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刘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明史·刘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济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再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甘肃总兵官李隆嗾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鞫。济皆力陈不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前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给事中刘最以劾中官崔文调外任,景贤复劾其违禁,与御史黄国用皆逮下诏狱,戍最而谪国用。法司争不得,济言:“国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如最等小过耳,罗织于告密之门,锻炼于诏狱之手,旨从内降,大臣初不与知,为圣政累非浅。且李洪、陈宣罪至杀人,降级而已。王钦兄弟党奸乱政,谪戍而已。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何以示天下?”帝怒,夺济俸一月。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乃并释玺等,是法不行于戚畹奴也。”济在谏垣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济疏救编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不听。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水桥,伏哭左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日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卒于戍所。隆庆初复官,赠太常少卿。(节选自《明史·刘济传》)
译文: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授任吏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又升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元年,进升刑科都给事中。按旧例,厂卫逮捕了人,一定要取原奏情况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携带帖驾到刑科,刘济索要原奏,白寿不给,刘济也不肯签发。都督刘晖因奸党判处戍边,皇帝下诏恢复他的官职。甘肃总兵官李隆唆使乱军杀死巡抚许铭,逮入都城,经营救免于审讯。刘济都极力陈述不行,皇帝听从了他的话。刘晖削职,李隆受审认罪。定国公徐光祚谋划占据民田,怂恿滦州百姓揭发前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办此案,缇骑逮捕审讯。刘济请求一并惩治徐光祚,奏章下发给主管部门。给事中刘最因弹劾宦官崔文调京外任职,芮景贤又弹劾他违反禁令,与御史黄国用都被逮捕投入钦犯监狱,判刘最戍守而黄国用贬谪。法司争辩没有效果,刘济进言:“国家设置三个法司,专门管理刑法狱讼,有的主管判断是非,有的主管平反冤狱。有权力的大臣不能以个人恩怨评定事情的是非,天子不能以个人爱恶决定刑罚的轻重。自从锦衣镇抚官专门管理钦犯监狱,法司几乎成为虚设。如刘最等不过小错而已,可是告密的人罗织罪名,在钦犯监狱中枉法制造罪名陷害他们,圣旨从内宫发出,大臣最初并不知道,圣明政治受牵累不浅。况且李洪、陈宣罪名大到杀人,不过降级而已。王钦兄弟勾结奸党扰乱朝政,也只是贬谪戍边而已。用刘最等人和他们比较,何止天渊之别,可判罪却一样,怎么向天下人明示?”皇帝发怒,扣发刘济薪俸一个月。皇后之父陈万言的奴仆何玺打人致死,皇帝下令释放他。刘济执意上奏说:“陈万言纵容奴隶杀人,得以免罪是很幸运的。却一并释放何玺等,这样,是法律不能施用于外戚的奴仆。”刘济在谏官官署时间久,言论刚直,多与权贵宠幸相抵触,正直的声誉很高,皇帝逐渐不能忍受。“大礼”争议兴起,廷臣争辩的人多获罪。刘济上疏救助编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皇上不听从。不久刘济在金水桥阻拦众朝臣,在左顺门伏跪痛哭,在朝廷上受到杖责。过了十二天又受杖责,因罪被罚戍守辽东。嘉靖十六年,刘济死在戍守之地。隆庆初年恢复官职,追赠太常少卿。
《明史·刘济传》
2、《明史·刘炜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炜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炜,字有融,慈溪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刑科给事中。副都御史周铨以私憾挞御史。诸御史范霖、杨永与尚褫等十人共劾铨,炜与同官卢祥等复劾之。铨下诏狱,亦讦霖、永及炜、祥等。王振素恶言官,尽逮下诏狱。霖、永坐绞,后减死。他御史或戍或谪。炜、祥事白留任,而铨已先瘐死。炜累进都给事中。
景泰四年,户部以边储不足,奏令罢退官非赃罪者,输米二十石,给之诰敕。炜等言:“考退之官,多有罢软酷虐、荒溺酒色、廉耻不立者,非止赃罪已也。赐之诰敕,以何为辞?若但褒其纳米,则是朝廷诰敕止直米二十石,何以示天下后世?此由尚书金濂不识大体,有此谬举。”帝立为已之。山东岁歉,户部以尚书沈翼习其地民瘼,请令往振。及往,初无方略。炜因劾翼,且言:“其地已有尚书薛希琏、少卿张固镇抚,又有侍郎邹干、都御史王竑振济,而复益之以冀,所谓‘十羊九牧’。乞还冀南京户部,而专以命希琏等。”从之。平江侯陈豫镇临清,事多违制。炜劾之,豫被责让。
