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原文及翻译)
5.2[原文]
滕定公薨①。
世子谓然友曰②:“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③。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④。”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⑤。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⑥。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
之以礼——可谓孝矣⑦。’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⑧。”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⑨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⑩。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⑪。”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⑫。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⑬。”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⑭。孔子曰:‘君薨,听于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⑮。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⑯。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⑰。”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⑱。”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⑲。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⑳。
5.2[原文通释]
滕定公去世了。
太子对然友说:“以前孟子曾经与我在宋国交流过,在我心里始终不能忘记。现在不幸遇到了大变故,我想让您向孟子征询意见,然后再操办丧事。”
然友到邹国向孟子征询意见。孟子说:“这不是很好的打算吗!父母去世,本来就是自己倾注真情哀痛的时候。曾子说过:‘父母活着时以礼侍奉他们,父母故去了以礼安葬他们,以礼祭祀他们——能称得上尽孝了。’诸侯的丧礼我没有学过;虽然这样,我曾听说过:三年的服丧期,穿缉边的粗麻布丧服,喝稠粥,从天子直到平民百姓,夏商周三个朝代共同遵守这个规矩。”
然友回国汇报后,太子确定遵循三年的丧礼,宗室百官都不想这么办说:“我们同一祖宗的鲁国的前代君主没有谁实行过这种丧礼,我们的前代君主也没有谁实行过这种丧礼,到了您自身却折返回来,不可以的。况且《志》上说‘丧祭的事遵从先祖的礼节’,说的是我们实行的丧礼是有传承的。”
太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追求学习询问,喜好驱马驰骋演练剑术。现在宗室百官不值得我听从,担心他们的意见对大事不能够做到最好,您替我讨教孟子。”
然友又到邹国请教孟子。
孟子说:“是这样的,这是不能求助别人的。孔子说:‘国君去世,众官向冢宰听命,世子喝粥;面色阴沉地走到孝子的位置就放声痛哭;百官和有关人员没有谁敢不哀伤的——世子为他们带了头。上位的人喜好怎么做,下面的人一定比上位的人更加喜好怎么做。上位者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上刮风草必然随风倒’——这事取决于太子。”
然友返国后作了汇报。太子说:“说得对,这确实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在搭建的茅草房住了五个月守丧,没有发布政令诫示。百官和族人算得上知礼。
到了安葬之日,各国吊丧的人观看了葬礼:太子面容悲戚,哭声哀痛——吊丧的人非常满意。
5.2[注释]
①滕定公薨:滕定公去世。滕定公,滕国第29任君主。薨,音hōng,天子、诸侯国君及有爵位的人去世。
②世子谓然友曰:太子对然友说。然友,滕国大夫。
③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以前孟子曾经与我在宋国交流过,在我心里始终不能忘记。尝,曾经。于,在。
④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现在不幸遇到了大变故,我想让您向孟子征询意见,然后再操办丧事。大故,大变故,指父亲去世。问,征询意见。于,向。行事,具体操办丧事。
⑤然友之邹问于孟子:然友到邹国向孟子征询意见。之,去,到。于,向。
⑥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这不是很好的打算吗!父母去世,本来就是自己倾注真情哀痛的时候。亦,副词,太,正,很。善,好的打算。亲,父母亲。丧,动词,去世。固,本来。所自尽,自己尽情哀痛的时候。自尽,自己倾注真情,自己尽情。
⑦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父母活着时以礼侍奉他们,父母故去了以礼安葬他们,以礼祭祀他们——能称得上尽孝了。这话应该是曾子从孔子那里学到的又传授下来的话。《论语·为政》回答孟懿子问孝时孔子曾如是回答。生,活着时。破折号相当于“如此”。
⑧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诸侯的丧礼我没有学过;虽然这样,我曾听说过:三年的服丧期,穿缉边的粗麻布丧服,喝稠粥,从天子直到平民百姓,夏商周三个朝代共同遵守这个规矩。诸侯之礼,这里指诸侯的丧事活动礼节。未之学,即“未学之”,否定短语宾语前置,没学习这些礼仪形式。齐疏之服,作动词,穿齐衰的丧服。齐疏,意义同“齐衰(zīcuī)”。齐衰,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中的第二等。齐,衣下缝也。不缉边叫斩衰,缉边的叫齐衰。飦粥之食,作动词,喝稠米粥。飦,音zhān,同“饘”,稠粥。达于,直到。庶人,普通人,平民百姓。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共之,共同遵循这个规矩。共,作动词,共同遵循。
⑨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然友回国汇报后,太子确定遵循三年的丧礼,宗室百官都不想这么办。反命,回来汇报。反,同“返”。父兄,宗族中的父辈和兄长们。
⑩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我们同一祖宗的鲁国的前代君主没有谁实行过这种丧礼,我们的前代君主也没有谁实行过这种丧礼,到了您自身却折返回来,不可以的。宗国,同属一个祖宗的国家。莫之行,即“莫行之”,否定短语宾语前置,没有谁实行。反之,折返回来,走回头路。
⑪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况且《志》上说‘丧祭的事遵从先祖的礼节’,说的是我们实行的丧礼是有传承的。《志》,王室及各诸侯国国家事务的记录,区别于《传》。从,遵从,遵循。第二个“曰”,说的是。有所受,有传承的。
⑫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我过去不曾追求学习询问,喜好驱马驰骋演练剑术。学问,学习询问。驰马,驱马驰骋。试,演练。
