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粹网 > 范文 > 正文

​《新唐书·尹思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2023-06-02 23:59 来源:词粹网 点击:

《新唐书·尹思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image.png

《《新唐书·尹思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新唐书·尹思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尹思贞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第,调隆州参军事。属邑豪蒲氏骜肆不法,州檄思贞按之,擿其奸赃万计,卒论死,部人称庆,刻石叹颂。迁明堂令,以善政闻。擢殿中少监,检校沼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乱,朔方震惊,思贞循抚境内,独无扰。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20岁的时候因为通晓典籍而被推荐,补了隆州的参军。当时晋安县有姓蒲的豪族,横行霸道,违法乱纪。隆州的州官下文命令尹思贞查办,思贞查到了数以万计的奸行和赃物,最终根据律法将他杀了。州里的人拍手称快,刻在石碑上记载歌颂这件事。尹思贞升职当了明堂县令,凭着仁德从政而闻名。又升迁当了殿中少监,兼任沼州刺史。恰逢契丹孙万荣作乱,北方受到惊扰,思贞安抚境内,惟独未受惊扰。

神龙初,擢大理卿。雍人韦月将告武三思大逆,中宗命斩之,思贞以方发生月[注],固奏不可,乃决杖,流岭南。三思讽所司加法杀之,复固争,御史大夫李承嘉助三思,而以他事劾思贞,不得谒。思贞谓承嘉曰:“公为天子执法,乃擅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惭怒,劾思贞,为青州刺史。或问曰:“公敏行,何与承嘉辩?”答曰:“石非能言者,而或有言。承嘉恃权而侮吾,义不辱,亦不知言从何而至。”治州有绩,蚕至岁四熟,黜陟使路敬潜至部,叹曰:“是非善政致祥乎!”表言之。

神龙年初,他被提拔为大理卿。雍州人韦月将控告武三思谋反。中宗皇帝得知大怒,命令处斩韦月将。思贞以正处在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坚持上奏,请求不要行刑,改判韦月杖责流放到岭南。三思命令负责此事的部门不按照刑律而杀害韦月将。思贞又据理力争。承嘉应三思的要求,以其它事做借口弹劾思贞,不让思贞进入朝廷。思贞对承嘉说:“你是为天子而执法的,却擅自作威作福,漠视朝廷法度,媚附奸臣,图谋不轨,杀了忠良的臣子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为所欲为吗?”承嘉惭怒,弹劾思贞,思贞被贬为青州刺史。有人问:“你不擅言辞,为什么与承嘉辩论呢?”回答说:“石头不擅说话,有时也要说。承嘉依仗权势侮辱我,在道义上不能受辱,也不知怎么就会说了。”他的治理很有政绩。青州境内有一种蚕,一年能够繁殖四次。黜陟使(官名)兼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来到这里,见到蚕茧叹息:“如果不是为发推行善良的政治,又怎么会弄到这样呢”(这不是良好的政事导致出现祥瑞吗!)特意写表推荐思贞。

睿宗立,召授将作大匠,封天水郡公。仆射窦怀贞护作金仙、玉真观,广调工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让之,答曰:“公,辅臣也,不能宣赞王化,而土木是兴,以媚上害下,又听小人谮以延辱士,今不可事公矣。”乃拂衣去,阖门待罪。帝知之,特诏令视事。怀贞诛,拜御史大夫,累迁工部尚书。请致仕,许之。思贞前后为刺史十三郡,其政皆以清最闻。

睿宗即位后,征召他将作大匠,封天水郡公。当时的左仆射窦怀贞大兴土木建造金仙、玉真两观,使用了大量的工匠,思贞经常节约减少(用人量)。怀贞很愤怒,常责备思贞。思贞说:“你身居这样的要职,责任重大,影响广泛。你没有推广皇帝的圣明,反而大兴土木,媚上害下,又听信小人诬陷的话,污辱了大臣,如今我不可以再侍奉你了”于是拂袖而去。回家闭门很多天没有出来等待定罪。皇帝知道了此事,特地下命令让他办理公事。窦怀贞被处死后,任命他为御史大夫,不断升迁做到工部尚书。最后,上表请求退休,皇帝就同意了。他前后做了13个郡的刺史,都以政绩最清明而闻名。