明年,都督黄竑以易储议得帝眷,奏求霸州、武清县地。炜等抗章言:“竑本蛮僚,遽蒙重任。怙宠妄干,乞地六七十里,岂尽无主者?请正其罪。”帝宥竑遣户部主事黄冈谢昶往勘还奏果民产户部再请罪竑帝卒宥焉昶官至贵州巡抚以清慎称。
炜天顺初出为云南参政,改广东,分守惠、潮二府。潮有巨寇,招之不服,会兵进剿,诛其魁。改莅南韶。会大军征两广,以劳瘁卒官。
(注)①宪:属吏称上司为“宪”,如宪台(御史官统称)。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
译文:
刘炜,字有融,是慈溪人,正统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南京刑科给事中一职。副都御史周铨因私人怨恨鞭笞御史,众御史范霖、杨永和尚褫等十人共同弹劾周铨,刘炜和同僚卢祥等人也弹劾他。周铨被关入钦犯监狱,也揭发了范霖、杨永和刘炜、卢祥等人。王振一向憎恶谏官,于是把他们都拘捕投入诏狱。范霖、杨永被判绞刑,后来减罪免死。其他御史有的戍边有的贬谪有的降职。刘炜、卢祥等事情弄清楚后留任,而周铨已经先在狱中病死。刘炜多次升任至都给事中。
景泰四年,户部以边境储备不足为由,奏请皇上让被罢免的没有贪污罪行的官员缴纳二十石粟米,朝廷给予他们封官授爵的文书。刘炜等人进言说:“已经考查罢免的官员,多是散漫暴虐、沉溺酒色和不讲廉耻的人,不只是贪污之罪而已,赐予他们诰敕,用什么理由?如果只是褒奖他们缴纳粟米,那么朝廷的诰敕就只值二十石米,用什么昭示天下后世?这是由于尚书金濂不识大体才有这样荒谬的建议。”皇帝为此立即禁止。山东年成歉收,户部因为尚书沈翼熟悉那个地方民众的疾苦,请求派他去赈灾。等到沈翼去了之后,完全没有办法。刘炜因此弹劾沈翼,并进言说:“那个地方已经有尚书薛希琏、少卿张固镇守安抚,又有侍郎邹干、都御史王竑赈济,而又增加了沈翼,可称为“十只羊九个人放”请求把沈翼召回南京户部,而专门把此事交给薛希琏等人去做。”皇帝听从他的建议。平江侯陈豫镇守临清,所做的事情多违背法制。刘炜弹劾他,陈豫被斥责。
第二年,都督黄竑因更换太子的奏议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上奏希望得到霸州、武清县的土地。刘炜等直言上疏说“黄竑本是蛮夷官员,突然蒙恩担当重任。仗恃恩宠狂妄要求利益,请求土地六、七十里,难道都是没有主人的土地吗?请追究他的罪过。”皇帝宽恕了黄竑,派户部主事黄冈、谢昶前去勘察。回京上奏,果然是百姓的产业。户部又请求惩治黄竑,皇帝最终宽恕了他。谢昶官至贵州巡抚,以清廉谨慎著称。
刘炜于天顺初年出任云南参政,改任广东,分别管理惠、潮二府。潮州有强大的贼寇,刘炜招降他们,他们不归服,刘炜汇集兵力进行围剿,杀了他们的头领。后改任南韶。正逢大军征伐两广,因辛苦劳累死在任上。
《明史·刘炜传》
3、《明史·刘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玉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玉,字咸栗,万安人。祖广衡,永乐末进士。正统间,以刑部郎中出修浙江荒政,积粟数百万,督治陂塘为旱涝备。景泰初历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请遇灾伤毋俟勘报即除其赋庶有司不得借覆核阴行科率从之。还治院事。福建、浙江盗起,命往督兵捕。议创寿宁县于官台山,以清盗窟。讨平处州贼。已,复巡抚辽东。居官以廉节称。终刑部尚书。父乔,成化初进士。累官湖广左布政使。玉登弘治九年进士,授辉县知县。发栗振饥,奏蠲虚税,复业者千家。擢御史。初,孙伯坚、金琦、王宁皆以传奉得官,已,又以指挥胡震为都指挥,分守通州。玉抗疏言:“传奉不已,继之内批,累圣德,乞皆罢之。”不纳。武宗即位,甫四月,灾异迭见,玉陈修省六事。出按京畿,中官吴忠奉命选后妃,肆贪虐。玉奏。不问。刘健、谢迁罢,玉驰疏言:“刘瑾等佞幸小臣,巧戏弄,投陛下一笑。顾谗邪而弃辅臣,此乱危所自起。民穷财殚,所在空虚,陛下不改图,天下将殆。乞置瑾等于理,仍留健、迁辅政。”不报。玉遂引疾归。后瑾榜玉奸党,复诬构之。罚输粟塞下者三,最后逮系诏狱,削籍放归。瑾诛,起河南佥事,迁福建副使,皆董学政。正德十五年,累擢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江防。宸濠反,攻安庆,玉以舟师赴援。事定,改抚郧阳。世宗即位,召为左佥都御史。论遏乱功,进右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左。历刑部左、右侍郎。六年秋坐李福达狱削籍,卒于家。玉所居仅庇风雨。天文、地理、兵制、刑律皆有论著。隆庆初,赠刑部尚书,谥端毅。
(选自《明史·刘玉传》)
译文:
刘玉,字成栗,万安人。祖父刘广衡,永乐末年考中进士。正统年间,任刑部郎中前往浙江治理垦荒事务,积储粮食数百万,又督民修治河塘以防旱涝之灾。景泰初年,担任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奏陈如遭灾害,不等核查上报,即先免去受灾地区的赋税,使有关部门不得借复核灾情之名暗中克扣,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回都察院视事。福建、浙江盗贼兴起,皇上命他前往监督军队追捕。建议在官台山设置寿宁县,以便清除贼巢。接着,讨平处州盗贼。不久,又巡抚辽东。广衡任职以廉节著称,官至刑部尚书。刘玉的父亲刘乔,成化初年考中进士。升迁至湖广左布政使。刘玉考取弘治九年进士,授官辉县知县。(刘玉)发放粮食救济饥荒,奏请免除虚税,恢复本业的有上千家。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在此之前,孙伯坚、金琦、王宁等都传达圣旨而获得官职,不久,皇上又提升指挥胡震为都指挥,镇守通州。刘玉上疏反对说:“传达圣旨的太监不断任官,常由内官批示任免,这样有妨皇上的圣德,请皇上将太监们尽行免职。”皇上未采纳他的意见。