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拯救百姓于火海之中。他天天挥汗如雨,苦苦练习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他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着的美女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

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好心告诉他,河伯报仇心切,他将要面临一场大祸,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寂寞的煎熬。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中,将仙的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嫦娥坐立不安了,她在房中走来走去,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她心里非常痛苦。她深爱着后羿,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的折磨,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正受着烧烤之灾的乡亲们需要他去拯救。嫦娥心中十分明白,河伯对于丈夫的威胁,都源于自己。河伯对她仍没有死心,为了得到她,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怎么办呢?嫦娥想着,想着,突然,她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为了让河伯对她死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后羿醒了,他发现嫦娥心神不定,脸上泛着神奇的红光,很是诧异,又觉不祥。嫦娥深情地望着丈夫,她知道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便眼含泪水嘱咐丈夫要好好珍重自己,请求丈夫原谅她不能再尽到做妻子的义务了。话犹未尽,嫦娥只觉得心中恍惚,身子突然变轻了,接着,双脚离地竟飞了起来,她边往天上飞边回头高声叫着:“后羿,我的好夫君,永别了!要珍重!”

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然而,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欢笑,只有一只惹人怜爱的玉兔相偎依,只有那总在砍着桂树却总也砍不倒的吴刚相陪伴。

自从嫦娥牺牲自己,飞上月宫后,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后羿明白妻子的作为是替自己和百姓着想的缘故,他深深地被感动和激励着,日夜苦练着射箭的本领,终于战胜了河伯的挑战,射掉了九个危害生灵的太阳,拯救了人类。人间有了恢,乡亲谬上安宁祥和的日子。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这种为了乡亲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天帝还规定月亮每月十五一圆,以祝愿花好月圆夜,天下有情人成眷属。

小编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14、民间故事水泊梁山的另一个传说

水有源树有根,要说起水泊梁山的来历,那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啦。

很早很早以前,相传天地分开的时候,大地上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山,数也数不清的河流湖泊。那时的梁山是大地上最高最大的山,它和泰山是两兄弟,梁山为兄,泰山为弟。后来为啥梁山变小又泡在茫茫八百里水泊呢?这根根梢梢的事儿,还得从玉皇大帝派观音菩萨收四位神力士下凡说起。四位神力大士叫什么名字呢?怎样收服他们呢?梁山为何变成茫茫八百里水泊,它的来胧去脉,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着:

常言道:"天上只一日,地上已千年。"四位神力士相传投胎凡间成了四个部落酋长。四力士之一的张三部落座落在梁山之南,泰山之西。相传有一天,天上两头神牛下到凡间,在泰山和梁山之间抵架。抵一头大地就要颤抖一次。张三被激怒了,他大步走向前去,一只手抓住一头神牛的角,另一只手摁住另一头牛角。两手没用多大劲,就把两头神牛掰开了,按死在大地上,变成了梁山北的卧牛山和=辛亡山头。从此,人们便给张三送了个绰号叫掰牛拦张三。

一日,掰牛拦张三在部落里闲闷得慌,想到外边会会有没有比他力量再大的朋友,于是大步向外走去。走到梁山东边的东西大路边,见一身高数丈、黑黑壮壮的大汉。那个黑大汉子,腰里扎着一棵数十丈高,好几搂粗的柳树,用巨石斧剥(b面)地。张三一下高兴了,心想这人力气不算小。大声问道:"老兄,你酶这办法不孬,剥地又不怕晒得慌,你的劲咋恁大啊?"

剥地的那人说:"哪里哪里,我算没劲的,我听说俺那个没见面的哥哥,力气可大了,两头神牛抵架,让他抓住,不费吹灰之力就掰开按死了。"

"你知道他姓甚名谁吗?"

"听人家说他叫掰牛拦张三。""你叫啥?"

"人家都叫我腰系柳李四。"

张三说:"我可找到你了,真是名不虚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就是掰牛拦张三啊!"

李四拍手喊道:"三哥啊,我可见到你了!走,到我家拉拉。"腰系柳李四解下腰里那棵大柳树,领张三到他家吃饭。一顿喝了百斤酒,吃了百斤烧牛肉,五百斤馍,两大缸汤没够喝的。腰系柳李四说:"吃喝不足晚上补。三哥,咱兄弟俩到外边玩玩,看看谁还能比咱兄弟俩劲大。最好能遇上比咱两个劲再大的朋友。"张三说:"我倒听说有个比咱劲大的,到山北玩玩看能找到不。"他俩就离开了李四的家。

他俩在外边走啊走啊,一走走到梁山北头,看见几个用石铲翻地的。领头的那个红脸大汉,翻到地中间"啪"地一声用巨石锤砸出一眼井,突突往外冒水。他喝了阵子,洗洗脸,又往前翻。翻到地那头"啪"又是一锤,又打出一眼突突冒水的井,又洗洗脸,喝了阵子水,接着再翻地。张三和李四都看傻了眼,愣愣地望着。李四猛然喊道:"哎呀!你的劲可真大呀!一锤能砸一眼井。"

锤打井的红脸大汉听有人喊,直起了腰,望了望喊叫的张三和李四,说:"我这算啥劲,我有两个没见面的朋友,一个叫掰牛拦张三,一个叫腰系柳李四,他俩比我的劲大得多得多。""你可认识他俩吗?"

"英雄爱英雄,好汉喜好汉。我没见过他们面,不曾相识,只是闻名。"

张三和李四说:"我俩就是!"

锤打井那人把锤往地上一放,锄一扔,跑过来说:"我是锤打井王二,可见到你们啦!走!不锄地了,跟你们到外边玩玩,会会朋友去,看看还有比咱兄弟们劲再大的吗?"

他们仨边走边拉,又向西边走啊走啊,走了好大一会儿,来到两座山中间。李四突然高喊:"你们看!"

张三和王二往那一看,见一人坐在两座山中间,用手拨拉着两个山头。只见那两个山头滴溜溜转得飞快。他三个边看边喊:"哎!你这位朋友劲真大啊,能把两座山拨拉着转着玩,可真是力大无比啊!"