(取材于《新唐书》)

注:发生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

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20岁的时候因为通晓典籍而被推荐,补了隆州(地名)的参军(官名)这个缺位。当时晋安县有姓蒲的豪族,横行霸道,违法乱纪。前任后任的官吏都无法治服它。隆州的上司命令尹思贞调查取证,查到了数以万计的赃物,于是根据律法将他杀了。周围的人拍手称快,刻下石碑记载这件事,尹思贞也因为这件事名声大作。他接着转去当了明堂县令,以凭着仁德从政而闻名。第三次升迁当了殿中少监(官名),兼任铭州刺史。在这个时候碰到契丹的孙万荣作乱,河朔很不安定,但由于思贞善于绥善处理,安抚民众,所以他管辖下的地方一点都没有惊扰的现象。于是(武)则天降下圣旨赞扬他。神龙(唐朝的年号)年初,他出任大理卿(官名,掌管刑律,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恰逢武三思擅越专权,御史大夫李承嘉又附会巴结武三思。雍州人韦月控告武三思谋反。中宗皇帝得知大怒,命令处斩韦月。思贞以正处在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坚持上奏,请求不要行刑,改判韦月杖责流放到岭南。三思命令负责此时的部门不按照刑律而杀害韦月。思贞又据理力争。承嘉应三思的要求,借口有其它事,不让思贞进入朝廷。思贞对承嘉说:“你擅自作威作福,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依附奸臣,图谋不轨,杀了忠良的臣子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为所欲为吗?”承嘉大怒,于是到皇帝那里去弹劾思贞,让他去表州做了刺史(官名)。青州境内有一种蚕,一年能够繁殖四次。黜陟使(官名)兼卫州司马(官名)路敬潜八月来到这里,见到蚕茧叹息:“如果不是为发推行善良的政治,又怎么会弄到这样呢”(这不是良好的政事导致出现祥瑞吗!)特意写表推荐思贞。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州的刺史,一直都廉洁朴素,表扬他的奏章一直都是最多的。睿宗即位后,征他当了将作大匠,当时的左仆射窦怀贞大兴土木建造金仙、玉真两观,使用了大量的工匠,思贞经常节约减少(用人量)。怀贞很愤怒,常责备思贞。思贞说:“你身居这样的要职,责任重大,影响广泛。你没有推广皇帝的圣明,反而大兴土木,侵害了人民百姓,你难道不感到惭愧吗?又听信小人诬陷的话,在朝廷上污辱了大臣,今日这件事是不可原谅的。我现在就告辞了“甩了袖口就走了。回家闭门很多天天没有出来,思贞转身离去,关上大门好几天。皇上听说后特别请他继续监管事情又听小人诬陷的话来在朝廷上侮辱士人,现在不能侍奉您了."他就拂衣离去,关上家门不出等候定罪.皇帝知道了此事,特地下命令让他办理公事.窦怀贞被处死后皇帝下制曰:(都是夸他的话)“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德才兼备,庄严不可侵犯。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名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不久兼做申王府长史,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最后,屡次说老说病上表请退休,皇帝就放他假了。开元四年去世的,享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号是简。

《新唐书·尹思贞传》

2、《新唐书·契苾何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契苾何力,九岁而孤。贞观六年,与母率众千余诣沙州内属,太宗处其部于甘、凉二州,擢何力左领军将军。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何力驰壮骑,冒围奋击,虏披靡去。是时吐谷浑王伏允在突沦川,何力欲袭之,万均惩前败,以为不可。何力曰:“贼无城郭,逐荐草美水以为生,不乘其不虞,正恐鸟惊鱼骇,后无以窥其巢穴。”乃阅精骑千余,直捣其牙,斩首数千级,获橐驼、马、牛、羊二十余万,俘其妻子,伏允挺身免。有诏劳军于大斗拔谷。万均耻名出其下,乃排何力,引功自名。何力不胜愤,挺刀起,将杀之,诸将劝止。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帝怒,将解其官授何力。何力顿首曰:“以臣而解万均官,恐四夷闻者,谓陛下重夷轻汉,则诬告益多。又夷狄无知,谓汉将皆然,非示远之义。”帝重其言,乃止。帝征高丽,诏何力为前军总管。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城拔,得刺何力者高突勃,驺使自杀之,辞曰:“彼为其主,冒白刃以刺臣,此义士也。犬马犹报其养,况于人乎?”卒舍之。俄以昆丘道总管平龟兹。帝崩,欲以身殉,高宗谕止。总章、仪凤间,吐蕃灭吐谷浑,势益张,入寇鄯、廓、河、坊等州,诏周王为洮州道、相王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何力等讨之。二王不行,会何力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毅。始,龙朔中,司稼少卿梁修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示何力曰:“此木易成,不数年可庇。”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修仁惊悟,更植以桐。