武宗即位才四个月,灾异不断发生,刘玉奏请皇上应修身反省六事。刘玉至京师地区巡按,宦官吴忠奉皇上之命选取后妃,恣意贪赃枉法。刘玉上奏揭发,皇上不加过问。刘健、谢迁免官,刘玉急速上奏说:“刘瑾等人原是善于奉迎的小人,因惯于戏弄,以博陛下欢心。爱护谄媚的小人而抛弃辅佐大臣,这是祸乱的根源。百姓贫穷,财政枯竭,各地府库空虛,陛下如不改变打算,天下将危险了。乞请将刘瑾等人交付审理,留用刘健、谢迁以辅佐朝政。”未获准。刘玉便称病回乡。后刘瑾宣布刘玉为奸党,并对他加以诬陷。刘玉三次被罚向边塞缴纳粮食,最后刘瑾矫皇上诏令将他逮捕入狱,并削除官籍放回家。刘瑾处死后,刘玉以河南佥事起用,升任福建按察副使,先后主管学政。正德十五年提升至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长江防守。宁王朱宸濠谋反,进攻安庆,刘玉率水军赴江西增援。叛乱平定后,改为巡抚郧阳。世宗即位,召刘玉为左佥都御史。朝廷评议平叛之功,晋升刘玉右副都御史。嘉靖元年改任左副都御史。先后任刑部左、右侍郎。六年秋季,因受李福达一案牵连被削去官籍,回家后去世。刘玉家房屋简陋,只能勉强遮蔽风雨。对于天文、地理、兵制、刑律等都有论著。隆庆初年,追赠刑部尚书,谥端毅。
《明史·刘玉传》
4、《明史·刘宗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宗周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坡,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太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休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万历二十九年,宗周成进士。天启元年,起仪制主事。疏言:“魏进忠导皇上驰射戏剧。势将指鹿为马,生杀予夺,制国家大命。”进忠者,魏忠贤也,大怒,停宗周俸半年。累迁光禄丞、尚宝、太仆少卿,移疾归。崇祯元年冬,召为顺天府尹。辞,不许。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求治,宵旰扉宁。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唐虞之治?”帝以为迂阔,然叹其忠。未几,都城被兵,帝不视朝,章奏多留中不报。米价腾跃,请罢九门税,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人心稍安。为京尹,政令一新,挫豪家尤力。阉人言事辄不应,或相诟谇,宗周治事自如。武清候苍头殴诸生,宗周拯之,枷武清门外。居一载,谢病归,都人为罢市。八年七月,内阁缺人。诏所司敦趋,宗周回辞,不许。明年正月入都。时太仆缺马价,有诏愿捐者听。又议罢明年朝覲。宗周以输赀、免觐为大辱国。帝虽不悦,心善其忠。其秋,三疏请告去。归二年而京师陷。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责巡抚黄呜骏发丧讨贼。呜骏诚以镇静,宗周勃然。问师期,则曰:“甲仗未具。”宗周叹曰:“嗟乎,是乌足与有为哉!”乃与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苏义旅。将发,而福王监国于南京,起宗周故官。明年五月,南都亡。六月,杭州亦失守。宋周方食,推案恸哭,自是遂不食。绝食二十三日。闰六月八日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刘宗周传》)
译文: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亲名坡,母亲章氏怀孕五个月时刘坡死去。等到生下宗周,家庭非常贫困,就把他带到娘家抚育,后来因为宗周的祖父年老有病,宗周便回来侍奉他,劈柴打水,端药送粥。可是宗周的身体很单薄,母亲经常为他担忧操心而不能释怀,于是就得了病。万历二十九年,宗周中了进士。天启元年,宗周起用为仪制主事。上疏说:“魏进忠引导皇上驰马射猎游戏作乐。这样势必会指鹿为马,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控制国家的命脉。”进忠,即魏忠贤,大为恼怒,停发宗周的俸禄半年。屡次迁任光禄丞、尚宝、太仆少卿,上书称病回家。崇祯元年冬季,宗周被召回任顺天府尹。推辞未得准许。次年九月进入京师,上疏说:“陛下振奋精神想把国家治好,早晚不得安宁。然而考核成效太过急躁,不免只看到小的利益而快速求得近期的功效,怎么能达到唐、虞治国的境界呢?”皇帝认为迂腐,然而赞叹他的忠心。没过多久,京城遭受战乱,皇帝不临朝听政,表章奏疏多留在皇帝处不批复。米价急剧上涨,请罢免京城九门的税收,修复存放货物的房屋来安顿贫民,煮粥来养活老人病人,严格执行保甲法,人心稍为安定。宗周任京城的行政长官,政令全部更新,打击豪门尤其出力。宦官来商量事情总不理睬,有时对他加以辱骂,宗周治理政事一如既往。武清侯的家奴殴打秀才,宗周鞭答他,在武清门外上枷示众。居官一年,因病辞职回家,京城的人为此罢市。八年七月,内阁缺人。诏令有关部门敦促他赶来,宗周坚决推辞,未得准许。次年正月入都。当时太仆寺缺少马价银,有诏令愿捐银的任凭他们。又议论停止明年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礼仪。宗周认为捐输银两,停止朝见礼大大地玷辱了国体。皇帝虽然不高兴,心中却赞扬他忠正。那年秋天,宗周上了三道奏疏请假离去。宗周回家二年而京师陷落。宗周步行扛着矛戈,去往杭州,要求巡抚黄鸣骏举办国丧征讨贼寇。鸣骏以镇静相告诚,宗周勃然大怒。宗周问出师日期,则回答说:“武器没有齐全。”宗周叹息说:“哎,哪里值得与这样的人一起有所作为啊!”于是与原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招募义军。即将出发,福王在南京代理国政,起用宗周为原官。第二年五月,南都沦亡。六月,杭州也失守。宗周正在吃饭,推开桌案恸哭,从此就不进食。绝食二十三天,闰六月八日死,年六十有八。