⑬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现在宗室百官不值得我听从,担心他们的意见对大事不能够做到最好,您替我讨教孟子。不我足,即“不足我”,否定短语宾语前置,不值得我听从。为,介词,替。
⑭然,不可以他求者也:是这样,这是不能求助别人的。他,自身以外的人,别人。求,求助。
⑮君薨,听于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国君去世,众官向冢宰听命,世子喝粥;面色阴沉地走到孝子的位置就放声痛哭;百官和有关人员没有谁敢不哀伤的——世子为他们带了头。听于宰,众官向宰相听命。“听”前省主语“百官”。歠,音chuò,本指吸食稠粥发出的声音,吸,喝。“歠”前省主语“世子”。面深墨,脸色阴沉。莫,没有谁。破折号相当于“这是因为”。先,为动用法,为……表率,为……带头。
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上位的人喜好怎么做,下面的人一定比上位的人更加喜好怎么做。有好者,表现出喜好。有,表现出。焉,兼词,于是,即“比他”“比上位的人”。
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上位者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上刮风草必然随风倒——这事取决于太子。“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语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回答季氏之问说的,原句“尚”为“上”。这里的“君子”指上位者,“小人”与此相对,指老百姓。德,即上文中所说的道。风,名词用作动词,像风,是风。“草”用法相同。草上之风必偃,草上刮风(草)必然随风倒。之,放在“草上”与“风”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风,用作动词,刮风。偃,仆,倒。破折号相当于“决定怎么做” 。是,这。在,在于,取决于。
⑱然,是诚在我:说得对,这确实取决于我。诚,确实,的确。
⑲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于是太子在搭建的茅草房住了五个月守丧,没有发布政令诫示。百官和宗族的人算得上知礼。五月居庐,当时国君去世正常停丧待葬为五个月,是为殡,这期间太子住在临时搭建的茅草房里守丧。命戒,发布政令诫示。戒,同“诫”。可渭,称得上。知,知礼。
⑳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到了安葬之日,各国吊丧的人观看了葬礼:太子面容悲戚,哭声哀痛——吊丧的人非常满意。四方,来自四方各诸侯国的吊丧的人。破折号相当于“看到这样的丧礼”。大悦。很满意,很认可。
5.2[解读与点评]
然友往返两次征询孟子意见。一见“定框框”,初步确定了按什么规矩办,二见“打气”,坚定了按三年之丧的规矩办。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出现这种情况是意料之中的。因为虽然“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但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已很少有国君实行了,谁愿意“居庐歠粥”守丧25个月呢!候任国君急急忙忙听政发号施令,享受荣华富贵。用“父兄百官”的话说,“三年之丧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而且有《志》记载“丧祭从先祖”,这么做也不会有非议。但严格按规矩做,孟子的“三年之丧”意见才是当时最正确的意见,用今天的话说,孟子支持滕文公“克己复礼”走回头路。其实“父兄百官”才不关注候任者守丧多久呢,他们的“不欲”只是走走过场,一旦候任者作出了决定,大家只是听命而已。当然,滕文公通过守丧25个月进行了孝道教育,提高了威信。本章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上行下效。滕文公是一个好的民风带头人。
说实话,不论从生理上讲还是从心理上讲,搭个草庐守丧25个月与世隔绝,哀则哀矣,虔敬也可以了,但耗费了25个月光阴不说,礼法生疏了,音乐生疏了,身体垮了,精神上的折磨更是个问题。我想,无论父母活着还是故去,心中都要有父母,不忘出处,这就够了。试想做父母的能忍心儿子饥寒交迫为自己守丧吗?人一生一共才几个25个月啊,能总沉寝在悲哀中吗?“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多损害身体啊!
-
- 鲁周公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鲁周公世家注释翻译)
-
2023-06-20 14:02:05
-
- 短歌行其一曹操原文翻译(短歌行其一曹操原文赏析)
-
2023-06-20 13:59:18
-
- 短歌行其一曹操原文翻译(短歌行第一句赏析)
-
2023-06-20 13:56:32
-
-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论语励志的经典语句)
-
2023-06-20 13:53:45
-
- 货殖列传序原文及翻译(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
-
2023-06-20 13:50:58
-
- 李广射虎文言文翻译(李广射虎注释及翻译全文)
-
2023-06-20 13:48:12
-
-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赏析(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注释)
-
2023-06-20 13:45:25
-
- 先妣事略全文翻译(先妣事略译文和注释)
-
2023-06-20 13:42:38
-
- 辽史白话文阅读(辽史全文翻译)
-
2023-06-20 13:39:51
-
- 书上元夜游文言文翻译(书上元夜游翻译及注释)
-
2023-06-20 13:37:05
-
-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书戴嵩画牛说课稿)
-
2023-06-20 13:34:18
-
- 伍子胥列传原文翻译(伍子胥列传原文翻译注释)
-
2023-06-20 13:31:32
-
-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古文观止名句及翻译)
-
2023-06-20 13:28:45
-
-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原文(张中丞传后叙赏析)
-
2023-06-20 13:25:58
-
- 吊古战场文原文及翻译(吊古战场文注释及赏析)
-
2023-06-20 13:23:12
-
- 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殿上虎刘安世文言文翻译)
-
2023-06-20 13:20:25
-
-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翻译简短)
-
2023-06-20 13:17:38
-
- 公冶长第五原文及翻译(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分享)
-
2023-06-20 13:14:52
-
-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翻译注释(过小孤山大孤山注释及翻译)
-
2023-06-20 13:12:05
-
- 蜀江水碧蜀山青出自哪里(长恨歌翻译及赏析)
-
2023-06-20 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