(节选自《新唐书·诸夷蕃将列传》)

译文:

契苾何力九岁时父亲去世。贞观六年,何力和母亲率领本部落一千多人到沙州归顺唐朝,唐太宗将他的部落安置在甘、凉二州,提拔何力为左领军将军。贞观九年,契苾何力与薛万彻、薛万均到赤水川征讨吐谷浑。薛万均率领骑兵先行,被贼军包围,兄弟二人都受伤落马,徒步作战,士兵战死者十有七八。何力骑骏马奔驰,奋力冲进重围,敌兵纷纷后退。这时吐谷浑王伏允在突沦川,何力想要袭击他,薛万均鉴于前番兵败,认为不行。何力说:“贼寇没有城郭,追逐水草丰美之地为生,不趁他们没有防备时袭击,只怕会鱼惊鸟散,以后就无法找到他们的巢穴了。”于是挑选精锐骑兵一千多人,直捣伏允王庭,斩杀数千人,抓获骆驼、马、牛、羊二十多万头,俘虏伏允的妻子儿女,伏允脱身幸免。皇帝下诏在大斗拔谷慰劳军队。薛万均为自己名列何力之下感到羞耻,就排挤何力,把功劳归到自己头上。何力忍不住气愤,拔刀而起,想要杀掉薛万均,被众将劝阻了。等到军队返回,皇帝责问事情的缘故,何力详细陈述了薛万均兵败的情况。皇帝发怒,要罢免薛万均的官职授给何力。何力磕头说:“因我而免去薛万均的官职,恐怕四夷听说后,会说陛下重夷轻汉,那么诬告就会更多。再说夷狄无知,会认为汉将都像薛万均一样,这不合宣示远方的道理。”皇帝看重他的话,于是作罢。皇帝征讨高丽,诏令何力任前军总管。何力驻军在白崖城(外),被贼寇用长矛刺中,伤势很重,皇帝亲自为他敷药。城被攻克以后,抓获刺伤何力的高突勃,命何力亲自处死他,何力推辞说:“他为他的君主,冒着白刃来刺杀我,他是个义士。犬马尚知道报答养育之恩,何况人呢?”最终放了他。不久任昆丘道总管平定龟兹。太宗死后,他打算以身相殉,高宗下令阻止了他。总章、仪凤年间,吐蕃消灭吐谷浑,势力更加强大,入侵鄯、廓、河、坊等州,诏令周王任洮州道、相王任凉州道行军元帅,率领何力等人讨伐吐蕃。二王还没有出行,正碰上何力在这时去世。朝廷追赠何力为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号为毅。当初,龙朔年间,司稼少卿梁修仁新建大明宫,在庭中种植白杨树,让何力来看并说道:“这种树容易成材,不到几年就可以遮荫。”何力不答话,只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诗句,梁修仁猛然醒悟,改种桐树。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

3、《新唐书·武元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武元衡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②叶(__é):和洽,相合。

译文:

武元衡,字伯苍。他的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皇后的隔堂弟弟。武元衡中进士后,逐步升任为华原县令。当时京城附近地区的镇军将军,多恃功骄横,侵害吏民,武元衡管理不了称病离职。德宗钦佩他的才干,征召为比部(刑部四司之一)员外郎,一年内三次升迁到右司郎中,处世周详完善,很称职。被提拔为御史中丞。曾经被召对延英殿,皇帝在目送他离开时曾夸赞说“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