《明史·刘宗周传》
5、《明史·刘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基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
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译文:
刘基,字伯通,青田县人。刘基小时候聪明异常。元朝至顺年间中进士,朝廷安排他担任高安县丞,有廉洁正直的好名声,行省征召他,他谢绝了。待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到刘基的名声,用重财礼聘请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持邀请,刘基才答应。到后,陈述对当时形势的认识和十八条对策建议。太祖高兴极了,修建礼贤馆安置刘基等人居住,恩宠礼遇到了极点。正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考虑向东进军,气焰十分嚣张。将领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到钟山盘踞下来。太祖问:先生您能拿出什么计谋?刘基说:贼寇骄横,等他的军队深入近来,(我们的)伏兵阻截消灭他们,是很容易的。天老爷认为“后举者胜”,树立威势消灭敌人来成就王业,关键在打这一仗啊。太祖采用他的计谋,诱惑陈友谅到来,彻底消灭了他的军队(太祖)因为消灭了敌人就赏赐刘基。刘基谢绝了。那个龙兴的太守胡美派遣儿子转达投降的诚意,(但)要求不解散他的部队,太祖有些为难。刘基从后面踏太祖椅子,太祖醒悟,答应了胡美的要求。胡美投降,江西各部郡都归顺了太祖。大旱之时,刘基请求判决长期没有判决的案件,(太祖)乘此机会命令刘基为冤狱平反,大雨随之而下。(刘基)乘机请求制定法律制度,来制止滥杀无辜。太祖正要刑讯犯人,刘基问他原因,太祖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刘基说:这是得土地得民众的征兆,最好是停止刑讯来等待吉象到来。过后三天,海宁(地方官兵)投降了,太祖高兴极了,把全部的囚犯交给刘基释放。不久(刘基)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太祖因为某件事情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有功勋的老臣,他能够协调各个将领之间的关系。太祖说:这个人多次想害您,你竟然替他开脱罪责,我将要你做丞相。刘基叩头说:这好比换柱子,必须用粗大的木头。如果捆几根细木头为柱子,将马上会倾倒。等到善长被罢官,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和刘基的关系向来很好,刘基却极力说这样不行,他说,杨宪有做相的才能,但没有做相的气量。宰相,保持心境像水一样的清明平正,用义理作为执行权利的标准,而不掺杂个人私见,杨宪却不是这样。太祖问他汪广洋行不行,刘基说:这个人气量狭小几乎超过杨宪。太祖又向他问胡惟庸,刘基说:好比驾车,害怕掀翻车辕。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出事被杀。洪武(明太祖年号)三年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告老还乡。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料事如神。他生性刚直,嫉恶如仇。到此时回到山林隐居,只有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八年,刘基病重,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明史·刘基传》
6、《明史·刘观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观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为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其繁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之,今为甚耳。”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赇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
选自《明史》
译文:
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升任代理左佥都御史。后因事获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出任嘉兴知府,因父亲去世,守丧去职。
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还没赴任,又拜官户部右侍郎。永乐二年,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凶暴狠毒,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在二人之间周旋逢迎,务求让他们双方都满意。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到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第二年冬天,成祖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永乐六年,礼部尚书郑赐病逝,于是升刘观为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职。刘观曾因有过失而遭到监国的皇太子谴责。