拨着山转的那人摇摇头说:"我这力气还不行啊,我有三个没见面的朋友,他们都比我的劲大得多。"

他仨齐问:"是哪三个呀?"

"一个叫掰牛拦张三,一个是腰系柳李四,一个叫锤打井王二,你们听说过吗?"

他三个高兴地说:"我们三个就是,你是拨山转赵大哥吗?"拨山转赵大听后站了起来,欢喜地向他们跑来说:"不错,我正是,咱兄弟四个可算相见了,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这样吧,咱兄弟四个转悠转悠去,看看还有比咱们兄弟四个劲再大的吗?"

他们四个高高兴兴地向梁山前走啊走啊。正走之问,抬头观看,在山坳里有一座茅草庵。庵上飘着缕缕轻烟。四个人说:"好!咱们到那要点饭吃。"

走到茅草庵前一看,见一位老妈妈在庵前坐着。他四个向前深施一礼:"老妈妈,我们兄弟四个走得又饥又渴,想讨点水喝、讨点饭吃,请您老给个方便,赐给些吃喝。"

老妈妈说:"行是行,你们也得各通个姓名啊!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啊!"'

腰系柳李四嘴陕,报了他们四个人的姓名,还说了说他们四个人的力气。掰牛拦张三接上说:"我们四个都很能吃,老妈妈能管得饱吗?"

老妈妈说:"常言说,吃饭吃饱,做活做了,我答应让你们吃,就得管饱呀!"说后,老妈妈点着火,往小锅里添了点水,拿过一个谷穗子。在手里捻了捻,捻了一小把米,下到锅里。四个见此,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心想:这点米熬成汤,怕连牙缝也灌不满。可是给人家要饭吃,又不能说别的。

不一会儿,锅开了,饭熟了,老妈妈递给他们每人一双碗筷,让他们自个盛了吃。他四个掀开锅,你盛一碗,我盛一碗。兄弟四个各盛了一碗。他们吃了盛,盛了吃。真神啦,锅里却不见饭少。不一会儿都吃饱了。一个个肚子撑得绷绷的,再看锅里,只浅了一点点。四个兄弟还是你望望我,我瞧瞧你,都傻眼了。心想: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老妈妈神啦,能耐真不小。一个谷穗的米饭我们兄弟四个大力士竟然只吃了一点点。他们吃完饭,齐对老妈妈道:"谢谢您老了。"

老妈妈说:"这种小事儿,不值得一谢,我一人在此身单力薄,岁数也大了,想请四位帮个小忙,不知行吗?"

拨山转赵大说:"您老甭客气,只要我们能办到的,尽管吩咐。"

老妈妈看看天,望望他们四个,用手指指放在一边的莲花盆说:"你们四个帮我把这个盆抬到庵后山坡上去。"

拨山转赵大二话没说,朝莲花盆走了去,说:"不用大家抬,艮我端过去就是了。"腰系柳李四说:"老妈妈,开头我不是说了瓯吗,俺这位赵大哥叫拨山转,他力大无比,你这盆还能有多沉?"

拨山转走到莲花盆前,弯腰想把它端走。可是,端了一次又一次,莲花盆像钉在地上一般,纹丝不动。锤打井王二他们三人一看,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一齐跑过去帮忙。兄弟四人喝着号子,第一次没有抬动,第二次才算将莲花盆抬了起来。一个个脸上的汗珠像水银球般滚滚而落。他们四个抬着走了没几步,一个个腿颤抖,大汗淋漓,身上的衣服如同在水里泡过一般,滴滴哒哒向下淌水。快要抬上坡,老妈妈又说:"我坐上去,你们四个能抬动吗?"

锤打井说:"上吧,抬不动就扛,扛也得扛上去。"

老妈妈说:"那好,我上去你们扛着再试试怎样?"说后轻轻地跳上莲花盆里坐下,他兄弟四个还不知道哩。

腰系柳问:"您老上吧!"老妈妈说:"我已坐上了。"掰牛拦张三感到奇怪,问:"您老坐上咋比不坐还轻哩?"

老妈妈说:"快快抬到山坡上去。"

他们四个感到轻,就紧走几步抬到较平的一片山坡上。拨山转赵大问:"老妈妈,咋着放?"

老妈妈说:"慢慢向下放平就行。"

听后,他兄弟四个有的还扛在肩上,有的想往下蹲,有的想换手,有的想调换姿态向后伸腿,有的半跪用双手托。正在此时,说时迟,那时快,霎时梁山四周八百里的山猛地沉入地下,莲花盆下压着的四力士,立时化做石和山长在一起。有的坐、有的跪、有的托。就是现在人们看到四力士那种神态。一阵风雨袭来,八百里的梁山泡在了水里,形成了茫茫八百里梁山泊。整个八百里梁山,只在水上露着那八十八个山头。梁山雪山峰原先最高,现在却是座小山头,每到大雾时,可看到山头上现出茫茫白雪,故人们就给它起名叫雪山峰。

八百里水泊梁山的由来,虽说有多种传说,但玉帝派观音到梁山收服四力士,形成茫茫水泊八百里的故事还是在民间流传着,有这么一首民歌为证:

茫茫水泊力士多,莲花盆下压四个;

八百梁山沉陷去。从此形成梁山泊。

天时地利山水险。造反英雄聚义多;

宋江梁山义旗举,万世千秋都评说。

15、民间故事尉迟敬德的传说故事两则

柳巷名字由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尉迟敬德从家乡来到山西首府太原,古称并州。初来乍到,尉迟敬德又不会阿谀奉承,最初不仅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流落到街头。有一位老太太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被隋朝皇帝征去挖运河,病死在工地上。所以看到与自己孙子年纪相仿的尉迟流落街头十分不忍,就把他叫进自己家,拿出衣物和粮食救济他。可是尉迟不愿拖累老人,就连夜不辞而别。