顺宗登基后,王叔文派人诱使武元衡结为同党,但武元衡拒不接受。监察御史刘禹锡请求武元衡给自己做判官,武元衡没有答应,王叔文更加不高兴。恰逢册立皇太子,武元衡辅佐他,因此太子了解他。等到太子即位,即为宪宗。元和二年,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宪宗皇帝一直知道武元衡坚持正义,胸怀操守,所以对他礼遇有加,特别信任,与其他宰相不同。浙西李锜请求朝见皇帝,随后又推称有病,想要拖延朝见的日期。皇帝问宰相郑絪,郑絪请求批准李锜的要求,武元衡说:“不行,李锜自己请求朝见,皇帝已经下诏书同意召见他了,可他却又不来,这样一来好像朝见不朝见都由李锜说了算。陛下刚即位,天下人都耸着耳朵,睁亮眼睛注意您,若有奸臣能为所欲为,那么皇上的威严与诏令就全都没了。”宪宗认为他讲的话是正确的,就下诏书敦促李錡入朝。李錡的诡计败露后,果真公开反叛。这个时候,蜀地刚刚平定,高崇文为节度使,不懂吏治,皇帝难以找到替代他的人。就下诏命武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皇帝亲自到安福门慰问他,为他送行。高崇文离开成都时,几乎把金帛、帟幕、伎乐、工巧都带走了,蜀地几乎被洗劫一空。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抚平定,严肃政纪,自身节俭,宽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谐,百姓富裕,蛮夷之人思归朝廷。武元衡品性沉着稳重,虽然不喜欢交际,但府署选置的僚属都是当时的才俊。

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京城操持政务。李吉甫、李绛在皇帝面前为一些事情争执不休,不和谐,只有武元衡正道直行,不违附任何一方。皇帝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李吉甫死后,淮蔡战争,皇帝把国家枢机政务都交给武元衡办理。王承宗上疏朝廷,请求赦免吴元济(不予讨伐),派人告知中书令,态度傲慢不恭敬,武衡呵斥来人,赶走了他。王承宗怨恨他,多次上奏章诬陷诋毁武元衡。不久武元衡上朝,刚出靖安里的府第,夜还未尽,遇到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驾驭马车的随从与歹徒格斗,打不过,都惊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杀害了武元衡。官府巡逻的人(发现后)大声喊“盗贼杀了宰相”,连续十余里,一直传到朝堂上。上朝的百官惶恐不安,也不知道哪个宰相遇害。不久,他的马跑回府第后,朝廷内外才知道是武元衡。相关官员上报给皇帝,皇帝感到震惊,不上朝。在延英殿里召见宰相,十分悲痛,曾有两顿饭没有吃下去。后来追封武元衡为司徒,赐他谥号“忠愍”。

《新唐书·武元衡传》

4、《新唐书·岑文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岑文本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以事陛下。”帝乃止。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既任职久,赉锡丰饶,皆令弟文昭主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恐累卿,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让敕,卒无过。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有删减)

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父岑善方,在后梁任吏部尚书。父亲岑之象,在隋做官,任邯郸令,因事被人告了一状,无法申冤。岑文本当时十四岁,到司隶官处替父亲申理冤屈,辩论和对答的言辞悲伤流利而又无可辩驳,整个官署的人都感叹赞赏他,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

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仪表美好,擅长写文章,见多识广且融会贯通。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官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华丽情致丰富。李靖又向太宗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当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于是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封江陵县子。

过了一年岑文本任中书令,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粮食运输的目次、兵器甲胄的总目、物资配给的次序等事都要办理,文本筹算不离手,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如今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文本到幽州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下了眼泪。不久病死,终年五十一岁。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

当初,岑文本地位尊贵的时候,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他侍奉母亲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也一定以礼平等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并说:“我喜欢和信任他”。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推辞说:“我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不能胜任,不想希求太子的恩泽,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刚被授予中书令的时候,面带忧色,他的母亲问他原因,文本回答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责任重、官职高,因此忧惧。”亲戚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说:“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办产业,文本叹息说:“我本是汉南的一个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如今没有什么功劳,仅仅凭着写文章官至宰相,俸禄已经日渐丰厚,为什么还要再置产业呢?”任职久了之后,皇帝给他的赏赐越来越多,他都让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文昭当时任秘书郎,结交了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唐太宗听说了很不高兴,对文本说:“你的弟弟有很多过错,恐怕会连累你,我要把他调离京城。”岑文本回答说:“臣幼年丧父,老母亲最疼爱的就是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如果让他离开京城,母亲必定忧愁,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没有老母亲了。”他边说边流泪哭泣。太宗同情他的爱母之心,只召见岑文昭严厉训诫,没有把他调出京城。岑文昭最终再无过失。