成祖在北京听到这情况,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马上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皇太子。永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率师征讨凉州叛乱的羌人,命刘观参赞军事。班师回京后,因事获罪,刘观又被谪贬为本部(刑部)的吏员。永乐十三年,他官复原职,又改任左都御史。永乐十五年他奉命督办通浚漕河。十九年又受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弋谦多次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其奏章絮叨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迎合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判定弋谦所言欺诳失实,刘观因此被士大夫舆论所鄙视。
当时没有禁用官妓的规定。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争相推崇奢侈,歌妓挤满宴席之中。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宣德三年六月一天罢朝后,宣宗将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对他们说道:“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为什么呢?”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只是如今更为严重而已。”杨荣说道:“永乐时,在奢侈排场方面没有超过方宾的。”宣宗问道:“今天谁是最严重的?”杨荣回答说:“刘观。”宣宗又问:“谁可以替换刘观的职务?”杨士奇、杨荣推荐了通政使顾佐。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人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连带涉及刘观之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宣宗发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他们的奏章给他们看。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宣宗更加恼怒,又出示廷臣们先后送上的密奏,其中有告他们违法受贿赂达千金的事。刘观这才认罪,皇帝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监禁审理。次年将要处以重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宽恕刘观死罪。皇帝于是贬谪刘辐戍守辽东,又下令刘观随同前往。刘观最终客死在辽东。宣德七年,杨士奇奏请皇帝下令,让掌管法纪的官员们考察弹劾罢免贪污的官吏。宣宪说道:“可以这样办。当初如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
《明史·刘观传》
7、《晋书·王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王济传》原文及翻译晋书
原文: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注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尝谓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曰:“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出处:http://www.5156edu.com)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注】稽颡:qǐ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译文:
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及《庄》、《老》,文词美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二十岁,应召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被起用任命为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
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
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竟不能相容的谣言,我因之常被陛下耻笑。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皇帝默然不语。
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由平民身份兼任太仆。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晋书·王济传》《宋史·王济传》