后来,尉迟敬德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终于打回了并州城。攻城的前一天晚上,尉迟感念老太太当年雪中送炭的恩情,找到老太太,告诉她,只要在门前插一根柳条,就不会遭到队的骚扰和袭击。老太太知道后,为了防止乡亲们也遭受战争的侵袭,连夜通知了村里所有的人家。第二天,整个一个村子,家家门前插柳条,尉迟的队看到柳条全部绕道走,没有骚扰一家一户。

随着时间的流逝,柳条落地生根,长成粗大的垂柳,柳巷之名也开始流传开了。每到烟花三月,纷飞的柳絮就会向世人展示老太太救人的功德和尉迟报恩的胸怀。

柳巷,是太原最繁华的商业区。河北省冀州市南尉迟村,原有尉迟恭墓,“尉迟恭之墓”墓碑已毁。

宝藏的秘密

相传尉迟敬德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个个勇武,却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尉迟敬德说的话只会反的听。尉迟敬德要他们往东,三个儿子就往西去;尉迟敬德要他们上山,他们一定会下海......眼看自己快不行了,三个儿子又不听自己的话,尉迟敬德很担心自己死后家道会衰落。就在临死前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后要埋在山里,用石头做棺木,一定要结结实实永远打不开!并且你们永远不要来看我!”他想,三个儿子一定会把他的话反过来做,一定会把他埋在河边,用木头做棺材,木板轻脆不结实,并且会经常来看他的坟地。他会把丰厚的遗产藏在一个绝不会有人发现的地方,在自己最内侧的衣服里留一张藏宝图。这样,等他的棺木腐朽掉,他后世的子孙就会发现他留下的宝藏,他的家族就会永远兴旺下去。

在他死后,儿子们在给他办丧事的时候,二儿子主张反过来办,可是大儿子说:“二弟,父亲一辈子我们都是跟他反着干,现在想想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他老人家最后一个心愿我们就帮他了却了吧。”三儿子也说:“以前真是太不懂事,这一次就按照父亲的心愿办吧。”于是,三个儿子把尉迟敬德装进厚重严实的石头棺材里,埋在深山里,在周围种上树,隐藏好,就再也没有去看过。(与光武帝刘秀埋葬黄河滩的传说相类似)

许多年后,再也没有人能找到尉迟敬德的墓地,也就没有人能找到那一份巨大的宝藏。至今,尉迟敬德家乡一带还流传着山里有宝藏的传说。

16、民间故事女贞子的传说

南宋年间,浙江临安府(今杭州)的吴山脚下,有一钱姓富商,家财万贯,奴仆成群。钱员外膝下唯有一女名叫贞子,容貌秀丽,聪明伶俐。员外中年得女,视若掌上明珠,给她请了教书先生,传授琴棋书画。

转眼贞子已芳龄十八,更是端庄高雅,窈窕动人。钱员外见女儿到了婚嫁年龄,便与夫人商议起女儿的归宿。得知钱员外要择婿,求婚者络绎不绝。夫人只得让女儿躲在珠帘后,以家传的梅花发簪为凭,若有中意的就将发簪插在其人的名帖上,再由父母审视。

谁知走马灯似的换了3天候选人,钱小姐均无中意之人。望着女儿插在头上的一对簪子,夫人许氏不由得发了愁。对女儿择夫的冷漠,员外暗暗赞许,笑嘻嘻地向夫人吐露了自己的打算。

得知员外欲将女儿许配给县令的小舅子林海为妻,钱许氏把头摇得似拨浪鼓。虽然她还没见过林海,但对这个“衙内”的品行、劣迹早有耳闻。见夫人一口否决,钱员外摔门而去。

钱员外不顾夫人反对,刚与县令内弟牵上红线,却突然发现女儿乌黑的秀发上只剩下了一枚发簪。钱员外本以为是女儿不慎失落,谁知询问之下,贞子不肯吐露去处,见其支支吾吾、满脸羞涩,心里猛地打了个激灵。

“大胆奴婢,你日夜侍候小姐,怎会不知道小姐的梅花发簪……”钱员外撇下女儿,怒冲冲将丫鬟芷儿叫进了书房。芷儿扛不住家法,只得如实交代了梅花发簪的去处。钱员外得知真相,呆若木鸡。他做梦也没想到,贞子不仅与教书先生日久生情私定终身,还把祖传的梅花玉簪作为信物赠给了意中人。

钱员外恼羞成怒。要知道,县令家的舅老爷林海一听提亲对象是贞子小姐,连称仰慕已久。如今女儿私定终身,不光是败坏门风,与县令家的婚约又如何交代?钱员外恨得牙痒痒,本欲将教书先生送官法办,只是家丑不可外扬,只得将方凌云逐出府门。

钱员外扔了教书先生的铺盖卷,怒冲冲找女儿兴师问罪。无奈,贞子瞧不起纨绔子弟,斩钉截铁非方先生不嫁。钱员外将爱女许配官宦之家,自以为找了条光宗耀祖的捷径,谁知软硬兼施女儿就是不肯从命,气得脸色铁青。于是吩咐下人将女儿软禁在闺房,一步不得离开。

3日后,林家接到贞子小姐的生辰八字,赶紧喜滋滋地送上了丰厚的聘礼。贞子获讯,晓得与方先生再无团聚的可能,伤心欲绝,万念俱灰。见女儿不言不语,不吃不喝,钱许氏急得坐立不安,忙命丫鬟芷儿进房相劝。

芷儿11岁进的钱府,侍侯小姐已有5年。小姐与教书先生的私情,她是早就知道的,原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却不料老爷另有安排。小姐对她不薄,芷儿自然也感激在心。无奈她小小年纪经不住恐吓、责罚,见老爷咆哮着要动家法,便再也不敢隐瞒。如今方先生被赶出府去,小姐日夜啼哭,芷儿肠子都悔青了。夫人让她进房劝小姐,芷儿拭泪遵命。

“芷儿,你我虽为主仆,其实在我心里早把你当作了妹妹。我不怪你,也怪不得爹娘,如今他们也是骑虎难下。怪只怪我与方郎有缘无分。好妹妹,我求你一件事……”芷儿对小姐充满了愧疚,跨进闺房正欲请罪,却不料,贞子反向她跪拜相求。芷儿猝不及防,怔在了那里。