《旧唐书·岑文本传》《新唐书·岑文本传》

5、《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德裕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李德裕,字文饶。穆宗即位,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奖优华帝怠荒于政故戚里多所请丐挟宦人诇禁中语关托大臣。德裕建言:“旧制,驸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请白事宰相者,无辄诣第。”帝然之。未几,授御史中丞。牛僧孺入相,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召拜兵部侍郎。裴度荐德裕材堪宰相,而李宗闵以中人助,先秉政,且得君,出德裕为郑滑节度使。凡德裕所善,悉逐之。逾年,徙剑南西川。初,蜀自南诏入寇,民失职,无聊生。德裕至,乃建筹边楼,请甲人于安定,弓人于河中,弩人于浙西,由是蜀之器械皆犀锐。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凡十一军。又筑城以厄吐蕃,复关以夺蛮险。岁运内粟分饷诸戍,远民乃安。于是二边浸惧,南诏请还所俘掠四千人,吐蕃以城宾服。武宗会昌二年,泽潞节度刘从谏死,其从子稹擅留事,以邀节度。德裕建遣讨之。会横水戍兵叛,入太原,逐其帅,奉裨将杨弁主留事。方是时,稹未下,朝廷益为忧。德裕即奏:“弁贱伍,不可赦。如力不足,请舍稹而诛弁。”其后弁见斩,献首京师。诸道兵出境,皆仰给度支,德裕忧多迁延以困国力。因请敕诸将,令直取州,勿攻县。未几,郭谊持稹首降。帝问:“何以处谊?”德裕曰:“贷之无以惩恶。”尽取尝为稹用者,悉诛之。策功拜太尉,进封卫国公。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虽至大位,犹不去书,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卒,年六十三。(节选自《新唐书李德裕传》,有删改)

译文:

李德裕,字文饶。穆宗即位,凡是用来号令的法律条文都经过他亲手书写,皇帝多次召见他,对他的奖励很优厚。皇帝在政事方面懈怠荒废,所以皇亲国戚大多有所请求,挟制宦官刺探宫中话语,让大臣代人陈说请托做某些事。李德裕进言说:“按以前法令规定,驸马都尉与重要官员禁止互相交往。现在竟公然到宰相和大臣的私宅中去,要求那些有事禀告宰相的人,不要总是到宰相府中去。”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不久,授予他御史中丞的官职。牛僧孺担任宰相,把李德裕调出京城任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召见李德裕并授予他兵部侍郎的官职。裴度推荐李德裕,认为他的才能可以胜任宰相,可李宗闵凭借宦官的帮助,此前先主持政事,并且很受皇帝赏识宠信,把李德裕调出京城任郑滑节度使。凡是与李德裕交好的人,全被贬出朝廷。过了一年,把李德裕调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此以前,南诏入侵蜀地,蜀地百姓失去常业,生活没什么依靠。李德裕到了之后,于是筹划建造边卡戍楼,从安定请来铠甲精兵,从河中请来弓箭手,从浙西请来弓弩手,从此蜀地武器坚固锐利。大致从二百户人家选拔一人,让他们训练战事,给钱他们,让他们不做其他的事,形势宽缓就从事农业,形势危急就进行战斗,称他们为“雄边子弟”,总共十一军。又建筑城池来扼制吐蕃,修复关塞来夺取南蛮险要之地。每年从内地运输粮食分发各戍守士兵,边陲百姓于是安定了。从此南诏和吐蕃逐渐恐惧,南诏请求归还所俘虏掠夺的汉人四千人,吐蕃用割让城池来臣服。武宗会昌二年,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了,他的侄子刘稹独揽留事大权(留事:官名,指节度留后;也可指积压的公务),来谋取节度使的官职。李德裕建议派兵讨伐他。恰逢横水戍守的兵士叛乱,攻入太原,逐离他们的主帅,拥立副将杨弁主持节度留后事。当这个时候,刘稹还没有平定,朝廷更加忧虑。李德裕就上奏说:“杨弁扰乱军队,不可赦免。假如我们兵力不够,请允许把刘稹放一边而先诛杀杨弁。”此后杨弁被斩杀,把他的头献给了朝廷。各路军马远出自己所管辖的地方,都依靠朝廷财政支出,李德裕忧虑牵制拖延太久而使国力困窘。于是请求朝廷号令诸将,命令军队直接攻取州府,不要攻打县城。没过多久,郭谊献上刘稹首级投降。武宗皇帝问:“怎样处置郭谊?”李德裕曰:“宽赦他就没有什么办法来惩罚反叛之人。”把曾经被刘稹任用的人都抓来,把他们全部诛杀。因功劳册封授予太尉官职,爵位进封卫国公。李德裕性格孤傲,明智善辩而有风采,善于写文章,虽然到达高位,还是不断读书。他常常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武宗知人善用,对他言听计从,当时王室几乎达到了中兴的局面。六十三岁去世。