8、《明史·刘定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定之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译文: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年时有非凡的天资。父亲教授他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没让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见到他写的《祀灶文》,非常惊异。考取正统元年会试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的职位。京城发大水,应诏令陈述十件事,说:“颁布号令应该从公正出发,以正道来裁断,不能随意多次改变。公卿侍从,应当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和心术而决定升降他们(的职位)。归降而散居于京城的人,应该渐渐迁移到南方。郡县的职位以京城官员作补充,使他们轮番出入,朝廷内外没有偏重。推举的标准,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可以效仿唐代的制度,朝廷大臣晋级,推举一个人接替自己,吏部登记他的名字而选拔任用他。武臣的子孙,教他们用兵的计谋。地方官员管理百姓是首要的事务,不要只让他们办理事情。群臣遭遇丧事,请求永远停止起复以倡导孝道。僧尼损害国家应当严厉杜绝。有钱人捐献粮食被授予官职的,有犯法的应当剥夺官职。”奏疏呈上被留在宫中。十三年,刘定之的弟弟刘寅之与同乡相互揭发,言辞牵连到刘定之,刘定之被投入监狱,事情得以辩白。任期满后,进升为侍讲。景帝即位,又进言十件事。奏疏呈上,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三年,升迁为洗马。也先的使者请求派遣回报的使臣,皇帝坚决不答应。刘定之上疏引用先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有实现派遣。宪宗即位后,进升为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学士,在御前讲席值班。江西、湖广发生灾害,有关官员正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说国家储备充实,粮仓已到了不能再盛的地步,而对于这些张口待哺的老百姓,却责成他们交纳赋税,这不是圣主体恤老百姓的本意。皇帝被他的话感动,立即下令停止征收。四年,进升为礼部左侍郎。万贵妃受到特别的宠爱,皇后很少能见到皇帝,储君没有征兆。郕王的女儿已成年还未出嫁。刘定之趁着长久干旱,一并论及这些事。并且请求御前讲席兼讲太祖颁发的各种诏令,斥责异端邪教,不让它们危害政事、消耗财物。皇帝将他的奏疏留在宫中不下发。五年,死在任上。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刘定之谦虚恭敬、朴实正直,以文才闻名一时。曾经有皇帝的诏谕命他作元宵诗,内使退后站着等待。刘定之靠着桌子铺开纸张,立即写成七言绝句一百首。又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年代先后,像谱系一样,人们佩服他的敏捷和博学。
《明史·刘定之传》
9、《明史·刘三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三吾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玮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候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
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节选自《明史卷三》)
译文:
刘三吾,湖南茶陵人,最初名如孙,凭三吾的字出名。他的兄长刘耕孙、刘焘孙都在元朝作官。耕孙,曾任宁国路推官,死于“长枪贼”反叛中;涛孙曾任常宁州学正官,死于匪寇作乱。刘三吾为躲避战乱逃亡到广西,广西行省承制授予他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后来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因为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征召到京城,他已七十三岁了,因上奏对答称合旨意,被授官左赞善,积功升迁任翰林学士。当时天下刚平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这时才得到刘三吾,皇上十分高兴。朝廷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刘三吾博学多才,善于写文章。皇帝撰写《大诰》及《洪范注》,完成之后,都命他写序。敕命刘三吾修撰《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书,让刘三吾总领其事,赏赐很丰厚。皇帝曾经说:“我曾经看到奎壁之间有黑气,现在消失了,文运恐怕要昌盛了吧。你们应当有所著述,以称合我的心意。”皇帝写诗,有时令他跟着唱和,曾经赐给他朝鲜玳瑁笔。刘三吾上朝参拜,皇帝命他站列在侍卫的前面。皇帝饮宴群臣,赐予他坐在殿中。他与汪睿、朱善并称为“三老”。不久刘三吾年纪一天比一天老,才智一天比一天衰减,往往触犯圣意,皇上对他的礼遇也渐渐轻了。洪武二十三年,给晋世子讲授经书,吏部侍郎侯庸弹劾他怠惰职责。被降为国子博士,不久,又回任原职。
刘三吾性格豪爽,与人交往不用心计,自号“坦坦翁”。到了身临大节的事情,坚定立场,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懿文太子死,皇帝驾御东阁门,召见群臣对答,恸哭。刘三吾进言说:“皇孙是嫡派后裔,继承帝位,合乎礼制。”立太孙由此开始。户部尚书赵勉,是刘三吾的女婿,因接受赃物获罪而死。刘三吾引咎辞职,皇帝同意。不久,复官为学士。