贞子将梅花发簪塞进芷儿手里,求她设法转交方先生留存,并要她回复夫人,就说自己想通了,决不会连累爹娘。芷儿这才回过神来,她怎么也没想到,小姐不仅对自己的背叛毫不记恨,还将她当作知己认作妹妹,忙不迭点头应允。

钱员外听罢芷儿的禀报如释重负,吩咐厨房赶做了几样女儿爱吃的菜肴,亲自送至女儿的房间。“哈哈!想通就好,想通就好!贞子,贞子……啊”钱员外叫了几声,也不见贞子回应,一抬头吓得魂飞魄散,只见一身素衣的女儿,晃晃悠悠挂在梁上早就没了气息。

钱许氏痛失爱女哭得几番晕厥,钱员外也是呼天抢地,痛不欲生。丫鬟芷儿这才明白,小姐将梅花发簪托她转交方先生时,就已经决定殉情,而为了不让爹娘为难也唯有一死了之。芷儿扑通一声跪在夫人面前,叙说了小姐的良苦用心,提议老爷夫人赶紧向林家报丧,以免背上私毁婚约的罪名。钱员外陡然惊醒,赶紧向林家发了“小女贞子,福浅命薄,突患急病,一命乌呼”的丧报。事已如此,林海只有暗暗唏嘘。

转眼就是贞子的忌日,芷儿焚香、烧纸十分虔诚,办妥一切事务已是深夜。芷儿侍侯夫人就寝后,就悄悄溜出后院,从此杳无音信。钱员外夫妇死了爱女本就心力交瘁,对丫鬟出走再也无心追究……

冬去春来又是清明时节。夫人钱许氏因思念爱女精神恍惚,这会触景生情更是哀伤。钱员外一意孤行致女亡妻病,也是苦不堪言。“不,不能进去!我家夫人有恙,老爷概不见客……”钱员外夫妇相对而泣时,客厅里传来了阵阵喧哗。管家钱笙急匆匆奔了进来,瞟了眼病榻上的夫人,悄悄与老爷耳语了一番。钱员外满脸诧异,急匆匆随管家奔出内室。

“钱老爷,我家小女焦杏,不、不不,鼠府千金……”钱员外跨进客厅还没站稳,一个黑瘦的中年男子挣脱门房的阻挡,迎上来念念有词。钱员外与其素昧平生,对方的语无伦次更让他不知所云。但见来人一身尘土,满脸焦灼,似乎并非奸诈之辈,便让管家设座,命其细细叙来。

中年男子姓焦,家在60里外的小乡村,夫妇俩靠育桑养蚕辛劳度日。10天前,生女焦杏急症毙,夫妇俩哭得昏天黑地。他们家境虽然贫寒,两人还是按风俗给女儿摆设灵堂料理后事。谁知缸的前一刻,女儿突然死而复生。焦家父母惊恐万分,回过神来却喜极而泣。却不料复苏后的焦杏,面对爹娘双目迷茫,自称名叫贞子,是钱员外之女,不知何故身在异乡。起初焦家爹娘以为女儿大病一场,难免神智不清。谁知女儿将钱府地址、父母状况说得有鼻子有眼,还苦苦哀求送她回家。焦家夫妇只得送她归来,也好探探虚实。直至来到鲈乡,闻得钱小姐半年前已身亡才恍然大悟,认定死而复生的已非自家的焦杏,而是借尸回魂的钱府千金……

“……是贞子回来了吗?在哪里,在哪里呀……”厅堂上的对话惊醒了似睡非睡的夫人。她跌跌撞撞踏进客厅,环顾四周,满脸期盼。黑瘦男子见状叹息一声,转身出去了。

“爹,娘,孩儿找得你们好苦啊……”黑瘦男子不久去而复返,只是身后多了个年轻女子。此女子与夫人一个照面,便扑上去嚎啕大哭。钱员外猝不及防,目瞪口呆。这焦家的女儿虽然一身粗衣布裙,体态、容貌倒真的与女儿十分相似,更离奇的是,连声音也与贞子一般无二。

钱员外见夫人重病在身,满目凄惨,搂着焦家女儿舍不得放手,只得留下焦杏认作义女,并让管家备下银两、马车送中年男子回乡。

日月如梭,眼又过了月余。钱许氏在女儿的细心照料下,病情日渐好转。沉闷许久的钱府,终于重新有了生气。可不知为何,派去小姐房中使唤的小丫头秋花却犯了愁。她不知道小姐处时为何总是唉声叹气,神色怪异。秋花怕落个侍候不周的罪名,思忖再三,如实禀报了老爷。

钱员外原本对借尸回魂将信将疑,留作义女也是不忍病妻伤心。闻得秋花禀报更觉蹊跷,忙将义女唤进书房盘问。“……恕女儿不孝,女儿、女儿的心事不该瞒着爹娘……方郎对儿用情至深,儿不能负他,求爹娘成全……”谁知焦杏含泪叙诉出与教书先生私定终身,以及父亲捧打鸳鸯使自己不惜殉情的件件往事,甚至连幼时从秋千上摔下来,父亲对乳娘如何责罚的都一字不差。听得钱员外浑身发毛,惊恐万分。“难道你,你真的就是贞子?贞子,我苦命的儿啊!爹错了,爹对不起你。爹、爹答应你……”不知是焦杏的哭诉,还是她脖子上那条隐隐可见的勒痕,把钱员外被权势蒙住了的父女天性激活了。他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次日,钱员外召集府中上下人等,当众宣布要为小姐招婿入赘,并命众家丁分头寻找教书先生。也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半月后,终于在城郊的一座旧私塾里找到了方凌云。只是此刻的方凌云脸色腊黄,目光呆滞,骨瘦如柴,哪里还有半点教书先生的风雅。