《旧唐书·李德裕传》《新唐书·李德裕传》

6、《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日:“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由:“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日:“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微与我安天下畏富貴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十,谥日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牒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荻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祁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凤之上。

《旧唐书·房玄龄传》《新唐书·房玄龄传》

7、《新唐书·白敏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白敏中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白敏中,字用晦,少孤,承学诸兄。武宗雅闻居易(白居易)名,欲召用之。是时,居易足病废,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即荐敏中文词类其兄而有器识。即日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宣宗立,德裕贬,敏中抵之甚力,议者訾恶。德裕著书亦言“惟以怨报德为不可测”,盖斥敏中云。历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自员外,凡五年,十三迁。

崔铉辅政,欲专任,患敏中居右。会党项数寇边,铉言宜得大臣镇抚,天子响其言,故敏中以平章事、制置使。初,帝爱万寿公主,欲下嫁士人。时郑颢擢进士第,有阀阅,敏中以充选。颢与卢氏婚,将授室而罢,衔之。敏中自以居外,畏颢谗,自诉于帝。帝曰:“朕知久矣。若用颢言,庸相任耶?”顾左右取书一函,发视,悉颢所上,敏中乃安。及行,帝御安福楼以饯,颁玺书谕尉,赐通天带,卫以神策兵,开府辟士,礼如裴度讨淮西时。次宁州,诸将已破羌贼,敏中即说谕其众,皆愿弃兵为业。乃自南山并河按屯保,回绕千里。又规萧关通灵威路,使为耕战具。逾年,检校司徒,徙剑南西川,增骡军,完创关壁。治蜀五年,有劳,加兼太子太师,徙荆南。

懿宗立,召拜司徒、门下侍郎,还平章事。数月足病不任谒,固求避位,不许,中使者劳问,俾对别殿,毋拜。右补阙王谱奏言敏中病四月陛下坐朝与他宰相语不三刻安暇论天下事愿听其请无使有持宠旷贵之讥书闻,帝怒,斥谱阳翟令。未几,加敏中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扰边,召敏中入议,许挟扶升殿。固求免,乃出为凤翔节度使。三奏愿归守坟墓,除东都留守,不敢拜,许以太傅致仕。诏书未至,卒,册赠太尉。博士曹邺责其病不坚退,且逐谏臣,举怙威肆行,谥曰丑。

【注】①苶(nié):精神不振。②阀阅:指功勋世家。

译文:

白敏中,字用晦,幼年丧父,跟从同宗的族各位兄长学习。武宗素闻白居易之名,想要征召任用他。当时,白居易因足病而去官在家,宰相李德裕说他衰弱疲惫不堪任职,即推荐白敏中文词如同他的兄长而且有度量见识。当天任他为知制诰,召白敏中入翰林为学士。?宣宗即位,李德裕被贬,白敏中极力诋毁他,为议论者厌恶。李德裕著书也说“惟有以怨报德不可推测”,这大概是斥责白敏中的话。白敏中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从员外开始,先后五年,十三次迁官。