洪武三十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发榜后,泰和宋琮为第一名,北方士人没有中榜的。于是诸生说刘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乡人。皇帝发怒,命侍讲张信等人重新阅卷,不合旨意。有人说张信等人故意拿鄙陋的试卷呈上,刘三吾等人实际嘱咐了他。皇帝更加发怒,白信蹈等人判处死罪,刘三吾因为年老戍守边塞。皇帝亲自赐予策问,另外选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当时称为“南北榜”,又称“春夏榜”。建文初年,刘三吾被召回,很久以后去世。
《明史·刘三吾传》
10、《三国志·蒋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三国志·蒋济传》原文及翻译三国志
原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
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这时,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军中发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领汝南的士兵来解合肥之围。蒋济于是秘密禀报刺史,假称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前来救援的步兵骑兵共有四万人,现在已到雩娄。孙权相信了,立即烧毁围城的营阵就撤离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后来任命蒋济为丹阳太守。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说:“蒋济难道会做这种事!如果做了这种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认为汉献帝在许都,离关羽的军队比较近,想要迁都。蒋济劝阻太祖说:“刘备、孙权,表面关系亲近,实际上却各有打算,关羽军事上得势,这是孙权一定不希望看到的。可派遣人去游说孙权,劝他在后面偷袭关羽,许诺割让江南来赐封孙权,这样樊城的围困就自动解除了。”太祖按照他的话去做。孙权听了后,立即带兵向西偷袭公安、江陵。关羽于是被孙权擒获。
文帝即位,蒋济从京城出来,担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你所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好不好?”蒋济回答说:“没有听到其他的好话,只听到要亡国的话罢了。”文帝显出愤怒的神情,并问他其中的原因,蒋济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气消解了。明帝即位,蒋济升为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令专有大权,蒋济上疏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明帝下召表扬说:“刚直的大臣,是国君所仰仗的。蒋济文武兼备,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我非常欣赏他的勇敢。”景初年间,对外征战频繁,国内大建宫室,长期分离的人很多,并且连年饥荒,谷物匮乏。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时,一定要在农闲时候,不能耽搁他们耕作的时间。那些想建立伟大功业的国君,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他们的疾苦。”明帝下诏表扬说:“如果没有护军,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齐王即位,蒋济升迁为太尉。这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随意改变法律法规。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为都乡侯,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太傅独自决断,想出高明的计谋,陛下彰显他忠心和节操,罪人伏法,这是国家的福气。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这一年蒋济死了,皇上给他的谥号是“景侯”。
《三国志·蒋济传》
11、《明史·刘熙祚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熙祚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熙祚,字仲缉,武进人。父纯仁,泉州推官。熙祚举天启四年乡试。崇祯中,为兴宁知县。奸民啖断肠草,胁人财物。熙祚令赎罪者必啖多草,以是致死者勿问,弊亦止。课最,征授御史。十五年冬巡按湖南。李自成陷荆、襄,张献忠又破蕲、黄,临江欲渡。熙祚抵岳州,檄诸将分防江浒,联络偏沅、郧阳二抚形势。会贼马守应据澧州,窥常德,土寇甘明扬等助之。熙祚至常德,击斩明扬。五月还长沙。
及武昌、岳州相继陷,急令总兵尹先民、副将何一德督万人守罗塘河,扼要害。而巡抚王聚奎乃撤守长沙,贼遂长驱至,聚奎率溃将孔全彬、黄朝宣、张先璧等走湘潭,长沙不能守。先是,熙祚令蔡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不从。惠王避地至长沙与吉王谋出奔熙祚奉以奔衡州衡州桂王封地也聚奎兵至大焚劫桂王及吉惠二王皆登舟避乱。熙祚单骑赴永州为城守计。未几,聚奎复走祁阳,衡州遂陷。永州士民闻之,空城逃。三王至永州,聚奎继至。越日,全彬等亦至,劫库金去。熙祚乃遣部将护三王走广西,而己返永州拒守。贼骑执之,献忠叱令跪,不跪。贼群殴之,自殿墄曳至端礼门,肤尽裂,不屈。使降将尹先民说之,终不变,见杀。事闻,追赠太常少卿,谥忠毅。