得知教书先生的病症,是因为思念亡女相思入骨,钱员外心里更是内疚,赶紧腾出上房请医访药。不晓得是方剂对路,还是小姐掏出来的那枚梅花发簪成了最好的药引子,3日后,方先生的病就有了起色。两个月后,钱府张灯结彩,钱员外为女儿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谁知新婚3日,女儿脸上毫无喜色,新姑爷更是愁眉紧锁,钱员外百思不解。“什么?你、你说贤婿他,他竟然不能……”中午时分,夫人将钱员外请进卧室,悄悄透露了女儿的房事。得知方先生的病体虽然大有好转,但他用情过浓,忧郁日久,已大伤了元气,新婚后竟然夜夜疲软,可怜新娘至今仍是女儿之身。

“小姐与姑爷要去陵园上坟,姑爷说……”正在钱员外夫妇为断了钱家香火面面相觑之时,小丫头秋花奉小姐之命特来禀报。钱员外夫妇苦无良策,自然应允。

其实,方先生被赶出钱府不久,就得知了小姐的死讯。虽然钱员外宣称的是急病身亡,但凭直觉他认定贞子是为他殉情。方先生也曾多次寻觅小姐坟茔,只是钱府家丁守候在侧不敢靠近。也正因为满腹哀伤、怨愤不得发泄,才让他一病不起。此刻,面对贞子的墓碑,方先生哭得撕心裂肺。突然,“哗啦啦”数十颗乌黑发亮的小果子应声而落。方先生茫然抬头,只见坟上长出一颗枝叶繁茂的女贞枝(冬青树),他怔了怔猛然醒悟,这果子就是小姐邀他相会的信物。方先生毫不迟疑地抓起小果子就往嘴里塞,随行之人哪里来得及阻拦……

方先生被背回钱府,钱员外夫妇不知所措。管家见状,忙命家丁速请名医救治新姑爷。几个郎中轮番上阵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急得新娘嘤嘤直哭。方先生整整沉睡了两个时辰才悠悠醒来,而且并未觉得不适。更奇的是经名医会诊,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新姑爷气息平稳,脉搏有力,似乎比原先强健了不少。再问方先生,他也说这小果子味甘而苦直沁心脾,吃过之后顿觉精神倍增。

见招赘的女婿已无大碍,钱夫人笑了哭哭了笑,连念阿弥陀佛。钱员外当即命令家丁每日里采集小果子给姑爷服食。不久,方先生头发变黑,脸色红润,陈年旧疾竟奇迹般地彻底痊愈了。一年后,夫人钱许氏如愿以偿抱上了白胖孙儿。从此,女贞子被人们作为药物使用。

光阴荏苒,时至今日,女贞子滋阴、强肾的良好功效,已被现代医学的药理检测所证实。不过,对借尸回魂之说,坊间另有别论。

据说,焦杏只是丫鬟芷儿的表姐。芷儿受小姐重托,找到教书先生时,见其相思成疾,命在旦夕。芷儿被他对小姐的真情所感动,有心救他,才与在草台班子里唱戏的表姐商议,合演了这出借尸回魂的好戏。可焦杏颈上那条可怖的勒痕又从何而来?再说,就算主仆情深,贞子对丫鬟芷儿提及过幼年嬉戏之事,会如此详尽吗?

17、中国神话故事神头三大王的传说

在朔县,只要说起神头三大王,那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

关于神头三大王的传说,我们这里有好多个版本,我这里所说的是其中的一个。

话说莲花山下有一个村庄叫曹村,曹村有个老财,叫马君粮。马君粮是个有头脸的人物,方圆十里八地,说出话有风哩。

马君粮有个生女儿,长得很漂亮,就像下凡的神仙。朔县好多老财地主都上门提亲,马君粮连一个没看上。女儿渐渐大了,该出嫁了,可是老爹不意,女儿也没办法。一整天躲在家里,实在闷得慌,就偷跑出去玩,一天瞅着四处无人,这女儿就跳到坝里玩水。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看见水面漂上来一个闪闪发光的珠子来。女儿瞅着好看,就拿起来玩,实在舍不得丢上,就放到嘴巴里。没想到,一不小心,把珠子吞到肚子里了。吞就吞了吧,可是,女儿的肚子从此一天天地大了起来。

女儿不敢跟任何人提起这事情,也不能出门了,只好在家里捻线线。后来实在瞒不住了,只好偷偷地跟妈妈说了。这是大家族的女儿啊!出了这样的事可是败坏门风的,这可怎么办啊?妈妈也是瞅破了脑子也想不出一个好法子来,在娘家生产,那还不被人们笑掉大牙。眼看着姑娘就可生产了,妈妈只好把这件事儿告诉了马君粮。

这马君粮不听则已,一听可是火冒三丈,想想自己出里往外,那是何等荣耀,没想到自己的闺女竟然做出这等不齿的事情,那咋叫自己出门见人?于是打着骂着,把女儿连夜赶了出去。

女儿很伤心,只好这么说不清道不明地走了。但她还是很想自己这个家的,毕竟,自己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那是很感情的。妈妈亲女儿,但是没法留,于是偷偷地给她牵了一头驴骑上,要不,一个弱女子,哪里吃得消啊。女儿把捻的线线拴在门槛上,一边走一边放,腆着个大肚子一直向北走啊走,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该去哪里。

就在线放完的时候,这女儿正好爬到了神头的小山上,肚子痛得要命,看来要生产了。

说来也巧,那时候王母娘娘下凡赏景,看看这莲花山,瞧瞧洪涛山,流连忘返,也就回得迟了,不巧遇上这女儿,于是做了一回接生婆。

女儿生了三条蛇,一直收在她身边。没过多久,女儿的妈妈跟着线追来了,她后悔了,拼着命了要把女儿弄回去,这样一直追啊追,就追到了神头的小山上。看看女儿挺好,正坐在那里,就要上来拉。不小心有三条大蛇就扑了过来。妈妈吓得要命,大叫一声,差点昏过去。女儿在一边喊说:“那是你姥姥。”三条蛇说:“姥姥为啥要把你赶出家门?还是把她吃了拉倒。”那女儿这般解释一番,三条蛇才悻悻地缩回去了。

女儿后来跟着王母娘娘升天成了神仙,三条蛇在这里住了下来,专管一方的兴云布雨,神头小山上于是留下了女儿生产时的臀部印儿,血丝印,还有离家时的红线线印儿、驴蹄印(如果你有兴趣,现如今登临神头小山,还可以看到这些遗迹呢!)