崔铉辅佐政事,想独断专行,担心白敏中身居要职。正值党项多次入侵边疆,崔铉说应该有大臣镇抚,天子同意他的话,因此让白敏中担任平章事、制置使。起初皇帝怜爱万寿公主,想下嫁给士人。当时郑颢考中进士科,有世家门第(的背景),白敏中以(他)充选。郑颢与卢氏定婚,将要完婚而停止,(故)对白敏中怀恨在心。白敏中因为自己居官在外,害怕郑颢谗毁,便主动向皇帝诉说。皇帝说:“朕早知道了。如果朕听信了郑颢所说的,还任用你吗?”(皇帝)环视左右,取出一盒书信,打开来看,都是郑颢上报的奏书,白敏中才心安。等到出行,皇帝亲临安福楼饯别,颁布玺书告慰,赐通天带,让神策兵护卫,授予他成立府署、选置僚属的权力,礼遇如同裴度讨伐淮西时。驻扎宁州时,诸将已攻破羌贼,白敏中即劝说民众,都愿意弃甲为业。于是从南山依傍黄河安置屯堡,回绕千里。又谋划萧关通往灵、威的道路,让他们打造耕战的器具。一年后,白敏中任检校司徒,升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增加骡子军,修缮关墙。在蜀治理五年,有功劳,加授兼太子太师,移任荆南节度使。

懿宗即位,征召白敏中授任司徒、门下侍郎,再任平章事。(白敏中)好几个月因脚病不能履职拜见,坚决请求离职,不被准许,宫中派出的使者去慰问,让他在偏殿(正殿以外的殿)答对,不用跪拜。右补阙王谱上奏说:“白敏中患病四月,陛下坐朝,与其他宰相谈话不过三刻钟,哪有闲暇讨论天下事?希望听从白敏中的请求,不要使他受到依仗宠遇官居高位而才能不胜任的非议。”奏章进上,皇帝恼怒,贬王谱为阳翟令。不久,加授白敏中为中书令。

咸通二年,南蛮侵扰边疆,召白敏中入朝商议,皇帝允许搀扶他上殿。白敏中坚决请求免职,于是出任凤翔节度使。三次上奏希望归还家乡守护坟墓,授任东都留守,他不敢接受,允许以太傅退休。诏书未到,白敏中去世,册命追赠太尉。博土曹邺谴责他有病不坚决退休,而且驱逐谏臣,依恃权威肆意横行,谥号为丑。

《新唐书·白敏中传》

8、《新唐书·孔颖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孔颖达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新唐书·孔颖达传》

9、《新唐书·光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光颜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如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本军独当一面。光颜乃壁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蝟。子揽马鞅谏死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是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敢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城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侍。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衊之。饬名姝,教歌舞、六博,举止光丽,费百钜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译文:

李光颜,字光远。葛旃小时候把骑射技术传给他,常常叹息他的天资敏捷矫健,自己赶不上他。长大后光颜跟从河东军担任副将,讨伐李怀光、杨惠琳,立下战功。跟从高崇文平定剑南,屡次出入敌营,拔取旗帜,神出鬼没,名声更响。被提拔兼任御史大夫,历任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伐蔡州,李光颜凭借陈州刺史的身份充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刚刚过了一个月,就被提升为本军节度使,皇帝诏令用他的部队独当一面。李光颜就在溵水边构筑营垒驻守。第二年,在时曲大败敌军。起初,敌军凌晨就用阵势压制住他的阵营,部队不能冲出去,李光颜就毁掉营垒的栅栏,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军之中,往返冲突,敌人认识光颜,弓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地射往他的身上。他的儿子拉住他的马缰绳苦谏他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挺着大刀斥退他,于是全军将士奋勇争先,敌军才溃败了。正当这个时候,各路藩镇的部队环绕蔡州十多处,都相互顾忌,不敢向前,只有李光颜先打败敌军。当初,裴度宣谕抚慰各路藩镇的部队回朝复命,对唐宪宗说:“李光颜勇敢而且忠义,一定会立功。”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李光颜在郾城击败敌军,打死百分之三十的敌军,估计他们的铠甲共有三万,全部画上雷公符、斗星,署名:“破城北军。”郾城守军邓怀金非常恐惧,郾城县令董昌龄趁着这种形势劝邓怀金投降,并且前来请求说:“城中士兵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抵押在贼人手里,如有不经战斗就投降的,将诛灭全族。请您攻打城池,我举火求援,求援到了,您打败他们,我就把城池献出来。”李光颜答应了他。贼兵已被击败,董昌龄奉献伪县印玺,邓怀金率领所有将领穿着平时的衣服开门待降。