弟永祚,字叔远,由选贡生屡迁兴化同知,擒贼曾旺。后以副使知兴化府事。大清兵入城,仰药死。弟绵祚,字季延。崇祯四年进士,为吉安永丰知县。邻境九莲山,界闽、粤,贼窟其中,绵祚请会剿。贼怒,率众攻。绵祚出击,三战三捷。贼益大至,绵祚伏兵黄牛峒,大破之。积劳得疾,请告归。兄弟三人并死王事。
(《明史·刘熙祚传》)
译文:
刘熙祚,字仲缉,常州府武进人。父刘纯仁,曾经担任泉州推官。刘熙祚在天启四年乡试中举。崇祯年间担任兴宁知县。有奸民吃断肠草来威逼人财物,刘熙祚审察后命令赎罪的奸民必须服用更多的断肠草,因此致死的也不过问,弊病因此得以终止。朝廷考核政绩,他的政绩最好,因此朝廷征召授予他御史的官职。崇祯十五年冬,刘熙祚巡察湖南。李自成攻陷荆州、襄阳,张献忠攻破蕲州、黄州,准备渡江。刘熙祚抵达岳州,用檄文命令各个将领分别防御江边,联系偏沅、郧阳二抚的势力。恰逢贼寇马守应占据澧州,伺机图谋常德,当地贼寇甘明杨等协助马守应。刘熙祚赶到常德,斩杀甘明杨,五月回到长沙。
等到武昌、岳州相继陷落,刘熙祚紧急命令总兵尹先民,副将何一德率领万人守卫罗塘河,控制要害。但巡抚王聚奎却撤离长沙守军,贼寇长驱直入,王聚奎率领败将孔全彬、黄朝宣、张先璧等逃往湘潭,长沙失陷。在此之前,刘熙祚命令蔡道宪招募士兵,招募到五千名壮丁进行训练,都能作战。到这时他亲自率领这支军队,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守罗塘河。王聚奎得知流贼逼近,非常害怕。蔡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险要的地方,可以设置营寨来防守,不能让贼寇越过这里。”王聚奎不听从。这时惠王到长沙躲避灾祸,与吉王计划逃走,刘熙祚把他们送到衡州。衡州是桂王的封地,王聚奎的军队也逃到了这里,大肆焚烧抢掠,桂王、吉王、惠王都乘船避难。刘熙祚独自骑行奔赴永州为守城出谋划策。不久,王聚奎又逃往祁阳,衡州失守。永州士民听说后纷纷逃亡,永州成为空城。桂、吉、惠三王至永州,王聚奎随即而至。第二天,孔全彬等也到了永州,抢劫府库金银后离开。刘熙祚派兵护送桂、吉、惠三王逃往广西,自己返回永州坚守。叛贼抓住刘熙祚,献忠大声责骂命令刘熙祚跪下,刘熙祚不跪。叛贼们一起殴打他,把他从殿前的台阶上一直拖曳到端礼门,他的皮肤全部裂开,仍然不屈服。叛贼又派降将尹先民去劝说,刘熙祚最终没有变节,被叛贼杀害。他的事迹被朝廷听说,朝廷追赠他太常寺少卿,谥号忠毅。
刘熙祚的弟弟刘永祚,字叔远,从贡生多次升官做了兴化同知,擒拿贼寇曾旺。之后凭借副使身份管理兴化府。大清兵攻入兴化,刘永祚服毒自杀。刘熙祚的弟弟刘绵祚,字季延。考中崇祯四年进士,担任吉安永丰知县。邻境九莲山,是闽、粤的边界,贼寇聚居在山中,刘绵祚请求派兵会剿。贼寇发怒,率众人攻打。刘绵祚率兵出击,连战告捷。贼寇更加蜂拥而至,刘绵祚在黄牛峒埋伏,大破贼寇。刘绵祚积劳成疾,请求告老回乡。兄弟三人都为王朝大事而死。
《明史·刘熙祚传》
《明史·刘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 《淮南子·汜论训》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35:47
-
- 《原毁》原文和翻译
-
2023-06-03 00:33:02
-
-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30:16
-
- 《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27:30
-
- 《旧唐书·马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24:44
-
- 初二语文《海燕》一等奖说课稿
-
2023-06-03 00:21:59
-
- 语文古诗词《春夜宴桃花园序》一等奖说课稿
-
2023-06-03 00:19:13
-
- 苏轼《贾谊论》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16:27
-
- 《后汉书·郭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13:41
-
- 《国语·鲁语》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10:55
-
- 《观潮》一等奖说课稿详细设计
-
2023-06-03 00:08:10
-
- 《新唐书·郭子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05:24
-
- 邵长衡《八大山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3 00:02:38
-
- 《新唐书·尹思贞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2 23:59:53
-
- 年、月、日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
2023-06-02 23:57:07
-
- 《明史·童仲揆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2 23:54:21
-
-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信念》一等奖说课稿
-
2023-06-02 23:51:35
-
-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2 23:48:50
-
- 《南史·陈庆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2 23:46:04
-
-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2023-06-02 23:43:18