这三条蛇分别是三个大王:大大王,二大王,三大王。大大王和二大王心性平和,一般以和风细雨为主,三大王性情躁,不来则已,来则风骤雨,令百姓大为惊恐。所以,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到大王庙祈祷,以求风调雨顺。

马君粮则从未去祈祷过,首先,马君粮是三个大王的外公,辈份上不能以长敬小;二则马君粮富甲一方,不怕有什么年景。所以,马君粮就站在南山头对着北山说:

你是神头三大王,

我是曹村马君粮;

你虽三年不下雨,

我有十年超余粮;

你阴雨连天,

我有上岗高地;

你天高云淡,

我有河湾水地;

你要下冷蛋,

我有山药萝卜(bèi);

你若水冲庄园,

我有金牛地契。

三大王不听则已,听了这话以后,怒气冲天,立马跑到曹村兴云布雨。那雨那个大啊,平地起水三尺三。马君粮着急了,带了金牛犊、背了地契就往一棵大树上爬,爬啊爬,一直爬到树顶了,雨还在下,水还在涨。马君粮没办法,只好跟三大王告饶:“三大王,看在咱们姥爷外孙这个份儿上,你就饶了我吧!”

可是,三大王根本不听,生气地说:“想当年,你为了那点臭名声,把我妈妈连夜赶出家门,断绝父女之情,如今又提什么姥爷外孙,你也配这套脸面。”

马君粮在风雨中越来越累,实在背不动金牛犊儿了,只好忍痛把它丢在水里,没想到,那大水竟然下去了一小截儿;马君粮心里一高兴,以为水就要退了。可是,水很快又上来了,差点淹到他的脖子上。一阵风吹来,他的地契被吹掉了一页,水见了地契,又下去一小截。马君粮大喜,于是撕着地契一页一页地扔,扔一页,水下一截儿,地契扔光了,水也退尽了。

回到村里,马君才发现,一场大水把个曹村冲成了两部分,就是现在的南曹村和北曹村。而马君粮的房啊,地啊,粮啊……啥也没有了。从此,这个南山脚底下的大老财变成了一个穷光蛋。

18、中国神话故事“年”的传说故事

在太古时期,有一只凶猛的野兽,它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密它叫“年”。

“年”长得硕大无比,而且生性凶残。只要谁惹恼了它,它一定会张开那张血盆大口,一口把他给吃掉。同时,“年”也很懒,它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总是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这时候,它就下山来到村子里,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就连那些住在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等肚子填饱以后,它才会满意地一摇一摆地走回家去继续睡大觉,然后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后醒来,继续下山找东西吃。

就这样,这只“年”兽,年复一年地来到村子里吃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阿宝住的村子年年都被“年”兽袭击,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就在上一次“年”下山的时候全被吃掉了,所以阿宝特别痛恨这只凶残的野兽。

这年除夕,阿宝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上山躲避“年”兽。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他手拄拐杖,肩搭袋囊,银白色的胡须一直拖到了地上。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封窗锁门,收拾行装,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谁还有心思去关照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呢?人们只是匆忙地看那老人一眼,就赶紧离开了。

当老人走到阿宝家的时候,阿宝从屋子里走出来,给了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跟随大家上山躲避“年”兽。没想到乞讨老人听后,捋着他的胡须,笑眯眯地说:“小兄弟,你能让我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借宿一晚吗?”

阿宝吃惊地望着这位乞讨老人,说:“老人家,难道你不知道今天晚上可怕的‘年’兽要来吗?现在大家都携老带小,打点好行装到深山里避难去了,你也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

那位乞讨的老人听后,只是微笑,什么也不说。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就进来吧。”阿宝对老人说道。

“谢谢你,好心的年轻人,有我在,今晚你什么都不用怕了。”说着,老人从肩上放下袋囊,又从里边抽出两张长长的红纸,“来,你把这两张红纸贴在门上。”

阿宝不知道这两张红纸有什么用,于是就问:“贴这两张红纸做什么呀?”

乞讨老人捏着胡子,微微笑了一笑,回答说:“你只管贴上去就行了,照我说的话去做吧。”

阿宝按照老人的吩咐将两张红纸对称地贴在了门的两边,然后搀扶着那位乞讨老人进了屋子。

“我这里还有两支蜡烛,一会儿天黑了你就把它们点燃吧。”老人递给阿宝的是两支红色的蜡烛。

阿宝接过那两支红色的蜡烛,又问:“我家里也有蜡烛,可不是红色的,为什么你要我今晚点它们呢?”

乞讨老人微笑着又指了指院子里堆放的那些竹子:“好心的年轻人,我感觉有些冷,不如把那些竹子烧起来给我取个暖吧。”

老实的阿宝这次并没有多想,他立刻就动手生起火来。

天色渐渐黑下来,“年”从深山里蹿了出来,它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东看看,西瞧瞧,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只堆着一些芝麻秆,街上一个人影儿也没有。

“怎么今年这村子连一个人也没有?”“年”皱起了眉头。

在村子里转悠了大半个晚上,“年”一无所获,于是只好去啃那些芝麻秆充饥。它大口地嚼着那些干巴巴的芝麻秆,心里一点也不高兴。这时,它突然闻到了风中夹杂着的一股鲜美的人肉味:“哇,真香!嘿嘿,看来今晚我还可以尝尝鲜,现在我要找到这个人,然后好好地饱餐一顿。”想着那些鲜美的人肉,“年”的口水就滴答滴答地流个不停,人肉可比那些芝麻秆可口多了。