都统韩弘平素傲慢骄纵,私下挟持贼兵,自显威风,并厌恶李光颜忠勇有力,思考用什么办法来扰乱他。他训练有名的美女,教诲他们歌舞、弈棋,并精心打扮,使她们光艳靓丽,耗资百万,派使者把她们送给李光颜,说:“李公为了君王而在野外风餐露宿,我恭谨的进献一些侍奉的人,慰劳您征战的勤苦。”李光光颜约使者第二天早晨收纳侍奉的人。李光颜于是集合将校,大摆宴席,引领使者带着侍奉的美女到了,一个个曼妙清秀,举止优雅,全军将士吃惊的看着。李光颜慢慢地说:“我离开家室已久,是为国家分忧,实在没有什么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是,我们的将士都抛妻别子,上刀山,下火海,怎么唯独把女色作为快乐?替我感谢韩公:天子对我李光颜恩德厚重,我发誓不和贼兵共存!”指着心脏说:“即使死了也忠贞不贰。”于是呜咽泪下,几万将士都感激流涕,于是厚赏使者,让他将这些侍者带回去。于是李光颜部队士气更加高涨。李光颜秉性忠义,善于安抚士卒,他的士兵都乐意被他任用。也许因为军队强劲勇悍,常常担任各路军队的相逢,所以多次建立功勋。

《新唐书·光颜传》

10、《新唐书·司空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司空图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③。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选自《新唐书》)

译文: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司空图咸通末年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赞许。不久,王凝犯法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激他知己之恩,跟他同去商州。后来王凝被起用任宣歙观察使,于是召他入幕府。皇帝召司空图任殿中侍御史,他不忍离开王凝府,台官指斥他误期之罪,于是贬为光禄寺主簿,分管东都。卢携以原宰相的身分住在洛阳,赏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卢携回朝时经过陕虢,叮嘱观察使卢渥说:“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的人。”渥即刻上表请任司空图为同僚官佐。正逢卢携重新执政,委任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将随天子避难,但未成行。司空图的弟弟有个仆人段章在黄巢军中,拉着司空图的手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可以去见他,不要冤枉送命。”司空图不肯去,段章为之落泪。司空图去咸阳,历尽艰险到达河中。此时僖宗住在凤翔,就在行宫委任他为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后来皇帝巡狩宝鸡,没要司空图随从,司空图就又回到河中。龙纪初年,他官复原职,因病辞官。景福年间又委任他为谏议大夫,也不到任。后来又召他为户部侍郎。司空图到朝廷致谢,几天后又走了。昭宗在华州,召他为兵部侍郎,他说自己腿有病坚持请辞。那时迁都洛阳,柳璨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王室。诏令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意趣粗野。柳璨知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

司空图原住中条山王官谷,有祖上的田产,于是隐居不出。建造了简陋的亭观等房子。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并题名为“休休亭”,还写文章表述心志:“辞官,是美事。既安闲自得,美也就有了。本来,衡量我的才能,一宜辞官;估量我的素质,二宜辞官;我老而昏聩,三宜辞官;再,我年轻时懒散,长大后马虎,老了后迂腐。这三者都不是治世所需要的,所以更宜辞官了。”还自称为“耐辱居士”。他的言语奇特古怪,以此来免祸。他预先准备了棺材坟地,遇到好天气就领客人们坐在墓穴里饮酒赋诗。客人觉得难堪,司空图说:“你为什么看不开呀。生与死本是一回事,我哪里只是在此暂游呢?”每年过年时,村里集合击鼓跳舞祝祷,司空图与乡里老人们同乐。王重荣父子非常看重他,多次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收。为了作碑,王重荣赠绢几千匹,司空图把绢放在虞乡市上,任人拾取,一天就拿光了。

朱全忠篡位,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不去。哀帝被杀,司空图听说后,绝食而死,享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没有儿子,把外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曾经被御史弹劾,昭宗也不加责怪。

《新唐书·司空图传》

《新唐书·尹思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