馋嘴的“年”在村子里东闻闻、西嗅嗅,最后,它惊喜地发现味道是从阿宝家里飘出来的。于是它飞奔着朝阿宝家扑去,但它才刚蹿到门口,就突然停了下来。

“这户人家可真奇怪,他家门上贴的那两张红红的东西是什么呀,看得我头晕晕的。”“年”向后倒退了一步。

接着,它透过院墙看见屋子里闪烁着两点红光,那红光一跳一跳的,就像一只怪兽的眼睛,“年”浑身一颤,发出一声怪叫:“哎呀,那是什么怪物呀!眼睛发着红光一眨一眨的,个头比我还大呢!”原来“年”错把点着红蜡烛的房子看成了比它还大的怪兽。

就在这个时候,院内又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起来,再也不敢往前凑了。它转身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妈呀,怪兽发怒了,太可怕了!怪兽来啦,怪兽来啦!”不一会儿,“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乞讨老人和阿宝看见“年”惊慌失色逃跑的模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这只吃人的野兽竟然会害怕红色和炸响声。不过,老人家,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这个弱点的呢?”阿宝问乞讨老人。

“年轻人,”老人乐呵呵地笑着,“我是天上的神仙,这次我是专门下凡来帮助你们对付‘年’的。现在这只野兽已经被吓跑了,你们以后每年都用这个方法来驱赶它,然后开开心心地过个快乐除夕吧!”说完,老人化做一股青烟,不见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阿宝从自己的家里走出来,向大家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话。大家一齐拥向阿宝家,只见他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啪”炸响,屋内两支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19、哲理故事山传说

人们为躲避战乱躲在大山里,一个山沟里的人越来越多。山里吃的东西越来越少,种子种的东西野颗粒无收,很快偏闹饥荒了。人们饿的头晕眼花,行走都难,山上能吃的东西什么榆树皮叶野菜和草根都吃得一干二净。

“对打死他,清除毒瘤……”大家围成一个圈子陆续说着。

中间好像发生什么事了,李前上去看看发生什么事。一看是孙收在那正被人拳打脚踢了。孙收逃难而来的,可是手脚不干净经常偷东西来吃。也是没办法为了生存只能这样,可是他偷的一般都是大家的救命粮。大家今天好像要弄死他。一人说:“打死他,不要祸害大家了,让他早投胎。”这时候人的生命连只蚂蚁都不如,死了也无人问津。李前一看快打的不行了,忙上去护着他说:“怎么说这是一条生命啊!大家放过他吧。”

“不行放过他,他又祸害大家了,我们不想被饿死啊!你快让开不然连你一起打。”大家说着,把他拉开又接着打了。李前又上去用生体护着他,也被挨了几下说:“大家放心,以后我有一口就有他一口,我不会让他在偷你们的了。”

“你快让开,你是不是和他一起的,是不是以后和他合伙偷大家的,大家接着打。”两人又被一顿猛打。李前以前大家面前是个好人经常帮助大家,打着打着他家也不忍心打了,大家说:“看你的面子吧,以后他在偷大伙的粮食我们就把他弄死,大家散了吧。”大家陆续都走开了,李前爬起来,看孙收已被打的很重爬不起来了,李前扶着他艰难的回到自己破落的家。

李前和孙收并不认识,孙收是逃难这没多长时间。孙收躺了一星期才痊愈。勤劳的李前把一直没舍得吃的粮食都拿给他吃,他才能好得这么快,而李前却吃着草根。孙收看着李前抛着草根吃好像吃到美味了,心满意足着高兴咀嚼着带着土草根很感动。孙收过去和他说“我们一起抛把。”

李前说:“你以后不要再偷东西了。”

“好的,我发誓我不会在偷别人东西了。”两人脸上充满着笑容,孙收好像很不适应那草根苦涩。

时间一长山上连草根也没有了,这里的山好像是死山似的,连植物都没有长多少。他两人饿得都很虚弱,孙收就一直躺着减少体力,但李前天天出去去寻找一丝希望,在那大山寻找着食物。真的被他寻着了在陡峭山腰上找到一颗果树上面结了果,他是艰难爬踩到果实。急忙双手兜着果实跑回去,和孙收分享那美味的果实。孙收高兴吃着,用柠实来充饥味道很甜。李前把果实也会分店给小孩吃,孙收不让给但李前都会给的。

一天李前在大山里迷路了,忙于赶路的李前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集市。他跑过去看见集市相当美丽豪华,富丽堂皇,地砖是七色的,有几根大柱子好像玉一样上面雕刻的花容很美丽,但整个集市都被云雾所笼罩着。突然李前听到有人发出微弱的声音。跑前一看好多人,衣着破烂躺在那还发出喃喃的声音。“给点吃吃吧,我们两三天没吃饭了。”躺在地上乞丐的人向李前要着。看上去很是可怜,但苦于身上没吃的东西,于是对他们说:“我身上没吃的,我回去拿吧,你们等着。”但他们说一会就不在这了去别的地方,又说天色不早了说下个星期这天还会在这,到时候你来就行了,还叫他千万不要忘记不要饿死他们。李前和他们说好就启程了。刚开始迷路的他,现在很快找到回家路,回到家中也没对别人说这件事。

第二天李前和孙收去摘柠实,可是悲剧发生了。在树上的李前一不小心重重的跌了下来,跌的皮开肉绽一条胳膊和腿瞬间不能动了李前也昏过去了,被孙收背回家放到床上调养起来。可是他名实已没有什么都没有吃的,过了两天李前开始高烧伤口开始发炎。正需要东西补身体但是什么也没东西可吃,实在没办法的孙收趁李前昏睡割自己的手心让自己的鲜血给李前喝,李前脸色有点好转。可是时间一长两人都十分虚弱,孙收心想这下去两人都很快会死的。这两天他们都没有吃啥东西,把能吃的东西都给李前。又过了两天用破布包起来伤口开始流脓水,高烧挺过去但伤口化脓了,孙收想找药但是药比黄金还贵估计他的腿胳膊要废了。看见李前脸色惨白嘴唇一点血色都没有,躺在床上有时候疼的嗷嗷直叫。孙收又开始犯险了偷别人的粮食了,终于有粥可以喂李前了,但是伤口开始腐烂,脸上还是一点血丝都没有。伤口疼的李前直流眼泪,孙收也是很心疼。然而孙收偷东西被抓着了,打的半死,还限定他们一天搬出去不然打死他们,他们把以前丢的东西或别人偷的东西都算在他们头上。拖着伤痛的身体回去,看见伤痛不行的李前,心里很是痛苦心想不知他能活下去吗,也不知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晚上人们又把他们家砸个稀巴烂,让他两搬出去孙收又被打了李前也被辱骂了。搬出去只会死的更快,痛苦的孙收看着痛苦的李前决定把李前带出这个苦难的世界。这天正是李前和集市的人约好的日子。今天他的伤势有点好转便艰苦爬起来,孙收不知跑那去。他拿出来收起来很久种子,这是他打算种的这是他的希望啊!现在拿出来蒸馒头了,他伤口疼的他龇牙咧嘴。晚上,孙收回来了还不知从那带了一瓶酒,李前很高兴忙去从锅里拿出有点发黑的馒头,回来孙收以把酒倒好了倒入两个杯子。两人吃了点馒头,孙收举起杯子和他干杯说:“来让我们忘记一切的痛苦,让我们迎接美好。”说完一口饮尽。李前刚要喝突然伤口已疼手一松杯子跌入地上甩碎了。孙收一看便痛苦着对他说他们喝的是毒酒要让他们两少受点苦一起去美好的世界说他马上就要死了。说完就拿起一把**迅速的捅进李前的身子里,鲜红的血水流下来,他又说他不想让你一人留下来受着煎熬。李前一下子用双手用力握着**,刀刃进入血肉的双手,流着血说我还有要办的事情,我命已薄也很快会去找你的。他奋力的拔出**来,提起已被鲜血染红篮子,里面装着黑色的馒头也被鲜血滴到,就迅速走出去了。孙收去追他可是毒性发作吐出鲜血,疼痛的他一直跟在后面追可是追不到。李前一瘸一拐的向集市走去,一路流着鲜血,鲜血滴在地上便长起绿草开起了鲜花,鲜血滴在河里河里的水就不在冰冷很多鱼儿在里欢快的游着。

从此山里遍地的绿草鲜花,树上鸟儿叽叽喳喳河里的鱼欢跃的游着,让山里生机勃勃美不胜收。山里人们种的东西都大丰收,让这里变成了世外桃源。有人说李前去了那个集市,孙收他们不知是死是活不知去了那,也有人说他也肯定去了那个集市。

20、民间故事牡丹传说

“荷包牡丹”的传说

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

玉女年芳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的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金黄牡丹”的传说

在云南省大理的洱海边,有座美丽的山,名叫点苍山。在这深山之中,生长着一种世界著名的金黄牡丹,不仅色如黄金,而且形似元宝,非常惹人喜欢。据当地的白族兄弟讲,它是由金子变成的。 这里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元朝末年,山中常闹土匪。一位当地的白族老汉以卖柴为生,一天进山砍柴遭土匪绑架,并放出风来,限其家人三日之内,带上黄金百两,进山来赎,期限一过性命难保。 老汉家中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生女阿青,她闻讯后十分伤心。家中贫寒如洗,哪有金银?异常聪颖的她转念一想,有了主意。第三天,她只身带了一袋染了金色的石块和一把利剑上山。土匪们见是一年青貌美的的柔弱女子,眼都看直了,哪曾防备?她把金色的石块抛在地上,地匪们蜂拥来抢,她乘机一剑杀了土匪头目,其余人顿作鸟兽散。阿青救出了父亲,两人下山不题。后来,就在她抛“金“之地,长出了金黄牡丹。

“紫斑牡丹”的传说

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拒官避世,削发为僧,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法号“释易寿“。 此寺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院内广植牡丹花草。易寿在寺院中除日勤于佛事外,闲暇之时,几乎都用来研墨作画。他尤善画牡丹,所作之画,细腻逼真,宛若天成。凡观者,无不拍手叫绝。 易寿作画的名声很快传遍方圆百里,求画者络绎不绝。

一年春日,谷雨前后,牡丹争相竞开,引得八方善男信女前来朝山拜佛观花,以图富贵,吉祥,安康。 这日午后,易寿正在院中对着牡丹作画,忽听院前人声嘈杂,抬头望去,远处有几个庄丁打扮的人,簇拥一位富贵之相的“胖子“。大摇大摆向这边走来。走到近处,方看清是当地有名恶霸“王大癞“,此人一向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王大癞“走到易寿跟前,见其一手好画,垂涎三尺,急待得到,便唆使庄丁上前索取。易寿何等人格,岂能与“王大癞“为伍,当下拒绝。“王大癞“恼羞成怒,硬逼其交画一幅,易寿毫不示弱,将画撕烂,将毛笔投入砚台中,愤然而去。“王大癞“见围观的人们群情激愤,无可奈何,只得悻悻而去。 谁知,从那砚台内溅出的笔墨,正好落在附近几棵牡丹的花瓣上,又顺着花瓣流至花瓣基部,凝结成块块紫斑。 以后,每年花开时节,人们到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上的紫斑,由是称其为“紫斑牡丹”。

"枯枝牡丹"的传说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将率部途经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 将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省盐城的便仓镇,己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将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后,又神奇地开出了鲜艳美丽的花朵。当地百姓闻得此事,从方圆百里纷纷赶来观花烧香。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人们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并将此牡丹呼称为"枯枝牡丹"。后来,当地人捐款筑台,兴建了"枯枝牡丹园",将此牡丹供奉其中。

"刘师阁"的传说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家,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重瓣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省天彭,山东荷泽等,芳香远播。

"万卷书"的传说

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名叫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 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来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歹刘黄"的传说

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花之中,尤好牡丹,院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为他花种得特别好,常遭顽童袭骚。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超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当时黄色牡丹十分稀少,他便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栽种,成为一种时尚。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